資源簡介 《誠實守信》教案一、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1. 認同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重要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2. 通過對誠信在個人、企業、社會和國家層面重要性的學習,增強對國家倡導誠信價值 觀的認同,理解誠信對于維護社會秩序和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健全人格:3.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使學生明白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有助于塑造健康、積 極向上的人格。4. 引導學生在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情境時,能夠堅守誠信原則,避免因利益誘惑而違背 誠信,從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責任意識:5. 讓學生認識到在學習和生活中踐行誠信是每個人的責任,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 應保持誠信。6. 激發學生積極傳播誠信文化的責任感,鼓勵學生在社會中以身作則,為營造誠實守信 的社會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誠信的重要性理解誠信對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如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會的通 行證。認識誠信對企業經營的關鍵影響,即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關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明確誠信對社會文明進步和國家興旺發達的推動作用,如促進社會和諧、增強國家凝聚力 等。2. 誠信的含義和地位準確把握誠信的內涵,包括誠實和守信兩個方面,理解誠信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 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項民法原則。難點:3. 如何在復雜情境中踐行誠信當面對不同利益沖突和復雜人際關系時,能夠正確運用誠信智慧,權衡利弊,做出符合誠 信原則的選擇。理解善意的謊言在特定情境下與誠信原則并不矛盾,學會區分不同場合下的誠信表達方式。4. 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行為習慣引導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同誠信的價值,將誠信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 行誠信。幫助學生克服可能存在的不誠信行為傾向,如考試作弊、抄襲作業、說謊等,養成誠實守 信的良好習慣。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講述“狼來了”的故事,提問學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引導學生思考誠 信的重要性。通過這個故事,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到,不誠信會導致失去他人的信任,最終可 能帶來嚴重的后果。2. 展示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的圖片或視頻片段,如某企業因虛假廣告被處罰、某明星因偷 稅漏稅被封殺等,提問學生:這些事件反映了什么社會問題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上的失信現象, 激發學生對誠信問題的探究興趣。(二)講授新課1.誠信的含義和地位提問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什么是誠信 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和回答。然后教 師進行總結,講解誠信的含義,即誠信是誠實、守信用,包括內誠于己和外信于人兩個方面。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圖片,引導學生找出其中關于誠信的內容,并提問:誠信在社 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處于什么地位 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 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同時也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是一項民法 原則。舉例說明誠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如按時歸還圖書館的圖書、遵守考試規則等,讓學生 進一步理解誠信的含義和地位。2. 誠信的重要性 個人層面講述曾子殺豬的故事,提問學生:曾子為什么要殺豬 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通過 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一 個人只有真 誠老實、篤守諾言,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否則會處處碰壁,甚至無法立身處世。讓學生分享自己身邊關于誠信的小故事,或者自己因為誠信或不誠信而經歷的事情,進一 步加深學生對誠信在個人層面重要性的理解。企業層面展示樂視、ofo 小黃車、三鹿集團等企業因失信而遭受失敗的案例,提問學生:這些企業 為什么會失敗 它們的失敗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 的失信行為,如欺詐發行股票、拖欠供應商貨款、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等,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誠 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一個企業只有堅持誠信經營、誠信辦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譽, 贏得客戶,帶來持久的效益,長盛不衰。讓學生討論:如果自己是企業經營者,會如何重視誠信問題 通過討論,讓學生從經營者 的角度思考誠信對企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經濟思維和誠信意識。社會和國家層面講述商鞅變法中立木取信的故事,提問學生:商鞅為什么要立木取信 這個故事對秦國的 發展有什么影響 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一 個國家只有建 立在誠信的基礎上,才能凝聚人心,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展示一些國家因為誠信體系完善而取得良好發展的案例,如某些發達國家在信用制度建設、 商業環境營造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讓學生了解誠信對社會和國家的重要性。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社會和國家層面,我們應該如何弘揚誠信文化 通過討論,讓 學生思考自己作為公民在促進社會誠信和國家興旺方面的責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 意識。3. 踐行誠信 樹立誠信意識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如與同學約好時間一起出去玩,但因為自己的原因遲到了; 答應父母要完成作業,但沒有按時完成等,提問學生:這些行為是否符合誠信原則 我們應該 如何避免這些不誠信的行為 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認識到樹立誠信意識的重要性。講解樹立誠信意識的具體要求,即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同時,不輕易許諾,如果行為產生了不良影響,不逃避、不推脫,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爭取他人的諒解。 運用誠信智慧講述小健的故事,小健是老師最信任的一班之長,老師找他了解小奎的情況,小奎是小健 的好朋友,小健知道小奎最近在迷戀上一款網絡游戲,并向小奎保證不把此事告訴任何人。面 對老師的詢問,小健猶豫著。同時,小健的奶奶因癌癥生病住院了,全家準備瞞著奶奶,不告 訴奶奶實話,小健很苦惱,到底應不應該告訴奶奶,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呢 提問學生:如果你 是小健,面對這些情況你會怎么選擇 為什么 通過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在復雜情境下如 何運用誠信智慧。講解運用誠信智慧的要點,包括區分場合、注意表達、善意的掩飾是尊重等。讓學生明白 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需要善意的隱瞞和欺騙,這和誠信待人并不矛盾,因為誠信的本質是善, 善意的謊言是誠信的特殊表現。只要我們正確理解誠信原則與人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 我們就能擁有誠信的智慧,做一個誠信的人。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介紹個人誠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的相關知識,如個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等。提問 學生:為什么要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 讓學生了解個人誠信記錄的重要性,即個人守信激勵和 失信懲戒機制不斷完善,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讓學生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 通過討論,讓學生思考自己在日常 生活中應該采取的行動,如按時歸還貸款、遵守交通規則、不拖欠水電費等,培養學生的誠信 行為習慣。(三)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誠信的含義、地位、重要性以及如何踐行誠信。1. 強調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是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的 重要因素。同時,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 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四)隨堂練習1.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下列關于誠信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B. 誠信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C.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D. 只要講誠信,就一定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解釋:誠信雖然對個人的事業發展有重要作用,但僅僅講誠信并不一定能確保取得事業上的成 功,還需要具備其他能力和條件。所以答案為 D。2.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在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條件中增加了“依法被 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規定。新增加的規定( )①說明誠信是一項民法原則,要求人們不輕易許諾②表明社會生活是復雜的,要權衡利弊,運用誠信智慧③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良好道德風尚④進一步證明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要珍惜個人誠信記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釋:增加的規定主要是為了弘揚誠信價值觀,強調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要珍惜個人誠 信記錄,與①②表述的內容關系不大。所以答案為 D。3.一 個癌癥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但她還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癥。接診 的醫生說:“你的病并不嚴重,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你認為接診醫生的說法() A. 是不守誠信的表現B. 誠實與說謊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誠實的人就不應撒謊C. 誠信的核心是善,在特定的情景中,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實的道德D. 病人有權利知道自己病情的真實情況,醫生侵犯了病人的權利,也違背了醫德解釋:在這種特定情景下,醫生的謊言是善意的,其目的是為了給病人帶來希望,并不違背誠 信的道德原則。所以答案為 C。4.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話告訴我們()①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②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③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④珍惜個人誠信記錄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解釋:孔子的話強調的是誠信對個人的重要性,即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同時也能促進 社會文明、國家興旺。所以答案為 D。(五)板書設計誠信|-含義:誠實、守信用一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民法原則--重要性|--個人:安身立命之本、通行證 --企業:無形資產|- - 社會和國家:促進文明、興旺 - 一 踐行- - 樹立意識:真誠待人、信守承諾等|-一運用智慧:區分場合、注意表達等[[ -- 珍惜記錄:個人誠信體系、激勵懲戒機制(六)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故事講述、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學生 對誠信的相關知識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導入新課環節,通過“狼來了”的故事和 社會熱點事件的展示,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對誠信問題的探究興趣。在講授新課環節,對誠信的 含義、地位、重要性以及踐行誠信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通 過思考問題、分享故事、討論案例等方式,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課堂小結環節,引導學生 回顧所學內容,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在隨堂練習環節,通過練習題的鞏固,進一步檢驗了學生 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小組討論環節,部分 學生參與度不夠積極,可能是因為問題設置不夠合理或者引導不夠充分。在今后的教學中,需 要進一步優化問題設置,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此外,對于一些復雜的誠信 問題,如善意的謊言在不同情境下的判斷標準等,還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 解和運用誠信智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