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三章相互作用——力重力與彈力自然界的物體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具有多種多樣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這些相互作用,物體在形狀、運動狀態以及其他肉眼不能察覺的許多方面發生變化。在物理學中,物體間的這些相互作用抽象為一個概念:力。一、力用手“推”桌子,手對桌子有了“推的作用”。受力物體是桌子,同時,桌子對手有“擠壓”的感覺,受力物體是手。這兩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分別是什么?可以體會到這兩個力方向是相反的。手和桌子互為施受力物體。力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反過來另一個物體一定也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方向相反。再比如,用腳“跺”地面,用手“捏”乒乓球,纖夫用繩子“拉船”等等。這些具體的實例中哪個是施力物體,哪個是受力物體?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對于一個力,一定存在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提問:小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地球受小球的吸引嗎,為什么?回答:地球受小球的吸引,力時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性質①物質性 ②相互性③矢量性 ④獨立性運動員踢球,球由靜止變為運動守門員接住球,球由運動變為靜止運動員用頭頂球,球的方向改變了用手壓鋸條,鋸條變彎用手拉橡皮條,橡皮條變長運動狀態改變/速度改變( V≠0,a≠0)形變原因?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反過來:當物體的速度發生變化(即加速度a≠0)或者形變 是否我們可以斷言物體受到了力?二、力的作用效果運動的網球碰到球拍,網球的速度發生改變,球拍網線形狀發生改變(變形)。是什么原因使網球速度發生改變?什么原因使球拍形狀發生改變?據此你對力的效果有什么看法?bj力的作用效果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產生形變的原因,即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力的哪些因素有關?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①單位:牛頓,符號:N②矢量(不僅僅是方向問題,加法有別于算術加法)地面給重物2N的支持力,如何表達?思考:①甲乙兩種作法,大小方向作用點表達清了嗎?有優劣與正誤之分嗎?有必要畫物體形狀嗎?②如果支持力2000N,怎么表達?同時還有向上1N的拉力,怎樣表達?丙、丁圖把2000N支持力及向上1N的拉力是否均能表達清楚? 用圖表達力時可以忽略什么?抓住什么?三、力的圖示、示意圖力的示意圖①示意圖只畫作用點和方向②力常用字母符號:通用符號F,重力G,支持力FN、N,繩子拉力(張力)FT、T,摩擦力f、靜摩擦力f0 、A對B的力FAB受力分析的突破①確定“研究對象”,研究“研究對象”受到的力②根據速度改變/加速度a或形變找力③利用相互性找力(轉換對象)④力一定有施力物體⑤標注規范bj四、重力(非接觸力)重力G 施力物體:地球,方向豎直向下彈簧秤讀數是多少?讀的是哪個力的大小?物體的重力與拉力什么關系?大小:G=mg g重力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地面附近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畫出用彈簧秤懸掛的靜止的物體所受的力的示意圖,并指出施力物體。桿各部分均受重力,把每一個作用點都畫出來極不方便且沒有價值!能否通過找到一個等效作用點來方便的表達重力的作用點?一個物體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思考:1.均勻球形容器裝滿水,重心在球心,水從底部逐漸漏掉,在漏完前重心怎樣變化?2.人站在地面給地面一個壓力,該壓力是重力嗎?該壓力施力物體是誰?受力物體是誰?重心:等效作用點(通過平衡來找)①取決于于形狀和質量分布②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不一定在物體上以下,重心在哪?五、四種基本相互作用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1.引力相互作用(重力為萬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表現)2.電磁相互作用,常見的彈力、摩擦力是由電磁力引起的3.強相互作用(原子核內質子間,范圍10-15m)4.弱相互作用(與原子核放射現象有關,范圍10-12m)六、認識彈力(接觸力)顧名思義,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產生彈力的條件:①兩物體直接接觸②接觸面發生彈性形變比如,我們用手向下壓縮彈簧,彈簧要恢復原狀會產生對手向上的彈力。比如,拉繩子,繩子被拉伸,繩子要恢復原狀會產生對手的拉力(彈力)。比如,我們坐在海綿墊上,海綿墊凹下去了,海綿墊要恢復原狀會產生對身體個向上的彈力。形變形變:物體形狀和體積發生的改變形變的分類(1)按形變程度分:①明顯形變 ②微小形變(2)按可恢復分:①彈性形變 ②塑性形變如果形變過大,超過一定限度,即使撤去作用力,物體也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以下,是否有形變海綿壓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彈力注意:①重力不是壓力②彈力不是由重力引起的一切物體受到外力作用都要發生形變物體產生彈力(非重力引起)①作用點在接觸面受力物體上②條件:形變 接觸③兩物體分離條件:FN=0bj七、彈力方向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彈力方向物體受到彈力的方向是施力物體發生形變要恢復原狀的方向①彈力垂直于接觸面(切面)bj彈力方向②輕繩 -沿繩收縮的方向③桿 -沿桿或不沿桿桿可以自由轉動,彈力沿桿;桿是固定的,彈力方向需進一步判斷請你判斷下圖中,桿或繩對物體的彈力方向圖中,桿對O點的彈力方向相同嗎?說明什么?L0L實驗: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1.實驗目的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2.實驗原理二力平衡:鉤碼平衡時彈簧產生的彈力F與所掛鉤碼的重力大小mg相等。F=mg彈簧的形變量:可用刻度尺直接測出,伸長量可以由伸長后的長度減去彈簧原來的長度進行計算.x=L-L0鐵架臺、彈簧、毫米刻度尺、鉤碼若干、坐標紙等。3.實驗器材八、實驗: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4.實驗步驟①.按圖安裝實驗裝置,記下彈簧自由下垂時下端所對應的刻度l0(原長)②.將已知質量的鉤碼掛在彈簧的下端,在平衡時測量彈簧的總長l,計算鉤碼的重力(即彈簧彈力),并填寫在記錄表格里③.增加鉤碼的個數,重復上述實驗過程,將數據填入表格,以F表示彈力,l表示彈簧的總長度,x=l-l0表示彈簧的伸長量。5.數據處理以彈力F(所掛鉤碼的重力)為縱坐標,以彈簧的伸長量x為橫坐標,用描點法作圖。1.作圖法2.函數法a線原因:當未放重物時,彈簧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已經有伸長量。所以使用前需調零b線原因:彈簧超過彈性限度ab做出a、b線的原因,是什么?6.結論、數據分析胡克定律F = k x(1) k 稱為勁度系數,單位 N/m,只與彈簧本身有關,由彈簧本身的材料、長度、粗細、匝數等因素決定,它反映了彈簧的軟硬程度,k越大,彈簧越硬。(2) 既適用于彈簧拉伸,也適用于彈簧壓縮, x 是彈簧的形變量。彈性限度內,彈力大小與形變量成正比x:形變量bj九、彈力有無的判斷是否發生形變有時無法確定?此時如何判斷彈力有無九、彈力有無的判斷是否發生形變有時無法確定?此時如何判斷彈力有無①狀態法:因為物體的受力必須與物體的運動狀態(大致分為兩類:平衡態、非平衡態)相吻合,所以可以依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大致分為兩類:平衡態、非平衡態),受力分析(如靜止二力平衡等)來判斷物體間的彈力有無、彈力大小。②撤去法:將與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撤去,判斷研究對象的運動狀態是否發生改變,若運動狀態不變,則此處不存在彈力;若運動狀態改變,則此處一定存在彈力。③假設法:假設有彈力,判斷研究對象的運動狀態是否發生改變④替換法:可以將硬的、形變不明顯的施力物體用軟的、易產生明顯形變的物體來替換,看能不能維持原來的力學狀態。如將側壁、斜面用海綿來替換,將硬桿用輕彈簧(橡皮條)或細繩來替換。十、練習接觸面光滑畫出下圖中小球所受彈力。(多選)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研究對象P所受彈力的方向正確的是( ) AC(多選)如圖所示,各接觸面是光滑的,A、B處于靜止狀態,則A、B間無彈力作用的是( )AC一根輕質彈簧,當它受到10 N的拉力時長度為12 cm,當它受到25 N的拉力時長度為14 cm.問彈簧不受力時的自然長度為多長 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多大 L0=10cm,k=5N/cm或500N/mF=kx3.彈簧原長為18.0 cm,在其下端掛一重為0.5 kg的物體時長為20.5 cm,現將兩個一樣的彈簧都掛上0.6 kg的物體后,再串聯起來,豎直吊在天花板上,如圖所示靜止時(1)下端B彈簧形變量?(2)上端A彈簧形變量?(3)兩彈簧的總長度為多少cm?(g=10N/kg )45cm6cm3cmBA變式:若倒立過來,靜止時兩彈簧的總長度為多少cm27cm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力把物體向上拋出,物體上升過程中仍受到向上的力B.一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直接接觸到它并且施加了這種作用C.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D.沒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照樣可以獨立存在C某同學從臺階向下跳到地面的軟墊上。從接觸軟墊到停下來的過程中,該同學的受力是( )A.重力B.重力、墊子的支持力、該同學對墊子的壓力C.重力、墊子的支持力D.重力、墊子的支持力、墊子對該同學的沖擊力C物體從某一高處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輕彈簧上,如圖所示。在A點物體開始與彈簧接觸,到B點物體的速度為0,然后被彈簧彈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從A下落到B的過程中,受到彈簧的彈力不斷減小B.物體從A下落到B的過程中,受到彈簧的彈力不斷增大C.物體從B上升到A的過程中,受到彈簧的彈力不斷減小D.物體從B上升到A的過程中,受到彈簧的彈力不斷增大BC解析:彈簧的彈力由形變決定,與運動狀態無關。從A到B,形變不斷加大,彈力變大,B正確。從B到A,形變不斷減小,彈力變小,C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