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第二框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課標要求】1.理解認識從“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發展過程。2.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重點難點】重點:理解感性具體的含義,理解思維抽象的含義,掌握思維抽象的方法。難點:理解感性具體與思維抽象之間的關系,理解思維具體的含義,掌握實現思維具體的方法,領會感性具體與思維抽象、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關系,及其在推動認識發展中的意義。【活動學習】自主學習單自主學習一:基礎自學(對照課本,理出本課必備知識,圈畫課本知識點,并寫出疑難點,用時10分鐘)1.感性具體的含義: 2.感性具體的局限性:3.思維抽象的含義: 4.思維抽象的目的和內容:5.思維抽象的過程和局限性: 6.思維具體的含義:7.思維具體的意義 8.思維過程的兩個階段:9.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方法):自主學習二:構建體系(結合課本,以框題為起點,嘗試完成本課體系知識,用時5分鐘)課堂活動單活動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寫在橫線上,組內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時3分鐘)在地球大氣層的自然狀態下,自由落體運動受著空氣阻力因素的干擾,人們直觀看到的現象是重物比輕物先落地,人們沒有認清楚落體運動的規律。因此,亞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輕物先落地的結論。在伽利略時代,人們還無法用物質手段創設真空環境來從事落體實驗,伽利略就依靠思維抽象,在思想上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狀態下的落體運動。輕重物體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1.從科學思維角度看,人們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階段?2.在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的發現中,伽利略是如何進行思維抽象的?歸納總結一:活動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組內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時5分鐘)人們早已知道雷電,知道漆棒、玻璃棒與毛皮、綢布摩擦可以吸引紙屑、頭發等輕微物質,還知道磁鐵可以吸引鐵屑等現象。人們還發現有電流的導線會使磁針發生偏轉現象。在實驗中,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麥克斯韋的電動力學出現以后,電磁理論更加系統。在電磁理論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利用電磁原理設計制造發電機、電動機等。電磁波理論推動了無線電技術發展,無線電發射機、接收機被制造出來,產生了現代遙控、導航等新技術。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認識發展道路的理解。歸納總結二:活動三:知識歸納活動四:當堂練習(完成小題用時6分鐘,組內交流展示2分鐘,并由組長選派一人寫出本組的答案)1.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2.思維抽象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 )3.感性具體,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 )4.思維抽象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 )5.人們到某地旅游,首先看到的往往是旅游地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等,于是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關于這個旅游地的比較整體的印象。人們對旅游地的初次印象屬于( )A.思維抽象 B.感性具體C.思維具體 D.理性認識6.對于蘋果、臍橙、香蕉、菠蘿,我們可說它們是“水果”,或“植物的果實”;對于大雁、海燕、丹頂鶴、天鵝,我們可說它們是“飛禽”,或“鳥綱”。這說明( )①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統一的 ②感性具體能上升到思維抽象③人們能從個性中抽取共性 ④有了感性具體也就有了思維抽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大田柿花品質遠近聞名,最重要的因素是其加工工藝以手工為主,在制作中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注重柿餅加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制作出的柿花色澤橙紅,肉厚質軟,有蜂蜜香味,深受廣大食客喜愛?!睆乃季S抽象角度看,只圍繞其精工制作的大田柿花品質高進行分析指向的是( )A.提純環節 B.分離環節 C.簡略化環節 D.理想化環節8.伽利略發現的自由落體定律,可以用一個公式簡略地表示:S=gt2。其中,“S”表示物體在真空中的墜落距離,“t”表示墜落的時間,“g”表示重力加速度常數。落體定律揭示的是真空中的自由落體的運動定律。上述材料描述的是科學的思維抽象中的________環節。( )A.分離 B.提純C.簡略化 D.理想化9.我們在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寫作過程中,一般是通過實踐調查,在占有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研究,確定論點、論據,在頭腦中大體形成調查報告的體系結構,然后按照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調查報告寫出來。這里體現的思維順序是( )A.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B.從思維抽象到感性具體C.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到思維抽象D.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參考答案活動一:(1)從科學思維角度看,人們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階段。(2)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伽利略撇開了化學現象、生物現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現象,把落體運動這一特定的物理現象從現象總體中抽出來。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伽利略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狀態下的落體運動,進行了提純。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一般來說,落體運動是在地球大氣層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要把握自然狀態下的落體運動就要考慮阻力因素,相對于實際情況,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是一種抽象的簡略化表述。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伽利略設定的真空狀態就是一種理想化的形式。活動二:材料中關于人們對電磁認識發展的介紹,體現了人類對電磁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深化的過程,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從人們所熟知的生活現象出發,科學家們在猜想、假設、實驗等的基礎上,發現了電磁的初步規律,形成了電動力學,豐富了電磁理論,使電磁理論更加系統化。在電磁理論的基礎上,人們投身于社會實踐,利用抽象理論指導發展新技術,推動電子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對電磁的認識過程不只是從感性具體中抽象共性,而且憑借思維抽象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將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不斷深化認識,獲得關于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的完整認識。活動三:1.正確【詳解】本題是判斷題,依據教材內容可知,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故本觀點正確。2.錯誤【詳解】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故該觀點錯誤。3.錯誤【詳解】思維抽象,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故判斷錯誤。4.錯誤【詳解】思維抽象是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不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思維具體則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故本題觀點錯誤。5.B【詳解】B:感性具體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人們對旅游地的初次印象正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因此屬于感性具體的范疇,B符合題意。ACD:人們到某地旅游,首先看到的往往是旅游地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等,于是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關于這個旅游地的比較整體的印象,這屬于感性具體的范疇,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6.C【詳解】①:材料強調人們能從個性中抽取共性,并沒有體現現象和本質,①不符合題意。②③:我們把蘋果、臍橙、香蕉、菠蘿概括為“水果”,或“植物的果實”;把大雁、海燕、丹頂鶴、天鵝概括為“飛禽”,或“鳥綱”,這說明感性具體能上升到思維抽象,也表明人們能從個性中抽取共性,②③符合題意。④:從感性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④錯誤。故本題選C。7.B【詳解】ABCD:只圍繞其精工制作的大田柿花品質高進行分析,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指向思維抽象的分離環節,B符合題意,ACD排除。故本題選B。8.C【詳解】C:材料中,伽利略發現的落體定律,可以用一個公式簡略地表示:S=1/2 gt2。這描述的是科學思維抽象中的簡略化。C符合題意。ABD:分離即在思想上暫時把認識對象從整體的歷史聯系中剝離出來,在相對孤立的狀態下進行考察;提純即在思想上對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比較,排除其偶然的,非本質的因素,抽出必然的,本質的因素,在純態下進行考察;簡略化即將抽出的結果,用概念和判斷的形式固定下來;理想化是指在理想的狀態下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材料沒有涉及分離、提純、理想化。ABD不合題意。故本題選C。9.D【詳解】A:材料體現的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A不符合題意。B:正確的思維順序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而不是從思維抽象到感性具體,B錯誤。C:正確的思維順序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而不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到思維抽象,C錯誤。D:“通過實踐調查,在占有資料的基礎上”屬于感性具體;“經過分析研究,確定論點、論據,在頭腦中大體形成調查報告的體系結構”屬于思維抽象;“按照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調查報告寫出來”屬于思維具體。因此材料所述體現的思維順序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故本題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