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服務社會》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學生能夠認識到服務社會的價值和意義,認同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關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部分。 道德修養 :通過學習服務社會,學生能夠培養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道德品質,提升個人品德和社會責任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法治觀念 :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增強法治意識,了解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學會在法律框架內開展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 健全人格 :通過參與社會服務活動,學生能夠培養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特點,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 責任意識 :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和使命,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責任感,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教學 重點 服務社會的意義;掌握服務社會的方式教學 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服務社會與個人利益的關系 教學過程導入 情境導入:小明一直熱衷于參與各類志愿活動,他深知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為社會帶來實質性的幫助,更能夠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最近,他又報名參加了一次社區組織的環保志愿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小明和其他志愿者們一起,深入社區的各個角落,清理垃圾,宣傳環保知識,鼓勵居民們共同參與環保行動。雖然活動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挑戰,比如天氣炎熱、垃圾清理任務繁重等,但小明始終保持著積極的態度,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 思考:你在生活中有沒有參與過類似的服務社會的活動? 你當時有什么感受? 你覺得這樣的活動對社會有什么意義? 授新課 探究一 奉獻助我成長 他,一個熱愛籃球的少年,身高一米八 ,是學校的數學王、化學王、物理王。但是他卻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6歲。他的心、肺、肝、兩個腎和一對眼角膜,捐獻給了7個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讓他們重獲新生。 思考:葉沙這短暫的一生是否有意義? 學生: 教師: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該看他得到什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享受著社會所提供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人人都有責任回報社會,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只有積極為社會做貢獻,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 葉沙生前有一個愿望--和專業籃球隊打一場比賽。2018年,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組織了“一個人的球隊”公益行動,在得到葉沙父母的同意之后,五個素不相識的受捐者自愿站了出來,組成了一支籃球隊,取名為“葉沙”。 為幫助葉沙實現這個夢想,也為了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器官捐贈領域。他們克服身體上的困難,一起參加訓練。在2019年的WCBA全明星正賽上,一支名叫“葉沙”的業余球隊獲得了兩分鐘比賽時間。他們雖然打得很差,可是卻收獲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 整個活動激勵了51500人完成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是2017年的141%。這樣的結果帶給中國器官捐獻行業驚喜,正是創意傳播的力量,在互動中善意被傳播放大、聚集。 思考:這些受捐者通過這次活動能夠收獲些什么? 學生: 教師: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我們的視野不斷拓展,知識不斷豐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不斷提升,道德境界不斷提高。 課堂筆記:①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 a.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 b.社會為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個人應該承擔起服務社會的責任;(個人與社會) c.積極為社會作貢獻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實現自身價值。 ②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我們的視野不斷拓展,知識不斷豐富,能力得到提升,道德境界不斷提高。 探究二 奉獻社會我踐行 葉沙的肺——劉福 成了當地醫院的一名志愿者,專門為那些患有嚴重肺病的人做心理疏導,用自己的經歷寬慰患者。 葉沙的腎——胡偉 胡偉的人生因此而改變,痊愈后,他自己也簽了器官捐贈協議,想幫助更多人。 葉沙的肝——周海 周海成為了一名志愿者,積極地參與器官捐獻公益講座,幫助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 思考:他們的做法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服務社會? 學生: 教師: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器官捐獻協調員,來自于紅十字會和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 他們負責聯系患者的家屬,詢問其捐獻器官的意愿,并協助完成器官捐獻,及相關手續的辦理。 每一次成功移植的背后,其實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被家屬轟出去是協調員的日常,但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停歇。面對種種誤解和壓力,他們也從未停下過腳步,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拯救更多在生死邊緣上掙扎的人。 思考:他們身上體現出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學生: 教師: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熱愛勞動、愛崗敬業。 我們要努力學習,增強勞動觀念,培養敬業精神,學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準備。 課堂筆記:服務和奉獻社會的要求(怎么做) ①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我們可以在社區、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糾正不文明行為;可以到科技館、博物館做志愿者。 ②需要我們熱愛勞動、愛崗敬業。我們要努力學習、增強勞動觀念,培養敬業精神,學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③需要我們青年擔當責任。在新時代,共青團要組織青年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建功立業。 你了解這兩個組織嗎?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性質、作用和使命: (1)性質: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2)作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帶領青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3)使命:在新時代,共青團要組織青年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功立業。 知識拓展 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 組成: 手,鴿子,紅色背景,愛心。 寓意: 中國青年志愿者向社會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奉獻一片愛心、伸出友愛之手,面向世界、奔向未來,表現青年志愿者:“熱心獻社會,真情暖人心”的主題。 志愿者精神: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志愿者(Volunteer)聯合國定義為“自愿進行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獲取任何利益、金錢、名利的活動者”,具體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不獲取報酬,奉獻個人時間和行動的人。 思考:我們可以參加哪些志愿活動? 學生: 教師:①環境保護、社區服務 ②在社區、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糾正不文明行為 ③到科技館、博物館做志愿者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近幾年,武漢不斷舉辦大型的國內、國際賽事,默默付出的志愿者是另一道“靚麗的風景”。志愿者的行動( ) A.是親社會的行為,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B.表明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 C.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獲得一時的滿足感 D.完全靠個人自愿,與我們青少年關系不大 2.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形式可以是( ) ①參加社會公益宣傳活動 ②到敬老院進行獻愛心活動 ③開展“助人為樂、學習雷鋒”活動④不上學到災區當志愿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中學生李紅熱心公益,經常利用周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對老人們噓寒問暖。她的行為告訴我們( ) A.要有為他人、為集體服務的精神 B.只要幫助他人就能提升人生價值 C.要把周末時間都用在公益活動 D.中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會耽誤學習 4.春運志愿服務“暖冬行動”中,18萬名青年志愿者分批上崗服務春運。向這些志愿者學習,我們青少年( ) ①放棄學業,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②熱心幫助他人,積極融入社會 ③要關注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④要傾力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手術室里進行了一臺器官捐贈手術,捐贈者是來自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48歲的貧困戶黃蘭林,他因腦死亡搶救無效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身為貧困戶,為了報答黨、政府及社會給予的關愛,黃蘭林的家人決定通過捐獻他的器官來回報社會。黃蘭林的妻子吳愛蘭說道:“精準扶貧斷了我們的‘窮根’,我們想以捐獻器官的方式為國家做點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見,黃蘭林的家人( ) A.人窮志不窮 B.具有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 C.懂得生命是可以延續的 D.懂得感恩,奉獻社會 6.一名女子在過馬路時被撞倒卷入車底,肇事司機和路過的十幾個人合力抬車救人。最終,該女子脫離生命危險。路過的十幾人的行為告訴我們( ) ①要共同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氛圍 ②要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③承擔社會責任,幫助他人,能使自身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 ④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鄭州團市委組織200余名志愿者在鄭州地鐵1號線西三環站開展“地鐵零距離文明心相依”踐行文明條例我先行主題活動,并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更多市民主動踐行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志愿者們的行為( ) ①是關心社會、服務他人的親社會行為 ②有利于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③是盲目從眾的行為 ④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