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01 走進化學世界考點0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考點0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考點03變化與性質的判斷 考點04常用儀器的識別和使用考點05化學試劑的取用 考點06物質的加熱考點07儀器裝置的連接 考點08 玻璃儀器的洗滌考點09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考點0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概念 其他物質的變化 其他物質的變化本質區別(判斷依據) 變化時是否常伴隨現象 常伴隨 等現象 物質的 發生變化,可能有發光、放熱等現象舉例 ①燃氣燃燒 ②鐵鍋生銹③糧食釀酒 ④食物變質 ①衣服晾干 ②屏幕破碎③水沸騰 ④汽油揮發聯系 物理變化中, 發生化學變化;②在化學變化中, 伴隨有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過程中石蠟熔化是物理變化,石蠟燃燒是化學變化)【特別提醒】1.化學變化一定:①有新物質生成;②有能量的變化;③同時發生物理變化;2.化學變化不一定有: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產生沉淀等現象。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由燃燒引起的爆炸是化學變化,僅僅是壓力增大引起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如火藥爆炸、煙花爆竹爆炸是化學變化,鍋爐爆炸、車胎爆炸、氣球爆炸均是物理變化;4.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燈泡通電,發光又放熱,發生的是物理變化;5.產生沉淀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海水曬鹽是物理變化;6.顏色改變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氧氣由無色氣體變成藍色液體是物理變化。7.放出氣體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燒開水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氣體逸出。▉考點0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概念 物質 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 表現出來的性質判斷依據 (1)直接由感官感知的(眼睛看、鼻子聞、耳朵聽、手觸摸掂量等):顏色、狀態、氣味等(2)用儀器測量的:如硬度、密度等(3)根據實驗數據記錄的:如熔點、沸點等 通過 才能表現出來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 、吸水性等 根據物質的化學變化判斷其化學性質,如 、酸性、堿性、毒性、腐蝕性等。舉例本質區別 是否需要通過 才能表現出來【特別提醒】1.有些物理性質不需要通過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等。2.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一定是物理性質。▉考點03 變化與性質的判斷物質的變化 物質的性質區別 描述的是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過程。 描述物質變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 。聯系 性質是變化的內因,變化是性質的具體表現;性質決定變化。語言表述常用詞 (1)有表示現在進行時或過去完成時等表示時態的詞語,如:“在”、“了”、“已經”等。(2)表示過程的詞語,如:揮發、燃燒等。 有表示 或 的詞語。如: 、可以、 、會、 、不能、不可以 、不易、不會等,或者有“是……”、“具有……”等說法。變化、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物質的變化 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用途▉考點04 常用儀器的識別和使用分類 名稱 圖示反應容器 可直接受熱的 、 、能間接受熱的(加 網) 、 、存放儀器 瓶(裝固體)、 瓶(裝液體)滴瓶(裝少量液體)、 (裝氣體)計量儀器 托盤天平:稱固體質量 :量液體體積取用儀器 :取粉末或小顆狀固體 :取塊狀或較大顆粒固體 :取用少量液體藥品添加液體儀器 :用作加液器和制作過濾器長頸漏斗:添加液體試劑,下端伸入 分液漏斗:可控制加液體的加熱儀器夾持儀器 、試管夾、坩堝鉗不能加熱的儀器 、漏斗、溫度計、滴瓶、集氣瓶、廣口瓶、細口瓶其他儀器 白瓷點滴板、三腳架、試管架、試管刷、玻璃棒、水槽、陶土網等▉考點05 化學試劑的取用具體操作 注意事項取用原則 三不原則 不能用手接觸試劑,不要將鼻孔湊到瓶口聞試劑氣味,不品嘗任何試劑的味道;節約原則 嚴格按量取用。如無用量說明,則液體為 ,固體 ;剩余原則 實驗剩余的試劑不能 ,更不能隨意丟棄或者帶出實驗室,要放回指定容器。固體試劑取用 粉末 儀器:紙槽、藥匙操作:一斜二送三直立 避免藥品沾在 和 上塊狀固體、金屬顆粒 儀器:鑷子操作:一橫二放三慢豎 以免稱量固體試劑 儀器:托盤天平操作: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 ;左盤藥品右盤砝碼。 稱量易潮解或具腐蝕性的藥品,應放在 里稱量。物砝位置相反,則用砝碼 游碼。液體試劑取用 大量液體: 瓶塞倒放、標簽向手心、口挨口、緩慢倒、靠一靠、放原處; 瓶塞 ,以免污染瓶塞和藥品;標簽向著 ,以免瓶口殘液腐蝕了標簽。少量液體: 一懸二垂三滴 先排空再吸液;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豎直懸空于容器口的 ;用過后立即洗凈,再去吸取其他藥品。定量液體: 量筒平放,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俯視讀數比真實值 ,仰視讀數比真實值 。( “仰小俯大”)▉考點06物質的加熱給液體加熱 給固體加熱圖示注意點 干抹布 試管的外壁 ②管里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 管夾夾在試管 ,從 套上和取下 ④先 后固定加熱⑤管口不能對著 ⑥試管與桌面成 ⑦熱的試管不能立即 或用冷水沖洗 管口應 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 后集中在藥品部位加熱。③被加熱的儀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熱前擦干,以免 ;④熱時玻璃儀器的底部不能觸及酒精燈的 ,以免容器破裂。⑤燒的很熱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應放在 上。▉考點07 儀器裝置的連接分類 圖示 注意事項儀器的連接 玻璃管與橡膠塞 左手拿橡膠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先 要插入的一端,稍用力轉動,將其插入橡膠塞玻璃管與膠皮管 左手拿膠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 玻璃管口,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容器與橡膠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膠塞慢慢轉動,塞進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 ,以免壓破容器裝置氣密性檢查 簡易裝置: 先將導管的 中; 再用手 ;一段時間后若導管口 ,當手離開后導管內形成 ,則裝置氣密性良好。帶長頸漏斗的裝置: 液面差法 彈簧夾;往長頸漏斗中 ,使漏斗中液面 容器中液面;一段時間后,液面 ,即形成 ,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特別提醒】1.連接儀器,關鍵掌握兩個字“潤、轉”,即玻璃管口要用水潤濕減小阻力,玻璃管或橡皮塞應轉動插入。2. 儀器組裝的順序是:從左到右,由下而上。3. 簡易裝置氣密性檢查時,一定要先將導管浸入水中,再握住試管,切記步驟不能反,否則導管口會看不到氣泡。4. 帶長頸漏斗的裝置氣密性檢查時,一定要先關緊彈簧夾,若不關緊會漏氣。▉考點08 玻璃儀器的洗滌1.洗滌方法:先將試管內的廢液倒入 中,再注入試管容積的1/2的水, 后把水倒掉,這樣連洗幾次。2.如果內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質,要用 刷洗。刷洗時須 或 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試管損壞。3.儀器洗凈的標準: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 既不 ,也不 時,表示儀器已洗干凈。4.儀器洗凈后,不能亂放,試管要倒插在 上晾干, 和 要放在干凈的燒杯中。5.特殊情況:若玻璃儀器中附有油脂,先用 或洗衣粉洗滌,再用水沖洗。若玻璃儀器中附有難溶于水的堿、堿性氧化物、碳酸鹽,先用 溶解,再用水沖洗。▉考點09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1.科學探究的步驟:提出科學問題;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2.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或結論 實驗圖示點燃前 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聞一聞氣味;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 色、 態、 狀, 氣味。切下的石蠟 在水面上。 石蠟密度比水 ,質 , 溶于水燃燒時 現象 觀察火焰附近石蠟的狀態變化,觀察火焰 石蠟從燭芯向四周逐漸 ;火焰分 層, 層最亮,內層最暗。 石蠟的熔點 (47~64℃)火焰從外到里分別為 、內焰、焰心產物檢驗 ①取一個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有 產生 石蠟燃燒有 生成②取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澄清石灰水 石蠟燃燒有 生成熄滅后 ①熄滅蠟燭 有 產生 白煙具有 性②用燃著的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 蠟燭重新蠟燭燃燒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特別提醒】“煙”和“霧”的區別(1)“煙”是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產生的現象,“霧”是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產生的現象,蠟燭燃燒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石蠟蒸汽形成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形成的。(2)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 石蠟固體小顆粒 ,它是由石蠟蒸氣遇冷形成的。(3)描述時不可將實驗結論當作實驗現象來描述,即描述實驗現象時切不可出現生成物的名稱。例如:“蠟燭燃燒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出現水霧”,這是描述蠟燭燃燒的實驗現象;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是實驗結論。1. 1.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筆墨紙硯的制作工藝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A.竹作筆桿 B.燃松制墨 C.撈漿壓紙 D.雕石成硯2.以下是《禮記》記載的中國秦代古法釀酒。其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秣稻必齊——備好優質糧食B.水泉必香——選擇優良水質C.陶器必良——挑選精良容器D.火齊必得——適宜溫度下發酵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化學變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質,而且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B.液體物質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液體的沸點是隨著大氣壓強的變化而變化的C.化學反應發生的同時都伴隨著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D.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4.下列俗語與物質的化學性質無關的是A.玉不琢不成器 B.死灰復燃 C.紙里包不住火 D.水滴石穿5.下列關于實驗中操作先后順序的說法錯誤A.用膠頭滴管吸取少量液體時,先擠捏膠帽趕出空氣,后伸入液體中吸取B.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時,先均勻加熱,后集中在放試劑的部位加熱C.實驗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裝入試劑D.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先用手緊捂試管外壁,后將導管伸入水中6.做實驗時,你是否留心觀察過石灰石應保存在下列哪種儀器中A.廣口瓶 B.細口瓶 C.燒杯 D.集氣瓶7.下列實驗項目所選擇的儀器錯誤的是A.取用粉末狀試劑——藥匙 B.少量試劑的反應——試管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膠頭滴管 D.盛放液體試劑——廣口瓶8.在化學實驗室里,我們會經常使用膠頭滴管取用液體。下列有關膠頭滴管的操作正確的是A.擠壓液體 B.轉移液體C.滴加液體 D.攪拌液體9.“操作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下列實驗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點燃酒精燈 B.聞氣味C.讀取讀數 D.傾倒液10.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曾用蠟燭(主要成分為石蠟)做過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蠟燃燒充分,無石蠟蒸氣B.若導管太長,石蠟蒸氣易冷凝,不能從導管末端導出C.導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為該處氧氣充足D.實驗現象說明石蠟的沸點較低,受熱易變成氣態11.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實驗操作錯誤的是A.檢查裝置氣密性 B.裝入鋅粒C.洗刷試管 D.放置洗過的試管12.下列不能用來判斷蠟燭燃燒發生的是化學變化的是A.用白瓷板蓋在蠟燭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觀察到黑色的粉末狀物質B.蠟燭燃燒時發光、放熱C.在火焰上放置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壁上有水珠出現D.用內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變渾濁13.僅用下列裝置,不能檢驗裝置氣密性的是( )A. B. C. D.14.指出下列錯誤實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1)將膠頭滴管伸入容器內沿器壁滴加藥液 。(2)將試管豎直從管口加入金屬顆粒 。(3)直接加熱盛水的燒杯底部 。(4)加熱時試管中液體體積超過試管容積的 。(5)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時,俯視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 。(6)量取一定量液體藥品時,仰視了刻度線 。15.下圖是實驗室常見的儀器,請按要求填空。(1)寫出相關儀器名稱:A ;B ;E ;F 。(2)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需用到的儀器是 (填名稱)。(3)用作配制溶液或較多量試劑反應的容器是 (填名稱)。(4)既可用作反應容器又能直接受熱的是 (填序號)。(5)量取一定量體積的液體用 (填序號)。(6)收集和貯存氣體時可以用 (填序號),使用時玻璃片磨砂面應朝 (填“上”或“下”)。(7)小師同學給液體加熱時,發現試管炸裂。請你幫他分析一下,造成試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 。16.《蠟燭的化學史》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所著的傳世科普經典。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蠟燭燃燒展開了以下探究。任務一: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進行實驗】同學們將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的上方(如圖所示)。【實驗現象】(1)一段時間后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小組討論】(2)若欲證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則應進行的操作是 。【得出結論】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任務二:比較空間站中蠟燭的燃燒與地面有什么不同(3)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課堂上,當蠟燭被老師點燃后,我們可以看到與地面蠟燭的火焰不同,①空間站中燃燒的蠟燭火焰呈現藍色,②火焰形狀近似球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請你選擇一個不同現象加以說明。你的選項是 (填①或②),原因是 。17.化學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開展以下探究:【探究一】蠟燭燃燒的燃燒產物。(1)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水的實驗步驟和現象是 。(2)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實驗步驟和現象是 。【探究二】蠟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蠟燭在氧氣中燃燒有明亮的火焰,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卻沒有火焰。【查閱資料】物質 熔點/℃ 沸點/℃ 燃燒時溫度/℃石蠟 50~70 300~550 約600鐵 1535 2750 約1800鈉 97.8 883 約1400(3)如圖所示,將導管一端伸入蠟燭火焰的內焰,導出其中物質,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生。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態”或“氣態”)物質燃燒形成的。(4)由表可知: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 (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據表中石蠟、鐵的數據對比分析,你認為物質燃燒時,能產生火焰的條件是 。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 (填“有”或“沒有”)火焰產生。答案和解析01 走進化學世界考點0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考點0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考點03變化與性質的判斷 考點04常用儀器的識別和使用考點05化學試劑的取用 考點06物質的加熱考點07儀器裝置的連接 考點08 玻璃儀器的洗滌考點09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考點0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概念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本質區別(判斷依據) 變化時是否生成其他物質常伴隨現象 常伴隨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產生沉淀等現象 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位置發生變化,可能有發光、放熱等現象舉例 ①燃氣燃燒 ②鐵鍋生銹③糧食釀酒 ④食物變質 ①衣服晾干 ②屏幕破碎③水沸騰 ④汽油揮發聯系 ①在物理變化中,不發生化學變化;②在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有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過程中石蠟熔化是物理變化,石蠟燃燒是化學變化)【特別提醒】1.化學變化一定:①有新物質生成;②有能量的變化;③同時發生物理變化;2.化學變化不一定有: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產生沉淀等現象。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由燃燒引起的爆炸是化學變化,僅僅是壓力增大引起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如火藥爆炸、煙花爆竹爆炸是化學變化,鍋爐爆炸、車胎爆炸、氣球爆炸均是物理變化;4.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燈泡通電,發光又放熱,發生的是物理變化;5.產生沉淀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海水曬鹽是物理變化;6.顏色改變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氧氣由無色氣體變成藍色液體是物理變化。7.放出氣體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燒開水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氣體逸出。▉考點0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判斷依據 (1)直接由感官感知的(眼睛看、鼻子聞、耳朵聽、手觸摸掂量等):顏色、狀態、氣味等(2)用儀器測量的:如硬度、密度等(3)根據實驗數據記錄的:如熔點、沸點等 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性、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吸附性、吸水性等 根據物質的化學變化判斷其化學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酸性、堿性、毒性、腐蝕性等。舉例 鐵是銀白色固體等 紙能燃燒等本質區別 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特別提醒】1.有些物理性質不需要通過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等。2.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一定是物理性質。▉考點03 變化與性質的判斷物質的變化 物質的性質區別 描述的是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過程。 描述物質變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屬性。聯系 性質是變化的內因,變化是性質的具體表現;性質決定變化。語言表述常用詞 (1)有表示現在進行時或過去完成時等表示時態的詞語,如:“在”、“了”、“已經”等。(2)表示過程的詞語,如:揮發、燃燒等。 有表示能力或屬性的詞語。如:能、可以、易、會、難、不能、不可以 、不易、不會等,或者有“是……”、“具有……”等說法。變化、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物質的變化 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用途▉考點04 常用儀器的識別和使用分類 名稱 圖示反應容器 可直接受熱的 試管、蒸發皿、燃燒匙能間接受熱的(加陶土網) 燒杯、燒瓶、錐形瓶存放儀器 廣口瓶(裝固體)、細口瓶(裝液體)滴瓶(裝少量液體)、集氣瓶(裝氣體)計量儀器 托盤天平:稱固體質量量筒:量液體體積取用儀器 藥匙:取粉末或小顆狀固體 鑷子:取塊狀或較大顆粒固體 膠頭滴管:取用少量液體藥品添加液體儀器 漏斗:用作加液器和制作過濾器長頸漏斗:添加液體試劑,下端伸入液面以下分液漏斗:可控制加液體的速度加熱儀器 酒精燈夾持儀器 鐵架臺、試管夾、坩堝鉗不能加熱的儀器 量筒、漏斗、溫度計、滴瓶、集氣瓶、廣口瓶、細口瓶其他儀器 白瓷點滴板、三腳架、試管架、試管刷、玻璃棒、水槽、陶土網等▉考點05 化學試劑的取用具體操作 注意事項取用原則 三不原則 不能用手接觸試劑,不要將鼻孔湊到瓶口聞試劑氣味,不品嘗任何試劑的味道;節約原則 嚴格按量取用。如無用量說明,則液體為1-2ml,固體需蓋滿試管底部;剩余原則 實驗剩余的試劑不能放回原瓶,更不能隨意丟棄或者帶出實驗室,要放回指定容器。固體試劑取用 粉末 儀器:紙槽、藥匙操作:一斜二送三直立 避免藥品沾在試管口和試管壁上塊狀固體、金屬顆粒 儀器:鑷子操作:一橫二放三慢豎 以免打破容器稱量固體試劑 儀器:托盤天平操作: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大小相同的紙片;左盤藥品右盤砝碼。 稱量易潮解或具腐蝕性的藥品,應放在玻璃器皿里稱量。物砝位置相反,則用砝碼減去游碼。液體試劑取用 大量液體:傾倒法 瓶塞倒放、標簽向手心、口挨口、緩慢倒、靠一靠、放原處; 瓶塞倒放,以免污染瓶塞和藥品;標簽向著手心,以免瓶口殘液腐蝕了標簽。少量液體:滴加法 一懸二垂三滴 先排空再吸液;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豎直懸空于容器口的正上方;用過后立即洗凈,再去吸取其他藥品。定量液體:量取法 量筒平放,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俯視讀數比真實值大,仰視讀數比真實值小。(諧音“羊小虎大”)▉考點06物質的加熱給液體加熱 給固體加熱圖示注意點 ①用干抹布擦干試管的外壁 ②管里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1/3③試管夾夾在試管中上部,從管底套上和取下 ④先預熱后固定加熱⑤管口不能對著自己和他人 ⑥試管與桌面成45度⑦熱的試管不能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沖洗 ①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②先預熱后集中在藥品部位加熱。③被加熱的儀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熱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④熱時玻璃儀器的底部不能觸及酒精燈的燈芯,以免容器破裂。⑤燒的很熱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應放在石棉網上。▉考點07 儀器裝置的連接分類 圖示 注意事項儀器的連接 玻璃管與橡膠塞 左手拿橡膠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先用水濕潤要插入的一端,稍用力轉動,將其插入橡膠塞玻璃管與膠皮管 左手拿膠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用水濕潤玻璃管口,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容器與橡膠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膠塞慢慢轉動,塞進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容器裝置氣密性檢查 簡易裝置:升溫法 先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再用手緊握試管;一段時間后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當手離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則裝置氣密性良好。帶長頸漏斗的裝置:液面差法 液面差法 關閉彈簧夾;往長頸漏斗中注入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容器中液面;一段時間后,液面高度不變,即形成穩定的液面差,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特別提醒】1.連接儀器,關鍵掌握兩個字“潤、轉”,即玻璃管口要用水潤濕減小阻力,玻璃管或橡皮塞應轉動插入。2. 儀器組裝的順序是:從左到右,由下而上。3. 簡易裝置氣密性檢查時,一定要先將導管浸入水中,再握住試管,切記步驟不能反,否則導管口會看不到氣泡。4. 帶長頸漏斗的裝置氣密性檢查時,一定要先關緊彈簧夾,若不關緊會漏氣。▉考點08 玻璃儀器的洗滌1.洗滌方法:先將試管內的廢液倒入廢液缸中,再注入試管容積的1/2的水,振蕩后把水倒掉,這樣連洗幾次。2.如果內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質,要用試管刷刷洗。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試管損壞。3.儀器洗凈的標準: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時,表示儀器已洗干凈。4.儀器洗凈后,不能亂放,試管要倒插在試管架上晾干,玻璃棒和滴管要放在干凈的燒杯中。5.特殊情況:若玻璃儀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熱的純堿溶液或洗衣粉洗滌,再用水沖洗。若玻璃儀器中附有難溶于水的堿、堿性氧化物、碳酸鹽,先用稀鹽酸溶解,再用水沖洗。▉考點09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1.科學探究的步驟:提出科學問題;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2.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或結論 實驗圖示點燃前 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聞一聞氣味;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 白色、固態、圓柱狀,略有氣味。切下的石蠟浮在水面上。 石蠟密度比水小,質軟,難溶于水燃燒時 現象 觀察火焰附近石蠟的狀態變化,觀察火焰 石蠟從燭芯向四周逐漸熔化;火焰分三層,外層最亮,內層最暗。 石蠟的熔點較低(47~64℃)火焰從外到里分別為外焰、內焰、焰心產物檢驗 ①取一個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有水珠產生 石蠟燃燒有水生成②取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石蠟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熄滅后 ①熄滅蠟燭 有白煙產生 白煙具有可燃性②用燃著的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 蠟燭重新燃燒蠟燭燃燒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特別提醒】“煙”和“霧”的區別(1)“煙”是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產生的現象,“霧”是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產生的現象,蠟燭燃燒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石蠟蒸汽形成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形成的。(2)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 石蠟固體小顆粒 ,它是由石蠟蒸氣遇冷形成的。(3)描述時不可將實驗結論當作實驗現象來描述,即描述實驗現象時切不可出現生成物的名稱。例如:“蠟燭燃燒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出現水霧”,這是描述蠟燭燃燒的實驗現象;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是實驗結論。1. 1.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筆墨紙硯的制作工藝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A.竹作筆桿 B.燃松制墨 C.撈漿壓紙 D.雕石成硯【答案】B【詳解】A、竹作筆桿,只是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燃松制墨,涉及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C、撈漿壓紙,只是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雕石成硯,只是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B。2.以下是《禮記》記載的中國秦代古法釀酒。其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秣稻必齊——備好優質糧食B.水泉必香——選擇優良水質C.陶器必良——挑選精良容器D.火齊必得——適宜溫度下發酵【答案】D【詳解】A、秣稻必齊﹣﹣備好優質糧食是收集原料,無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B、水泉必香﹣﹣選擇優良水質是選擇水的過程,無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C、陶器必良﹣﹣挑選精良容器是選擇容器,無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D、火齊必得﹣﹣適宜溫度下發酵,發生了緩慢氧化,一定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故選D。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化學變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質,而且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B.液體物質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液體的沸點是隨著大氣壓強的變化而變化的C.化學反應發生的同時都伴隨著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D.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答案】C【詳解】A、化學變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質,而且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正確;B、液體物質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液體的沸點是隨著大氣壓強的變化而變化的,正確;C、化學反應發生的同時常常伴隨著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發光放熱等現象,但并不是都伴隨,錯誤;D、化學變化是生成新物質的變化,不同物質性質不同,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正確;故選C。4.下列俗語與物質的化學性質無關的是A.玉不琢不成器 B.死灰復燃 C.紙里包不住火 D.水滴石穿【答案】A【詳解】A、玉不琢不成器,是指玉石不經過雕刻加工,就成不了器物,該過程中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利用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符合題意;B、死灰復燃,涉及燃燒,體現了物質的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C、紙里包不住火,是因為紙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D、水滴石穿,水長時間撞擊石頭,使石頭磨損,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質,還涉及反應碳酸鈣、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鈣,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利用了物質的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故選A。5.下列關于實驗中操作先后順序的說法錯誤A.用膠頭滴管吸取少量液體時,先擠捏膠帽趕出空氣,后伸入液體中吸取B.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時,先均勻加熱,后集中在放試劑的部位加熱C.實驗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裝入試劑D.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先用手緊捂試管外壁,后將導管伸入水中【答案】D【詳解】A、用膠頭滴管吸取少量液體的時候,為了避免向試劑中擠入空氣,所以要先捏住膠帽,后伸入液體中,選項正確;B、加熱藥品時要先預熱,防止受熱不均導致試管炸裂,選項正確;C、實驗時為了避免誤差,要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選項正確;D、查裝置氣密性時,應先將導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緊捂試管外壁,選項錯誤;故選D。6.做實驗時,你是否留心觀察過石灰石應保存在下列哪種儀器中A.廣口瓶 B.細口瓶 C.燒杯 D.集氣瓶【答案】A【詳解】A、廣口瓶保存固體藥品,取用方便,故A正確;B、細口瓶保存液體藥品,便于傾倒,故B錯誤;C、燒杯不用于保存藥品,燒杯用于溶解、加熱等,故C錯誤;D、集氣瓶用于收集氣體或儲存氣體使用,故D錯誤;故選:A。7.下列實驗項目所選擇的儀器錯誤的是A.取用粉末狀試劑——藥匙 B.少量試劑的反應——試管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膠頭滴管 D.盛放液體試劑——廣口瓶【答案】D【詳解】A、取用粉末狀試劑用藥匙,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試管可用于少量試劑的反應,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膠頭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廣口瓶用于盛放固體試劑,細口瓶用于盛放液體試劑,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8.在化學實驗室里,我們會經常使用膠頭滴管取用液體。下列有關膠頭滴管的操作正確的是A.擠壓液體 B.轉移液體C.滴加液體 D.攪拌液體【答案】C【詳解】A、取用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用膠頭滴管吸取液體前應先將膠頭滴管中的空氣在容器外擠壓膠帽排出,不能放在容器里面擠壓,以防造成試劑變質,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B、取液后的膠頭滴管不能倒置或平放,以防試劑倒流,腐蝕膠帽,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C、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藥品時,應垂直懸空在容器口正上方滴加液體,圖示操作正確,符合題意;D、不能用膠頭滴管攪拌液體,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C。9.“操作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下列實驗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點燃酒精燈 B.聞氣味C.讀取讀數 D.傾倒液【答案】B【詳解】A、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酒精燈,故圖示操作不正確;B、聞藥品氣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入鼻孔,禁止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故圖示操作正確;C、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圖示操作不正確;D、向試管中倒入液體,試管傾斜,瓶塞要倒放,標簽朝向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圖中試管未傾斜,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緊挨試管口,故圖示操作不正確。故選B。10.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曾用蠟燭(主要成分為石蠟)做過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蠟燃燒充分,無石蠟蒸氣B.若導管太長,石蠟蒸氣易冷凝,不能從導管末端導出C.導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為該處氧氣充足D.實驗現象說明石蠟的沸點較低,受熱易變成氣態【答案】C【詳解】A、母火焰外焰部分與空氣接觸,氧氣充足,燃燒充分,無石蠟蒸氣,不符合題意;B、該實驗成功的關鍵是導氣管不能太長,如果導氣管太長,由于溫度的降低,石蠟蒸氣會在導管中冷凝,不能從導氣管的末端導出,實驗不成功,不符合題意;C、導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為母火焰中心部分,氧氣不足,石蠟燃燒不充分,存在石蠟蒸氣,不是該處氧氣充足,符合題意;D、子火焰中被燃燒的物質是石蠟蒸氣,故該現象說明石蠟的沸點較低,受熱易變成氣態,不符合題意。故選C。11.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實驗操作錯誤的是A.檢查裝置氣密性 B.裝入鋅粒C.洗刷試管 D.放置洗過的試管【答案】B【詳解】A、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連接裝置,將導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氣密性良好,圖示操作正確;B、取用塊狀固體時,應“一橫二放三慢豎”,先將試管橫放,用鑷子把固體放在試管口,再將試管慢慢豎起來,圖示操作錯誤;C、試管刷用于洗刷試管,刷洗試管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損壞試管,圖示操作正確;D、洗過的試管倒放在試管架上,圖示操作正確;故選:B。12.下列不能用來判斷蠟燭燃燒發生的是化學變化的是A.用白瓷板蓋在蠟燭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觀察到黑色的粉末狀物質B.蠟燭燃燒時發光、放熱C.在火焰上放置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壁上有水珠出現D.用內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答案】B【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瘜W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為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詳解】A、用白瓷板蓋在蠟燭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觀察到黑色的粉末狀物質,說明有新物質碳生成,能用來判斷蠟燭發生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B、變化時發光發熱,不能用來判斷蠟燭發生化學變化,如電燈發熱發光,故選項正確;C、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現,水是新物質,能用來判斷蠟燭發生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D、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二氧化碳,能用來判斷蠟燭發生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故選:B。13.僅用下列裝置,不能檢驗裝置氣密性的是( )A. B. C. D.【答案】C【詳解】A、密閉體系中,加熱空氣從而產生壓強差,進行裝置氣密性檢驗。故A正確;B、彈簧夾右側夾緊橡膠管,形成密閉體系。長頸漏斗下端與液面形成液封。若裝置氣密性良好,長頸漏斗中的水不會下降。故B正確;C、C中不是密閉體系。所以無論裝置是否氣密性良好,長管下端管口處都會出現氣泡。故C錯誤;D、長頸漏斗下端與液面形成液封,若裝置氣密性良好,向外拉活塞,會抽出錐形瓶中的氣體,從而形成壓強差,從而使長頸漏斗下端產生氣泡。故D正確。故選C。14.指出下列錯誤實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1)將膠頭滴管伸入容器內沿器壁滴加藥液 。(2)將試管豎直從管口加入金屬顆粒 。(3)直接加熱盛水的燒杯底部 。(4)加熱時試管中液體體積超過試管容積的 。(5)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時,俯視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 。(6)量取一定量液體藥品時,仰視了刻度線 。【答案】(1)污染膠頭滴管(2)砸破試管(3)燒杯可能會因受熱不均而破裂(4)液體沸騰濺出傷人(5)讀數比實際值偏大(6)讀數比實際值偏小【詳解】(1)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將滴管伸入試管滴加藥液,可能會污染膠頭滴管;(2)把密度較大的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玻璃容器時,應該先把容器橫放,把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豎起來,使藥品或金屬顆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將試管豎直從管口加入金屬顆粒,可能會砸破試管;(3)燒杯不能直接加熱,應墊上陶土網,故直接加熱盛水的燒杯底部,燒杯可能會因受熱不均而破裂;(4)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試管里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否則,加熱過程中,液體沸騰會濺出傷人;(5)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時,俯視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俯視讀數,讀取數值大于實際數值,故會導致讀數比實際值偏大;(6)量取一定量液體藥品時,仰視了刻度線,仰視讀數,讀取數值小于實際數值,故會導致讀數比實際值偏小。15.下圖是實驗室常見的儀器,請按要求填空。(1)寫出相關儀器名稱:A ;B ;E ;F 。(2)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需用到的儀器是 (填名稱)。(3)用作配制溶液或較多量試劑反應的容器是 (填名稱)。(4)既可用作反應容器又能直接受熱的是 (填序號)。(5)量取一定量體積的液體用 (填序號)。(6)收集和貯存氣體時可以用 (填序號),使用時玻璃片磨砂面應朝 (填“上”或“下”)。(7)小師同學給液體加熱時,發現試管炸裂。請你幫他分析一下,造成試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 。【答案】(1) 分液漏斗 膠頭滴管 水槽 酒精燈(2)藥匙(3)燒杯(4)I(5)B、H(6) C 下(7) 試管底部與燈芯接觸 試管外壁還有水珠【詳解】(1)據圖可知,A是分液漏斗;B是膠頭滴管;E是水槽;F是酒精燈。故填:分液漏斗;膠頭滴管;水槽;酒精燈。(2)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一般使用的儀器是藥匙或紙槽。故填:藥匙。(3)燒杯的用途是用作配制溶液或較多量試劑反應的容器。故填:燒杯。(4)試管既可用作反應容器又能直接受熱。試管的序號是I。故填:I。(5)量取一定量體積的液體,當所加液體接近所需體積刻度線時,為減小誤差,應用膠頭滴管滴加。所以量取一定量的液體所需要的儀器除選用合適的量筒外,還應該使用膠頭滴管。故填:B、H。(6)集氣瓶C用于收集和貯存氣體,為了增加集氣瓶的氣密性,瓶口是磨砂面,如果用光滑面朝下氣密性會不好。而用玻璃片的磨砂面朝下蓋住瓶口正好可以和瓶口的磨砂面完美互補,增強集氣瓶的的氣密性,防止所收集的氣體跑出來或是混入外來氣體。故填:C;下。(7)對試管里液體加熱時,試管炸裂,說明試管受熱不均勻,造成的原因可能有:試管底部與燈芯接觸;試管外壁還有水珠;沒有先進行預熱;試管直立加熱沒有傾斜;加熱后試管放入冷水中等。故填:試管底部與燈芯接觸;試管外壁還有水珠。16.《蠟燭的化學史》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所著的傳世科普經典。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蠟燭燃燒展開了以下探究。任務一: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進行實驗】同學們將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的上方(如圖所示)。【實驗現象】(1)一段時間后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小組討論】(2)若欲證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則應進行的操作是 。【得出結論】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任務二:比較空間站中蠟燭的燃燒與地面有什么不同(3)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課堂上,當蠟燭被老師點燃后,我們可以看到與地面蠟燭的火焰不同,①空間站中燃燒的蠟燭火焰呈現藍色,②火焰形狀近似球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請你選擇一個不同現象加以說明。你的選項是 (填①或②),原因是 。【答案】(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看是否有水霧形成(3) ①(或②) 選擇①在空間站里,對流十分微弱,氧氣的補充不如地面及時,蠟燭的燃燒也不如地面充分,火焰的溫度也會更低一些,藍色火焰就是燃燒溫度低的一個表現。(或選擇②在空間站里,重力較小,燃燒后的氣體向各個方向運動的趨勢相同,不管蠟燭的方向朝向哪里,它的火焰都近似球形。)【詳解】(1)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一段時間后能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燒杯內壁會有水霧形成,就可證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3)選擇①在空間站里,空氣流動性差,消耗的氧氣補充的不及時,蠟燭的燃燒不如地面充分,火焰的溫度比地面上低一些,故火焰呈藍色。(選擇②在空間站里,微重力環境幾乎消除了浮力對流,燃燒后的氣體向各個方向運動的趨勢相同,不管蠟燭的方向朝向哪里,它的火焰都近似球形。)17.化學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開展以下探究:【探究一】蠟燭燃燒的燃燒產物。(1)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水的實驗步驟和現象是 。(2)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實驗步驟和現象是 。【探究二】蠟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蠟燭在氧氣中燃燒有明亮的火焰,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卻沒有火焰。【查閱資料】物質 熔點/℃ 沸點/℃ 燃燒時溫度/℃石蠟 50~70 300~550 約600鐵 1535 2750 約1800鈉 97.8 883 約1400(3)如圖所示,將導管一端伸入蠟燭火焰的內焰,導出其中物質,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生。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態”或“氣態”)物質燃燒形成的。(4)由表可知: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 (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據表中石蠟、鐵的數據對比分析,你認為物質燃燒時,能產生火焰的條件是 。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 (填“有”或“沒有”)火焰產生。【答案】(1)將一個干冷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觀察到小燒杯內壁有水霧(2)將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觀察到小燒杯內壁變渾濁(3)氣態(4) 沸點 沸點低于燃燒時溫度 有【詳解】(1)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遇干冷的小燒杯液化成水,所以將一個干冷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觀察到小燒杯內壁有水霧,由此,可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水。故填:將一個干冷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觀察到小燒杯內壁有水霧。(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將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觀察到小燒杯內壁變渾濁即可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故填:將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觀察到小燒杯內壁變渾濁。(3) 將導管一端伸入蠟燭火焰的內焰,導出其中物質,只能導出氣態物質,由此,蠟燭燃燒產生的火焰是由氣態物質燃燒形成的。故填:氣態。(4)火焰是由氣態物質燃燒形成的,物質達到沸點汽化成氣體,所以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根據表格分析得出:只有物質沸點低于燃燒時溫度,物質燃燒時,才能產生火焰。鐵的沸點高于燃燒溫度,所以沒有火焰。鈉的沸點低于燃燒溫度,燃燒時有火焰產生。故填:沸點;沸點低于燃燒時溫度;有。體現決定體現決定體現決定體現決定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