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維護秩序》教案一、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1. 認同社會生活、社會秩序、社會規則三者密不可分,增強對社會秩序和規則的認同感。2. 理解社會秩序是社會正常運行和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增強對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的政 策和措施的認同。健全人格:3.樹立正確的秩序觀念,養成自覺遵守社會秩序的良好習慣。4. 培養理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正確看待社會秩序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責任意識:5.明確自己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責任,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勇于擔當。 6.培養關愛他人、關心社會的意識,積極參與維護社會秩序的行動。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社會秩序的含義及種類。 2.社會秩序的作用。3.社會規則的含義及種類。4. 社會規則與社會秩序的關系。難點:5. 理解社會秩序對社會正常運行和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性。6. 理解社會規則是如何維系社會秩序的,以及如何通過遵守規則來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展示一些社會秩序混亂的圖片,如交通擁堵、公共場所插隊等,提問:同學們,看到 這些圖片,你們有什么感受 你們認為這樣的社會秩序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 2. 展示一些社會秩序良好的圖片,如井然有序的交通、文明和諧的公共場所等,提問: 對比剛才的圖片,這些場景又給你們帶來怎樣的感受 你們希望生活在怎樣的社會環境中 (二)講授新課3. 社會生活有秩序(1)提問:結合展示的四幅圖片(分別體現交通秩序、生產秩序、公共場所秩序、社會管理 秩序),說說什么是秩序。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2)展示上面兩幅圖(分別體現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提問:這兩幅圖分別體現人們 應遵守哪些方面的社會秩序。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圖一體現了交通秩序,圖二體現了公共場所秩序。(3)展示某中學門口混亂不堪的場景(開著私家車、騎著電動車和步行前來接孩子的家長, 將學校大門堵得水泄不通),提問:校門口的這種混亂狀況會造成哪些影響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交通堵塞;易引發交通事故;耽誤每個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 也容易引發人們相互之間的矛盾。你認為應該如何改變這種混亂的狀況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建議,教師歸納總結:學校可以安排保安、老師負責組織學生有序離 校;社會方面,交警執勤疏導,其他社會車輛盡量錯峰出行;家長盡量坐公共交通接送;學生 要增強安全意識,不追逐打鬧;小販要依法有序經營,不違規占道。(4)展示生產秩序的圖片(工地安全作業、車間有序生產),提問:圖片展示了哪方面的秩 序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這展示了生產秩序。(5)展示交通秩序的圖片(道路上車輛有序行駛、行人遵守交通規則),提問:圖片體現了 哪方面的秩序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這體現了交通秩序。(6)展示公共場所秩序的圖片(疫情防控、體育館內觀看比賽、地鐵站內排隊上車、圖書館 內文明看書、嚴禁吸煙、禁止鳴笛等),提問:這些圖片體現了哪方面的秩序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這些圖片體現了公共場所秩序。(7)提問:結合圖片和你們的生活事例,想一想社會秩序對我們生活具有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序、整潔、安全的社會環境,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發我們對生活的熱情,是人民安居樂業 的保障。4. 維護秩序靠規則(1)展示在發生重大災難時人們遵循“婦弱優先,壯者靠后”的規則有序撤離、勞動者找 工作時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某中學校規規定等內容,提問:材料中有哪些規則 你還知道哪 些類似的規則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材料中有道德、紀律、法律等規則。類似的規則還有在公共場所 不大聲喧嘩、遵守交通規則等。(2)講解社會規則的含義及分類含義: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 的。分類:道德、紀律、法律等。提問:道德、紀律、法律這三種規則分別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輿論、習慣和人們的信念 來維持;紀律是由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制定的;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依靠國家強制 力保證實施。(3)展示醉駕追究刑事責任、子女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企業遵守反不正當競爭法、勞動者 簽訂勞動合同等內容,提問:這些事例說明了社會規則與社會秩序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社會規則 明確了當有人破壞秩序時該如何處罰,從而保障社會的良性運行。(三)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社會秩序的含義、種類及作用,社會規則的含義、種類及與 社會秩序的關系。強調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有序化狀態,包括交通秩序、生產秩序、公共場 所秩序、社會管理秩序等,它是社會正常運行和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 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包括道德、紀律、法律等,它明確了社會秩序的內容,保障了 社會秩序的實現。(四)隨堂練習5.過馬路時,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在圖書館,我們要保持安靜;在課堂上,我們要遵 守課堂紀律。這說明()A. 秩序只會限制人們的自由 B. 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C. 社會生活不需要秩序D.只有在特定場合才需要秩序答案:B (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過馬路遵守 交通規則、在圖書館保持安靜、在課堂遵守課堂紀律等,都是為了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行,而不 是限制人們的自由。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需要秩序,而不是只有特定場合才需要。6.某小區規定,居民不得在小區內遛狗,否則將罰款。這一規定()A. 侵犯了居民的權利B. 有利于維護小區的秩序C. 是不道德的行為D. 是違反法律的行為答案:B (小區規定居民不得在小區內遛狗,是為了維護小區的秩序,避免因遛狗可能帶 來的安全隱患和環境衛生問題。雖然這一規定可能會對居民遛狗的行為產生一定限制,但從整 體上看,有利于保障小區內其他居民的權益和小區的正常秩序。)(五)板書設計7. 社會生活有秩序社會秩序的含義及常見種類 社會秩序的作用8. 維護秩序靠規則社會規則的含義及分類社會規則與社會秩序的關系 (六)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展示圖片、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深入理解社會 秩序和社會規則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社會秩序和規則的認識有了明顯提高,但在理 解社會規則如何維系社會秩序方面,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一些 實際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對學生 的引導和幫助,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