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 習題課件(共 8份打包)人教版(2024) 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 習題課件(共 8份打包)人教版(2024) 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31張PPT)
第2節 生活中的透鏡
照相機
1.照相機的鏡頭由一組透鏡組成,它們組合在一起相當于一個   。
2.來自物體上每一點的光經過膠片照相機的鏡頭后都在膠片上會聚成一點,形成一個   、   的
   像。
凸透鏡
倒立
縮小

拓展:(1)物體離照相機鏡頭的距離(物距)大于底片離照相機鏡頭的距離(像距)。
(2)物體離照相機鏡頭越遠(物距越大),物體在底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到鏡頭的距離)越近,暗箱越短(像距越小)。
如圖所示,早期照相館里攝影師取景時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幾位同學對此現象展開了討論:
甲:將照相機靠近兩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兩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調整相機和兩位照相人之間的距離,人像變小時,應減小相機鏡頭和膠片之間的距離。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須在兩位照相的人身
后進行“補光”。
丁:現在的相機利用光學或電子技術,把倒立
的像轉變成正立的,便于觀察。
這些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與乙 B.甲與丙 C.乙與丁 D.丙與丁
C
(1)在取材時,另一個紙筒的一端蒙上的材料是
   (選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
半透明
1.【新教材改編】如圖所示,在“自制照相機模型”時,用硬紙板做兩個粗細相差很小的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夠套入另一個紙筒內,并能前后滑動。在一個紙筒的一端嵌上一個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
(2)觀察時,應把   端朝著明亮的室外,   (以上兩空均選填“A”或“B”)端朝著較暗的室內。在膜A上可以看到遠處景物   (選填“正”或“倒”)立的像。
(3)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機先拍攝到了遠處的物體清晰的像,再拍攝近處物體時,應將兩筒間的距離   ;觀察到膜上的像   。(均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B
A

變大
變大
投影儀
1.投影儀的鏡頭是一個   ,投影儀中平面鏡的作用是   ,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2.物體離投影儀鏡頭比較近,來自物體的光經過鏡頭后,成的是   、   的   像。
凸透鏡
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倒立
放大

拓展:(1)投影片到鏡頭的距離(物距)小于鏡頭到屏幕的距離(像距)。
(2)投影片離鏡頭越近(大于焦距)時,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鏡頭的距離越遠,可用口訣“物近像遠像變大”識記。
如圖是一臺投影儀的示意圖,其中A是   ,它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B是 ,它在投影儀上所起的作用是
   。
平面鏡
凸透鏡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如圖所示,投影儀是教學中常用的設備,下列關于投影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發生漫反射
C.物體經凸透鏡成一個放大的虛像
D.要使屏幕上的像變大,應使凸透鏡靠近投影片
C
放大鏡
放大鏡就是一個   ,它是最常用的光學儀器之一。放大鏡所成的像是 、 的   像。
拓展:放大鏡離物體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鏡離物體越遠(不超過焦距),所成的像越大,如果放大鏡與物體的距離大到一定程度(大于等于焦距),所成的虛像會消失。
凸透鏡
正立
放大

小樂用放大鏡看指紋時,覺得指紋的像太小,為使指紋的像大一些,正確的做法是 ( )
B
A.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遠些
C.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稍近些
D.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稍遠些
3.如圖所示,工人用臺式放大鏡觀察電路板上的元件。為了使看上去的元件大一些,可行的方法是 ( )
A.放大鏡離元件稍近些
B.放大鏡離元件稍遠些
C.眼睛離放大鏡稍近些
D.眼睛離放大鏡稍遠些
B
實像和虛像
1.實像和虛像:
實像 虛像
成 因 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 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
觀 察 可用光屏承接,也可用眼睛直接觀察 不能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直接觀察
實 例
2.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和實像在凸透鏡   側;凸透鏡成虛像時,物和虛像在凸透鏡   側。


如圖所示的四個情景中,成實像的是 ( )
A.水面飛鳥的“倒影”
C.船上的人看到水里的魚  
D.通過放大鏡看到的字
B.照相機膠片上的像
B
4.關于虛像,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低頭在湖里看到天上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B.低頭看到湖里游動的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C.太陽光通過樹葉的縫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許多光斑,是小孔成像現象成的虛像
D.用放大鏡看書上的文字,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是虛像
C
基礎過關精練
1.利用凸透鏡使物體成倒立、放大實像的原理制成的光學器材是 ( )
A.投影儀
B.放大鏡
C.潛望鏡
D.照相機
A
2.如圖所示是照相機的成像示意圖,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照相機的鏡頭是凸透鏡
B.光經過照相機鏡頭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照相機所成的像是正立、縮小的像
D.要使膠片上的像變大,只把鏡頭向前伸就可以了
A
3.如圖所示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透鏡。下列關于透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圖甲,人臉經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像
B.圖乙,電影影片經投影儀成正立、等大的像
C.圖丙,通過照相機看遠處的樹是倒立、放大的像
D.圖丁,透過魚缸看見的魚是正立、縮小的像
A
4.下列有關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的像一定是實像
B.實像都是縮小的,虛像都是放大的
C.不能用白紙或光屏承接到的像,一定是虛像
D.眼睛能看見的像是實像,看不見的像是虛像
C
5.某同學把照相機、投影儀及放大鏡成的像做了比較后,他認為這三種儀器所成的像具有以下特點,其中錯誤的是 ( )
A.實像都和物體分別居于透鏡兩側
B.虛像都和物體在透鏡的同一側
C.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
D.虛像都是放大的,實像都是縮小的
D
6.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的活動時,要使看到的螞蟻的像更大些,應將放大鏡適當   螞蟻。用幻燈機放映膠片時,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些,應使幻燈機
   屏幕。(均選填“遠離”或“靠近”)
7.投影儀能將文字和圖像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鏡頭相當于一個   ,屏上出現的文字相對于投影儀內部發光元件產生的“文字”是一個  立、放大的像。若需讓屏上的文字變大,應將鏡頭適當 
 (選填“靠近”或“遠離”)發光元件。
遠離
遠離
凸透鏡

靠近
能力拓展訓練
8.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某次小明去博物館參觀,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可將照相機的鏡頭   (選填“遠離”或“靠近”)石碑,并   (選填“增大”或“縮小”)暗箱長度。
會聚
靠近
增大
9.劉洋同學通過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知道放大鏡就是
   鏡。在小組活動中,他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手指(如圖甲所示),看到手指是  像;再用放大鏡觀察遠處的房屋(如圖乙所示),看到房屋是
  像。(后兩空均填像的正倒、縮放和虛實情況)
凸透
正立、放大的虛 
倒立、縮小的實 
10.二維碼在現代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能看見二維碼是由于光在二維碼圖案上發生了   (選填“反”或“折”)射;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時,手機的鏡頭相當于   鏡,二維碼圖案通過手機鏡頭成實像。時下流行用自拍桿拍照,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桿增大了   (選填“物距”或“像距”)。

凸透
物距
11.如圖是投影儀成像示意圖,其中凸透鏡的作用是成
   (選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實像,平面鏡的作用是   。在一次練習調節投影儀實踐活動中,小明通過調節,使屏幕上出現了清晰畫面,但是,畫面超出了屏幕范圍。
倒立
改變光路
為此,小明的操作應當是: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投影儀與屏幕的距離,并將凸透鏡適當向
   (選填“上”或“下”)移動。在屏幕上發生的是    (選填“鏡面”或“漫”)反射。
減小


12.如圖甲所示是某一物體的形狀,圖乙是供選擇的物體的像的形狀(不考慮像的大小)。
(1)該物體在照相機的膠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狀為   。(填字母序號,后同)
(2)若平面鏡可隨意放置,則在平面鏡中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
D
A或B
(3)把投影儀的平面鏡卸掉,讓物體的像成在天花板上,這時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
(4)用放大鏡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
D
C(共31張PPT)
專題二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兩個應用
凸透鏡前再加一個透鏡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正確調節好實驗裝置后,移動蠟燭至如圖所示的位置,觀察到光屏上有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此像一定是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若再將一個凸透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了,應該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出現清晰的像。
縮小

(2)實驗時,旁邊有同學走過,帶動的風使蠟燭的火焰向左擺動,則光屏上燭焰的像將向 (選填“左”或“右”)擺動。

*根據成像規律判斷凸透鏡的焦距(拓展)
一個物體沿凸透鏡的主光軸移動,當物體距凸透鏡25 cm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15 cm處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該凸透鏡焦距 ( )
A.在15~25 cm之間 B.在7.5~12.5 cm之間
C.小于7.5 cm或大于12.5 cm D.無法確定
B
1.把物體放到凸透鏡前16 cm處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現將物體向凸透鏡移近8 cm時,得到的是 (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等大的實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D
2.課外活動實踐時,李華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光屏、透鏡及燭焰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判斷,他所用凸透鏡的焦距 ( )
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8 cm
C.一定在810 cm 之間
D.一定在1016 cm 之間
C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縮小的像,光屏離凸透鏡的距離為20 cm;當燭焰距凸透鏡的距離為30 cm時,燭焰所成的像 ( )
A.只可能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B.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C.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倒立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都有可能
D
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 ( )
A.透鏡焦距一定在10 cm到15 cm之間
B.透鏡焦距一定在15 cm到20 cm之間
C.把蠟燭向左移動少許,光屏適當向左移動可得到大些的實像
D.把蠟燭向右移動少許,光屏適當向右移動可得到小些的實像
A
5.小麗同學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6 cm處,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   的實像。
放大
(2)實驗完成后,小麗把一個凹透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如圖所示,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位置的情況下,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遠離
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首先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以保證凸透鏡所成的實像呈現在光屏的   。然后將蠟燭放置在光具座的A點位置不變,分別選擇焦距為5 cm、10 cm、20 cm的凸透鏡,在如圖所示BC間移動光屏時得到清晰的像,可判斷這個像是   (選填“放大”或“縮小”) 的,實驗中所選用的透鏡焦距可能是  cm。
同一高度 
中心
縮小
5或10 
7.小明在實驗室中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如圖所示,具體操作如下:
(1)小明在實驗室中找到一個凸透鏡,但不知道焦距,于是就用圖甲的方法來尋找焦距,由圖甲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10.0
(2)小明把蠟燭擺放至光具座上,在調整器材高度時,應
   (選填“點燃”或“不點燃”)蠟燭。
(3)如果凸透鏡和光屏擺放到如圖乙所示位置時,應把蠟燭移動到光具座   (選填“0~30”“30~40”或“40~50”)cm刻度線范圍的某一位置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   的實像。
點燃
30~40
放大
(4)小明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找到了清晰的像,并記錄了實驗數據和現象。突發奇想的他找旁邊同學借了一個焦距為5 cm的凸透鏡,保持蠟燭和光屏原位置不變,把焦距為5 cm的凸透鏡換上去,并保持原位置不變,發現光屏上的像已經變得模糊,則光屏需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果不移動光屏,可以在凸透鏡前放一個焦距合適的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靠近
凹透鏡
8.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玲玲將蠟燭、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并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
  。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玲玲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 cm的刻度線處,將蠟燭和光屏移至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出現了燭焰清晰的像,該成像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是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照相機
(3)實驗過程中蠟燭由于燃燒而變短,為了使燭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應向下移動   (選填“光屏”或“凸透鏡”)。
(4)玲玲將蠟燭移到35 cm刻度線處,保持透鏡的位置不變,應將光屏移至   cm刻度線處,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
凸透鏡
80
(5)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合適的位置放一個凹透鏡,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現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如果不移動光屏,并保持凹透鏡的位置不變,玲玲更換另一個凸透鏡,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鏡的焦距應   (選填“大于”或“小于”)10 cm。

小于
9.某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水夾等器材制成形狀可改變的水透鏡進行以下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在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時,先在兩個透明長方體玻璃容器中噴入蚊香煙霧,然后將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水透鏡,再將其放在兩個玻璃容器之間,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沿箭頭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經水透鏡折射后光將   (選填“偏離”或“偏向”)主光軸。如果此時再向水透鏡中注水,改變水透鏡的凸起程度,折射光偏折的程度將
   (選填“改變”或“不改變”)。上述實驗在玻璃容器中噴入蚊香煙霧的目的是  。
偏向
改變
便于顯示光路  
(2)圖乙中燭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水透鏡   (選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向下
(3)保持水透鏡的形狀不變,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并移動光屏呈現清晰的像,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數 1 2 3 4 5
物距/cm 30.0 15.0 10.0 7.5 6.0
像距/cm 6.0 7.5 10.0 15.0 30.0
根據表中的數據可推斷出此水透鏡的焦距為   cm。
5
(4)在實驗時,將蠟燭從圖乙所示位置勻速地移動到光具座18 cm刻度線處,則蠟燭的像移動的速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蠟燭移動的速度。
(5)當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時,如果再向水透鏡中注水,若保持光屏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為使光屏上的像變清晰,蠟燭應該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若保持蠟燭、透鏡、光屏位置不動,為使光屏上的像變清晰,此時在蠟燭和水透鏡之間可以放一塊焦距合適的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小于
靠近
凹透鏡
10.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為了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小王同學讓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側,改變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   的光斑,如圖1所示,由此可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最小、最亮
10.0
(2)實驗前,必須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上,其目的是  ;實驗中固定好透鏡和蠟燭后,若發現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光屏上都沒有像,其原因可能是
 。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位置 
蠟燭位于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
(3)在實驗時,小王用該凸透鏡觀察小楊的眼睛,看到小楊的眼睛如圖2所示,要看到如圖甲的情形,物距u應該滿足的條件是  ;要看到如圖乙的情形,物距u應該滿足的條件是  。
10 cmu<10 cm 
(4)小王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如圖3所示,要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   (選填“上”或“下”)調整。

(5)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如圖3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的像是模糊的。
①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上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此時的像是倒立、   的實像;如果此時將光屏與蠟燭位置交換,此時光屏上的像是   (選填“清晰”或“模糊”)的,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實像。
縮小
清晰
放大
②如果保持圖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要想在光屏上仍能獲得清晰的像,在凸透鏡前可以放置一個焦距合適的   (選填“凹透鏡”或“凸透鏡”)。
(6)實驗中小楊不小心用紙把透鏡下半部分遮住了,則他看到的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亮度將   (選填“變亮”“變暗”或“不變”)。
凹透鏡
不變
變暗
(7)小華用11個紅色的發光二極管按“E”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裝置如圖4所示。同學們對小華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優點是可以比較物與像的大小和   (選填“左右”或“上下”)朝向關系,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小紅認為選擇字母“F”更好。
左右(共47張PPT)
章末整理與復習
生活中的透鏡
(2024·重慶B卷)如圖所示,智能快遞車正在運送包裹,用戶通過人臉識別取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生了折射
B.地面出現快遞車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等大的虛像
B
( )
透鏡的特殊光線及其作圖
如圖給出物體AB及像A'B'的位置,請畫出凸透鏡及其焦點F的大致位置。
答案如圖所示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應用
(2024·重慶A卷)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的燭焰的像,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蠟燭的支架向   調節,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實像,這與生活中   (選填“眼睛”或“放大鏡”)的成像原理相同。

眼睛
縮小
實像和虛像的區別
下列關于實像和虛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實像能用眼睛看到,虛像不能用眼睛看到
B.實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實像可能與物體等大
D.看到虛像時沒有光線射入人眼
C
眼睛及其矯正
如圖為小紅看遠處物體時,眼球成像情況的示意圖。由圖可知,小紅是   (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為了能正常學習和生活,需要戴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來矯正視力。
近視眼
凹透鏡
對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理解不清
1.如圖所示,小明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后的光路,其中正確的是 ( )
C
對凸透鏡所成像的規律判斷不清
2.(2024·萬州區)如圖所示,蠟燭距凸透鏡20 cm,距凸透鏡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
A.該透鏡的焦距可能是20 cm
B.生活中利用該成像規律制成了照相機
C.將光屏與蠟燭位置互換,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
D.若將蠟燭左移,則光屏也左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
不清楚凸透鏡焦距改變對會聚能力的影響
3.(2024·巴蜀)小哲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圖所示,此時光屏上成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
縮小
他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使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如果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

不清楚光學作圖的原理
4.(2024·萬州區)如圖所示,AO是入射光線,OB是其經某一光學元件后的出射光線。請你在學過的光學元件中任選2種,在圖中用作圖法確定它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一、選擇題
1.如圖所示,一塑料薄膜組成的頂棚下堆放著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陽光穿過薄膜上的積水,照射到干草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薄膜上的積水形成一個大的凸透鏡,如果其焦點恰好在干草處,干草有可能燃燒
B.透鏡都是固體物質組成的,液體不能起凸透鏡作用
C.起凸透鏡作用的應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鏡作用
A
( )
2.下列有關透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凸透鏡有焦點,凹透鏡沒有焦點
B.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是凸透鏡
C.凹透鏡對通過其光心的光線有發散作用
D.通過凸透鏡的光不可能變成平行光
B
3.(2024·南開)如圖是小莉用照相機先后拍攝的兩張賽車的圖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拍攝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B.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近視眼鏡的鏡片
C.拍攝甲照片,應使賽車位于照相機鏡頭二倍焦距以外
D.先拍甲照片后拍乙照片,應使鏡頭遠離賽車
C
4.光線經過甲、乙兩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如圖所示,則關于兩透鏡的類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甲是凸透鏡,乙是凹透鏡
B.甲是凹透鏡,乙是凸透鏡
C.甲、乙都是凸透鏡
D.甲、乙都是凹透鏡
A
5.如圖所示,小剛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書本,透過玻璃杯觀看書上的鸚鵡圖片(圓圈中的鸚鵡圖與書本中的鸚鵡圖實際大小相等),改變書本到玻璃杯的距離,他所看到的像可能是 ( )
A.甲、乙、丙 B.乙、丙
C.甲、丙、丁 D.甲、丁
D
6.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6 cm
B.當u=12 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當u=20 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 cm處移動到24 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D
7.將物體放在距凸透鏡40 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透鏡30 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范圍是 ( )
A.10 cmC.20 cmB
8.(2024·外語校)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此時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關于下列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若保持水透鏡的位置和注水量不變,將蠟燭移到光具座35 cm刻度線處,光屏向右移動適當距離才能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燭焰像
C.若保持蠟燭和水透鏡位置不變,用針筒在水透鏡內抽出少量水后,光屏向右移動適當距離才能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燭焰像
D.水透鏡上飛來一只小飛蛾附著在其表面,在光屏上不會看到蠟燭完整的像
C
( )
二、填空作圖題
9.【新教材改編】某同學將近視眼鏡放在臺燈下,看到鏡片后的區域比眼鏡周圍暗,是由于近視眼鏡鏡片是   透鏡,對光具用    作用。

發散
10.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警部門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車輛的現場照片。拍照時,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選填“凸”或“凹”)透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當車輛遠離攝像頭時,所成的像將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凸 
縮小
變小
11.個別青少年患有遠視眼,遠視眼看近處的物體時,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的   (選填“前方”或“后方”),需要戴對光線有   作用的   透鏡進行矯正,使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   的實像。
后方
會聚

縮小
12.(2024·江蘇)小明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距離凸透鏡10 cm的白紙上呈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如圖所示是他用該凸透鏡觀看書本上“中國夢”三個字時的情況,如果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國”字,小明需要將凸透鏡   (選填“遠離”或“靠近”)書本,凸透鏡和書本的距離應滿足的條件是  。
10
遠離
小于凸透鏡的焦距 
1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先將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調到同一水平線上,然后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 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3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再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幾厘米,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光屏,才有可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又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43 cm刻度線處,無論怎么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由此可以推斷該凸透鏡焦距的范圍,該范圍的最大值小于   cm。
靠近
20
14.(1)請畫出圖中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
答案如圖所示
(2)在圖中完成光路圖。
答案如圖所示
(3)如圖所示,兩透鏡的主光軸在同一直線上,且兩透鏡的焦點正好重合,根據光路圖,在方框內畫上適當的透鏡。
(答案圖)
如答案圖所示
(4)如圖所示,請畫出由燭焰上S點發出的兩條光線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并畫出發光點S的像點S'(F是凸透鏡的焦點,O是凸透鏡的光心,光線SP平行于主光軸)。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三、實驗探究題
1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 cm,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1)實驗時,首先調節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小明將光源和光屏移至如圖1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上出現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如果小明將光源“F”與光屏位置對調,屏上   (選填“會”或“不會”)出現清晰完整的像;如果在光源“F”與透鏡間加一眼鏡,屏上的像變模糊,向左移動光屏,像再次變清晰,則該眼鏡為   (選填“凸”或“凹”)透鏡。
倒立
縮小


(3)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   。
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較穩定
B.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可直接測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D
(4)光源“F”放在15 cm刻度線處,其大小如圖2甲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不考慮像的大小)
C
16.(2024·巴蜀)嬌嬌同學利用才購買的光學學生實驗箱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
(1)測量凸透鏡焦距時,嬌嬌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動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10.0
(2)然后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整燭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
同一高度 
(3)再將點燃的蠟燭移到10 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來工作的。
縮小
照相機
(4)在如圖乙所示實驗的基礎上,嬌嬌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副眼鏡,如圖丙所示,發現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光屏適當靠近凸透鏡后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則該眼鏡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遠視
(5)嬌嬌在實驗中將蠟燭從略大于一倍焦距處逐漸遠離凸透鏡,物距u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丁所示,則像距v隨時間t的大致變化關系為圖中的   (填字母)。
C
(6)如圖戊所示,嬌嬌將蠟燭放在圖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若切除凸透鏡中間的陰影部分,再將剩余的上、下兩部分在O點靠攏在一起,則通過凸透鏡燭焰能成   ;如不切除凸透鏡中間的陰影部分,只是把陰影部分用黑紙遮擋起來,此時在光屏上成   。
A.一個部分像  
B.一個全像
C.兩個部分像
D.兩個全像
D
B
物理工具箱
各光學儀器的原理及成像性質:
名稱 原理 成像性質
放大鏡 u投影儀 2f>u>f 倒立、放大的實像
照相機 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望遠鏡 物鏡 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目鏡 u第5節 跨學科實踐:制作望遠鏡
【項目提出】
根據透鏡成像的知識,制作一個望遠鏡。
【項目分析】
要制作望遠鏡,需要完成以下任務:
1.了解望遠鏡的基本原理。
2.設計一個望遠鏡,能夠用它觀察校園內遠處的物體。
3.根據設計方案,選擇合適的器材,制作一個望遠鏡。
【項目實施】
1.了解望遠鏡的基本原理
(1)望遠鏡
①天文愛好者用的望遠鏡結構(如圖):
此種望遠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作   ,靠近被觀測物體的叫作   。
目鏡
物鏡
目鏡
物鏡
②工作原理:望遠鏡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   、   的   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   ,成   、   的   像。
(2)視角
視角是指物體對眼睛所成的張角。視角的大小與被觀察物體的大小有關,物體   ,視角越大;視角的大小還與物體到人眼的距離有關,物體離人眼   ,視角越大。視角越大,對物體的觀察越清楚。
倒立
縮小

放大鏡
正立
放大

越大
越近
(3)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為。其中,f物是物鏡的焦距,f目是目鏡的焦距。若此次制作的望遠鏡的放大倍率為3,手邊有一個焦距為10 cm 的凸透鏡作為目鏡,則還需購買一個焦距為   cm的凸透鏡作為物鏡。
30
2.設計簡易望遠鏡
(1)確定望遠鏡的放大倍率:自制的望遠鏡可以采用單片的   作為目鏡和物鏡。為了讓成像質量好一些,其放大倍率不宜過大,取放大倍率為   倍即可。
凸透鏡
23
(2)選擇物鏡和目鏡:根據  的要求,選擇適當    的    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除了需要滿足焦距的要求,物鏡的直徑還要比目鏡的直徑   一些。 測量凸透鏡的直徑,以便于制作直徑合適的鏡筒。由此,應選擇焦距較   、直徑較   的凸透鏡作為物鏡,焦距較   、直徑較
   的凸透鏡作為目鏡。
放大倍率 
焦距
凸透鏡





(3)設計鏡筒:在用望遠鏡對不同遠近的物體進行觀察時,需要調節  的距離。如圖,鏡筒可以設計成兩段,讓物鏡的鏡筒較目鏡的鏡筒   一些, 這樣套在一起,便于在使用時調節。觀察最遠處的物體時,兩塊凸透鏡間的距離約等于  ;觀察較近處的物體時,兩塊凸透鏡間的距離要稍   一些。

兩塊凸透鏡間 

兩塊凸透鏡的焦距之和 
3.制作及調試望遠鏡
(1)制作
材料:準備兩個   鏡,一個焦距比另一個稍大一些,兩個與透鏡尺寸差不多大小的硬紙筒,小紙筒可插進大紙筒。紙筒也可自己制作。將焦距較大的透鏡作為
   鏡,焦距較小的作為   鏡,分別將它們固定在大小兩個紙筒中,如圖甲所示。
凸透


原理:如圖乙所示,從遠處物體射到物鏡上的光是平行的,經物鏡后,在焦點外距焦點很近的地方,得到物體的   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像。

縮小

目鏡的前焦點和物鏡的后焦點是重合在一起的,所以像位于目鏡和它的焦點之間離焦點很近的地方,像對于目鏡來說是物體,目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像。這樣,當我們對著目鏡進行觀察的時候,進入眼睛的光就好像是直接從這個像射來的。
放大

(2)試用與調整
將物鏡對準遠處的物體,不斷推拉小紙筒,直到看到清楚放大的像為止。
【展示交流】
展示成果,介紹制作方案,相互評價。
基礎過關精練
1.2022年7月14日凌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欣賞到一輪“超級月亮”高懸夜空的迷人景象,如圖所示。
有很多天文愛好者使用望遠鏡欣賞到美麗的景觀,還有人用攝像頭記錄下整個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投影儀
B.通過攝像頭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過望遠鏡的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D.攝像頭記錄“超級月亮”時鏡頭應該后縮
( )
C
2.某天文愛好者為了研究“超級月亮”這一現象,于是架設一臺天文望遠鏡做進一步觀察。如圖所示,關于該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它的物鏡是平面鏡
B.它的目鏡是凹透鏡
C.遠處景物通過物鏡成縮小的像
D.遠處景物通過物鏡成放大的像
C
3.用凸透鏡制作簡易望遠鏡,下列對望遠鏡工作原理的分析,錯誤的是 ( )
A.望遠鏡的目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B.望遠鏡的兩個透鏡,可以用老花鏡的鏡片來代替
C.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的像落在目鏡焦點以內
D.望遠鏡的物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D
4.小陽學習了望遠鏡的原理之后,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望遠鏡,結構如圖甲所示,其中物鏡的焦距為20 cm,目鏡的焦距為5 cm。經過不斷的調試,他看到了遠處物體最大最清晰的像(成像原理的光路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像在物鏡的焦點附近
B.眼睛看到的是遠處物體的倒立的實像
C.此時物鏡和目鏡之間的距離約為25 cm
D.物鏡的作用相當于照相機,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距離眼睛很近的位置
B
( )
5.如圖所示,小高找到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模擬望遠鏡觀察遠處的景物,其中較遠的物鏡的作用是使物體成倒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目鏡成   (選填“實”或“虛”)像。
縮小

6.如圖所示是簡易天文望遠鏡的內部結構,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成一個倒立的實像,落在目鏡  (選填“一倍焦距以內”“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或“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這個實像經過目鏡成一個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縮小”或“放大”)的像。如果你想制作簡易天文望遠鏡,又沒有現成的透鏡,可以選用合適的  (選填“近視眼鏡”或“遠視眼鏡”)鏡片代替。
一倍焦距以內 
正立
放大
遠視眼鏡 
7.小金購買了一個天文望遠鏡,將其拆解后發現,天文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查閱資料,找到如圖所示的原理圖,若物鏡的焦距為f1,目鏡的焦距為f2,物鏡所起的作用相當于一個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照相機
物鏡成像的像距v的范圍是  ,若f2變大,則最后所成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f1變小
8.為了觀察太陽系內的各種行星,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開普勒望遠鏡,小濱制作的望遠鏡原理如圖甲所示,該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物體經過兩次折射成像。
(1)生活中與圖甲中目鏡工作原理相同的工具是   。
放大鏡
(2)中秋節小濱用肉眼看到的月亮如圖乙所示,則他利用望遠鏡看到的像是   。
A
(3)小濱發現若物鏡和目鏡的距離太遠,通過目鏡就會看不到月亮的像,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
  。
物鏡所成的實像不在目鏡一倍焦距以內  
9.(2024·南充)2023年9月17日,我國墨子巡天望遠鏡正式啟用,它是北半球巡天能力最強的光學時域望遠鏡,如圖甲所示。一束星光入射到望遠鏡,經主鏡反射后到達成像裝置,如圖乙所示,OB是反射光線,請畫出其入射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大小(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如圖所示
能力拓展訓練
10.小明在學習望遠鏡后自己動手,利用兩個相同的凸透鏡做了一個望遠鏡,可是在使用時卻看不到很遠處的任何物體。“為什么望遠鏡看不到很遠處的任何物體呢 難道是……”請你替小明完成這句話:難道是    帶著猜想,小明在課堂上與同學們經過了激烈的討論,針對猜想進行了科學探究中的
  幾個環節,最終確定了制作望遠鏡時,應選兩個   (選填“相同”或“不同”)焦距的凸透鏡。
因為這兩個凸透鏡規格相同
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不同
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11.如圖為某望遠鏡內部的部分光路圖,物鏡是凸透鏡,O為光心,F為物鏡焦點,焦距為500 m。
(1)在圖中畫出光線a、b經物鏡折射前的入射光線。
如答案圖所示
(2)目鏡是   (選填“凹”或“凸”)透鏡。
(3)用此望遠鏡觀測月球時,月球經物鏡成一個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

倒立
縮小(共30張PPT)
第1節 透 鏡
凸透鏡和凹透鏡
1.凸透鏡:中間   、邊緣   的鏡片,如遠視鏡片。
2.凹透鏡:中間   、邊緣   的鏡片,如近視鏡片。
3.主光軸:通過透鏡的兩個球面   的直線叫作主光軸。
4.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這個點的光傳播方向   ,這個點叫作透鏡的光心。薄透鏡的光心可以認為就在透鏡的   。




球心
不變
中心
如圖所示的各類用玻璃、樹脂或水晶等透明材料制成的透鏡中,屬于凸透鏡的有   ,屬于凹透鏡的有   。
a、b、f
c、d、e
1.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a、b、c、d、e五塊,其截面如圖所示,其中屬于凹透鏡的有   (填字母序號)。
b
透鏡對光的作用
1.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所以凸透鏡又叫作   透鏡。
2.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所以凹透鏡又叫作   透鏡。
會聚
會聚
發散
發散
M處是透鏡,兩條平行主光軸的光線射向透鏡,經透鏡折射后,光線方向如圖a、b所示,那么圖a中透鏡是   ,圖b中透鏡是   。
思維點撥:(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是指從凸透鏡射出的光相對于入射光更偏向主光軸;(2)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是指從凹透鏡射出的光相對于入射光更偏離主光軸。
凸透鏡
凹透鏡
2.請不要在裝有窗簾的窗臺上放球形魚缸。因為水倒入球形魚缸內后,魚缸和水相當于一個   鏡,對太陽光有   作用,當會聚光點恰好照在可燃的窗簾上時可能引發火災。
凸透
會聚
3.*(拓展)如圖所示,方框外單箭頭、雙箭頭光線分別相互對應,表示了射入方框和射出方框的光線,請判斷方框內所用的是什么光學元件,將符號填在方框內部。
答案如圖所示
焦點和焦距
1.凸透鏡能使跟   平行的光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作凸透鏡的   ,用字母
   表示,凸透鏡的兩側各有一個焦點;   到
   的距離叫作焦距,用字母   表示,凸透鏡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
主光軸
焦點
F
焦點
凸透鏡光心
f
2.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會交于一點,這個點叫作凹透鏡的   ,凹透鏡兩側各有一個   ,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
3.測凸透鏡焦距的方法:讓平行光透過凸透鏡會聚于一點,用刻度尺測出此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即為焦距。
注:同種光學材料制成的凸透鏡,表面越凸,焦距越小,對光的會聚作用越強。
焦點
焦點
關于透鏡的焦點和焦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凹透鏡沒有焦點
B.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兩側的兩個焦距是相等的
C.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束經凸透鏡后會聚于任一點
D.把點光源放在焦點上,通過凸透鏡的光束不一定平行于主光軸
B
4.如圖所示,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來回移動另一側的紙片,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時,紙片距離凸透鏡中心10 cm,則此凸透鏡的焦距是   cm;接著將紙片遠離凸透鏡移動,紙片上的光斑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0
變大
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項目 內容 種類 入射光線 折射光線 光路圖
平行于主光軸 會聚于焦點
經過焦點或從焦點發出的光 平行于主光軸
經過光心的光 傳播方向不變
平行于主光軸 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經過入射側的焦點
延長線經過凹透鏡對側焦點的入射光 平行于主光軸
經過光心的光 傳播方向不變
請在圖中完成光路圖。
答案如圖所示
5.在如圖中,畫出相應的折射光線。
答案如圖所示
基礎過關精練
1.(2024·南開)如圖所示,對光有發散作用的透鏡有 (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B
2.【易錯題】下列關于透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通過凸透鏡的光線必定是會聚的
B.任何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都能會聚于一點
C.通過凸透鏡的光線可能是發散的
D.通過凹透鏡的光線一定是發散的
C
3.下列四幅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鏡的是 ( )
A.a    B.bd    C.c    D.abcd
C
4.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
C
6.【新教材改編】如圖所示是一種微型手電筒所用的小燈泡,小燈泡前端A部分(透明體)相當于   透鏡,對光有   作用。當燈泡的燈絲放在   處時,手電筒射出的光是平行光。
5.【新教材改編】(2024·南開)小開去森林公園游玩,他撿起遺落在森林里沒喝完的礦泉水瓶,因為這樣的水瓶類似于一個   (選填“凸”或“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存在安全隱患。

會聚

會聚
焦點
7.(2024·重慶B卷)在圖中作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AB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如答案圖所示
(答案圖)
8.根據光的傳播路徑,在圖中的虛線框內,畫入符合要求的透鏡。
左圖為凹透鏡,右圖為凸透鏡,作圖略
9.在人們印象中,洗車就應該找個好天氣,車身表面的水漬更容易干。實際上車主應該盡量避免在中午太陽很強烈的時候洗車,請你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
因為水在漆面形成的水珠相當于凸透鏡,夏天中午的太陽光最強,太陽光照在水珠上會發生折射,水珠起到了聚光的作用,使車漆局部溫度升高,會灼傷漆面。所以車主應該盡量避免在中午太陽很強烈的時候洗車  
能力拓展訓練
10.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小明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下方,當紙上的光斑并非最小的時候,測得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 cm,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 )
A.一定大于10 cm
B.一定小于10 cm
C.一定等于10 cm
D.可能大于10 cm,也可能小于10 cm
D
11.【易錯題】如圖所示,一束光經過一個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A點,取掉透鏡后,光會聚于B點,則該透鏡起到   (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是   透鏡,由此說明,能使光束會聚于一點的透鏡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鏡。
發散

不一定
12.如圖甲所示是博物館內“劉充國印”的展臺,上方是凸透鏡,透過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鏡,通過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圖乙是其示意圖,F為凸透鏡的焦點,O為凸透鏡的光心,光線a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請在圖乙中畫出:①光線a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②光線b經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
答案如圖所示
13.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鏡,請畫出該光經過凸透鏡、凹透鏡的折射光路。
(答案圖)
如答案圖所示
14.某物理學習小組選擇如圖甲所示的四個透鏡進行探究實驗(其中A、B和C、D是兩組形狀相同的凸透鏡,它們分別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為了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透鏡球形表面彎曲程度的關系”,小組同學應選擇圖甲中的哪兩個凸透鏡做實驗 答:   (選填字母序號)。器材確定后,小組同學讓一束與主光軸平行的光分別經過兩凸透鏡后會聚于焦點處,如圖乙中的E、F所示。比較兩次實驗的現象,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其他條件相同時,凸透鏡表面越凸,凸透鏡的焦距越   (選填“大”或“小”)。
(2)如果選擇A、B兩個透鏡,他們還可以探究:
   。
A、C

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材料的關系 (共49張PPT)
第1課時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三個基本概念
(1)物距:物體到凸透鏡   的距離簡稱為物距(u);
(2)像距:像到凸透鏡   的距離簡稱為像距(v);
(3)焦距:焦點到凸透鏡   的距離簡稱為焦距(f )。
光心
光心
光心
2.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要點提示:
(1)實驗器材的組裝:在光具座上按順序依次放置發光物體、凸透鏡、光屏;
(2)發光物體、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目的是
  ;
同一水平高度上
讓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對調發光物體與光屏的位置,   (選填“能”或“不能”)成像,原因是:  ;
(4)用紙遮住凸透鏡的一半,光屏上的像會變   ,但像是   (選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5)發光物體向下調節時,光屏上的像會向   移動;凸透鏡向上移動時,光屏上的像向   移動;發光物體遠離透鏡時,光屏   (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得到清晰的像;
(6)發光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無論怎樣調節光屏,光屏上都不會有像。

光路可逆 

完整


靠近
(7)實驗結論: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注: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口訣法記憶: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實像與物異側倒,物近像遠像變大;虛像與物同側正,物近像近像變小。
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有一個步驟是調整發光物體、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點亮發光物體應在這個步驟之   (選填“前”或“后”)。若凸透鏡位置不變,先后把發光物體放在a、b、c、d各點,分別調節光屏的位置。

(1)發光物體放在a點時,移動光屏,光屏上將出現   (選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
(2)發光物體放在b點時,移動光屏,光屏上將出現   (選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
倒立
縮小
實像
倒立
縮小
實像
(3)發光物體放在c點時,移動光屏,光屏上將出現  (選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
(4)發光物體放在d點時,移動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出現發光物體的像,此時成   (選填“正立”或“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
(5)發光物體放在   點時,可以觀察到放大的像。
倒立
放大
實像
不能
正立
放大
虛像
c、d
(6)發光物體放在   點時,光屏上出現的像最大。
(7)發光物體放在   點時,光屏上出現的像最小。
(8)發光物體放在   點時,光屏上出現最清晰的像時,光屏距凸透鏡最遠。
[(5)(8)均選填“a”“b”“c”或“d”]
(9)發光物體從a移到b的過程中,像的大小變   ,像與凸透鏡的距離變   。
c
a
c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
(1)當發光體在2倍焦距以外時,光屏上得到了最清晰的像,此像是   、   、   像;此時像在 
 (選填“一二倍焦距之間”或“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此現象的應用是   。
(2)當光屏上得到了倒立、放大的實像,則此時發光體在   的位置,像在  的位置(前兩空均選填“一二倍焦距之間”或“二倍焦距以外”),此現象的應用是   。
倒立
縮小

一二倍焦距之間
照相機
一二倍焦距之間
二倍焦距以外 
投影儀
(3)當發光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時,成的像是   、
   、   像;此時眼睛應在   (選填“發光體”或“原光屏”)一側觀察;此時再將發光體靠近凸透鏡,會看到像   (選填“變大”或“變小”),此現象的應用是   。
正立
放大

原光屏
變小
放大鏡
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中:
(1)他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使之在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cm。
11.6
(2)為了能使像清晰地呈現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3)當燭焰距離凸透鏡30 cm時,移動光屏會出現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該像是   立、   的實像。
同一水平高度

縮小
(4)當裝置如圖乙所示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那么光屏離凸透鏡的距離可能是   (填序號)。
A.26 cm    B.16 cm    C.6 cm
縮小
B
(5)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的燃燒,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既可以向   移動光屏,也可以向   移動凸透鏡。(均選填“上”或“下”)
(6)將蠟燭向凸透鏡方向移動,若在光屏上還能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遠離
(7)實驗過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紙板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光屏上   (填序號)。
A.只出現燭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現燭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現燭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變,只是變暗了
D
(8)若在實驗過程中,一只蚊子飛到了凸透鏡上,則此時光屏上   呈現蚊子的像。若在實驗過程中,一只正在發光的螢火蟲飛到了凸透鏡上,則此時光屏上   呈現螢火蟲的像。(均選填“能”或“不能”)
不能
不能
2.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將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實驗前調整好實驗器材。如圖所示,將蠟燭移至2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呈現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點是
(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虛像
C.倒立、放大的實像
D.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
A
3.(2023·重慶A卷)小剛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高度如圖所示時,適當調節   的高度后便可開始實驗;當蠟燭距凸透鏡25 cm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承接到一個清晰縮小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據該成像規律制成的;把蠟燭適當靠近凸透鏡,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蠟燭
照相機
遠離
4.芳芳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
(1)點燃蠟燭后,調節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隨著時間推移,蠟燭變短,此時光屏上的像會   (選填“上”或“下”)移,為了使像仍在光屏中心,應將蠟燭向   調。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圖所示,芳芳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32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這個規律制成的。
放大
投影儀
(3)芳芳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35 cm刻度線處,在凸透鏡位置不變時,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4)芳芳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45 cm刻度線處,小剛從凸透鏡的右側通過凸透鏡可以看到燭焰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像,此時   (選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遠離
正立
不能
基礎過關精練
1.一凸透鏡的焦距為6 cm。若將物體放在此透鏡前15 cm處,可得到 (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B
2.把一只點燃的蠟燭(如圖)放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前16 cm處,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調節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這個像是圖中的 ( )
B
3.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當物體距凸透鏡10 cm時,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B.當物體距凸透鏡20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當物體距凸透鏡35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D.當物體從距凸透鏡20 cm處遠離凸透鏡時,在凸透鏡另一側所成的像逐漸變大
B
4.【易錯題】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可在距凸透鏡15 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要在距凸透鏡2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得到的是 (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B
5.(2024·巴蜀)小明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如圖所示:
(1)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應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其目的是  。
同一高度上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實驗過程中,當燭焰距凸透鏡15 cm時,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3)接著使燭焰向左移動5 cm,此時應該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清晰的實像。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
7.5

縮小
照相機
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
(1)如圖甲所示,測得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10.0
(2)當光源距透鏡5.0 cm時,光屏上   (選填“有”或“沒有”)光源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此時,像成在
   (選填“光屏”或“光源”)一側。若要觀察到此時的像,則眼睛要位于   (選填“光屏”或“光源”)一側。

光源
光屏
(3)小明做實驗時,發現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圖乙所示,要使燭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調節凸透鏡,應將凸透鏡向   (選填“上”或“下”)移動。

(4)如圖丙,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處,小明將光源移至40 cm刻度線處時,在光屏上出現倒立、縮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保持凸透鏡在“0”位置不動,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更大的清晰的像,應該將光源向   移動。


能力拓展訓練
7.(2024·西大附中)小夏在學習了凸透鏡后,繼續深入探究,選用某一規格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進行了以下實驗步驟:
(1)調整器材高度時,應使蠟燭的燭焰、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  。
同一高度 
(2)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f=
   cm;如果此時撤去光屏,小夏的眼睛在透鏡的右側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燭焰的實像。
10.0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蠟燭從30 cm刻度線處移動到10 cm刻度線處,光屏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此過程中所成的像在變   (選填“大”或“小”)。


(4)將蠟燭換成“F”形光源,調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觀察到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則小夏看到的像應是   (選填字母)。
C
8.(2024·外國語)坤坤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將凸透鏡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把蠟燭和光屏分別安裝在光具座上凸透鏡兩側,然后調整燭焰、凸透鏡及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
同一高度 
(2)實驗中,他得到的像距(v)與物距(u)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則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10
(3)如圖甲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畫出),則該像是倒立、   (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實像,利用該成像規律制成的光學儀器是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放大
投影儀
(4)在圖甲的基礎上,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移至光具座45 cm刻度線處且不動,坤坤發現無論怎樣調節光屏,光屏上都無法呈現清晰的像,為了看到像,接下來的操作是:
  。
直接用眼睛從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觀察燭焰  
9.(2024·渝北區)如圖1所示,小王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他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透鏡的另一側移動光屏,在距透鏡10 cm處,屏上呈現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2所示),則此凸透鏡焦距約是   cm。
10
(2)點燃蠟燭后,調整燭焰中心,使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  。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30 cm處時(如圖1所示),在凸透鏡另一側前后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   (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
同一高度 
縮小
照相機
(3)實驗中,當小王用白紙遮掉凸透鏡的上半部分時,光屏上成像的情況是   。
A.只出現燭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現燭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變暗些
D.像不受任何影響
C
(4)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將蠟燭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光屏上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隨著蠟燭燃燒而變短,光屏上成的像將向   (選填“上”或“下”)移動。由于影響到了實驗的進行,這時最合理的調整是   。
A.只需將凸透鏡向上移動一些
B.只需將光屏向下移動一些
C.將凸透鏡和光屏向下移動一些
D.以上均可
靠近
變小

C
(6)如圖3所示,將蠟燭放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在透鏡另一側可以看到燭焰放大的像,若將一不透明的遮光板放在虛線處,此時人眼處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燭焰的像。
能(共30張PPT)
第4節 眼睛和眼鏡
眼睛
1.構造
2.看物過程:眼球相當于一架   ,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 ,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
   上,形成   、   的   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光的刺激產生信號,視神經把信號傳輸給大腦,我們就看到了物體。
照相機
凸透鏡
視網膜
倒立
縮小

3.眼睛的調節:晶狀體的焦距可以由 調節。
(1)看近處物體:睫狀體   ,晶狀體   ,焦距
   ,折光能力   ,如圖甲所示。
(2)看遠處物體:睫狀體   ,晶狀體   ,焦距
   ,折光能力   ,如圖乙所示。
睫狀體
收縮
變厚
變短
變大
放松
變薄
變長
變小
4.明視距離: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時,最清晰而又不疲勞的距離,這個距離大約是   cm。
25
下列關于眼睛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光屏
B.物體在視網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遠處物體時,晶狀體較薄
D.人的眼睛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具有固定的焦距
C
1.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機。如圖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體的成像圖,其中看遠處景物的是   圖,景物在視網膜上成的是   (選填“實”或“虛”)像。


近視眼、遠視眼及其矯正
1.近視眼及其矯正
(1)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物體,看不清遠處物體。
(2)產生原因:晶狀體   ,折光能力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使像成在視網膜的   。
(3)矯正方法:在眼睛前面放一個   ,利用其使光
   的特點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太厚
太強
太長
前面
凹透鏡
發散
2.遠視眼及其矯正
(1)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物體,看不清近處物體。
(2)產生原因:晶狀體 ,折光能力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使像成在視網膜的   。
(3)矯正方法:在眼睛前面放一個   ,利用其使光
   的特點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太薄
太弱
太短
后面
凸透鏡
會聚
現代生活,智能手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導致視力下降。圖中關于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原理圖正確的是 (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D
2.在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分別表示遠視眼成像情況和矯正做法的是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C
基礎過關精練
1.人眼是一個高度精密的光學系統,下列圍繞人眼的討論,錯誤的是 ( )
A.視網膜相當于光屏
B.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角膜和晶狀體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D.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B
2.關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甲為近視眼,可戴凹透鏡矯正
B.乙為近視眼,可戴凸透鏡矯正
C.甲為遠視眼,可戴凸透鏡矯正
D.乙為遠視眼,可戴凹透鏡矯正
A
3.有一次,小明上學前取自己的眼鏡時,發現自己的近視鏡和爺爺的老花鏡混在了一起,外形完全一樣,如圖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鏡,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
A.用手摸鏡片時,中間薄邊緣厚的是老花鏡
B.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能呈現一個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視鏡
C.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只能呈現一個大光斑的是近視鏡
D.拿著鏡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視鏡
C
4.(2024·南開)2023年9月21日空中課堂,航天員桂海潮在演示“球形火焰實驗”,如圖所示。小強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視直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豐富色彩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B.看電視時,小強配戴的近視眼鏡是凸透鏡
C.小強看到電視屏幕上老師講課的畫面是因為光的反射
D.取下近視眼鏡,看到電視畫面模糊了,是因為其像成在視網膜前面
D
5.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需要矯正;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亦需要矯正。下面四幅圖中,正確表示遠視眼成像情況的是   圖;正確表示近視眼矯正情況的是   圖。對近視眼矯正,是利用了   (選填“A”或“B”)。
A.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B.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B
6.2024年6月6日是全國第29個愛眼日。正常眼睛觀察物體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勞的距離,約為25 cm,叫作明視距離。近視眼的明視距離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眼的明視距離。與近視眼不同,遠視眼需要配戴   透鏡進行矯正。
小于

7.眼球的結構類似于   (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把來自外界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學由于不注意用眼衛生,形成了近視眼,應當戴   鏡進行矯正。
照相機
倒立
凹透
8.(2024·南充)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小;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
(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光斑,則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   cm。
9.0
(2)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和光屏至圖乙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若僅將蠟燭與光屏位置對調,則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縮小

(3)在(2)中將蠟燭與光屏位置對調后的場景下,該同學取了一副眼鏡給水透鏡“戴上”,如圖丙所示,發現光屏上的像變模糊,當往水透鏡中加入適量的水后,發現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由此判斷該眼鏡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近視
能力拓展訓練
9.(2024·一中)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小明利用太陽光測凸透鏡的焦距,如圖甲所示,操作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C
(2)當小明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恰好出現了燭焰清晰的像,此時物距為   cm,利用該成像規律制成的光學儀器是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此時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則   (選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0.0
照相機

(3)將圖乙中的凸透鏡更換為一個焦距更小的凸透鏡后,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其他元件不動的情況下,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合適的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它可以用來矯正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
凹透鏡
近視
(4)小明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筆畫了個手表盤,如圖丙a所示,把這個玻璃板放在蠟燭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正對著玻璃板上的表盤照射,移動光屏直到成清晰像為止,此時表盤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形狀是圖丙中的
   (填字母)。
D
10.(2024·南開)小渝將水充入一個透明塑料模具,制成“水凸透鏡”,并用此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如圖甲所示,將水凸透鏡固定到光具座上,用平行光照射透鏡,前后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現一個   的光斑,測出凸透鏡的焦距為10.0 cm。
最小、最亮
(2)再將蠟燭置于光具座上,并讓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處于  ,實驗器材如圖乙所示位置放置時,光屏上恰好呈現清晰的像,此時物距為   m,光屏上呈現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這與生活中的   (選填“放大鏡”“照相機”或“投影儀”)原理相同。
同一高度 
0.150
放大
投影儀
(3)保持圖乙中各物體位置不變,將裝水的注射器連接上水凸透鏡,如圖丙所示,緩慢向透鏡中注水,水凸透鏡厚度增加,光屏上的像逐漸模糊,為使像變清晰,應當   (選填“向左”或“向右”)移動光屏,重新呈現的像與之前的像相比   (選填“更大”“更小”或“大小不變”)。
更小
向左
同組的小南認為,如果不移動蠟燭和光屏,而將一個度數適當的老花鏡緊貼著放在水凸透鏡左側,也能使光屏上的像重新清晰,你認為小南的說法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錯誤(共37張PPT)
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靜態問題
凸透鏡成像的靜態規律
一倍焦距分虛實,一倍焦距分正倒;
二倍焦距分大小,大于二倍像較小;
虛像正立總放大,實像倒立有大小;
實像總大一倍焦,倒立與物總異側;
虛像總小一倍焦,正立與物總同側。
小楊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將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位于凸透鏡兩側,實驗前調整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圖所示。則下列四個選項中,判斷正確的是
A.若蠟燭放置在1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
B.若蠟燭放置在2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放大的實像
C.若蠟燭放置在3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放大的實像
D.若蠟燭放置在4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縮小的實像( )
C
1.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5 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某一物體放在此凸透鏡前20 cm處,可得到一個 (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A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動態問題
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規律
(1)成實像時,物近像   像變   ;物遠像   像變   。
(2)成虛像時,物近像   像變   ;物遠像   像變   。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聰選用了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他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35 cm刻度線處,當光屏移動到如圖所示刻度線處時,在光屏上恰好呈現出燭焰清晰的像。如果將蠟燭從圖中位置移動,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蠟燭向左移動2 cm,光屏應向右移動到適當位置才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
B.蠟燭向右移動10 cm,光屏應向右移動到適當位置才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
C.蠟燭向右移動2 cm,光屏應向右移動到適當位置才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
D.蠟燭移到20 cm刻度線處,光屏應移到70 cm刻度線處才能呈現燭焰清晰的像 ( )
C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15 cm
B.實驗過程中,由于蠟燭燃燒變短,使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下方
C.保持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動,移動蠟燭,燭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光屏上可能呈現放大的清晰的燭焰的像( )
D
3.如圖,此時在光屏上恰好成一個清晰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機
B.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則應將光屏遠離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C.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會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D.若將該凸透鏡換成焦距更小的,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左移( )
D
基礎過關精練
1.如圖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鏡右邊的光屏上(圖中光屏未畫出)得到一個燭焰清晰、放大的像,則點燃的蠟燭應置于圖中的 ( )
A.a點 B.b點
C.c點 D.d點
C
2.如圖所示,小紅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燭焰在圖示位置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所成的像是虛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
C.投影儀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
D.要使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大,可將光屏靠近凸透鏡
B
3.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 cm,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假設光具座足夠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域時,光屏應放在圖中D區域才可能呈現清晰的像
B.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
C.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圖中B區域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應該放在圖中C區域( )
B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用幻燈機投影時,影片和鏡頭的距離應該小于一倍焦距
B.用放大鏡看地圖時,透鏡和地圖間的距離應該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C.升旗儀式時,老師先給主席臺拍了一個特寫鏡頭,為了拍攝主席臺全景,他前進了好幾步,然后將照相機鏡頭前伸了一些
D.為了把幻燈機上屏幕上的畫面調小,應將幻燈機靠近屏幕,同時將幻燈片與鏡頭之間的距離調長一些
D
5.如圖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鏡在50 cm刻度線處不動,將點燃的蠟燭放在20 cm刻度線處,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光屏移動到65 cm刻度線處時,會再次成清晰的縮小的像
B.將光屏移動到65 cm刻度線處時,會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C.將光屏移動到70 cm刻度線處時,會再次成清晰的縮小的像
D.將光屏移動到70 cm刻度線處時,會再次成清晰的放大的像( )
A
6.(2024·南開)小融和實驗小組同學利用透鏡、光具座、蠟燭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數據記錄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過程中,要使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
同一高度
(2)由實驗數據可判斷,該透鏡的焦距約為   cm。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質
縮放 正倒 虛實
25.0 17.0 縮小 倒立 實像
20.0 20.0 等大 倒立 實像
17.0 25.0 放大 倒立 實像
5.0 放大 正立 虛像
10.0
(3)當他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如圖1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恰好出現了燭焰清晰的像,利用該成像規律制成的光學儀器是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
照相機
(4)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凸透鏡成實像時,隨著物距的減小,像逐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像距逐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如圖2,網課期間某同學用手機拍照上傳作業,圖中的作業一頭大一頭小,這是由于手機鏡頭靠近像更   (選填“大”或“小”)的那端。
變大
變大

能力拓展訓練
7.【新教材改編】手持一個凸透鏡,在室內的白墻和窗戶之間移動,離墻近些,在墻上能看到什么 下面是小紅同學在研究這一問題時,利用光具座、蠟燭、凸透鏡(f=10 cm)、光屏等器材進行的探究實驗。
(1)當燭焰在如圖所示位置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請你描述所觀察到的像的性質:
   (要求:說出看到像的正倒、大小、虛實)。
倒立、縮小的實像
(2)在第(1)問的基礎上,若將蠟燭向右移動5 cm,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的距離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cm。
(3)在進行上述實驗時,光屏上已經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小紅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則光屏上會出現   (選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燭焰的像”)。

小于
完整燭焰的像
(4)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發現:當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體距離凸透鏡越遠,所成的像越接近焦點。據此,請你設計一個在陰天估測凸透鏡焦距的方法(器材:凸透鏡、刻度尺、發光的白熾燈泡、白紙等)。
將凸透鏡正對燈泡并盡可能遠離燈泡,另一側平行地放一張白紙并來回移動,直到白紙上的光斑最小、最亮,即為焦點F,用刻度尺測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即為焦距f。
8.【新教材改編】實驗小組的同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器材有:凸透鏡、光屏、高度為6 cm的箭頭狀光源、卷尺、足夠長的實驗桌。實驗時,將光源放在凸透鏡的左邊,光屏放在凸透鏡右邊,物距從5 cm開始逐步增加,具體數據如表中所示。各種物距情況下像的正倒以及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均記錄在表格中。
物距 u/cm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80 100
像高 h/cm / / / 18 12 6.0 4.5 3.6 3.0 2.6 2.0 1.4 1.1
像的 正倒 正 正 /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1)根據以上實驗數據和你所知道的凸透鏡成像規律,可以看出實驗中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   cm。本實驗中的物距u在什么范圍內能使光屏上所成像的長度小于光源長度的一半   。
(2)要使光屏上的像變小,應把光源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
15
u>3f 

9.(2024·南開)小陳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光屏和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
(1)如圖甲,該透鏡的焦距是   cm。
10.0
(2)如圖乙,實驗前,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
上,將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
此時蠟燭應該   (選填“點燃”或“不點燃”)。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點燃
(3)小陳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0 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0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65.0 cm刻度線處,此時燭焰剛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此時成像的原理與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
(4)若此時凸透鏡上飛來一只小蜜蜂,則光屏上   (選填“有”或“沒有”)小蜜蜂的像。
縮小
照相機
沒有
(5)小陳將蠟燭從20.0 cm刻度線處移動到35.0 cm刻度線處時,若要讓燭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當光屏移動到光具座上   cm刻度線處時,燭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此時小陳將凹透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僅將光屏向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即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
遠離
80.0
放大
遠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市| 肥城市| 蛟河市| 周口市| 武夷山市| 从江县| 阜阳市| 东山县| 罗山县| 安义县| 利川市| 哈尔滨市| 曲阜市| 桂阳县| 肇源县| 杭锦后旗| 罗江县| 巴里| 桦川县| 罗平县| 鄂托克前旗| 罗平县| 台前县| 九龙坡区| 武胜县| 株洲县| 绥芬河市| 应用必备| 宁陕县| 蒲江县| 西平县| 军事| 禹州市| 攀枝花市| 安吉县| 临邑县| 平顶山市| 屏山县| 开平市| 梁平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