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3.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總議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01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開幕詞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1.鮮明主題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困境一:國家前途困境年廣久,原籍安徽懷遠,他賣的瓜子便宜又味道好,有時買一送一,當地人稱之為“傻子瓜子”。1982年“傻子”雇工已達103人。一時間,社會上反響日趨強烈,“傻子不傻,雇工剝削,是一個新型資本家……挖的是社會主義墻角”,諸如此類的議論成為社會上和理論界的熱門話題。這樣的現象在當時并非個例,伴隨著改革開放出現的承包現象、雇工現象,引發了一場關于姓“資”姓“社”的大爭論。在改革開放初期,要解決上述爭論,黨和國家必須回答什么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在回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什么理論成果?2.理論成果(1)鄧小平理論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時間節點時代問題主要內容重要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以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等歷史困境二:共產黨執政困境為了避免重蹈蘇聯覆轍,中國共產黨必須思考什么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在回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什么理論成果?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在短時間內紛紛喪失政權,社會主義陣營出現劇烈動蕩,1991年12月,蘇聯宣告解體。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黨的隊伍發生重大變化。新黨員的數量大幅度增加,一大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這給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知識拓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是堅持與時俱進,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堅持執政為民。(P37 相關鏈接)2.理論成果(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時間節點時代問題主要內容重要意義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1989年)以后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開創了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等歷史困境三:社會發展困境面對新形勢新情況,中國共產黨必須思考什么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在回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什么理論成果?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這是中國發展的巨大機遇,但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全方位對標世界一流企業,中國的傳統產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開步伐。但區域差距、環境污染、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等問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的難題。2.理論成果(3)科學發展觀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時間節點時代問題主要內容重要意義黨的十六大(2002年)以后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知識拓展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歷史困境四:改革攻堅困境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改革攻堅的過程中,形成了什么理論成果?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總目標,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些“硬骨頭”,包括轉變政府職能、縮小收入差距、打破壟斷、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體系改革等六大方面。2.理論成果(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時間節點時代問題主要內容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2012年)以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P39),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習近平連一連②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③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④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⑤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①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所有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圍繞“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展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判斷正誤改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改為:改革開放以來×習……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02數說疫情防控觀看視頻,結合中國的抗疫行動,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中國抗擊疫情的成功經驗有哪些?中國抗擊疫情的成功經驗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全國“一盤棋”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因時因勢因地制定優化動態調整防控措施黨員先行、帶頭示范全民參與、同心抗疫中西醫結合療法綜合運用現代科技……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我們還取得了這些令人矚目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同樣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和實踐,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將繼續取得成功。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內容領導核心基本路線根本任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目標(2)重要性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唯一正確道路)。 P38相關鏈接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內容(2)重要性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知識回顧: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1)內容—— 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1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個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3個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具體制度知識拓展:你所知道的中國制度都有哪些?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2)重要性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是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國家治理體系國家治理能力是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一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3)特點與優勢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中國進步和發展、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說一說:我國的國家制度有哪些特點與優勢?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如何形成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2)重要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P40相關連接)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3)如何發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措施目標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必由之路理論行動指南制度根本保障文化精神力量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二)堅定“四個自信”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