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3.1 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議題:改革開放何以偉大?當時我國處于怎樣的境況?發展面臨哪些困難?如何應對才能實現破局?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寶安有個羅芳村,河對岸的新界也有個羅芳村。不過,寶安羅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4元,而新界羅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兩者差距懸殊達到100倍。——陳秉安《大逃港》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頭忘帶鋤,再去回家逛一逛。——安徽民間順口溜1978年前的小崗村,是遠近出名的“三靠村”——吃糧靠供應,花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自1957年開始,全村年年吃國家供應糧,很多時候一年要吃11個月。上世紀60年代,小崗村曾出現餓死60多口人、餓絕6戶的慘況。改革開放的進程01改革開放大事件說說你所知道的我國改革開放的大事件閱讀課本 P31-32 的內容,分別將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改革”的重要舉措和“開放”的重要舉措整理成時間軸。(左右2人分工合作,時間5分鐘)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開啟序幕:十一屆三中全會(1)時間—— 1978年12月(2)意義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2.起步階段:1978-1992年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一、改革開放的進程“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全年的上交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殺頭也干(甘)心……”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1)改革方面2.起步階段:1978-1992年一、改革開放的進程(2)開放方面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92年,開放沿長江的5個城市、17個內陸省會城市、一系列沿邊城市。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3.逐步深化階段:1992-2012年一、改革開放的進程①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br/>(1)改革方面標志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3.逐步深化階段:1992-2012年一、改革開放的進程②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1)改革方面此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③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①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標志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3.逐步深化階段:1992-2012年一、改革開放的進程(2)開放方面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2001年,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為5098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69億美元;GDP全球份額僅4%,人均GDP只有8700元;2020年,中國貿易總額為46463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達1329.4億美元;GDP全球占比達到了17.4%,人均GDP達到72000元。“入世”2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上升至第2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26位上升至第1位;中國的貨物貿易從世界第6位上升至第1位;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改革開放大事件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十二屆三中全會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南方談話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78年1992年1984年1993年2003年2012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0年開放沿長江的5個城市開放17個內陸省會城市開放一系列沿邊城市199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2001年縱觀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談談你的感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有哪些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請舉例4.全面深化階段:2012年至今一、改革開放的進程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改革方面開放方面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改革開放的意義02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改革開放45年,中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請舉例二、改革開放的意義1.偉大成就(1)改變了4個面貌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2)迎來了3個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3)1個嶄新姿態: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如何應對?二、改革開放的意義2.重要性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3.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