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創新永無止境》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在感受中國創新成就中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對民族認同,提高文化自信 道德修養:培養創新精神、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 健全人格: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法治觀念:了解相關法律,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責任意識:能夠意識到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而道遠,增強憂患意識,弘揚創新精神,自覺融 入萬眾創新、大眾創業中。 教學 重點 建設創新型國家,教育的重要性。教學 難點 萬眾創新,弘揚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導入 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從神一到神十八,每一次飛躍都代表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成長,我國載人航天不斷向星辰大海更深處挺進。 思考:從最初的神舟一號到現在的神舟十八號,中國航天技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說明了什么? 學生: 教師:創新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授新課 任務一:探究為什么要建設創新型強國? 材料一:近代史上,我國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 材料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但與美國70%以上的貢獻率還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國很多關鍵領域和產業核心技術還依賴進口,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統、高端光刻機、高檔數控機床、高端儀器裝備等。這些領域和技術都是目前關乎我們生存發展的“命門”。 思考1:綜上述兩個材料,請你說說為什么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基礎題) 學生: 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成就: ①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思考2: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是否意味著我國已經是創新型強國? 學生: 教師:強調:我國目前已經是創新型國家,但還不是創新強國。 任務二:以載人航天為例,你認為應從哪些方面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如何建設科技創新強國?) 中國航天的發展之路 1986年,中央撥出40億元用于發展航天事業,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由此起步。 90年代,中國選擇自主創新道路,獨自建設空間站,一大批科學家們夜以繼日,刻苦攻堅,投入載人航天研究。 21世紀,中國航天通過制定近百萬元的獎勵機制引進航天人才,并承諾解決航天人才的家屬就業、子女教育等相關問題。 2016年,加速推進《航天法》立法進程。 2010s,國家鼓勵和引導社會優勢資源、優勢力量參與航天發展。巨石集團3年投入10億研發航空用玻璃纖維打破美國70年壟斷,我國神舟號飛船擁有完全知識產權。 2021年10月,第13屆中國航展現場簽訂了超過12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書。 思考:結合中國航天發展這段材料,說說國家怎樣建設科技創新強國? 學生: 教師:①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②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③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④大力發展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 任務三:分析教育與國家發展的關系并說明我國為什么重視教育? 材料一:楊明老師,一位令人敬佩的教育者,毅然放棄了都市中的高薪工作,選擇踏上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前往偏遠的山村支教。11年的光陰,他堅守在這片教育資源匱乏的土地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力量”這一堅定信念。 思考:培養這樣優秀的人才靠的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 教師:①一個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③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材料二: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2023年,全國有各級各類學校49.83萬所,學歷教育在校生達2.91億,專任教師1891.8萬人 思考: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 教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獲得巨大發展,教育改革全面推進,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教育公平取得重要進展,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任務四:為什么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如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 材料一: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加拿大警方逮捕,美國指控其在向匯豐銀行報告時隱瞞了華為與伊朗公司之間的關系,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這一事件引發了全球關注,孟晚舟經歷了長達三年多的聽證、庭審才得以歸國。在此期間,華為和中國政府多次駁斥了對孟晚舟和華為的指控,并要求美國撤銷逮捕令。 思考:為什么孟晚舟會被捕?這啟示了我們什么? 學生: 教師:①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②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③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 材料二: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二〇六所(206所)在航天科技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該所研發的環控生保尿處理子系統成功應用于中國空間站,實現了從“尿”到水的技術突破,尿處理子系統作為空間站環控生保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功研制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是團隊長期努力與創新的結晶 。 思考1:這啟示我們如何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學生: 教師:①我們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②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 思考2:這一成就體現了哪些創新精神? 學生: 教師:①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 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 ③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 ④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 情境創設:在一個充滿創意與夢想的校園里,有一位熱愛探索的學生小李。某天,他在課余時間里,突發奇想,利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動手制作出了一個獨特的小發明。這個小發明雖然簡單,但卻能巧妙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小問題,讓小李倍感興奮。 然而,興奮之余,小李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項——申請知識產權。他覺得自己只是隨手做的一個小玩意兒,沒必要那么正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李的小發明在同學間逐漸傳開,甚至引起了校外人士的關注。這時,小李才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可能讓這份創意失去了應有的保護。 思考:在創新的時代怎樣對待知識產權? 學生: 教師:①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②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創造、保護創新。③當知識產權受到侵犯時,我們要善于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公民保護知識產權的具體做法(P27相關鏈接) ①學習相關法律,如民法典、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 ②未成年人也擁有知識產權。當未成年人的知識產權遭到侵犯時,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出面請求有關機關予以法律保護,要求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 ③拒絕購買盜版產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 ④對自己的發明創造成果及時申請專利保護。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紅紅所在班級擬召開“'2024年兩會”你最關注什么”主題班會,要求每個人提出自己關注的熱詞,變變上網找觀點的過程中發現了“新質生產力”熱詞,兩會中指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這表明( ) A.我國已從科技大國邁入科技強國行列 B.我國堅持推進以產業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C.科技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D.我國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2.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上,來自全球1億數字火炬手接力匯聚點燃“錢江潮涌”主火炬塔。這是亞運史上首次數字點火,也成為亞洲奧林匹克史上的經典時刻。這表明中國( ) A.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B.正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C.萬眾創新理念深入人心 D.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3.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下列舉措有利于直接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是( ) ①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提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②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③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學生科學素養 ④深化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部署,要求教育系統在加強構建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下列對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傳導路徑描述正確的是( ) ①教育發展促進人才選拔,培養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②我國創新能力有效提升,有助于培育新質生產力 ③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激活教育事業發展活力 ④拔尖創新人才投身實踐,助推創新能力更上臺階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