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協商決定班級事務》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協商決定班級事務的重要性和意義,掌握協商決定班級事務的基本原則、程序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班級事務的協商和決策,學會在協商中尊重他人意見、表達自己觀點,共同推動班級的發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協商決定班級事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對復雜情況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確協商決定班級事務的基本原則,包括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尊重他人等,并能在實際情境中運用這些原則。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際協商過程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不歧視,充分考慮每個同學的利益和意見。三、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創設豐富多樣的班級事務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協商決策的過程,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和參與度。案例分析法:通過分析實際發生的班級事務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協商決策的原則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識。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參與班級事務的協商決策,加深學生對協商過程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展示一段班級活動的視頻,視頻中同學們在討論和決定班級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但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分歧和爭議。提問學生:“在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問題?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思考班級事務決策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講述一個關于班級通過協商成功舉辦活動的故事,強調協商在班級事務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上次我們班舉辦的讀書分享會,一開始大家對于活動的時間和形式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通過同學們的協商討論,我們最終確定了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方案。活動舉辦得非常成功,同學們都收獲滿滿。你們知道我們是怎么做到的嗎?”引出課題:協商決定班級事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二)了解班級事務決策的形式班級事務大分類教師在黑板上列出不同類型的班級事務,如學習活動(組織學習小組、舉辦知識競賽等)、文體活動(運動會、文藝表演等)、班級管理(制定班級規章制度、選舉班干部等)、公益活動(志愿服務、愛心捐贈等)。讓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小組選擇一個類型的班級事務,討論在自己班級中通常是如何決定這些事務的。可以是老師決定、班干部決定、少數同學決定還是通過協商討論決定等方式。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并說明這種決策方式的優點和不足。例如,老師決定可能效率高,但可能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協商討論決定可能過程較長,但能充分體現民主,讓同學們更有參與感。協商決策的好處探討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大討論,對比不同決策形式,重點討論協商、討論決定班級事務的好處。教師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如對班級氛圍的影響(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增強班級凝聚力)、對決策質量的提升(集思廣益,做出更合理、更符合班級實際情況的決策)、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觀點和體會。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發言要點,最后進行總結歸納,強調協商決策在班級事務中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三)明確處理班級事務的一般程序案例引入程序講解教師展示一個具體的班級事務案例,如 “班級要組織一次戶外拓展活動”。按照處理班級事務的一般程序逐步分析案例:推選主持人:提問學生主持人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如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公正公平等),以及如何推選合適的主持人(可以通過自薦、推薦、投票等方式)。明確主題和議程:讓學生討論戶外拓展活動的主題可以有哪些(如團隊合作挑戰、親近自然體驗等),議程應包括哪些內容(如活動介紹、場地選擇、時間安排、安全注意事項等)。介紹提案:假設幾個同學提出了不同的戶外拓展活動方案,讓學生思考如何清晰、簡潔地介紹提案,包括活動內容、預期效果、預算等方面。充分討論:組織學生模擬討論場景,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發表對各個提案的看法和意見。強調在討論中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不同觀點,鼓勵學生提出建設性的修改建議。大會表決:講解表決的方式(如舉手投票、匿名投票等),以及如何確定表決結果(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同時,提醒學生要遵守表決規則,保證表決的公正性。確定方案:根據表決結果確定最終的戶外拓展活動方案,并討論如何制定詳細的執行計劃,包括任務分工、時間節點、資源調配等。程序總結與強化教師對處理班級事務的一般程序進行總結:“同學們,我們一起了解了協商決定班級事務的程序,首先要推選主持人,明確主題和議程;然后介紹提案,進行充分討論;接著大會表決,確定方案;最后就是執行方案。每個環節都很重要,都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參與和認真對待。”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可以將程序制作成流程圖或表格,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對照流程圖或表格進行復述和理解。開展一個小游戲,如 “班級事務決策接龍”。教師說出一個班級事務的情境,讓學生按照程序依次說出每個環節應該做的事情,說錯或說不出來的同學可以進行一些小懲罰(如唱一首歌、講一個笑話等),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四)協商決定班級事務的基本原則公平公正原則創設情境一:班級要評選優秀學生干部,有幾位同學都表現出色,但其中一位是老師的親戚。提問學生:“在評選過程中,應該如何保證公平公正?如果你是其他同學,你會擔心出現什么不公平的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思考并提出保證公平公正的措施,如制定明確的評選標準、公開評選過程、進行民主投票等。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強調公平公正原則的重要性,即每個同學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評選,評選標準要對所有同學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個人關系或其他因素而偏袒某些同學。開展一個小活動,如 “公平公正我來判”。教師展示一些班級事務決策的案例,讓學生判斷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原則,并說明理由。通過這個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公平公正原則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公開透明原則創設情境二:班級要購買一批新的圖書,同學們對于圖書的種類和購買渠道有不同的意見。班級決定成立一個采購小組負責此事,但有些同學擔心采購過程不透明,會出現一些問題。提問學生:“為了保證采購過程的公開透明,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你希望在哪些方面能夠了解到詳細信息?”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如公開采購預算、公示圖書供應商的報價、定期匯報采購進度等建議。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公開透明原則的意義,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猜疑,還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監督班級事務的執行,確保班級利益不受損害。以班級圖書采購為例,讓學生模擬制定一個公開透明的采購方案,包括采購流程、信息公開方式、監督機制等內容。然后在全班進行展示和交流,互相學習和改進。尊重他人原則創設情境三:在班級討論活動方案時,一位同學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想法,但其他同學紛紛嘲笑他的想法不切實際。提問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同學們的做法對嗎?為什么?如果你是那位提出想法的同學,你會有什么感受?”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一部分學生扮演提出想法的同學,另一部分學生扮演嘲笑他的同學,還有一部分學生扮演旁觀者。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尊重他人意見的后果,以及被尊重的重要性。角色扮演結束后,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思考在協商討論班級事務時,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可以從傾聽他人發言、不打斷他人、認真對待他人意見、不嘲笑諷刺等方面進行討論。教師進行總結,強調尊重他人原則是協商決定班級事務的基礎,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協商氛圍,讓每個同學都愿意積極參與班級事務的討論和決策。(五)總結與拓展總結回顧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協商決定班級事務的形式、程序、基本原則以及落實共同決定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方法。提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協商決定班級事務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體會?你認為在班級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協商決定事務,落實共同決定?” 引導學生總結所學知識,反思自己在班級事務中的行為和態度。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強調協商決定班級事務是一個民主、科學的過程,需要每個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只有遵循基本原則,按照正確的程序進行協商決策,并積極解決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才能讓班級事務順利開展,促進班級的和諧發展。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思考協商決定班級事務的方法在學校其他層面(如年級活動、學校社團活動等)以及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學校年級活動中,如何與其他班級協商合作,共同舉辦一場大型活動;在家庭中,如何與家人協商決定家庭旅游計劃、家庭購物等事項;在社會生活中,如何參與社區事務的討論和決策等。讓學生分組選擇一個拓展主題,進行深入討論和研究,并在下一次課堂上進行匯報和分享。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倡導和踐行協商決策的理念,成為一個有民主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人。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協商決定班級事務有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如情境教學、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培養了民主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然而,教學中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小組討論環節,可能部分學生參與度不夠高,討論不夠深入,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引導和監督,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在案例分析和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可能受到一定限制,提出的解決方案不夠多樣化和創新性。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提供更多的開放性案例和問題,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如結合實際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探討民主決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和應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通過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