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維護秩序》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通過良好的社會秩序,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美好情感。 道德修養:自覺遵守規則,維護公共秩序,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 法治觀念:體會法律對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樹立規則意識,自覺遵守法律。 責任意識:自覺遵守規則,維護社會秩序,敢于同違背規則,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作斗爭。 教學 重點 社會生活需要秩序。教學 難點 維護秩序靠規則。 教學過程導入 我們來找茬 思考:①“茬”的背后的共同點是什么? ②這類行為會產生哪些影響? ③面對這樣的現象,你的選擇是什么? 提示:破壞秩序;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給社會帶來混亂;維護秩序 授新課 設問:什么是秩序 筆記: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場所秩序。 以下圖片體現了哪些方面的社會秩序? 傍晚放學的時候,某學校門口混亂不堪。開著私家車、騎著電動車和步行前來接孩子的家長,都希望背著書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擁擠的車輛和人群將學校大門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時情況更加糟糕。 思考: (1)結合材料和生活實際,說一說什么原因造成了校門口擁堵混亂狀況的? (2)這種混亂狀況會造成哪些影響? (3)這種混亂狀況應該如何去改變,請你來出謀劃策 (4)這讓你對社會秩序有了怎樣的認識? 提示:1.如,道德素質低下,缺乏安全意識、規則意識,社會責任感淡薄,不遵守交通秩序… 2.交通堵塞,出現安全隱患,易引發交通事故; 耽誤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 容易引發人們相互之間的矛盾; 影響城市風貌。………… 3.①交警維持交通秩序; ②學校可安排不同年級分時段放學; ③家長遵守規則,在路邊等待; ④學生排隊依次出校門等; ⑤我們可以建議政府修建高架橋。………… 4.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社會層面) 每個社會成員都有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據一定的社會資源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才能避免混亂、減少障礙、化解矛盾,從而提高社會運行效率,降低社會管理成本。 展示圖片: 思考:結合圖片,說一說你想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嗎?為什么? 提示:②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公民層面) 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有序、整潔、安全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享有人身自由和財產安全,享有公平的發展機遇,從而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熱情。 筆記:社會秩序的作用? 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社會層面) 每個社會成員都有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據一定的社會資源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才能避免混亂、減少障礙、化解矛盾,從而提高社會運行效率,降低社會管理成本。 ②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公民層面) 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有序、整潔、安全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享有人身自由和財產安全,享有公平的發展機遇,從而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熱情。 在發生重大災難時,人們往往遵循“婦弱優先,壯者靠后”的規則,有序撤離;勞動者在找工作時,會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規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企業在商業競爭中,要遵紀守反不正當競爭法,不得以不正當手段獲取他人的商業秘密…… 思考:(1)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規則? (2)這些規則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社會規則的種類有道德、紀律、法律等。 新聞鏈接 《“熱情”可理解,“越界”莫贊美》 2023年6月15日,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阿根廷與澳大利亞的足球比賽過程中,一名球迷從看臺上攀爬跳下,沖進球場與梅西擁抱,并在場內狂奔,比賽一度中斷。事后警方對該球迷依法行政拘留,并責令其12個月內不得進入體育場館觀看同類比賽。 觀看材料和視頻并思考: 1.該球迷行為的問題出在哪里? 2.結合本課教材知識,從規則和秩序關系的角度,說說該球迷的結果說明了什么? 提示:對他人:他的行為使比賽一度中止,侵犯了其他觀賽者的合法權益 對社會:擾亂公共秩序,破壞社會規則,敗壞社會風氣 對自己:損害自身形象,也會招來輿論譴責和法律制裁 相關鏈接:1、觀賽者應尊重和禮貌地對待其他觀眾。 2、在球場內,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尊重球場內的規章制度,禁止酗酒、吸煙,不準吵鬧,不準隨意丟棄垃圾,以免影響他人正常觀賽秩序。 3、觀賽者應遵守比賽場地的安全規定,禁止擅自進入比賽場地,以免造成危險。 4、尊重比賽裁判的判罰 5、結束比賽后,尊重勝負,為球隊和球員加油打氣,增強雙方的隊友情誼。 筆記:①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不規定不知道,規定了才知道)規則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安排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關系;如何作為社會一員享有權利、承擔責任,處理好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從而使大家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各盡其責,各得其所。 ②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社會規則明確了當有人破壞秩序時該如何處罰,從而保障社會的良性運行。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第二條規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嘩吵鬧,排隊遵守秩序,不并行擋道,不在公共場所高聲交談。之所以要求公民維護社會秩序,是因為 ( ) A.社會秩序是靠強制命令來維持的 B.違背了社會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有了良好的社會秩序,社會才能正常運轉 D.維護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個人修養 2.乘車時要自覺排隊,依次上車;參觀游覽時,要愛護公物、文物古跡和花草樹木;觀看電影時,不能高聲喧嘩。這說明 ( ) ①社會正常運轉需要秩序 ②社會秩序就只是公共場所的秩序 ③社會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證 ④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社會生活中,公民須遵守一些規定,如“不準帶手機進考場”“嚴禁酒后駕車”“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上車”等。這是因為 ( ) A.人們的行為都是不自覺的 B.良好的社會秩序離不開法律的保障 C.社會生活離不開共同的準則 D.我國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備 4.在發生重大災難時,人們往往遵循“婦弱優先,壯者靠后”的規則有序撤離;在公路上,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規則通行。下列對社會規則的理解正確的有( ) ①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 ②道德、紀律、法律等都是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 ③只要有良好的社會規則,就能杜絕混亂現象 ④社會秩序保障社會規則的實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創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責。”學生小華對人們的交通出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細致觀察,發現部分司機在早晚高峰車行緩慢時心急火燎,即便排在隊伍后段,也沖著頭車大按喇叭催促;一些行人任性地過馬路、任意闖紅燈、邊過馬路邊刷手機。解決小華發現的上述問題,你的建議是 ( ) ①司機要提高駕駛素養,遵守交通秩序 ②行人要提高安全意識,遵守交通法規 ③司機和行人要相互禮讓,共創文明交通秩序 ④交警要加重對違章行為的經濟處罰力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公共場所活動,公民應當遵守一定的秩序。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十二條對公民維護公共秩序作出了具體規定。下列行為符合維護公共秩序規定的是 ( ) ①購買商品、等候服務時依次排隊 ②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按秩序上下 ④勞動者依法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