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法不可違》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通過探討法律對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作用,培養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的意識。 法治觀念:了解法律對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國家發展的作用。通過對球迷案例的分析,明確違法行為的分類及其法律責任,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治觀念,防微杜漸。 責任意識:通過對身邊的違法行為的辨析,明確違法的后果,學會遵章守法,依法辦事。 教學 重點 認知法律的作用以及違法行為的含義和分類。教學 難點 學會辨別身邊的一般違法行為并認識其危害。 教學過程導入 運用你的經驗:家庭困難的小勤想通過勤工儉學減輕家里的負擔,他來到建筑工地,撿了固定腳手架的鐵卡子,結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小勤為什么會被送到派出所? 提示:小勤不懂法,做出了法律禁止的事情,即違反了國家法律。 這樣的事情可以避免嗎? 了解法律,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違法的事情。 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只要做到不違法,這樣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授新課 探究一:如何理解“法不可違”? 《中華人民治安管理法》: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攔截或者強登、扒乘機動車、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的; 思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法律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①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 ③★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探究二:違法行為 情景一:朱某在學校操場拾到蘇某丟失的手表,拒絕歸還。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朱某限期歸還手表。 情景二:李某等人在體育館觀看比賽時,起哄、打鬧、向場內投擲礦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標語。體育管工作人員多次勸阻,他們就不聽。工作人員找來民警將他他們帶走。公安機關給予李某等人警告處罰。 情景三:陳某為牟取非法利益,介紹楊某向吳某等人(均另案審理) 非法收購走私入境的馬來穿山甲(I類瀕危野生動物 )。經人民法院審理,陳某構成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思考:以上行為是不是違法行為,屬于哪一類違法行為? 學生: 教師:情景一中的行為屬于民事違法行為,情景二中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情景三中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 小明的爸爸沉迷于賭博,整日沉浸在牌桌旁,對家庭不聞不問。而媽媽因為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選擇每天外出工作,試圖逃離這個充滿爭吵和失望的家,卻也因此忽略了小明的成長需要。 小明在這樣的環境下,感到無比的孤獨和被遺棄。沒有父母的引導和關愛,他逐漸迷失了方向。為了尋找歸屬感和填補內心的空虛,小明開始涉足一些不良行為,起初只是小打小鬧,但漸漸地,他踏入了犯罪的深淵。 思考:小明是如何走上犯罪的道路的?這啟示我們什么? 學生: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缺乏關愛和引導,即使是再純真的心靈也可能走上歧途。社會應當更加重視家庭教育的力量,給予每一個孩子一個健康、溫暖的成長環境。 教師:①個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觀念淡薄,不能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 ②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愛,父母疏于管教等。 ③學校方面:學校管理不到位,對學生關愛不夠等。 ④社會方面:社會保護缺失,普法力度不夠,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因素依然存在等。 情景創設:情景一:張三使用虛假材料去登記機關進行不動產登記,此行為屬于民事違法行為,侵犯了登記制度的公信力。 情景二:某液化石油氣公司存在多項安全隱患,且在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的情況下仍提供氣源,被城市管理局依法行政處罰,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罰款。 情景三:李某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 :李某晨故意從高空向公共場所連續拋擲酒瓶和玻璃杯,致人重傷,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思考:請分析三個案例分別是什么違法行為? 學生: 教師:①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②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 ③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筆記:(1)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分: ①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②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 ③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2)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分: ①一般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 ②犯罪: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 探究三: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 2024年9月7日15時許,萬寧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接到萬寧市營商環境建設局移交線索稱:9月7日1時許,有人撥打12345熱線投訴在萬寧市萬城鎮望海大道某小區周圍有居民瓦房被臺風“摩羯”吹倒,沒有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核實情況和轉移人員。 接此情況后,萬城鎮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干部對該小區周圍的瓦房進行排查,未發現訴求人所反映的情況。經萬城鎮政府和萬寧市營商環境建設局一致認定該訴求人涉嫌謊報險情,隨即將此線索移交至萬寧市公安局處理。 思考:你自己或者身邊有人做過這些事情嗎?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 教師: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 劉超捷訴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案: 原告劉超捷在使用被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以下簡稱“移動公司”)提供的手機通信服務時,遭遇了服務被突然停止的情況。劉超捷聲稱,在訂立合同時,移動公司并未明確告知他該服務設有使用期限。因此,他對于服務會在某個時間點因超過期限而被停止并不知情。 最終,法院認為移動公司在訂立合同時未明確告知劉超捷服務設定期限,違反了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構成違約。 思考1:這屬于什么違法行為? 學生: 教師: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 思考2:如何防范一般違法行為,做到遵章守法? 學生: 教師:①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②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行政違法行為) ③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針對民事違法行為)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 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 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 A.法律 守紀律 B.法律 不違法 C.道德 守紀律 D.道德 不違法 2. 下列屬于違法行為的有( ) ①小東參與搶劫他人財物 ②小哲經常參與賭博、尋釁滋事、打架斗毆 ③小青周末沒有參加社區的獻愛心活動 ④小強多次撥打119謊報火情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小光同學撿到了價值4 000元的手機,當失主索要時他拒不歸還。小光同學的行為( ) A. 是行政違法行為,應受到行政制裁 B. 是刑事違法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 C. 只是不道德行為,應受到輿論的譴責 D. 是侵犯財產所有權的行為 4.李某因違反交通法規被罰款,張某因欠債不還遭起訴,劉某因持刀搶劫而被判刑。根據違反的法律可將他們的行為分為( ) A.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C.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 D.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 5.限載7人的面包車,竟塞進了18名小學生!2018年3月初,某縣人民法院審理判決了這起危險駕駛案件。被告人艾某因嚴重超載,被法院判處拘役4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從違法行為的類別看,艾某的行為屬于( ) A. 行政違法行為B. 民事違法行為C. 刑事違祛行為D. 一般違法行為 6.池某因破壞鐵路封閉網被處罰款;翟某因醉駕被判處拘役。他們的行為分別屬于( ) A.民事違法行為 一般違法行為B.行政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 C.行政違法行為 一般違法行為D.行政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 7. 關于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和聯系,下列認識正確的有( ) ①前者觸犯行政法律,后者觸犯刑法 ②兩者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 ③都應受法律制裁,承擔法律責任④一般違法行為也是犯罪行為 A.①③ B. ①④C. ③④ D. ②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