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與社會》教案一、核心素養(yǎng)目標政治認同:1. 理解個人與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認同社會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2.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為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健全人格: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4. 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責任意識:5.引導學生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6. 鼓勵學生關心社會事務,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貢獻力量。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理解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 的。2. 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認識到參與社會生活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難點:3. 理解社會關系的多樣性:能夠區(qū)分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和業(yè)緣關系,并理解它們在社 會生活中的作用。4.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使其能夠在 社會交往中不斷成長和發(fā)展。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提問:同學們,暑假剛剛過去,大家在暑假里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有沒有遇到一些 有趣的人或事呢 (可能會提到旅游、參加興趣班、與家人朋友聚會等)2.引導:大家的暑假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啊!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與社會有著密切 的聯(lián)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的第一課《我與社會》,看看我們與 社會到底有什么關系。(二)講授新課1. 感受社會生活提問:李銘在暑假里通過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機等方式了解社會,你還能通過 什么方式了解社會呢 (可能會提到閱讀報紙、看電視、上網(wǎng)、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展示課件中的事例:2024 年 4 月 2 5 日神舟十八號飛船發(fā)射成功;2024年6月12日 以來,廣西遭遇持續(xù)強降雨侵襲,經(jīng)濟損失嚴重;2024年7月15 日—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 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2024年7月26 日 — 8 月 1 1 日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 運動會在法國巴黎舉辦。提問:從這些事例中,你能感受到社會生活有哪些特點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充滿變化等)總結: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qū)治理,并獻計獻策;會更加關心國家發(fā)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2.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展示名言:“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須要過共同的生活。”——亞里士多德;“人的本質不 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提問:閱讀以上名言,說說人與社會有什么樣的關系 (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等)講解: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織成 一張“大網(wǎng)”,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wǎng)”上的一個“結點”。提問:請判斷下列的社會關系:中秋節(jié)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從北京回來陪爺爺奶奶一起過 節(jié);中秋夜,小區(qū)里的老鄉(xiāng)、鄰居們共同舉辦賞月活動,慶祝中秋佳節(jié);工廠給沒有子女陪伴 的老人準備了月餅等禮物。它們分別屬于哪種社會關系 (第一種屬于血緣關系,第二種屬于地緣關系,第三種不屬于這三種社會關系中的 任何一種)講解:社會關系從建立基礎分為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業(yè)緣關系。血緣關系是以血統(tǒng)或生 理聯(lián)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地緣關系是直接建立在人們 空間與地理位置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如同鄉(xiāng)、鄰居等;業(yè)緣關系是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 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同學、同事等。提問:我跟以下人員的關系:媽媽、交警、校長、二舅、村長、司機、醫(yī)生、學習委員、 環(huán)衛(wèi)工人、鄰居小花。分別屬于哪種社會關系 (媽媽、二舅屬于血緣關系;村長、鄰居小花屬于地緣關系;交警、校長、司機、 醫(yī)生、學習委員、環(huán)衛(wèi)工人屬于業(yè)緣關系)(三)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我們通過多種方式了解社會,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我們與社 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社會關系 包括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和業(yè)緣關系。參與社會生活對我們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 義。(四)隨堂練習1. 用身邊的材料做實驗,進行一場科學探究;走進博物館,當一名小小講解員;學習制 作一道菜品,請家人品嘗;行走大好河山,了解國情民情……暑假期間,這些“有意思也有 意義”的作業(yè),能夠促使中學生()①培育科學精神,感受時代脈搏②承擔家務勞動,賺取勞動報酬③塑造健全人格,不斷完善自我④體驗不同職業(yè),引領社會風尚 ①③講解:這些作業(yè)能夠讓中學生接觸到不同的領域和事物,培育科學精神,感受時代脈搏; 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塑造健全人格,不斷完善自我。承擔家務勞動是應該的,但這些作業(yè)的 主要目的不是賺取勞動報酬;體驗不同職業(yè)可以增長見識,但不一定能引領社會風尚。2 . 2 0 2 4 年 4 月 2 5 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點火發(fā)射,航天員葉光富(籍貫四川省)、 李聰(籍貫河北省)、李廣蘇(籍貫江蘇省)乘神舟、赴太空。三位宇航員的社會關系屬于()A. 血緣關系 B. 地緣關系 C.業(yè)緣關系 D.合作關系C講解:航天員之間是因為共同的職業(yè)而產(chǎn)生的關系,屬于業(yè)緣關系。血緣關系是以血統(tǒng)或生理聯(lián)系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地緣關系是基于空間與地理位置的關系;合作關系并不是社會關 系的一種類型。(五)板書設計 1. 我與社會(1)感受社會生活 了解社會的方式社會生活的特點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2)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人與社會的關系社會關系的類型: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業(yè)緣關系2.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六)教學反思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暑假生活、分析事例等方式,幫助他們理解了個人與社 會的關系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對社會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但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學生對社會關系的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 加強引導和鞏固。此外,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自 己的作用,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總的來說,本節(jié)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還需要在教學 方法和內容的深度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