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教學設計)《水循環》授課年級 高一年級 課型 新授課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課題】 水循環【課標要求】 運用示意圖等,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一在“水循環”的內容編排有比較大的改動,新教材用 了一個情境、一段文本、一張示意圖和一個活動來介紹和學習水循環的第一部分, 言簡意賅,簡明扼要。具體來說,新教材在學習水循環之前,設計了《宋書 ·天文 志》中關于海水水量維持穩定的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自然界水體的來龍去脈,滲 透水量平衡思想,同時也是對語文學科的滲透融合。文本在開篇之處就給出了水 循環的定義,在定義中說明了水循環的相關環節,根據水循環發生的空間范圍把 水循環進行分類,在這簡短的文本中也暗含著水循環的動力機制——“太陽輻射作 用”和“重力作用”。水循環示意圖則采用側俯視的獨特視角,直觀地展示了地表水、 地下水和大氣水之間持續運動、相互補給的過程,強調綜合思維訓練;在“認識 砂田影響的水循環環節”的活動中讓學生理解人類活動可以利用和改造某些水循 環的環節,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培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 選擇貼近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組織教學。【學情分析】 學生處于高一年級,初中所學知識及生活經驗僅限于了解自然界中水體的簡 單存在形式,如液態水體——江、河、湖、海、雨,氣態水體——水蒸氣等,仍 不能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水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較為頻繁的自然要 素。學生從小接受的保護水資源等公民環境教育也使他們對自然界中的水存在發 自內心的關注與親切感。經過適當引導,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學 生對水的認識不夠全面,還未能上升到科學理性的層次,分析與理解現實生活中 水的現象與問題相對較難。因此,教師應多采用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全面深刻的 認識與理解,培養學生讀圖、析圖和用圖的能力。【教學目標】 1.人地協調觀:基于生活案例分析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積極或消極影響,讓學生 認識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的重要性,促進科學人地協調觀的形成, 培養水資源憂患意識。 2.綜合思維: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水循環過程示意圖,說出地球表面各種水體的名 稱和含義及水循環各環節包含的概念,能用語言描述水循環過程,能說明水循 環將水圈、大氣圈、巖石圈聯系起來,闡述自然界圈層和要素之間的聯系及相 互影響。 3.區域認知:讓學生認識自然界的水通過不同的形式、環節在陸地、海洋及大氣 中循環運動,學會分析不同區域的水循環類型。 4.地理實踐力:通過繪制水循環示意圖,并用簡練的語言表述水循環的過程及意 義,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查詢資料,找出破解城市內澇的 具體措施,并對其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資料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1.結合水循環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和地理意義。 2.教學難點: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問題探究法、小組合作法【教學思路】 1.提前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2.課前讓學生提前熟悉相關的區域,加強區域認知。 3.以一段“河南暴雨”視頻導入,引發學生關注。24.以河南暴雨引發洪澇為線,帶領學生學習新知、分析問題。【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播放“河南暴雨洪澇”視頻 觀看視頻,了解暴雨洪 澇的基本過程 引發學生對地理的關 注,進入學習主題。過渡 通過剛剛的視頻我們看到暴雨洪澇給鄭州市等地的人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影響。 那么這么多的雨水從哪里來的呢 為何鄭州市市區受災如此嚴重呢 我們又該 如何應對暴雨洪澇呢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學習第三章第一節水循環教師板書 水循環教學過程 活動探究一 材料1:2021年7月,河南出 現持續性強降水天氣,鄭州等 地出現特大暴雨,據悉中旬以 來副熱帶高壓穩定在日本海附 近,臺風“煙花”生成并向我國 靠近。此次暴雨造成嚴重的洪 澇災害,給當地生產生活造成 重大影響。 材料2:下圖分別為河南省等 高線地形圖和鄭州市洪災圖。 1、運用示意圖,說出參與此次 暴雨的主要水循環環節和類 型。 2、從水循環環節角度,分析此 次洪澇的原因。 3、針對鄭州市洪災提出合理 的防治措施。 1、認真閱讀材料1和 材料2。 2、結合課本水循環示 意圖分析討論。 3、代表一回答問題1 4、代表二回答問題2 5、代表三問答問題3 (其他同學認真聽講, 補充答案) 1、通過熱點問題激發 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 考交流。 2、通過交流思考分析 此次暴雨洪澇的的發 生過程和主要成因,培 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綜 合思維能力和地理實 踐力。 3、通過鄭州市洪災的 防治培養學生人地協 調觀。 4、通過熱點事件引發 學生對國家的關心,增 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愛 國熱情。教師 點 評 通過剛剛幾位同學的分析,我發現同學們思維能力非常的好,代表一 讀圖能力很強,代表二和代表三能夠結合河南省所在地區的地理環境全面 的分析推理,值得我們所有同學向他們學習,讓我們給以掌聲鼓勵一下!3教 師 總 結 同學們,通過分析我們知道參與此次暴雨主要環節為水汽輸送、降水、 地表徑流、下滲和蒸發等,主要類型為海陸間循環。由于水汽輸送快降水 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加之部分地區地表硬化面積大下滲相對困難,積水嚴 重造成洪澇。我們可以加強天氣預報監測、修建水利工程、建設應急救援 隊、建立海綿城市等預防洪澇災害。過渡 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面對自然災害時,我們要通過先進技術加強檢測預 報,同時我們也發現人類某些不合理的活動會影響水循環環節進而加劇洪澇災 害,所以我們在發展經濟時一定要規范人類的行為,減少人類對自然的影響。 其實,水循環過程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沒有水循環帶來的水資 源,人類的生產生活就難以繼續,而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的同時往往也會影響到 水循環的過程。舉例說明:比如寧夏砂田景觀教學過程 活動探究二: 材料1:寧夏中部氣候干旱, 人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厚 10-15厘米的砂石覆蓋層,發 展農作物種植,這就是砂田, 砂田作物的產量較高,品質較 好。 1、分析砂石覆蓋層對水的下 滲的影響。 材料2:砂田和裸田蒸發量、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圖。 1.認真閱讀資料。 2.小組結合資料討論 交流探究問題。 3.代表1匯報探究問 題1答案。 4.代表2匯報探究問 題2答案。 5.代表3匯報探究問 題3答案。 (其他同學認真聽講, 補充答案) 1.展示砂田西瓜圖片 增強學生興趣和熱情, 同時增加學生直觀體 驗。 2.學生主動交流討論、 觀察分析和組織答案, 培養學生分析探討問 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 力。 3.通過讀圖強化學生的 區域認知和閱圖能力。 4.通過分析表達和解決 問題探究培養學生綜 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 5.通過人類對水循環合 理的施加影響,形成正 確的人地協調觀。2、讀”砂田和裸田的蒸發量” 圖,比較砂田和裸田蒸發量的 差異,說明砂石覆蓋層對蒸發 的影響 3、讀”4月末種植前砂田和裸 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圖, 比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 水量,歸納砂田影響的水循環 環節及其作用。教師 點 評 三位代表積極踴躍,回答時聲音清晰洪亮,語言組織能力很好。第一 位代表能夠結合資料信息進行推導分析,非常準確細致。第二、三位同學 綜合思維能力較強,能夠結合資料和所學知識全面分析成因,語言組織流 暢,邏輯嚴謹。讓我們給以掌聲鼓勵一下。教 師 通過對材料理解我們可以得知: 1、砂石覆蓋層結構疏松,孔隙較大,滲透性好,降水下滲快。4總 結 2、差異:砂田平均蒸發量小于裸田。砂石覆蓋層對蒸發的影響:減少水 分蒸發(避免太陽直接照射地表,減少地面吸收的熱能,減少表層土壤水 分汽化,從而使砂石覆蓋下的土壤蒸發量較裸地大量減少,土壤含水量增 加,蓄水、保水作用明顯)。 3、4月末,砂田含水量高于裸田含水量。砂田影響水循環的環節:砂田有 利于增加降水下滲;②砂田可以減少地表土壤水分無效蒸發;砂田可以攔 蓄地表徑流,增加土壤濕度。課堂總結 指導學生進行課堂總結和升華。(定義合理環節<水循環人類活動 人地協調不合理類型)本節課我們通過兩個活動探究學習了水循環的主要環節類型以及人類對水循環 的影響,其實水循環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人類活動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如果 我們能在生產生活中合理利用水循環就可以促進社會發展,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 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希望同學們樹 立人地協調發展的理念,在發展的同時注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讓我 們的地球和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 同學們今天的旅行到此就結束了,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下課,同學們再見!課后作業 (結合校園觀察)為了緩解雨季校園積水現象,給校長提幾條具體的改進意見。課后思考 結束一節新課,必定有優劣,應及時反思,本教學設計能根據教學目標、教 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的特征、功能,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結合熱點話題和相關經 典例題,抓住學生的興趣層層設問,加深學生理解,印象深刻。其次,讓學生進 行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并對地理科學產生濃厚興趣,激發 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完本節課后,我將結合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 學反思: 1.教學內容:授課內容是否符合新課標要求與考綱要求,新課導入能否充分激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緊密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知識點是否講得透徹。 2.教學目標:本節課的講授是否實現了教學目標,是否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 點 。 3.學生反應:授課時注意觀察學生反應是否強烈,是否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 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結合學生的反應不斷改進教學策略。 4.板書設計:板書、板圖、板畫是否準確、工整簡潔,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5.教學策略:本節課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否得當,如動圖演示是否吸引學 生,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版圖是否培養學生的全球觀念等。同時,要總結本節課 的優點和缺點,要求做到取長補短,汲取精華,去其糟粕。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