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2 碳的氧化物(第1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加深對控制變量、對比實驗、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等科學方法的認識。 2.通過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強化對性質和用途關系的認識。 3.了解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體會化學與社會和環境和諧共處的關系。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難點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證據推理過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汽水探秘 【提問】夏天喝一杯涼汽水可以解熱祛暑。你們知道汽水中的氣體是什么嗎? 【提問】如何檢驗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提問】向汽水中直接加入澄清石灰水,還是將汽水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呢? 【實驗】用澄清石灰水檢驗汽水中的氣體。 【講解】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的原理。 【提問】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由此預測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 【提問】如何設計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 【實驗】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 【小結】研究氣體溶解性的方法。 【提問】這是某汽水廠制作碳酸飲料的流程圖。汽水為什么被稱為碳酸飲料? 【提問】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質? 【資料卡片】石蕊是一種色素,石蕊溶于水配制成的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成紅色。 【實驗】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提問】使紫色石蕊變紅的酸性物質是什么? 【提問】如何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實驗。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實驗Ⅰ、Ⅱ、Ⅲ 的現象,找尋使紫色石蕊變紅的物質。 【提問】二氧化碳在水中發生了哪些變化? 【提問】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哪些物質呢? 【提問】用吹風機烘干變紅的紫色石蕊紙花,有什么現象呢?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用澄清石灰水。 思考,回答:汽水是組成復雜的混合物。為了防止汽水中其他物質對實驗的干擾,將汽水中的氣體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觀察并記錄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思考,回答:能溶于水。 思考,回答,提出自己的實驗設計。 結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可能生成了一種酸性物質。 聆聽。 觀察并記錄現象:溶液變紅。結論: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性物質。 思考,回答:推測不是水,可能是二氧化碳。 討論后確定,需要用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代替紫色石蕊溶液進行實驗。 觀察并記錄現象:實驗Ⅰ、Ⅱ 紙花無明顯變化,實驗Ⅲ 紙花變紅。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 回答:紙花由紅色又變回紫色。 結論:碳酸不穩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明確檢驗氣體為二氧化碳的方法。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研究氣體的溶解性,可利用密閉體系,氣體溶解前后產生的壓強差,來進行設計。 由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引導學生猜想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性物質,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在設計實驗進行驗證的過程中加深對控制變量、對比實驗、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等科學方法的認識。 引導學生綜合認識二氧化碳遇水發生的變化。環節二:探秘二氧化碳滅火 【提問】揭秘了汽水中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你還知道二氧化碳的其他用途嗎?由此可以推測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提問】如何驗證相同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實驗】傾倒二氧化碳。 思考,回答:滅火;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思考,回答。 觀察并記錄現象: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結論: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的大。 由用途滅火引導學生猜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進而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感受該實驗可以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原因。環節三: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總結本節課學習二氧化碳性質的思路與方法。 【介紹】二氧化碳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途。 【提問】當二氧化碳的狀態由氣態變為固態時,俗稱干冰。干冰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 【介紹】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歸納總結】展示本節課學習的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感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間的關系。并將二氧化碳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聆聽。 聆聽。 思考,回答:做制冷劑。 聆聽。 聆聽。 提煉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學習形成的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引導學生從二氧化碳的性質角度認識其用途。同時感受化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感受分類是一種常用的化學學習方法。環節四:了解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提問】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會對生活和環境造成影響嗎? 【任務】閱讀教材第139~140頁,了解溫室效應和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提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提問】如何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任務】將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進行分類。 【介紹】我國關于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實例。 【倡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二氧化碳的減排作出貢獻。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雖然沒有毒性,但不能供給呼吸。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溫室效應會加劇。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分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兩個方面。 聆聽。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感受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體會化學與社會和環境和諧共處的關系。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低碳行動。 倡議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環節五:課堂反饋與課后作業 【課堂反饋】完成反饋練習。 【課后作業】請完成同步作業單中的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 鞏固知識。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