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第2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分析和解釋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變化關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涵。 2.能理解并應用質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種類不變的含義,并能解釋一些常見的現象。 3.通過設計實驗方案,體會運用實驗定量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常見的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項。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了解了它的含義,知道了它的適用范圍,分析了它的微觀實質。這節課我們來看看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有什么用? 聆聽,思考,回顧上節課內容,產生興趣,了解本節課學習內容。 承上啟下,明確本課任務。環節二:依據質量守恒定律, 改進實驗 【提問】上節課,我們做了鹽酸與碳酸鈉的反應,但在我們進行的實驗中發現:反應后總質量卻減小了。這是怎么回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改進實驗,用鹽酸與碳酸鈉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提示】學生設計使用塑料汽水瓶進行實驗時,注意提示“碳酸鈉用量不能過大”,確保實驗安全。 【小結】設計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項。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一定是裝置上出了問題。 首先想到要做到裝置密閉,但發現密閉裝置壓強過大,存在安全隱患。 于是想到氣球,但是發現氣球會帶來浮力干擾。 再次改進,設計出使用能耐受一定壓力的塑料汽水瓶的裝置,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初步培養利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驗化學實驗的作用。 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環節三: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判斷質量關系 【過渡】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還能解釋一些實驗現象。 【提問】 (1)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后,為什么剩余固體的質量比高錳酸鉀的質量小呢? (2)點燃蠟燭后,電子天平示數逐漸減小,蠟燭減小的質量是大于、小于還是等于燃燒后生成物的總質量? 思考,交流,討論,分析原因:沒有考慮到氧氣的釋放,交流匯報。 思考,交流,討論,分析原因:沒有考慮到氧氣的質量,交流匯報。 培養學生表達、溝通能力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學以致用,能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的能力。環節四:依據質量守恒定律, 推斷未知物的組成 【過渡】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還可以來推斷物質的組成和構成。 【提問】 (1)判斷葡萄糖中一定含什么元素,可能含什么元素? (2)由上述反應可知,葡萄糖中一定含有C、H元素。從元素守恒的角度說明理由。 思考,分析,交流討論,從元素觀點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反應前后物質的組成元素,從而用元素守恒的思想分析葡萄糖中所含元素。 讓學生從基礎知識到能力提高,達到舉一反三。 通過引導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環節五: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思考,回答,互相補充,形成知識體系。 再次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完成對知識的內化。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