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第1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化學反應前后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建立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初步形成定量認識物質變化的質量視角和守恒意識。 3.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形成基于證據推理的科學思維。 4.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發展史的學習,感悟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涵和守恒觀的建立。 教學難點 質量守恒定律微觀本質的闡釋;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入】展示多彩的化學變化組圖。 【資料】投影課件展示“多彩的化學變化”圖片。 【提問】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有沒有變化呢? 欣賞多彩的化學變化圖片,思考并回答:描述圖片上的實驗,思考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是什么。 感受美好,激發興趣。引發學生不但關注質的變化,同時要關注量的研究。環節二:實驗探究,初步發現 我們首先來看一個實驗。想一想:做這個實驗之前,你預測反應前后的稱量結果是否會有變化? 【演示實驗】銅與氧氣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提問】根據這個實驗,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過渡】為什么用銅與氧氣的反應研究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 再來看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提問】根據這個實驗,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具體分析是哪部分的質量和哪部分的質量存在相等關系?分析強調反應中“參加”的含義。 【過渡】歷史上,科學家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不變的規律。 觀察實驗,思考,討論,思維碰撞。 思考原因,分析不同化學反應的特點。 觀看,思考,發言,相互補充,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培養分析問題、去偽存真的能力。環節三:引發沖突,再次探究 【提問】下面我們來看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前后質量測定的實驗,想一想,這個反應結束后質量是不是相等的。 【引發沖突】為什么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后質量變小,分析定律中關鍵詞“各物質”的含義,進而完善定律。 觀看,思考,發言,相互補充,得出結論。 交流討論,深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要注意稱量到所有的反應物,包括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也不能遺漏。 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應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養成既敢于表達自己觀點,又善于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 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意外原因的能力。環節四:拓展延伸,知識應用 【提問】我們來看一個實驗: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想一想:做實驗之前,你預測反應前后的稱量結果是否會有變化? 交流討論,仔細觀察,思考前后質量不相等的原因。深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培養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能力。環節五:動畫模擬, 突破難點 【提問】那么,為什么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會等于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嗎? 【動畫】微觀模擬水分解的化學變化。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分析原因。 觀察、思考,分析、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思維進入微觀領域,思考原因,匯報交流。 從宏觀走向微觀,透過現象看本質。用動畫模擬電解水的微觀過程,讓學生深刻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鞏固知識。環節六:解釋應用, 課堂小結 【提問】那根據今天學到的知識,誰能解釋波義耳的實驗未能得出正確結論的原因。 交流討論,鞏固應用。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師生進一步溝通,共同體會探究學習的樂趣。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