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1 水資源及其利用(第2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凈化水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意義。 2.了解吸附、沉降、過濾和蒸餾是凈化水的常用方法,學會過濾實驗操作技能。 3.建構依據物質的性質進行分離提純的基本思路。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水的凈化常用方法。 教學難點 建構依據物質的性質選擇分離提純方法的思路。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引入 【展示】自然界中的水。 【提問】如何將自然界中的水轉化為飲用水? 【活動1】分析天然水中的雜質。 觀察、思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凈化目標。環節二:學習用沉淀、過濾、吸附的方法凈化水 【引導】根據溶解性,將雜質分類去除。 【活動2】去除天然水中的難溶性固體——過濾。 【講解】用濾紙進行過濾操作的方法。 【講解】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的過濾方法。 【活動3】去除天然水中的色素、氣味。 【講解】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結合生活經驗,理解過濾實現固—液分離的原理及應用。 觀察、思考。 結合生活經驗,思考、總結去除天然水中雜質的不同方法。 初步建構依據物質的性質進行分離提純的基本思路。 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自制凈水器的實踐活動。環節三:學習消毒的凈水方法 【引導】分析經過濾、吸附后的液體中是否還有雜質? 【活動4】了解凈化水的方法——消毒。 借助資料,確定水中難以觀察的雜質的存在情況,尋找凈化方法。 了解凈化水的方法——消毒。環節四:學習用蒸餾的方法凈水 【提問】自來水是純凈物嗎? 【引導】自來水并非純凈物,如何從混合體系中提取純凈的水? 【活動5】了解凈化水的方法——蒸餾。 【講解】實驗室中的蒸餾操作。 結合資料,學習有關軟水和硬水的知識,判斷自來水不是純凈物。 從生活經驗出發,發現并理解蒸餾的原理。 了解硬水、軟水的區別及硬水的危害。 了解降低水的硬度的兩種方法。環節五:小結 總結凈化水的方法及選擇依據,得出分離混合物的基本思路。 思考、總結。 初步建立混合物分離的思維模型。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