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
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秋季
課題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教學目標
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征,知道可以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 2.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特征,知道從不同的視角描述物質的性質。 3.知道化學變化的常見現象,建立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的關聯。 4.認識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了解實驗現象的觀察方法,并能描述與記錄,培養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的科學態度。
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區分,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概念和區分。 教學難點 物質變化與性質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提問】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不斷變化的物質世界里。你能說出哪些物質變化?這些變化有什么本質區別呢? 根據已有知識、經驗說出任意實例即可,例如:(1)水變成水蒸氣;(2)水結冰;(3)鐵制品生銹;(4)木材燃燒。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體會生活與化學息息相關。
環節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引導】我們來看幾個變化,注意觀察分析變化前的物質和變化后的物質。 【演示】演示實驗1-1,引導學生觀察、記錄現象。 (1)水的蒸發和冷凝;(2)石蠟熔化;(3)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硫酸銅溶液;(4)大理石與稀鹽酸混合。 【提問】結合同學們記錄的現象,試著判斷變化后的物質與變化前是否是同種物質? 【歸納】1.物理變化的定義、常見的物理變化(三態變化)。 2.化學變化的定義、常見的化學變化(燃燒、生銹、釀酒)、化學變化的特征。 【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關系: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伴隨著物理變化。 【提問】下列幾組變化中,主要發生的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1)蠟燭熔化、將蠟燭點燃 (2)葡萄釀酒、葡萄榨汁 (3)鐵水鑄成鍋、鐵鍋生銹 觀察記錄現象,分析變化前后物質的變化情況,比較上述四種變化,并進行歸類。 觀察實驗現象,討論口答:(1)(2)中沒有新物質生成,(3)(4)有新物質生成。 從物質種類是否變化的角度對四個變化進行分類:實驗(1)(2)是物理變化,實驗(3)(4)是化學變化。 辨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鞏固判斷依據: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發光、顏色變化等不能作為判斷依據。 培養學生觀察、記錄現象及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鞏固知識并為學習物質的性質做鋪墊。 引導學生嘗試從化學視角看待變化。 創設情境,完善對兩種變化的認識。
環節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引導】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反映出物質具有某種能力。 (1)鐵生銹——鐵能在潮濕空氣中生銹。 (2)木炭燃燒——木炭有可燃性。 (3)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大理石可與稀鹽酸反應。 【歸納】化學性質的定義、常見的化學性質。 【歸納】物理性質的定義、常見的物理性質。 【提問】氧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試著描述一下氧氣的物理性質。 【提問】有的同學會有疑問:為什么化學還要研究物理變化和物理性質? 【總結】了解物理性質,對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也非常重要。 思考化學性質的定義,理解化學性質能從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利用化學性質可以預測物質能發生的化學變化。 思考物理性質的定義,結合觀察進行總結:通常情況下氧氣是無色、無臭的氣體。 思考物質的變化觀不僅包括狀態變化的物理變化,也包括有物種變化的化學變化。性質決定用途,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也可以發揮其用途。如利用鋁的延展性加工成鋁箔,做燒烤用的“錫紙”。 引導學生從辨析過的化學變化得出對應的化學性質。 有意引導學生思考變化與性質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學科的價值,初步形成變化觀。
環節四:變化與性質的關系 【總結】變化和性質的聯系與區別。 聯系:在變化中可體現出性質(酒精燃燒表明酒精有可燃性),性質決定物質能發生的變化(鐵能在潮濕空氣中生銹,若想避免生銹就要保持干燥)。 區別:變化已經發生,性質描述發生的可能性。 【總結】物質的性質(酒精有可燃性)決定變化(燃燒)和用途(燃料)。 【演示】演示實驗1-2,引導學生觀察、記錄現象。 【總結】實驗現象與所得結論(性質)。 【提問】如何利用物質的性質來區分不同物質? 【提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氧氣、二氧化碳的性質? 思考變化與性質的關系:既有區別又互相聯系。 嘗試利用物質的性質預測、調控物質的變化。 思考性質、變化、用途之間的聯系。 觀察并記錄現象,分析同一操作在氧氣、二氧化碳中的現象是否相同。 思考根據實驗現象可得出兩種物質的哪些性質。 初步體會利用物質的性質,設計實驗預測反應現象,利用現象的不同鑒別物質。 補充熔沸點等性質。 加強變化與性質的聯系,避免孤立地記憶變化和性質。 使學生初步感受性質決定變化和用途的化學思想。 鞏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概念。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初步建立實驗操作、現象、結論之間的聯系。 體會可利用性質的差異區分物質。
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物質變化觀、利用性質判斷新物質、性質決定變化和用途。 對本節課的知識形成一個體系。 鞏固知識。引導學生嘗試從化學視角看待變化。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高要市| 正镶白旗| 宣城市| 深泽县| 治县。| 永春县| 海宁市| 修文县| 许昌县| 华池县| 长乐市| 略阳县| 舒城县| 林州市| 乌鲁木齐县| 乳山市| 凤庆县| 宣汉县| 玛多县| 马公市| 纳雍县| 深圳市| 达日县| 怀化市| 濉溪县| 长子县| 丹凤县| 眉山市| 龙口市| 奇台县| 伊川县| 日土县| 磐石市| 镇平县| 湖南省| 西华县| 剑河县| 内江市| 鱼台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