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凝聚價值追求》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1.政治認同:體會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弘中道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道德修養:在生活中高揚民族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白己的道德素養。 3.責任意識:掌握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知道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做傳承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踐行者,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學 重點 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影響。教學 難點 民族精神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豐富和發展、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學過程導入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 思考:“中國脊梁”是什么意思? 提示:“中國脊梁”就是那些體現民族精神和氣節,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貢獻自己的一切的人們。“中國的脊梁”并非只有英雄人物,千千萬萬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中華兒女,都是中國的脊梁!他們的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 授新課 思考: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提示: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的重要性及本質 重要性: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2)本質: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討論并交流:請說說你所知道的“中國脊梁”的人物或故事。 雷鋒,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他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雷鋒的精神體現在他忠于黨和人民、舍己為公、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以及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出不平凡業績的“螺絲釘精神”。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主義精神。因此,雷鋒被譽為中國的脊梁,他的精神永放光芒,激勵著人們不斷前進。 張桂梅扎根貧困地區40余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張桂梅面對重重困難,堅持籌款建校,用紅色基因樹人鑄魂,形成了特色教學模式。她拖著病體忘我工作,持續多年家訪,行程數十萬公里。張桂梅的事跡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情懷和奮斗精神,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貧困山區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她的堅韌不拔和無私奉獻,激勵了無數人,是中國教育界的寶貴財富。 思考:有人認為,“隨著時代的進步,民族精神會過時的。”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學生: 教師: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 觀看視頻:幾代邊防戰士的青春臉龐 思考:戍邊戰士們是如何弘揚民族精神的? 提示:①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 7月31日清晨5點,乘務組冒雨徒步前往站內,采買食品飲水1200余件,返回車廂向旅客發放餐品,解決旅客用餐問題。隨著旅客逐步向餐車聚集,人越來越多,便出現了上述視頻中兼職值班員趙陽組織旅客秩序的一幕。 思考:面對特殊情況,乘務組的成員們是如何弘揚民族精神的? 學生:②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 8月3日凌晨2點10分,歷經105個小時,K396次列車上因暴雨被困的旅客全部抵京。“都平安了,一個都不少”,看到最后一個旅客下車,我長舒一口氣。“照顧好所有旅客,是我的職責。感謝旅客們的理解和支持,中國鐵路有速度,更有溫度”趙陽說。 思考:趙陽的言行啟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弘揚民族精神? 提示:在日常學習工作中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 筆記:如何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 ①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②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 ③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 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 探究分享:“三觀不合“,”三觀不正”中的“三觀”是指哪三觀? 人生觀:如何對待自己的生活 世界觀:如何看待與分析事物 價值觀:判斷是非曲直和決定行為取向。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 思考: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一樣的嗎? 提示:許多價值具有人類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誠信,但不同領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念也存在顯著差異。 材料: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他早年留學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并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顯著進展,被聘為終身教授。然而,一聽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立即決定回國工作,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面對美國的重重阻撓和迫害,他歷經五年終于回到祖國。回國后,他致力于國防科技事業,帶領第一代“航天人”成功發射東風二號甲導彈,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他淡泊名利,將稿酬和獎金悉數捐出,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和科學研究。他的金錢觀、權利觀、名利觀,展現了一位偉大科學家的崇高精神和愛國情懷。 思考1:錢學森身上有什么精神品質?他為什么能打動人們? 提示:他們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把實現個人價值與為國家作貢獻緊密結合起來,以強烈的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創造了無愧于祖國、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光輝業績,以實際行動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給后代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思考2:為什么要大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提示:①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我們必然堅守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又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價值觀。 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抗美援朝期間,身為連長的楊根思發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英雄宣言,他的“三個不相信”精神被其生前所在的中部戰區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官兵傳承至今。對這一精神理解正確的是 A.只有人人上戰場英勇殺敵才算報效祖國 B.在國家危難的關頭挺身而出,舍身忘死 C.要一成不變地傳承,無需融入時代內涵 D.能把所有人錘煉成攻無不克的民族英雄 2.2023年11月23日,空軍專機迎接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回國。2014年至今,我國已經連續10年迎接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此舉意義在于 ①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 ②錘煉品格意志,實現個人偉業 ③立足小康目標,厚植家國情懷 ④緬懷英雄烈士,銘刻國家記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同學們分小組探討了“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聯系,下列結論正確的是,它們都 ①對勤勞和法治作了明確規定 ②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③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④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年,“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學生紅色研學在韶山啟動。該活動將毛澤東廣場、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毛澤東同志故居等地點串聯成線,通過展教結合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此活動有助于青少年 ①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 ②領悟革命精神,強化使命擔當 ③厚植愛國情懷,汲取奮進力量 ④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居民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八號,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幾代航天人猶如捆綁式火箭,匯成托舉神舟飛天的強大力量。這種精神 ①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②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脈相承 ③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 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和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