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月光下的鳳尾竹》教學設計一、課時:1課時(40分鐘)二、教材分析《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材中的一首富有中國特色的歌曲。這首歌曲旋律優美,節奏舒緩,歌詞意境優雅,非常適合培養小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審美能力。歌曲以鳳尾竹為主題,描繪了月光下鳳尾竹婆娑搖曳的美麗景象,充滿詩意和韻味。從音樂角度來看,這首歌曲采用了八六拍,節奏舒緩而富有韻律感。旋律以五聲音階為基礎,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音樂特色。歌曲結構簡單,主要由兩個樂句組成,便于學生掌握。同時,歌詞中的意象豐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三、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演唱能力。他們能夠理解簡單的音樂概念,并能夠模仿演唱較為復雜的旋律。在這個年齡段,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對富有意境的音樂也有一定的感受能力。然而,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難:1. 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和美感認識不足。2. 在演唱帶有抒情性質的歌曲時,可能缺乏適當的情感表達。3. 對歌曲所描繪的意境理解可能不夠深入。4. 在進行創造性的音樂表現時,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四、教學目標1. 審美感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中國傳統音樂的韻味。體會月光下鳳尾竹搖曳的美好意境。2. 藝術表現能夠準確把握歌曲的節奏和音高,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學會用適當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內容和情感。3. 創意實踐嘗試創造性地設計與歌曲意境相符的肢體動作。探索不同的演唱方式,如獨唱、對唱、齊唱等。4. 文化理解了解鳳尾竹的特點及其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如五聲音階的運用。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準確把握歌曲的節奏和音高,用柔美的聲音演唱。理解并表現歌曲所描繪的優美意境。2. 教學難點:用富有表現力的聲音和動作來展現歌曲的抒情性。理解和感受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和美感。六、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通過圖片、視頻等創設月光下鳳尾竹的場景,激發學生興趣。示范法:教師示范正確的演唱方法和動作表現。探究法:引導學生探索歌曲的音樂特點和文化內涵。游戲法:通過音樂游戲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小組合作法:學生分組練習,相互學習。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電腦、投影儀音頻設備:音響教具:鳳尾竹圖片或實物、月光場景圖片樂器:鋼琴或電子琴(用于伴奏)節奏卡片:用于節奏訓練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5分鐘)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美麗的歌曲。(展示鳳尾竹和月光的圖片)看到這些圖片,你們想到了什么?生:(可能的回答)竹子、月亮、晚上等。師:很好!這些圖片展示的是月光下的鳳尾竹。誰知道什么是鳳尾竹嗎?生:(可能的回答)一種竹子,葉子像鳳凰的尾巴。師:沒錯!鳳尾竹是一種很特別的竹子,它的葉子細長優美,像鳳凰的尾巴。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就叫《月光下的鳳尾竹》。環節二:講授新課(25分鐘)(一)感知(8分鐘)1. 初聽歌曲師: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首歌曲。想象一下月光下鳳尾竹搖曳的樣子。(播放《月光下的鳳尾竹》)(音樂結束后)師:聽完這首歌,你們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的回答)很優美、很安靜、像在畫畫等。2. 節奏感知師:這首歌的節奏很特別,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請跟我一起拍手。(示范歌曲的基本節奏)全體:(跟隨教師拍打節奏)(二)探究(10分鐘)1. 歌詞學習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歌詞。(展示歌詞)這首歌主要描述了什么?生:描述了月光下鳳尾竹的樣子。師:沒錯。我們一起朗讀歌詞,感受一下歌詞的意境。(帶領學生朗讀歌詞)2. 旋律學習師:現在我們來學習歌曲的旋律。我們先學第一句。(示范演唱第一句)生:(跟隨教師學唱第一句)師:很好!我們繼續學習下一句。(逐句教唱,注意糾正音準和氣息)(三)示范(7分鐘)1. 表情訓練師:唱這首歌時,我們要用柔美的聲音,臉上應該有什么表情呢?生:(示范安靜、陶醉的表情)師:對,就是要表現出沉浸在美好意境中的感覺。大家一起試試。2. 動作設計師: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鳳尾竹在月光下搖曳的樣子?生:(模仿竹子搖曳的動作)師:很棒!我們把這些動作融入到歌唱中。(示范如何邊唱邊做動作)環節三:鞏固延伸(8分鐘)1. 分組練習師:現在我們分成兩組,一組演唱,一組做動作,然后互換。(學生分組練習)2. 綜合表演師:讓我們把學到的都結合起來,完整演唱一遍歌曲,記得加上表情和動作哦!全體:(完整演唱歌曲,配合動作)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2分鐘)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月光下的鳳尾竹》這首優美的歌曲。我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演唱,還感受到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美。記住,唱這首歌時要用柔美的聲音,表現出安靜優雅的意境。作業:1. 在家中練習演唱《月光下的鳳尾竹》,下次課上我們會進行小組表演。2. 搜集有關鳳尾竹的資料或詩句,下次課分享。十、設計意圖(1) 初步感知環節:通過展示鳳尾竹和月光的圖片,創設優美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讓學生閉眼聆聽歌曲,培養專注力和音樂感知能力。(2) 探究音樂環節:采用逐步深入的方式,從節奏感知到歌詞學習,再到旋律掌握,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歌曲。通過互動問答和示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音樂元素和文化內涵。(3) 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分組練習和綜合表演,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團隊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動作,發展其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十一、板書設計月光下的鳳尾竹1. 優美的旋律柔美的聲音舒緩的節奏2. 詩意的意境月光鳳尾竹3. 中國音樂特色五聲音階傳統樂器4. 表現方式柔和的表情搖曳的動作十二、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通過多感官體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表現這首富有中國特色的歌曲。通過創設月光下鳳尾竹的意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學生在旋律學習和意境表現方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設計表現動作時,展現了很強的創造力。然而,我發現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理解還不夠深入,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多地融入中國音樂文化的知識。此外,可以考慮引入一些中國傳統樂器,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中國音樂的魅力。在演唱技巧方面,一些學生在控制氣息和表現柔美聲音時還需要更多練習。總的來說,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歌曲,還對中國傳統音樂產生了興趣。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如何更好地將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藝術素養。—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