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依巴河》教學設計一、課時:1課時(40分鐘)二、教材分析本課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音樂教材三年級下冊。《內依巴河》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歌曲旋律優美,節奏鮮明,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這首歌曲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維吾爾族音樂的魅力,還能幫助他們了解新疆的地理文化,培養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和尊重。三、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音樂素養,能夠準確地模仿簡單的旋律和節奏。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樂于接受新的音樂體驗。然而,由于地域和文化差異,學生可能對新疆維吾爾族的音樂文化缺乏了解。同時,維吾爾族音樂的特殊節奏和音調對他們來說可能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和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表現這首歌曲。四、教學目標1. 審美感知感受《內依巴河》優美的旋律和歡快的節奏。體會維吾爾族音樂所表達的愉悅情感。2. 藝術表現準確演唱歌曲,把握其獨特的節奏特點。學會用適當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現歌曲。3. 創意實踐嘗試用簡單的維吾爾族舞蹈動作來配合歌曲演唱。探索用不同的方式(如拍手、踏步)來表現歌曲的節奏。4. 文化理解了解新疆維吾爾族的基本地理位置和文化特點。認識維吾爾族音樂的特色,培養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賞能力。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準確把握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特別是其中的跳音和切分音節奏。體會并表現維吾爾族音樂的歡快情緒。2. 教學難點:理解和表現維吾爾族音樂的獨特韻味和情感。克服文化差異帶來的理解障礙,真正感受歌曲的魅力。六、教學方法:1. 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圖片、視頻等直觀展示新疆風光和維吾爾族文化。2. 示范法:教師示范演唱,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模仿對象。3. 分組教學法:將學生分組練習,促進互動和相互學習。4. 游戲教學法:通過簡單的舞蹈動作和節奏游戲,增加學習趣味性。5. 討論法:引導學生討論歌曲特點和感受,培養音樂鑒賞能力。七、教具準備:1. 多媒體設備:電腦、投影儀、音響系統2. 教學課件:包含歌曲音頻、歌詞、簡譜、新疆風光圖片等3. 維吾爾族服飾道具(頭飾、披肩等)4. 手鼓或其他維吾爾族特色樂器5. 歌詞卡片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5分鐘)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旅行,猜猜是哪里?(播放新疆風光視頻)生:(觀看后踴躍回答)是沙漠!是雪山!有綠洲!師:沒錯,這些美麗的景色都來自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不僅自然風光優美,還有獨特的民族文化。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來自新疆維吾爾族的民歌——《內依巴河》。環節二:講授新課(25分鐘)(一)感知(10分鐘)1. 聆聽欣賞師: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首歌曲。(播放《內依巴河》原版歌曲)師:聽完后,請告訴我這首歌給你什么感覺?生1:很歡快,讓人想跳舞。生2:旋律很優美,像流水一樣。師:很好!這首歌確實充滿了歡樂的情緒。"內依巴河"其實是一條美麗的河流的名字,歌曲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2. 歌曲分析師:(展示歌詞和簡譜)讓我們來看看這首歌的結構。它由兩段組成,每段又分為四小句。大家注意到歌曲的節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生:感覺很跳躍。師:沒錯,這首歌以八分音符為主,給人一種輕快跳躍的感覺。這是維吾爾族音樂的一個特點。(二)探究(8分鐘)1. 節奏特點師:我們來仔細感受一下這個特別的節奏。請跟我一起,用手拍出節奏: | | | ||(教師示范,學生跟隨,反復練習)2. 歌詞理解師:現在我們來看歌詞。"清清的河水映著藍天",這句話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生:藍天倒映在河水里,很美!師:對,這展現了內依巴河優美的自然風光。接下來,"姑娘們在河邊歌唱",你們能想象那個場景嗎?生:(積極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三)示范(7分鐘)1. 教師示范師:聽了歌曲,了解了歌詞,現在請看我如何演唱這首歌。(教師示范演唱,注意表情和動作)2. 分句學唱師:我們來一句一句地學唱。跟我讀:"清清的河水映著藍天"生:(跟隨朗讀)師:很好,現在我們唱這一句。(教師領唱,學生跟唱,注意糾正音準和節奏)(依此方法學唱全曲)環節三:鞏固延伸(10分鐘)1. 分組練習師:現在我們分成兩組,輪流演唱,互相評價。(引導學生注意聆聽對方演唱,并給予評價)2. 加入律動師:維吾爾族音樂常常伴隨著舞蹈。我來教大家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示范簡單的維吾爾族舞蹈動作,如手腕轉動、肩部抖動等)生:(學習舞蹈動作,邊唱邊跳)3. 伴奏練習師:(拿出手鼓)這是維吾爾族常用的樂器之一。讓我們用它來為歌曲伴奏。(示范簡單的節奏型,邀請學生嘗試)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維吾爾族民歌《內依巴河》。這首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歡快,展現了新疆維吾爾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通過學習,我們不僅掌握了歌曲,還了解了維吾爾族的音樂特點和文化。作業:1. 復習今天學過的歌曲,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演唱。2. 搜集一些關于新疆或維吾爾族的有趣知識,下次課上與大家分享。十、設計意圖(1) 初步感知環節:通過視頻和圖片直觀展示新疆風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先聽后唱,培養其音樂感知能力。(2) 探究音樂環節: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結構和節奏特點,深入理解歌詞內容,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通過教師示范和分句學唱,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歌曲的旋律和節奏。(3) 鞏固延伸環節:采用分組練習、加入舞蹈動作和伴奏練習等多樣化的方式,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增加趣味性,加深對維吾爾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十一、板書設計內依巴河(維吾爾族民歌)1. 歌曲特點優美的旋律歡快的節奏( | | | ||)2. 歌詞內容美麗的自然風光歡樂的生活場景3. 維吾爾族音樂特色節奏感強常伴有舞蹈十二、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將音樂學習與文化理解相結合,通過多媒體資料、示范演唱、互動討論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全面感知和理解這首維吾爾族民歌。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基本達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然而,在實踐中也發現一些問題:部分學生對維吾爾族特有的音樂節奏把握不夠準確,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注重節奏訓練。此外,在文化背景介紹方面,可以考慮增加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傳說,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總的來說,這節課不僅讓學生學會了一首新歌,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對多元文化的興趣和尊重,為今后的音樂學習和文化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