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凝聚法治共識》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一、政治認同 1.知道我國政府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 2.了解法治中國建設成就,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念。 二、法治觀念 1.能夠正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現象,明辨社會生活中的法治行為。 2.樹立法治意識,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踐行法治精神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三、責任意識 1.知道建設法治中國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中學生也不例外。 2.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形成依法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 重點 政府依法行政。教學 難點 厲行法治的要求。 教學過程導入 導入語: 同學們,大家好!在開始我們今天的新課之前,我想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冷冰冰的規則,還是溫暖人心的守護者?其實,法律不僅僅是約束我們的行為準則,更是保護我們權益、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 今天,我們將一起探討《凝聚法治共識》這一主題。我們將深入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學習如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共同凝聚起全社會的法治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思考如何讓法律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如何讓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授新課 在生活中,人們遇到下面這些情況,應該找政府哪個部門 并結合圖片歸納我國政府的作用、權力來源、宗旨、工作是什么? 寧寧發現紅綠燈壞了——( 向交通局反映) 爸爸想開一家小吃店——( 找工商局辦理)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輟學去打工——( 向教育局求助) 壯壯發現有人亂砍亂伐樹木——( 向林業局反映) 表哥和女朋友要領結婚證—— (到民政局去辦理) 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 教師:國家行政機關是重要的法律實施機關,大量的法律,要靠行政機關去落實。 筆記:(1)作用: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可概括為“管理社會生活、提供公共服務”) 權力來源: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 宗旨: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4)工作原則: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謀利益。 【材料一】北辰區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的要求,嚴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天津市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區域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推動全區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知識產權支撐。 思考:什么是法治政府?如何建設法治政府呢? 學生: 教師: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則運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應該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努力建設法治政府。 【圖片展示】 結合圖片回答:怎樣理解依法行政? 學生: 教師:(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 (3)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材料二】區公安分局民警在崇明區某水閘外側現場查獲當事人陳某、王某、張某、龔某共同使用一頂漁具(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鑒定為拋撒框架地拉網)進行捕撈作業,有漁獲物蟹苗2.32千克(經區發改委認定價值為533.6元)。經查,當事人于案發前兩天在同一水域使用相同的漁具和方法共捕撈蟹苗超25千克,銷售獲利1140元并由當事人分發完畢。該案涉嫌刑事犯罪,經公安機關移送,上海市鐵路運輸檢察院分別對當事人作出不起訴決定,并制作《檢察意見書》等材料移送至區農業農村委處理。 思考:政府是怎樣做到依法行政的? 學生: 教師: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情景創設】情景一:曹某訴某鎮政府信息公開案,法院裁定咨詢事項不屬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調整范圍。 情景二:小劉配合國家安全機關工作,如實反映情況并提供協助,國家安全機關快速完成某重大案件的取證。 情景三: 劉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檢察機關從服務經濟發展、支持企業創新的角度辦案,保護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利。 思考:這體現了政府依法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權利? 學生: 教師:我國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探究分享】 南京市“萬人評議機關”活動,公民參與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推動責任政府建設,增強政府責任意識,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思考:公民的行為說明了什么? 學生: 教師: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 筆記: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①我國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政府) ②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③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政府) 【案例分析】勞榮枝故意殺人搶劫綁架案 1996年至1999年間,勞榮枝與其情人法子英在多地共同實施搶劫、故意殺人、綁架4起,共致7人死亡,潛逃20年后被捕。最高人民法院對勞榮枝依法核準、執行死刑。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嚴懲重大惡性犯罪,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思考:厲行法治的內涵? 學生: 教師: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梅姨”拐賣兒童案: “梅姨”拐賣兒童案是一起震驚社會的重大人口販賣案件 。此案涉及多名兒童被拐賣,由張維平等人實施,而“梅姨”則是關鍵人物,負責轉賣被拐兒童。盡管“梅姨”的真實身份至今成謎,且其從未被拍照留下證據,但警方已根據線索畫出其模擬畫像進行追捕。隨著案件的深入調查,部分被拐兒童已被找回,但仍有兒童尚未尋回,如歐陽佳豪。此案不僅揭示了人口販賣的黑暗面,也引發了社會對兒童安全和防拐意識的關注。 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 教師:拐賣兒童是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應堅決反對和譴責。社會各界需共同努力,加強法律制裁力度,提高公眾防范意識,以保護兒童免受此類傷害。 筆記:如何厲行法治?(如何建設法治社會?) ①堅持厲行法治,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個人) ③黨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④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社會) ⑤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政府工作報告要接受人大的審議和監督說明( ) ①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 ②政府的權力源于人民 ③政府掌握國家最高權力 ④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沒有任何理由和手續就伸手向企業收費,對企業集中開展逐利式亂檢查亂罰款,盲目提出超任務向村街企業亂攤派,近日,河北省對霸州市大面積大規模亂收費、亂罰款攤派問題整改最新消息公布,河北省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了嚴肅問責處理。由此見,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A.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B.堅持依法治國 C.轉變政府職能 D.建設和諧社會 3.貴陽市推動政務信息查詢實現“一鍵通”。“貴陽市政務公開查閱點信息查詢一鍵通”頁面上有“一鍵查”“一鍵看”“一鍵訪”“一鍵達”“一鍵覽”等功能,通過整合政策文件、重點領域信息,政務公開專題、政務公開清單等資源,為群眾提供了“一平臺統攬”的政務公開查詢服務。這( )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②能夠使人民直接管理國家事務 ③要求公民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 ④有利于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這句話啟示我們建設法治政府,必須( ) ①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 ②提高政府公信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③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④全面推進政府立法工作科學化、民主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我國家長進入“依法帶娃”時代。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家事”,而是納入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法治化管理軌道,該法的正式實施說明( ) A.道德和法律能相互替代 B.法治承載道德理念 C.法律能夠約束道德行為 D.道德滋養法治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