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杞人憂天【學習目標】1.知道寓言的文體特點及《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2.學習編寫寓言,培養發散思維能力。3.能從寓言中獲得對生活有益的啟迪。【學習重難點】分析故事情節。學會運用“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學習過程】《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于諸家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 其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列子,列御寇,相傳是戰國時的道家人物,鄭國人。一、對照《杞人憂天》課文下面的注釋,自學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人小組相互交流探究。然后小組提出無法解決的字詞,全班討論。二、認真閱讀《杞人憂天》,并獨立翻譯成現代文,然后思考下面問題。1.杞人“憂”什么?“憂”到什么程度?后來杞人的情緒發生了什么變化?2.“曉之者”是怎樣解“憂”的?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這句話?4.從這則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憂天”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5.如何看待《杞人憂天》中那個好心人的解釋?6.現實環境中的你,面對今天的環境,杞人的行為對你有什么啟發?三、課堂檢測1.給加點字注音身亡所寄( ) 亦不能有所中傷( )躇( )步跐( )蹈 其人舍( )然大喜2.解釋詞語意思:①憂天地崩墜( ) ②天果積氣( )③只使墜( ) ④因往曉之( )⑤身亡所寄( )⑥ 積( )塊耳 ⑦人舍( )然大喜 ⑧在天中行止( )3.后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 )”這句成語。4.翻譯下列句子。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5.這則故事揭示的道理是?四、拓展遷移(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釋句子中“之”的含義:(1)諸兒競走取之( )(2)人問之( )(3)取之信然( )2.文章開頭交代“王戎七歲”有什么作用?3.譯句:(1)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2)取之信然。4.從“信然”一詞看,旁人對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樣的態度?5.用簡短的語言概述本文的內容。(二)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1.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1)子無敢食我也。(無: ) (2)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3)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遂: )(4)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畏: )2.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選擇正確的解釋:(1)虎求百獸而食之( )A.要求,請求 B.尋求,尋找 C.幫助 D.需求,需要(2)虎以為然( )A.正確,對 B.這樣 C.然而 D.然后3.為下列句子中的“之”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字母填入括號內。A.它們,代百獸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貍 D.它們,代老虎和狐貍(1)虎求百獸而食之( )(2)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3)獸見之皆走( )4.選擇對下列語句翻譯正確的項。(1)天帝使我長百獸( )A.上天任命我做百獸的王。 B.天帝讓我比百獸長壽。C.老天爺讓我比百獸年長。 D.上天派我帶領著百獸。(2)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A.看看百獸見到我的表現敢不走開嗎? B.看看百獸和我不離開嗎?C.看看百獸看見我敢不逃跑嗎? D.看看百獸見到我是不是離開?5.從寓言中可提煉出一個成語,作為這篇短文的標題。6.分析句子中詞語的古今詞義。(1)子無敢食我也。 子:古義_____ 今義_____(2)獸見之皆走。 走:古義_____ 今義_____7.寫出這則寓言的寓意。參考答案二、1.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 廢寢食 在“曉之者”的開導下“舍然大喜2.由表及里 化消極心態為積極心態 3.這句話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過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氣體,即使墜落,也不會擊中甚至打傷人。這句話揭示了杞人的無根據的瞎擔心。4.這是庸人自擾,毫無根據地瞎擔心,后比喻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憂慮。 5.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學習的。6.略三、課堂檢測1.倒塌,墜落;果然,果真;3.即使;4.四方3.杞人憂天。4.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自己的身體無處可藏,因而睡不著覺,吃不下飯。5.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四、拓展遷移(一)1.(1)代詞,代李子(2)代詞,代王戎(3)代詞,代李子2.暗示王戎年幼,間接寫出了他的聰慧。(意近即可)3.略4.信服(意近即可)5.略(二)1.(1)不(2)違背(3)于是,就(4)害怕2.(1)B(2)A3.(1)A(2)C(3)D4.(1)A(2)C5.狐假虎威6.(1)第二人稱,您;兒子(2)跑;行走7.這篇短文諷刺了那些假借別人權威,招搖撞騙的人,也說明做事如果不加分析,往往會被假象所迷惑。2 /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