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下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本課位于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化》中的第2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前一課對于世界產生的影響,有因果關系。本課由“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城市化”、“環境污染和貧富差距加劇”三個子目構成,第一、二子目“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城市化”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第三子目“環境污染和貧富差距加劇”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教學目標(1)通過解讀圖表文字等多種史料,分析并歸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生的影響,了解工業化國家出現了人口增長、大眾教育、城市化、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加劇等變化,強化從圖表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培養歷史解釋核心素養。(2)通過小組討論,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同時,辯證得出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的啟示,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和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班級優化大師;視頻、導學案(二)教學方法利用文字資料和視頻資料,小組討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教師成為課堂的促進者和幫助者。問題式教學:教師設計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先自主學習。教師出示相關材料,小組合作探究,組長帶領學生梳理本課的學習思路,。情境式教學: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看圖猜史:圖片中的主人公是誰?他們正在干什么?看圖猜史,創設情境:童工走進工廠的原因?引入本節課課題。新課講述 概念解讀工業化:指工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工業化首先從英國開始,逐漸向歐洲其他地區和美國擴展,進而發展到世界其他地區。變化一:人口增長1.人口增長的原因材料:工業革命的發展使社會具備了提倡個人的自由發展和獨立生存權利的經濟基礎,人口增長出現了明顯變化。在工業革命時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長,幾乎增長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來形容19世紀英國人口的增長。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饑荒、地方性戰爭有所減少,人口增長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結果。——摘編自舒小昀《歐洲的歷史與文明》任務一:請同學們閱讀材料思考,為什么人口會有這種變化?①工業革命促進經濟發展,滿足生存要求; ②生活環境和衛生條件的改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③科技進步、政局穩定等。2.代表國家(人口增長情況)(1) 英國(19世紀前50年,人口從900萬增加到約1800萬)(2)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增長更為驚人,19世紀20年代人口約為1000萬,到1914年人口已超過1億)作用: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變化二:勞動力結構任務二:請同學們觀察扇形圖,并結合課本知識,思考工業革命使勞動力結構發生什么變化?變化:(1)農業人口減少,工商業從業者增加。(2)婦女成為工業勞動者,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變化三:大眾教育發展大眾教育目的: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任務三:大眾教育的普及對工業化國家產生了哪些影響?影響: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變化四:城市化概念解讀城市化:是由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通過這幅圖片,結合圖片中的英國分析思考,從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后期,工業化國家農村人數流動呈什么趨勢 趨勢:農村人口比例下降,城市人口比例上升。相關史事:19世紀40年代一份調查報告描述英國城鎮的衛生狀況:“在城鎮的最熱鬧地區,也正是在商業中心區,堆滿了從肉鋪、廁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來的垃圾和爛肉爛魚等。”美國大域市處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馬車將各個家庭的排泄物運出城外。1850年的巴黎街道狹窄而幽暗,許多居民區都是名副其實的貧民窟。材料:城市人口的劇增給城市住房、交通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1850年的巴黎道路狹窄、陰暗,建筑非常擁擠,到處都是貧民窟,公共衛生條件也很差,人口的死亡率也很高。整個市區只有兩個公園,公共交通設施很少。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近代史》思考:城市化發展中出現了哪些問題?問題:①缺乏統一規劃;②住房擁擠、居住條件差;③交通不便、公共衛生條件差、疾病流行。角色扮演:針對城市化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如果你是市政官員,該如何解決?方法:①統一規劃城市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③改善城市環境問題一:環境污染思考:以英國倫敦為例,結合材料分析環境污染的原因? 附近的釀酒作坊、硝皮作坊、洗染作坊和其他工廠污染了河水,使空氣中濃烈的人畜便溺氣味之外又增加了污染的氣味。市區煙囪林立,吐出帶硫磺味的濃濁黑煙。人們疾病叢生。 ——(美)克萊頓·羅伯茨《英國史》原因:工業排放大量的廢氣和廢水,嚴重污染了大氣和河流;人們的環保意識淡薄等。問題二:貧富分化19世紀的英國工廠規定: 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時;在機器運轉時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織機數目每臺每小時罰款三便士;在工廠里的工人,一經發現和別人談話、吹口哨、唱歌或縫補衣服的,罰款六便士。“……九歲到十歲的孩子,在大清早2、3、4點鐘就從骯臟的床上被拉起來,為了勉強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0、11、12點鐘。他們四肢瘦弱,身軀萎縮,神態呆癡,麻木得像石頭人一樣。”——《資本論》(引用1860年6月17日倫敦每日電訊的一個報道)問題:漫畫和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你認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問題: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激化原因:資本家通過對資源和市場的控制壟斷,攫取大部分財富 盧德運動:英國工人以破壞機器為手段反對工廠主壓迫和剝削的自發工人運動。首領稱為盧德,故名。相傳,萊斯特郡一個名叫盧德的工人,為抗議工廠主的壓迫,第一個搗毀織襪機。材料研讀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純金。在這里,人類的發展成就既是最完備的,又是最野蠻的。——[英]阿薩·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認為“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一方面,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工業化國家的人口快速增長,大眾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另一方面,工業革命后,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給自然界和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合作探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1.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2.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3.保護生態環境4.注意均衡發展,縮小貧富分化 問題式教學,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意識和閱讀史料的能力。根據圖表信息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訓練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提取有效歷史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材料分析工業化國家出現了怎樣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通過繪制通過表格來歸納近代科學文化成就,進一步強化本課的主體內容,有效科學。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根據材料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啟示,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訓練學生綜合的能力。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的啟示,注重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隨堂練習 1.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19世紀初,德國推行教育改革,1802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這表明工業革命( )A. 推動了教育的普及B. 推動了思想解放C. 促使生活水平提高D. 提高了人口素質2.1888年6月,英國一篇報道講述:在倫敦東區的一家火柴廠,女工們不但收入微薄,而且她們還會因為說話過多、未經允許上廁所等原因被罰扣工資,而火柴廠的股東們卻獲得了巨額分紅。作為個案,這篇報道可以反映出當時英國( )A. 生產關系發生根本變化 B. 工業生產效率迅速提高C. 貧富分化問題日趨嚴重 D. 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 課堂限時練,考察基礎知識的掌握,材料題分析與知識運用能力。板書設計 通過思維導圖,再次熟悉基礎知識,加強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認識。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