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6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輪考點突破學案(原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6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輪考點突破學案(原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6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精講精練解析版
1.本節課程標準:
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及其與生產和生活的聯系。
2.學科素養要求
人地協調觀:例舉實例,說明人類活動于大氣組成和垂直分層之間的關系。明白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會破壞大氣結構和物質組成,最終對人類生產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從而樹立保護環境的綠色發展觀念。
綜合思維:運用圖片與表格,綜合分析大氣成分及其對人類生活與生產的影響,辯證看待人類活動對大氣成分與含量的改造作用。
區域認知:借助大氣的垂直分布示意圖,從運動特征、溫度變化和物理特性等方面分析大氣的垂直分層,例舉實例認識各層對人類生活與生產的影響。
地理實踐力:繪制大氣成分比重圖與大氣垂直分層圖,培養讀圖繪圖能力,學會用思維導圖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簡化及以內容,降低記憶難度。
3.3年真題考點分布
題型 選擇題
高考考點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新高考 2024 湖南卷9-11題、廣西卷18題、安徽卷10題
2023 浙江卷卷第25題、湖南卷14-16題
2022 廣東卷5-6題、河北卷18題
命題規律及備考建議:
命題分析
①一般從時政熱點和真實生活情境情境切入,以圖表數據等示意圖為載體,考查內容多集中在大氣成分變化與人類活動相互影響、大氣垂直分層、逆溫等判斷;
②考查方式:以選擇題為主,題目比較靈活,考查頻率較高。
③命題新趨勢:縱觀近三年的各省區高考地理真題,可以發現,多數考查考點由原先單一考點轉變為綜合多個考點考查,體現高考地理綜合思維考查要求提高。
備考建議
備考過程中要注重圖表資料的判讀技巧和大氣相關的知識原理的掌握,結合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知識點一:大氣的組成
低層大氣(25千米以下)的成分及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 體積% 作用
干潔空氣 氮氣 78 氮是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元素
氧氣 21 氧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 0.038(變動)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且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使氣溫升高
水汽 很少 水的相變,產生云、霧、雪等天氣現象,同時伴隨著熱量的吸收和釋放,直接影響地面和大氣的溫度
固體雜質 很少 作為凝結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臭氧
大氣中臭氧的含量很少,但對地球上的生命活動和自然環境有著重要作用。臭氧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使大氣增溫;減少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人類活動影響大氣成分
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影響大氣的成分和含量,產生大氣污染,對生態系統和人類造成不利影響。
大氣成分的變化 原因 危害 對策
二氧化碳增多 人類燃燒礦物燃料;砍伐森林 加劇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變暖 改變能源結構,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量;植樹造林
臭氧減少 制冷設備大量排放氟氯烴化合物,破壞臭氧層 紫外線增多,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限制氟氯烴化合物的使用,積極使用綠色制冷劑等
例題:
(23-24高一上·天津·期中)大氣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類活動會改變大氣的成分和含量。讀“干潔空氣的體積和質量構成(高度25千米以下) ”。據此完成下列題。
干潔空氣 氮氣 氧氣 氬氣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氣體
體積(%) 78.09 20.95 0.93 0.03 極少
質量(%) 75.52 23.15 1.28 0.05 極少
1.干潔空氣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
A.氬氣 B.臭氧 C.氧氣 D.氮氣
2.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與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臭氧的大量減少 ②變暖越來越嚴重 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 ④森林大肆破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臭氧總量的減少,帶來的后果有( )
①大氣對流層出現逆溫現象 ②太陽輻射增強,利于林木生長
③患白內障和皮膚癌的人數增加 ④對生態環境和農業造成破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D 3.D
【解析】1.讀表可知,氮氣的體積、質量在干潔空氣中所占比重都超過75%,是各種氣體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成分,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向大氣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大肆破壞,森林光合作用減弱,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減弱,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③④正確;臭氧的大量減少,與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無關,①錯誤;變暖越來越嚴重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結果,②錯誤,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3.臭氧的作用是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臭氧總量的減少,進入地球大氣層的紫外線增多,帶來的后果有患白內障和皮膚癌的人數增加 、對生態環境和農業造成破壞,③④正確;大氣對流層出現逆溫現象與臭氧無關,①錯誤;臭氧減少,不影響太陽輻射強度,但會造成進入地球大氣的紫外線增多,不利于林木生長,②錯誤,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知識點二:大氣的垂直分層
根據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溫度、運動狀況和密度等方面的差異,大氣自下而上可以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垂直分層 高度分布 主要特點 原因
對流層 低緯度地區:17-18千米 中緯度地區:10-12千米 高緯度地區:8-9千米 氣溫隨著高度升高而遞減,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熱量絕大部分來自地面,地面是對流層大氣 直接熱源,離地面越高,氣溫越低
對流運動顯著 上冷下熱,對流旺盛
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水汽、雜質多,對流運動顯著
平流層 對流層頂部至50-55千米高空 起初氣溫變化小,30千米以上氣溫迅速上升 臭氧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過多的紫外線的傷害
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上熱下冷
大氣平穩,天氣晴朗,能見度好,適合航空飛行 以平流運動為主,水汽、雜質少
高層大氣 平流層頂到2000—3000千米 氣壓低,空氣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存在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電離層大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處于高度電離狀態
從平流層頂向上約40千米,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之后隨高度的升高而遞增 從平流層頂向上約40千米范圍內對流運動明顯;再往上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例題:
(24-25高二上·山東淄博·開學考試)2018年5月9日2時28分,高分五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下圖示意大氣的垂直分層。完成下面小題。
1.高分五號衛星在升空過程中,氣溫的垂直變化規律是( )
A.不斷上升 B.不斷下降 C.先降一再升一再降一再升 D.先升一再降一再升一再降
2.高分五號穿過的對流層大氣的特點是( )
A.氣流垂直運動不明顯 B.有極光現象發生 C.大氣層比較穩定 D.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3.對流層大氣的能量源泉是( )
A.地面輻射 B.地熱能 C.核能 D.太陽輻射
【答案】1.C 2.D 3.D
【解析】1.據圖可知,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由于高分五號衛星發射到高層大氣中,故高分五號衛星在升空過程中,氣溫的垂直變化規律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對流層“上冷下熱”的溫度結構,使得該層垂直對流運動顯著,A錯誤。極光出現在高層大氣中,B錯誤。對流層對流運動明顯,大氣并不穩定,C錯誤。對流層大氣存在著風、云、雨等天氣現象,天氣現象復雜多變,D正確。故選D。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流層大氣的能量直接來源于地面輻射,而地面輻射的能源來自太陽。故對流層大氣的能量源泉是太陽輻射。D正確,ABC錯。故選D。
知識點三:逆溫
逆溫現象:正常情況下,對流層的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有時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或者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遞減率,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逆溫”
如下圖所示
逆溫的危害
出現多霧天氣。早晨多霧的天氣大多與逆溫有密切的關系。
加劇大氣污染。逆溫現象的存在,空氣垂直對流運動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
對航空造成影響。逆溫出現在低空,多霧天氣給飛機起降帶來不便。逆溫出現在高空,則對飛機飛行極為有利,因為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飛行中不會有較大的顛簸。
逆溫的影響
有利影響:抑制沙暴、減少凍害、利于航空飛行等。
不利影響:利于霧的形成、影響交通、大氣污染等。
例題:
(23-24高二下·遼寧鐵嶺·開學考試)如果對流層大氣出現“上熱下冷(即隨海拔上升,氣溫也上升)”現象時---逆溫,空氣對流運動減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符合題中所示現象的大氣層次是( )
A.①+② B.② C.③ D.②+③
2.下列措施能緩解城市霧霾現象的是( )
A.外出戴口罩 B.多吃潤肺食物 C.錯時上下班 D.使用空氣凈化器
3.逆溫的影響有( )
①利于污染物的擴散②破壞臭氧層③抑制沙塵暴的發生④減輕山區農作物凍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B 2.C 3.B
【解析】1.題中所示現象是“上熱下冷”,即隨海拔高度上升,氣溫也上升。上圖中,符合題中所示現象的大氣層次是②,①、③層都是上冷下熱現象,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能緩解城市霧霾現象的是錯時上下班,可減少交通擁堵,減少尾氣排放,減輕霧霾現象,C對;外出戴口罩、多吃潤肺食物、使用空氣凈化器可以減少吸入和減輕霧霾對人體的影響,但不能減輕霧霾現象,ABD錯誤。故選C。
3.逆溫時大氣上熱下冷,對流活動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①錯誤;臭氧層的破壞與氟氯烴排放有關,與逆溫關系不大,②錯誤;逆溫時大氣上熱下冷,對流活動弱,能抑制沙塵暴的發生,③正確;逆溫時大氣上熱下冷,近地面氣溫低,大氣穩定度高,容易使空氣中的水汽在近地面凝結成霧,增強大氣逆輻射,增強對地面的保溫作用,能夠減輕山區農作物凍害,④正確。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不同緯度對流層高度是不一樣的
低緯地區,地面受熱多,對流活動旺盛,因此對流層的高度高;而高緯地區,地面受熱較少,對流活動較弱,所以,對流層的高度低。
臭氧集中在15~35千米的氣層中,形成臭氧層。
平流層的熱量來自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 
【基礎】
【基礎】
(24-25高二上·山西陽泉·開學考試)被網友戲稱為“晾衣架成精”的它,實則是我國首款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大型電動無人機——“啟明星50”(如圖)。為避免大氣劇烈擾動,“啟明星50”巡航高度保持在20000米以上。完成下面小題。
1.“啟明星50”起飛中遇云、霧時,位于大氣中的(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軟流層 D.高層大氣
“啟明星50”巡航高度的確定,主要是考慮該大氣層( )
A.上部冷、下部熱 B.水汽和雜質含量多
C.氣流以平流為主 D.受民航飛行影響小
【答案】1.A 2.C
【分析】本題組以“啟明星50”的飛行過程為材料,涉及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特征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運用相關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
1.由“啟明星50”起飛中遇云、霧這一信息可知,起飛時飛機的飛行高度不高,且在大氣垂直分層的各層中只有對流層中有復雜多變的天氣現象,故B、C、D三個選項不符合題意,選A。
2.由材料可知,“啟明星50”的巡航高度在20000米以上,且巡航高度的確定依據是為避免大氣劇烈擾動,可以確定飛機所處的位置在平流層,主要考慮的是氣流的運動狀態。平流層氣溫上部熱、下部冷,選項A不符合題意,水汽和雜質主要在對流層,選項B不符合題意,民航飛機飛行時對氣流的擾動小,選項D不符合題意,平流層氣流以水平運動為主,故選C。
(23-24高一上·四川宜賓·階段練習)地球氣溫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太陽輻射、大氣成分、云覆蓋、地表反照率等。近年來,人類活動也對地球氣溫的變化產生了影響。下圖示意全球年平均氣溫距平(與平均值的差)變化(含預測)。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導致近年來地球氣溫變化的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大氣成分 C.云覆蓋 D.地表反照率
4.圖示氣溫變化主要體現在地球大氣層的(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高層大氣 D.臭氧層
5.下列措施有利于緩解地球氣溫上升的是( )
A.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 B.使用網絡購買商品
C.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D.農田施用有機肥
【答案】3.B 4.A 5.D
【解析】3.近年來地球氣溫顯著升高,其原因是溫室氣體排放增多,加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B正確。太陽輻射、云覆蓋、地表反照率變化不大,不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ACD錯誤。故選B。
4.地球氣溫變化主要是近地面對流層大氣溫度的變化,對流層也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圈層,A正確。平流層的熱量來源于平流層大氣中臭氧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增溫的,臭氧層位于平流層,大氣最外界是高層大氣,它是靠直接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的,BCD錯誤。故選A。
5.針對地球近年來氣溫上升的問題,主要是減少大氣CO2濃度,農田施用有機肥,可以減少有機肥再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減緩二氧化碳的排放,D正確;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有利于改善水體環境,A錯誤;使用網絡購買商品,增加了商品的快遞的包裝,增加了對森林的破壞,間接增加了大氣在二氧化碳的含量,B錯誤;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增加了機械的使用量,耗用了化石燃料,加大了排放量,可能加劇全球氣溫上升,C錯誤。故選D。
(2024高三·上海·專題練習)每次雷暴天氣,都會造成上海浦東和虹橋機場大量航班延誤或取消,完成下面小題。
6.關于低層大氣中水汽說法正確的是( )
①海洋上空含量低于陸地上空②城市中心含量高于周圍郊區
③裸地上空含量低于森林上空④存在固、液、氣三態的轉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材料中涉及的雷暴天氣現象所在大氣層的厚度,在下列各地中最大的是( )
A.上海 B.江蘇 C.廣東 D.北京
8.大型飛機正常航行時所處的大氣層( )
A.存在能反射無線電波的電離層 B.存在對生物具有保護意義的臭氧層
C.主要組成成分是氮氣、氧氣和水汽 D.大氣溫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答案】6.C 7.C 8.B
【解析】6.結合水循環知識,大氣中的水汽主要來自水面(海洋、地表水)的蒸發和植物蒸騰,且故海洋水汽較陸地上空含量高,①錯誤;城市中心植被覆蓋率低于郊區,故城市中心植物蒸騰進行大氣的水汽含量低于周圍郊區,②錯誤;裸地的植被覆蓋率低于森林,因此裸地上空水汽含量低于森林上空,③正確;隨著氣溫變化,水存在固、液、氣三態的轉化,④正確。綜上所述,C正確,排除ABD。故選C。
7.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現象主要發生在對流層,對流層的厚度自低緯度向高緯度,隨著氣溫下降而下降。四地中,廣東省緯度最低,氣溫最高,大氣對流最旺盛,對流層厚度也最大,C正確,ABD錯誤。故選C。
8.大型飛機正常航行時位于平流層,平流層內具有能夠吸收紫外線的臭氧層,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過多紫外線的傷害,對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B正確;電離層主要位于高層大氣(中間層上方及熱層),A錯誤;主要大氣組成成分是氮氣、氧氣和水汽是對流層,C錯誤;平流層因有臭氧吸收紫外線,氣溫隨高度增加不斷上升,D錯誤。故選B。
(23-24高一下·黑龍江哈爾濱·階段練習)探空氣球主要是將探空儀器帶到高空進行溫度、壓力、濕度、風速和風向等氣象要素測量,據其可能探測到的現象,完成下面小題。
9.探空氣球由地面上升至35千米后返回,返回過程中,大氣( )
A.氣溫先增加后降低 B.先平流運動再對流運動
C.空氣密度逐漸減小 D.能反射無線電短波通信
10.探空氣球在某一高度探測到水汽最集中,該高度所在大氣層的特點( )
A.該層厚度隨緯度增加而增厚 B.有若干能反射無線短波的電離層
C.天氣晴朗,利于飛機飛行 D.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答案】9.B 10.D
【解析】9.結合所學知識可知,35千米的高處處于對流層(高度約12千米至50千米),平流層氣溫向下降低(水平運動為主),對流層氣溫向下升高(對流運動顯著),探空氣球由35千米高處返回過程中,先經過平流層后經過對流層,則氣溫先降低后增加,先平流運動再對流運動,A錯誤,B正確;由重力影響,空氣密度向下應逐漸加大,C錯誤;能反射無線電短波通信的是電離層,電離層位于高層大氣,不在平流層和對流層,D錯誤。故選B。
10.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汽主要集中于對流層,探空氣球在某一高度探測到水汽最集中,說明該大氣層位于對流層。對流層厚度因對流運動的強弱隨緯度增加而變薄,A錯誤;有若干能反射無線短波的電離層不在對流層,而在高層大氣,B錯誤;對流層對流運動較強,水汽和塵埃較多,天氣復雜多變,不利于飛機飛行,C錯誤,D正確。故選D。
【提升】
(24-25高三上·江西·階段練習)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海南省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背面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返回地球。6月25日,采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技術,通過兩次再入地球大氣層,成功實現了減速和穩定,最終精準地降落在預定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圖a示意嫦娥六號跳躍式再入返回主控點海拔,圖b示意大氣垂直分層的溫度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6月2日~4日,只利用陽光提供能源的嫦娥六號在月球表面上的三天( )
A.經歷了三個月球晝夜 B.白晝溫度低于地球
C.一直處于月球的白天 D.一直處于月球的夜晚
12.從嫦娥六號發射到成功返回著陸的時段內( )
A.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不斷增大 B.地球公轉速度先變快,后變慢
C.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不斷變長 D.海口(20°N)正午日影變短→變長→變短
13.返回的嫦娥六號從第一次切入大氣層到成功著陸的過程中,穿過大氣層空間的溫度升高了(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答案】11.C 12.D 13.C
【解析】11.結合所學知識,月球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相同,為27.32日,即月球上晝夜交替周期為27.32日,排除A;月球表面白晝溫度高達127℃,高于地球,排除B;因嫦娥六號在月球上只利用陽光提供能源,故在月球表面上停留期間一直處于月球的白天,C正確,排除D。故選C。 15. 16.
12.結合所學知識,從嫦娥六號發射到成功著陸,時間是從5月3日至6月25日,期間經過了夏至日,所以該時段內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先變大后變小,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先變長后變短,排除AC;5月3日至6月25日地球逐漸接近公轉軌道的遠日點,所以地球的公轉速度不斷變慢,排除B;太陽直射點每月移動約7.8°,每日移動0.258°,從5月3日至6月22日共50天,太陽直射點移動12.9°,因此5月3日太陽直射點緯度約為10.6°N,而海口緯度為20°N,故該時段內海口的正午日影長度經歷先變短后變長再變短的過程,D正確。故選D。
13.結合材料信息可知,返回的嫦娥六號第一次切入大氣層后,在海拔80千米以上周邊空間的氣溫處于降溫狀態,在海拔60~80千米其周邊空間第一次升溫,在彈起后其周邊空間先降溫再第二次升溫;再入大氣層時先降溫(即在圖中④層處于降溫),進入下圖中的③層過程中其周邊空間為第三次升溫,進入②層后降溫,進入①層后為第四次升溫。整個過程總共經歷了4次升溫,C正確,排除ABD。故選C。
(24-25高一上·新疆省直轄縣級單位·階段練習)下圖為大氣中的臭氧濃度分布示意圖,乙層中各種廢氣經過光化學反應形成的臭氧對人類有害,而甲層中的臭氧則能夠吸收絕大部分太陽紫外線,保護地表生物免受過多紫外線的傷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4.對人體有利的臭氧層主要位于( )
A.平流層 B.對流層 C.高層大氣 D.電離層
15.對人體有害的臭氧所在大氣層的主要特點是( )
A.大氣的空間密度很小 B.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C.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 D.緯度越低,厚度越大
【答案】14.A 15.D
【解析】14.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圖示甲層臭氧含量高,有臭氧層,主要位于平流層,A正確;對流層處在大氣層的最底層,臭氧含量較小,B錯誤;高層大氣、電離層位于平流層之上,CD錯誤。故選A。
15.根據所學知識,對流層緯度越低,厚度越大,低緯度地區對流層高度為17-18km,D正確;對人體有害的臭氧所在大氣層分布于對流層,大氣的空間密度大,大氣的密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錯誤;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表現出上冷下熱的特征,大氣的運動以對流運動為主,BC錯誤。故選D。
(23-24高一上·江蘇揚州·期中)下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6.關于圖中各層大氣說法正確的是( )
A.a層集中大氣主要的水汽和固體雜質 B.b層大氣溫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C.c層中的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D.d層電離層能夠反射無線電長波
17.全球氣候變暖的人為原因主要有( )
①工業發展,燃燒化石燃料②使用制冷劑,產生臭氧層空洞
③圍湖造田,水域面積縮小④亂砍濫伐,導致森林面積減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6.A 17.D
【解析】16.讀圖可知,a層為對流層,集中了大氣主要的水汽和固體雜質,A正確。b層為平流層,大氣溫度隨海拔升高而升高,B錯誤。臭氧層主要位于平流層,C錯誤。電離層能夠反射無線電短波,而不是長波,D錯誤。故選A。
17.工業發展,燃燒化石燃料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①正確。臭氧層空洞主要是由于人類使用含氟制冷劑等物質,破壞了臭氧層,導致紫外線增強,進而導致全球氣候變暖,②正確。圍湖造田,水域面積縮小會影響局部氣候,但不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人為原因,③錯誤。亂砍濫伐,導致森林面積減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弱,也會加劇全球氣候變暖,④正確。①②④正確,故選D。
(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階段練習)讀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面小題。
氣體成分 體積分數(%) 質量分數(%)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氬(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變動) 0.05
18.地球大氣稱為“氮氧大氣”是因為兩者( )
A.占干潔空氣成分的99% B.占大氣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 D.在其他天體上不存在
19.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的是( )
A.氮(N ) B.氧(O )
C.氬(Ar) D.二氧化碳(CO )
20.目前,導致二氧化碳變動的主要因素是( )
①植樹造林②大量燃燒礦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車的逐漸普及④森林、草原開墾成農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8.A 19.D 20.C
【解析】18.結合所學知識,氮和氧是大氣的主要成分,在干潔空氣成分中,氮和氧兩者約占99%,故又稱地球大氣為“氮氧大氣”,A正確;在干潔空氣成分中,氮和氧兩者約占99%,但不是占大氣成分的99%,B錯誤;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包括能量、礦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水,C錯誤;氮氣和氧氣不僅在地球上存在,而且在其他天體中也有發現,D錯誤。故選A。
19.地面放出的長波輻射除少部分透過大氣返回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氣增溫.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將能量返還給地面,從而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故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的主要大氣成分是二氧化碳,D正確;氮、氧和氬都沒有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ABC錯誤。故選D。
20.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升高,原因一是森林破壞,如森林、草原開墾成農田,二是大量燃燒化石燃料,②④正確;結合所學知識,植樹造林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濃度,①正確;新能源公交車的逐漸普及,清潔能源的大量使用,將來會導致二氧化碳變動,而不是目前,③錯誤。綜上,①②④正確,C正確,ABD錯誤。故選C。
【真題】
(2021·廣東·高考真題)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黃河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象多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1.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2.黃河源地區輻射逆溫常出現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 )
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 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
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 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
23.黃河源地區冬季輻射逆溫多發是由于( )
A.鋒面氣旋多 B.下沉氣流盛行 C.準靜止鋒強 D.熱力對流強盛
【答案】21.C 22.D 23.B
【分析】21.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輻射逆溫的時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氣冷卻,冷空氣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則可加強因輻射冷卻作用而形成的逆溫效應,C正確。山峰被周圍大氣包圍,山峰與大氣的接觸面小,大氣的交換頻繁,山峰地面溫度降低對周圍大氣影響較小,不易形成逆溫,A錯誤。平原地形平坦開闊,冬季易受冷空氣影響而多大風,大氣流動性強,不易形成逆溫,B錯誤。丘陵海拔較低,地形起伏平緩,空氣流動性也較強,不易形成逆溫,D錯誤。故選C。
22.黃河源地區輻射逆溫出現時地面溫度低,近地面氣溫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氣溫最低,晴朗無風,空氣流動性差,近地面大氣易受冷地面的影響,D正確;日落前后、正午時刻地面溫度較高,近地面大氣氣溫較高,AB錯誤;濃云迷霧,大氣逆輻射強,地面不易強烈輻射冷卻,C錯誤。故選D。
23.黃河源地區冬季地面溫度低,氣流冷卻下沉,下沉氣流盛行,地面冷空氣堆積,導致輻射逆溫多發,B正確;鋒面氣旋、準靜止鋒均多上升氣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溫出現時大氣較穩定,AC錯誤;冬季氣溫低,熱力對流弱,D錯誤。故選B。
(2021·浙江·高考真題)飛機飛過暖鋒前緣晴朗的天空時,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結成白色云帶。這種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人們常以此來預報暖鋒的到來。下圖為某時刻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24.飛機尾部凝結的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強紫外線照射 B.處在逆溫層之中
C.處在強烈對流中 D.受冷鋒云系擠壓
25.符合甲地沿線剖面天氣系統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4.B 25.C
【分析】24.由題干“飛機尾部凝結的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可知,機尾部凝結的云不容易擴散,所以處在逆溫層之中,B正確。受強紫外線照射對飛機尾部凝結的云長時間存在沒有影響,A錯誤。強烈對流運動,加速云的消失,C錯誤。受冷鋒云系擠壓,風力較大,云易消失,D錯誤。故選B。
25.由圖中等壓線圖,甲位于995hpa低氣壓中心附近可知,此處是鋒面氣旋,甲地東側為暖鋒,西側為冷鋒。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024·浙江·高考真題)亞洲的天氣、氣候與氣壓場的分布及變化直接相關。下圖為沿100°E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年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26.甲、乙氣壓系統分別為( )
A.赤道低壓、極地高壓 B.印度低壓、副熱帶高壓
C.亞洲低壓、西伯利亞高壓 D.副極地低壓、亞洲高壓
27.圖中氣壓年變化最大的地方( )
A.春季氣壓變化,能減少沙塵災害天氣 B.夏季氣壓控制,易出現東南季風降水
C.秋季氣壓變化,可降低氣旋出現頻率 D.冬季氣壓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溫現象
【答案】26.C 27.D
【解析】26.據圖可知,甲出現的時間是7月左右,其氣壓中心位置為北緯30°附近,且氣壓值較低,說明受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在7月,亞洲大陸較同緯度海洋升溫快,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形成低氣壓,即甲為亞洲低壓;乙出現的時間是1月左右,其氣壓中心位置位于50°N附近地區,氣壓值較高,說明1月,受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亞洲大陸降溫快,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形成高氣壓,被稱為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所以甲是亞洲低壓(印度低壓),乙是西伯利亞高壓(亞洲高壓),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7.據圖中經緯度位置推斷,氣壓年變化最大的地方位于亞洲中部(中國西北)附近。春季升溫快,氣壓變化大,則容易造成大風天氣,容易增加沙塵災害天氣,所以A項錯誤。夏季受低氣壓控制,容易出現降水,但并不一定是東南季風造成的降水,所以B項錯誤。秋季氣壓變化與氣旋出現頻率的降低并非直接相關,氣旋的出現頻率受熱力、動力等多種因素影響,所以C項錯誤。冬季受氣壓(亞洲高壓)控制,多晴朗天氣,大氣逆輻射弱,近地面降溫快,氣溫低,上層氣溫降溫相對較慢,常形成下冷上暖的低空逆溫現象,D項正確。故選D。
(2023·廣東·高考真題)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團隊利用往返式探空氣球,在長沙觀測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個不同時刻釋放的氣球所記錄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信息(圖a)。圖b為其中某一時刻對應的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8.在圖a中,符合圖b示意時刻所釋放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的曲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這次探測結果顯示,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為隨高度增加( )
A.CO2量減少 B.空氣溫度降低
C.大氣越稀薄 D.人類干擾越小
【答案】28.A 29.C
【解析】28.由圖b可知,此時長沙位于晨線西側,處于夜半球,而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傳遞能量,夜半球處于背對太陽狀態,近地面無法接收到太陽輻射,因此近地面太陽輻射接近于零,CD錯誤;此時長沙位于晨線附近,隨著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陽輻射的區域逐漸增加,太陽輻射應呈現增加的趨勢,B錯誤,A正確。故選A。
29.大氣削弱作用原理太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為:吸收、散射、反射。白晝期間氣球逐漸上升的過程中,海拔逐漸升高,大氣變稀薄,空氣中的塵埃分子減少,對太陽短波輻射的削弱作用變弱,故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確;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多,與CO2量減少、空氣溫度降低、人類干擾減小關系不大,ABD錯誤。故選C。
30.(2022·上海·高考真題)2022年4月16日9時,神舟返回艙在一次經過平流層和對流層的時候溫度的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
A.持續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續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B
【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對流層內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層內氣溫隨海拔升高而升高。神舟返回艙返回過程中依次經過平流層和對流層,海拔降低,故溫度應先降低后升高,B正確,ACD錯誤,故選B。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6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精講精練原卷版
1.本節課程標準:
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及其與生產和生活的聯系。
2.學科素養要求
人地協調觀:例舉實例,說明人類活動于大氣組成和垂直分層之間的關系。明白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會破壞大氣結構和物質組成,最終對人類生產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從而樹立保護環境的綠色發展觀念。
綜合思維:運用圖片與表格,綜合分析大氣成分及其對人類生活與生產的影響,辯證看待人類活動對大氣成分與含量的改造作用。
區域認知:借助大氣的垂直分布示意圖,從運動特征、溫度變化和物理特性等方面分析大氣的垂直分層,例舉實例認識各層對人類生活與生產的影響。
地理實踐力:繪制大氣成分比重圖與大氣垂直分層圖,培養讀圖繪圖能力,學會用思維導圖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簡化及以內容,降低記憶難度。
3.3年真題考點分布
題型 選擇題
高考考點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新高考 2024 湖南卷9-11題、廣西卷18題、安徽卷10題
2023 浙江卷卷第25題、湖南卷14-16題
2022 廣東卷5-6題、河北卷18題
命題規律及備考建議:
命題分析
①一般從時政熱點和真實生活情境情境切入,以圖表數據等示意圖為載體,考查內容多集中在大氣成分變化與人類活動相互影響、大氣垂直分層、逆溫等判斷;
②考查方式:以選擇題為主,題目比較靈活,考查頻率較高。
③命題新趨勢:縱觀近三年的各省區高考地理真題,可以發現,多數考查考點由原先單一考點轉變為綜合多個考點考查,體現高考地理綜合思維考查要求提高。
備考建議
備考過程中要注重圖表資料的判讀技巧和大氣相關的知識原理的掌握,結合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知識點一:大氣的組成
低層大氣(25千米以下)的成分及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 體積% 作用
干潔空氣 氮氣 78 氮是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元素
氧氣 21 氧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 0.038(變動)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且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使氣溫升高
水汽 很少 水的相變,產生云、霧、雪等天氣現象,同時伴隨著熱量的吸收和釋放,直接影響地面和大氣的溫度
固體雜質 很少 作為凝結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臭氧
大氣中臭氧的含量很少,但對地球上的生命活動和自然環境有著重要作用。臭氧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使大氣增溫;減少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人類活動影響大氣成分
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影響大氣的成分和含量,產生大氣污染,對生態系統和人類造成不利影響。
大氣成分的變化 原因 危害 對策
二氧化碳增多 人類燃燒礦物燃料;砍伐森林 加劇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變暖 改變能源結構,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量;植樹造林
臭氧減少 制冷設備大量排放氟氯烴化合物,破壞臭氧層 紫外線增多,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限制氟氯烴化合物的使用,積極使用綠色制冷劑等
例題:
(23-24高一上·天津·期中)大氣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類活動會改變大氣的成分和含量。讀“干潔空氣的體積和質量構成(高度25千米以下) ”。據此完成下列題。
干潔空氣 氮氣 氧氣 氬氣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氣體
體積(%) 78.09 20.95 0.93 0.03 極少
質量(%) 75.52 23.15 1.28 0.05 極少
1.干潔空氣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
A.氬氣 B.臭氧 C.氧氣 D.氮氣
2.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與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臭氧的大量減少 ②變暖越來越嚴重 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 ④森林大肆破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臭氧總量的減少,帶來的后果有( )
①大氣對流層出現逆溫現象 ②太陽輻射增強,利于林木生長
③患白內障和皮膚癌的人數增加 ④對生態環境和農業造成破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D 3.D
【解析】1.讀表可知,氮氣的體積、質量在干潔空氣中所占比重都超過75%,是各種氣體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成分,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向大氣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大肆破壞,森林光合作用減弱,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減弱,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③④正確;臭氧的大量減少,與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無關,①錯誤;變暖越來越嚴重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結果,②錯誤,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3.臭氧的作用是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臭氧總量的減少,進入地球大氣層的紫外線增多,帶來的后果有患白內障和皮膚癌的人數增加 、對生態環境和農業造成破壞,③④正確;大氣對流層出現逆溫現象與臭氧無關,①錯誤;臭氧減少,不影響太陽輻射強度,但會造成進入地球大氣的紫外線增多,不利于林木生長,②錯誤,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知識點二:大氣的垂直分層
根據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溫度、運動狀況和密度等方面的差異,大氣自下而上可以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垂直分層 高度分布 主要特點 原因
對流層 低緯度地區:17-18千米 中緯度地區:10-12千米 高緯度地區:8-9千米 氣溫隨著高度升高而遞減,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熱量絕大部分來自地面,地面是對流層大氣 直接熱源,離地面越高,氣溫越低
對流運動顯著 上冷下熱,對流旺盛
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水汽、雜質多,對流運動顯著
平流層 對流層頂部至50-55千米高空 起初氣溫變化小,30千米以上氣溫迅速上升 臭氧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過多的紫外線的傷害
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上熱下冷
大氣平穩,天氣晴朗,能見度好,適合航空飛行 以平流運動為主,水汽、雜質少
高層大氣 平流層頂到2000—3000千米 氣壓低,空氣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存在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電離層大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處于高度電離狀態
從平流層頂向上約40千米,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之后隨高度的升高而遞增 從平流層頂向上約40千米范圍內對流運動明顯;再往上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例題:
(24-25高二上·山東淄博·開學考試)2018年5月9日2時28分,高分五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下圖示意大氣的垂直分層。完成下面小題。
1.高分五號衛星在升空過程中,氣溫的垂直變化規律是( )
A.不斷上升 B.不斷下降 C.先降一再升一再降一再升 D.先升一再降一再升一再降
2.高分五號穿過的對流層大氣的特點是( )
A.氣流垂直運動不明顯 B.有極光現象發生 C.大氣層比較穩定 D.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3.對流層大氣的能量源泉是( )
A.地面輻射 B.地熱能 C.核能 D.太陽輻射
【答案】1.C 2.D 3.D
【解析】1.據圖可知,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由于高分五號衛星發射到高層大氣中,故高分五號衛星在升空過程中,氣溫的垂直變化規律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對流層“上冷下熱”的溫度結構,使得該層垂直對流運動顯著,A錯誤。極光出現在高層大氣中,B錯誤。對流層對流運動明顯,大氣并不穩定,C錯誤。對流層大氣存在著風、云、雨等天氣現象,天氣現象復雜多變,D正確。故選D。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流層大氣的能量直接來源于地面輻射,而地面輻射的能源來自太陽。故對流層大氣的能量源泉是太陽輻射。D正確,ABC錯。故選D。
知識點三:逆溫
逆溫現象:正常情況下,對流層的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有時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或者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遞減率,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逆溫”
如下圖所示
逆溫的危害
出現多霧天氣。早晨多霧的天氣大多與逆溫有密切的關系。
加劇大氣污染。逆溫現象的存在,空氣垂直對流運動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
對航空造成影響。逆溫出現在低空,多霧天氣給飛機起降帶來不便。逆溫出現在高空,則對飛機飛行極為有利,因為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飛行中不會有較大的顛簸。
逆溫的影響
有利影響:抑制沙暴、減少凍害、利于航空飛行等。
不利影響:利于霧的形成、影響交通、大氣污染等。
例題:
(23-24高二下·遼寧鐵嶺·開學考試)如果對流層大氣出現“上熱下冷(即隨海拔上升,氣溫也上升)”現象時---逆溫,空氣對流運動減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符合題中所示現象的大氣層次是( )
A.①+② B.② C.③ D.②+③
2.下列措施能緩解城市霧霾現象的是( )
A.外出戴口罩 B.多吃潤肺食物 C.錯時上下班 D.使用空氣凈化器
3.逆溫的影響有( )
①利于污染物的擴散②破壞臭氧層③抑制沙塵暴的發生④減輕山區農作物凍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B 2.C 3.B
【解析】1.題中所示現象是“上熱下冷”,即隨海拔高度上升,氣溫也上升。上圖中,符合題中所示現象的大氣層次是②,①、③層都是上冷下熱現象,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能緩解城市霧霾現象的是錯時上下班,可減少交通擁堵,減少尾氣排放,減輕霧霾現象,C對;外出戴口罩、多吃潤肺食物、使用空氣凈化器可以減少吸入和減輕霧霾對人體的影響,但不能減輕霧霾現象,ABD錯誤。故選C。
3.逆溫時大氣上熱下冷,對流活動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①錯誤;臭氧層的破壞與氟氯烴排放有關,與逆溫關系不大,②錯誤;逆溫時大氣上熱下冷,對流活動弱,能抑制沙塵暴的發生,③正確;逆溫時大氣上熱下冷,近地面氣溫低,大氣穩定度高,容易使空氣中的水汽在近地面凝結成霧,增強大氣逆輻射,增強對地面的保溫作用,能夠減輕山區農作物凍害,④正確。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不同緯度對流層高度是不一樣的
低緯地區,地面受熱多,對流活動旺盛,因此對流層的高度高;而高緯地區,地面受熱較少,對流活動較弱,所以,對流層的高度低。
臭氧集中在15~35千米的氣層中,形成臭氧層。
平流層的熱量來自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 
【基礎】
【基礎】
(24-25高二上·山西陽泉·開學考試)被網友戲稱為“晾衣架成精”的它,實則是我國首款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大型電動無人機——“啟明星50”(如圖)。為避免大氣劇烈擾動,“啟明星50”巡航高度保持在20000米以上。完成下面小題。
1.“啟明星50”起飛中遇云、霧時,位于大氣中的(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軟流層 D.高層大氣
“啟明星50”巡航高度的確定,主要是考慮該大氣層( )
A.上部冷、下部熱 B.水汽和雜質含量多
C.氣流以平流為主 D.受民航飛行影響小
(23-24高一上·四川宜賓·階段練習)地球氣溫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太陽輻射、大氣成分、云覆蓋、地表反照率等。近年來,人類活動也對地球氣溫的變化產生了影響。下圖示意全球年平均氣溫距平(與平均值的差)變化(含預測)。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導致近年來地球氣溫變化的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大氣成分 C.云覆蓋 D.地表反照率
4.圖示氣溫變化主要體現在地球大氣層的(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高層大氣 D.臭氧層
5.下列措施有利于緩解地球氣溫上升的是( )
A.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 B.使用網絡購買商品
C.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D.農田施用有機肥
(2024高三·上海·專題練習)每次雷暴天氣,都會造成上海浦東和虹橋機場大量航班延誤或取消,完成下面小題。
6.關于低層大氣中水汽說法正確的是( )
①海洋上空含量低于陸地上空②城市中心含量高于周圍郊區
③裸地上空含量低于森林上空④存在固、液、氣三態的轉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材料中涉及的雷暴天氣現象所在大氣層的厚度,在下列各地中最大的是( )
A.上海 B.江蘇 C.廣東 D.北京
8.大型飛機正常航行時所處的大氣層( )
A.存在能反射無線電波的電離層 B.存在對生物具有保護意義的臭氧層
C.主要組成成分是氮氣、氧氣和水汽 D.大氣溫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3-24高一下·黑龍江哈爾濱·階段練習)探空氣球主要是將探空儀器帶到高空進行溫度、壓力、濕度、風速和風向等氣象要素測量,據其可能探測到的現象,完成下面小題。
9.探空氣球由地面上升至35千米后返回,返回過程中,大氣( )
A.氣溫先增加后降低 B.先平流運動再對流運動
C.空氣密度逐漸減小 D.能反射無線電短波通信
10.探空氣球在某一高度探測到水汽最集中,該高度所在大氣層的特點( )
A.該層厚度隨緯度增加而增厚 B.有若干能反射無線短波的電離層
C.天氣晴朗,利于飛機飛行 D.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提升】
(24-25高三上·江西·階段練習)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海南省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背面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返回地球。6月25日,采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技術,通過兩次再入地球大氣層,成功實現了減速和穩定,最終精準地降落在預定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圖a示意嫦娥六號跳躍式再入返回主控點海拔,圖b示意大氣垂直分層的溫度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6月2日~4日,只利用陽光提供能源的嫦娥六號在月球表面上的三天( )
A.經歷了三個月球晝夜 B.白晝溫度低于地球
C.一直處于月球的白天 D.一直處于月球的夜晚
12.從嫦娥六號發射到成功返回著陸的時段內( )
A.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不斷增大 B.地球公轉速度先變快,后變慢
C.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不斷變長 D.海口(20°N)正午日影變短→變長→變短
13.返回的嫦娥六號從第一次切入大氣層到成功著陸的過程中,穿過大氣層空間的溫度升高了(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4-25高一上·新疆省直轄縣級單位·階段練習)下圖為大氣中的臭氧濃度分布示意圖,乙層中各種廢氣經過光化學反應形成的臭氧對人類有害,而甲層中的臭氧則能夠吸收絕大部分太陽紫外線,保護地表生物免受過多紫外線的傷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4.對人體有利的臭氧層主要位于( )
A.平流層 B.對流層 C.高層大氣 D.電離層
15.對人體有害的臭氧所在大氣層的主要特點是( )
A.大氣的空間密度很小 B.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C.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 D.緯度越低,厚度越大
(23-24高一上·江蘇揚州·期中)下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6.關于圖中各層大氣說法正確的是( )
A.a層集中大氣主要的水汽和固體雜質 B.b層大氣溫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C.c層中的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D.d層電離層能夠反射無線電長波
17.全球氣候變暖的人為原因主要有( )
①工業發展,燃燒化石燃料②使用制冷劑,產生臭氧層空洞
③圍湖造田,水域面積縮小④亂砍濫伐,導致森林面積減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階段練習)讀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面小題。
氣體成分 體積分數(%) 質量分數(%)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氬(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變動) 0.05
18.地球大氣稱為“氮氧大氣”是因為兩者( )
A.占干潔空氣成分的99% B.占大氣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 D.在其他天體上不存在
19.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的是( )
A.氮(N ) B.氧(O )
C.氬(Ar) D.二氧化碳(CO )
20.目前,導致二氧化碳變動的主要因素是( )
①植樹造林②大量燃燒礦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車的逐漸普及④森林、草原開墾成農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真題】
(2021·廣東·高考真題)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黃河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象多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1.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2.黃河源地區輻射逆溫常出現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 )
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 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
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 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
23.黃河源地區冬季輻射逆溫多發是由于( )
A.鋒面氣旋多 B.下沉氣流盛行 C.準靜止鋒強 D.熱力對流強盛
(2021·浙江·高考真題)飛機飛過暖鋒前緣晴朗的天空時,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結成白色云帶。這種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人們常以此來預報暖鋒的到來。下圖為某時刻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24.飛機尾部凝結的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強紫外線照射 B.處在逆溫層之中
C.處在強烈對流中 D.受冷鋒云系擠壓
25.符合甲地沿線剖面天氣系統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浙江·高考真題)亞洲的天氣、氣候與氣壓場的分布及變化直接相關。下圖為沿100°E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年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26.甲、乙氣壓系統分別為( )
A.赤道低壓、極地高壓 B.印度低壓、副熱帶高壓
C.亞洲低壓、西伯利亞高壓 D.副極地低壓、亞洲高壓
27.圖中氣壓年變化最大的地方( )
A.春季氣壓變化,能減少沙塵災害天氣 B.夏季氣壓控制,易出現東南季風降水
C.秋季氣壓變化,可降低氣旋出現頻率 D.冬季氣壓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溫現象
(2023·廣東·高考真題)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團隊利用往返式探空氣球,在長沙觀測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個不同時刻釋放的氣球所記錄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信息(圖a)。圖b為其中某一時刻對應的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8.在圖a中,符合圖b示意時刻所釋放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的曲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這次探測結果顯示,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為隨高度增加( )
A.CO2量減少 B.空氣溫度降低
C.大氣越稀薄 D.人類干擾越小
30.(2022·上海·高考真題)2022年4月16日9時,神舟返回艙在一次經過平流層和對流層的時候溫度的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
A.持續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續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宜宾县| 罗定市| 永定县| 清新县| 桐梓县| 永善县| 蒙阴县| 望奎县| 玉龙| 天全县| 武平县| 高台县| 从化市| 平安县| 太和县| 阆中市| 铜山县| 崇仁县| 清新县| 定安县| 康乐县| 凤山市| 萨迦县| 澳门| 油尖旺区| 安阳市| 大安市| 台江县| 宜城市| 大洼县| 新竹县| 莒南县| 交城县| 清涧县| 荃湾区| 博乐市| 台湾省| 祁连县| 蒙自县|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