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秦統一中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學習目標:了解秦朝統一的背景、過程和意義,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了解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其對鞏固國家統一的作用。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具體措施及對后世的影響難點:理解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對后世穩固政權鞏固統一等方面的具體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歷史文物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千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本節課讓我們循著動蕩的尾聲,跟著云夢睡地虎秦簡、里耶秦簡和其他文物一起走進那段歷史,認真聽一聽、想一想,文物會告訴我們什么故事呢?接下來讓我們穿越歷史上統一的朝代,回到那個風云變化的時代。 聆聽,進入課堂氛圍 引起學生興趣,快速進入課堂一、秦統一的原因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讀一讀“家書”,感受歷史人物,分析秦統一的原因。展示材料:譯文:今天是二月辛巳日。黑夫和驚恭祝大哥安好。母親身體還好吧?……黑夫再次寫信來的目的,是請家里趕緊給我們送點錢來,再讓母親做幾件內襯的衣服送來……我們馬上就要投入淮陽之戰了。戰事不知又要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準會發生什么意外,所以母親給我們用的錢也別太少了。收到信后請馬上回信,一定要告訴我們官府給我們家授予爵位的文書送到沒有,如果沒送到也跟我說一聲。大王說只要有文件就不會耽擱…學生回答:戰國時期連年戰爭,人民希望結束戰亂,統一是大勢所趨;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教師提問:這封“家書”中提到的大王是誰呢?學生回答:秦王嬴政。2、展示材料:材料一 秦莊襄王子……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史記·秦始皇本紀》教師講述:嬴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在他13歲時,便立為秦王。教師展示材料并提問:那么秦王嬴政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材料二 繚(尉繚,有軍事才能,得到秦王重用)曰:“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誠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為虜矣。”——《史記·秦始皇本紀》學生回答:相貌威武,有雄才大略;重視人才。教師講述:你回答的非常好,所以秦能夠實現統一,秦王嬴政也有功勞。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廣任賢才。3、教師講述:那么在當時秦是如何統一滅六國的呢?我們來通過一段視頻了解一下。觀看視頻的同時請認真思考,秦滅六國的策略是什么?——播放視頻學生回答:“遠交近攻”,各個擊破。教師講述:同學們說的很對,秦以恢宏的氣勢橫掃六國,實現了統一,請同學們瀏覽課本44頁,完成表格,并在地圖中畫出秦朝的疆域四至教師講述:同學們完成的非常好,秦在當時為了抵御匈奴還修筑了長城,在南方開通了靈渠,連接了長江和珠江水系。進一步開疆拓土,北擊匈奴筑長城,南開靈渠平百越,秦國變成了秦朝。4、展示材料:材料三: 及至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賈誼《過秦論》教師提問:(1)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思考秦統一的意義。(2)國家統一對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有何好處?學生回答: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在統一環境下,國家能夠制定并實施統一的政策與措施,減少阻隔,促進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發展。 聆聽,認真思考讀一讀“黑夫家書”;找一找統一原因。學生思考回答聆聽,思考思考回答。重點知識,筆記。 1.通過文物營造歷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2.通過家書閱讀培養家國情懷。3.通過原因探討培養唯物史觀。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歸納的能力。二、秦的中央集權制度 1、2002年湖南湘西土家族的龍山里耶小城的一口廢棄古井里發現了數萬份秦簡。其中有這么一份秦簡,請同學們來當一回考古學家。教師提問:判一判:這是什么?(依據)想一想:對政府來說這有什么用?理一理:這印證秦朝在楚地怎樣的制度更迭?(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回答:戶籍簡;管理人口;郡縣制。教師講述:很好,為了有效對廣大區域進行管理,在地方上設立了郡縣制,全國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郡縣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縣以下又設鄉、里、亭等基層組織。教師講述: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郡縣制是中央集權的關鍵,但并非全部。大一統中央集權還包括哪些措施?學生回答:中央機構的設置。展示中央集權結構圖。教師講述: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丞相掌管行政,太尉負責軍事,御史大夫主管監察事務,在這三個官職之下還設置了許多其他的機構,分為九個部門,所以這項制度也稱作三公九卿制度。那么請問最后的決策權在誰手中呢?學生回答:皇帝掌握最終決策權。教師講述:非常好,中央和地方的協作,都是為了幫助君主減輕繁重的事務,提高工作效率。3、展示材料: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資治通鑒》“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天子獨以印稱璽”“命為制, 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史記》教師講述:秦王嬴政統一后,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所以稱自己為“皇帝”。教師提問:那么皇帝制度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回答:皇位世襲;皇權至上;皇帝獨尊。教師講述:很好,皇帝的稱呼等都有具體規定,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兒女也有專門的稱號。展示示意圖:就這樣,秦朝設立了較為完善的政治管理體制,地方上設立郡縣制、中央為三公九卿制、以皇帝為最高統治者,三個制度共同構成了中央集權制度。 小組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歸納并思考完成表格。聆聽思考積極配合作答。聆聽思考、回答 1.掌握必備基礎知識;2.選取圖片、歷史材料,貼合學生生活,增添學習興趣;3.提升小組合作探究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4.培養歸納概括能力;三、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1、文物三:千年前的文字教師提問:仔細觀察這是什么文字?學生回答:小篆。教師講述: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規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教師提問:文字統一有何作用?學生回答:文字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文物四:千年前的交易展示材料:譯文:“秦始皇三十五年某天,叫“履”的少內守(相當于今縣財政局代局長)把老百姓獲得的二斗虎肉賣給了一個叫“陽”的更戍(秦代戍卒的一種)。 縣少內守這次買賣獲得了四十錢,算下來是一斗二十錢。當時士卒的日工資是八錢,“陽”花了五日的工資,來買老虎肉吃。秦代一斤相當于今天的半斤左右。換算下來,二斗相當于現在六千克左右。五天工資買六千克虎肉應該還是比較高昂的消費。教師講述:從這樁買賣中我們可以推斷錢幣和重量已經得到了統一。統一貨幣為秦半兩錢。此外還統一度量衡。教師提問: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的作用?學生回答: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3、進一步出示材料:“馳道”,以國都咸陽為中心,東至于燕齊,南達吳楚,北極甘泉……道廣五十步,每三丈植一青松。——李定一《中華史綱》除此之外,秦始皇還車同軌,修馳道,從地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已經建立起來了相對完善的交通網絡。教師提問:統一車軌和道路的意義是什么?學生回答:便利了秦朝交通、促進地方交流溝通、加強對全國控制。4、展示材料:統一字體、度量衡、幣制、法律在今天看來是最正常不過的,但在公元前3世紀,需要在想象和現實之間完成一個變革的跨越。在歐洲,這種變革是2000多年后,直到法國大革命才出現。一個統一的帝國在中國是全新的政治形勢,標準化對于有效管理和統治如此廣大的國土是至關重要的……——《哈佛中國史》在當時的世界,秦朝經濟上標準化早已實現,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5、那么同學們結合本節課的所學知識,思考一下為什么說“秦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學生回答:疆域統一:奠定中國國家的基本版圖制度統一:中央集權制度社會統一: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民族認同:各民族交融中共同發展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思考失敗原因。聯系知識點、聆聽積極配合作答、思考思考回答聆聽感悟聆聽,感悟思考形成知識網絡。 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通過講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課堂小結 本課我們學習了秦的統一。我們通過文物的腳印,知道了文物傳達給我們的溫度和記憶,了解了秦統一是大勢所趨也是民心所向,更離不開商鞅變法的重要奠基和秦王嬴政的個人謀略。我們還了解了秦朝開創了中央集權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為后世發展奠定了框架和基礎。我們也知道了秦面對廣大領土做了非常多鞏固統一的措施比如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等。統一的基因植根在秦朝的發展中,秦朝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聆聽,形成整體內容的架構。 回顧知識,鞏固重點內容。鞏固練習 1.《史記李斯列傳》載:“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功臣為諸侯者,使后無戰攻之患。”(大意是秦朝沒有實行分封制,沒有把子弟封王、沒有把功臣封為諸侯,皇帝的后人就沒有了諸侯作亂的憂慮)材料肯定了秦朝實行(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皇帝制 D.世襲制3.為加大對行政執法的監督,習近平主席曾經指出:“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秦朝時負責監察事務的是( )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4.有學者指出:2000萬人口的秦朝,可以調40萬勞動力修長城,70萬人修始皇陵,70萬人修阿房宮,50萬人戍五嶺……這是宗法時代的周天子絕對不敢設想的。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源于秦朝( )A.強大的經濟實力 B.發達的交通網絡C.完備的法律體系 D.有力的制度保障 鞏固所學 落實知識,提高學科能力。教學反思課堂注重構建歷史的聯系性、教學的邏輯性。教學過程比較流程,問題層層遞進,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能通過史料實證、小組合作形成合理的歷史解釋。待改進的問題:課前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掌握基礎知識。注重時間的分配,如果能最后讓學生抒發感情和完成鞏固練習就更好。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