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10.1電勢能和電勢目 錄教材分析01學情分析02重難點03教法分析04教學準備05教學流程06板書設計071.本章在第九章之后,是繼力的性質之后研究電場能的性質的一章,從形象到抽象過渡;2.本章的基本概念和規律是后面問題的研究基礎;3.本章是全面認識“靜電場”的抽象視角。第九十兩章的學習分別對應相互作用觀和能量觀,最后要讓學生感知靜電場的客觀性、科學性、有效性,進而提升物質觀。1. 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11112電場EφCqqq1.對象意識:試探電荷不會決定源場,但是具體還得通過試探電荷來研究;2.地位與作用:電場是通過試探電荷來研究、刻畫的,試探電荷相當于傳感器;3.體會比值定義法的思想性:如何從現象入手去除非影響因素;學習狀況學生已經學習了功能關系、功能原理,初步具有功能分析的意識;另外在第九章的學習中已經可以描述電場的力的性質,具備求功的基礎,并且初步感受到了電場的存在(物質觀初步);存在困難電勢能和電勢的概念抽象;沒有接觸過類似電勢的概念;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探究能力要求較高;解決對策創設情境、對比重力做功過程,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可視化;2. 學情分析3.1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電勢能的概念,靜電場功能關系;2.知道電勢的概念,知道零電勢的規定;能力目標1.能夠通過具體的問題提出新的問題,并通過科學探究得出結論;2.能體會到重力與靜電力的相似性,體會物理學的和諧統一,簡化與美、真;學習目標1.通過類比分析,理解電場功能關系的建立過程,深化能量觀;2.體會比值定義法的思想,電勢概念的科學性與必要性;重點電場力做功特點、電勢能與電場力做功關系、電勢能與電勢概念;難點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關系、電勢概念的建立;關鍵通過重力做功類比法理解電場力做功;理解通過比值定義法得到電勢概念;3.2教學重點演示法、討論法、探究法、講授法、類比法4 教學方法1.起電機、平行金屬板、金屬球、鐵架臺;2.學案;3.教學設計+PPT;5 教學準備教學線索物理觀念:重力做功(復習)→靜電力做功(重點探究)→電勢能→電勢;科學思維與探究:提出問題→形成猜想→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解釋交流;6教學流程小球的能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能量轉化為小球的動能?1.創設情境,引出新課6教學流程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地面某位置所受的重力是一定的,不管它怎樣運動,其所受重力的大小都等于mg,方向豎直向下;一個帶正電的電荷量為q的試探電荷在勻強電場中某位置所受的靜電力也是一定的,不管它怎樣運動,其所受靜電力的大小都等于qE,方向跟電場強度E的方向相同。重力做功具有跟路徑無關的特點,靜電力做功是否也具有這一特點?2.類比猜想,探究規律6教學流程電荷q在勻強電場中,沿不同路徑運動,求靜電力做功1.沿A-B;2.沿A-M-B;3.沿任意曲線A-B;3.類比猜想,探究規律6教學流程重力→重力做功→重力勢能4.電勢能概念的建立靜電力→靜電力做功→電勢能6教學流程+q電荷僅在電場作用下由A到B;1.用Wab,EKa和EKb寫出動能定理;2. 用EKa、EKb、Epa、Epb寫出電荷從A-B過程中能量守恒關系式3.整理以上表達式,分析過程量Wab和兩個狀態量Epa、Epb的關系;5.建立電勢能概念6教學流程5.建立電勢能概念如圖所示,勻強電場電場場強大小為100N/C,OA、AB距離均為1m,完成下列練習,并小組討論以下問題:(1)分別求出將+1C、+2C、+3C點電荷從A點移到O點電場力做功;(2)若規定O點為零勢能位置,分別求出三個點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3)算出每個點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與其電荷量的比值,并歸納規律。6教學流程5.建立電勢概念如圖所示,勻強電場電場場強大小為100N/C,OA、AB距離均為1m,完成下列練習,并小組討論以下問題:(1)求出將+1C點電荷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功;(2)若規定B點為零勢能點,求出該點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3)算出A點的電勢,與上一組問題中以O為零勢能點時A點的電勢相同嗎 說明什么問題 6教學流程5.建立電勢概念如圖所示,勻強電場電場場強大小為100N/C,OA、AB距離均為1m,完成下列練習,并小組討論以下問題:(1)求出將+1C點電荷從B點移到O點電場力做功;(2)若規定O點為零勢能面,求出點電荷在B點的電勢能;(3)求出B點的電勢,并與A點的電勢對比,分析沿電場線方向電勢如何變化 6教學流程5.建立電勢概念1.完成課本習題和練透;2.總結靜電場的基本屬性;3.比較靜電場和重力場的異同;布置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