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素養導向目標,問題引領教學”—《電容器的電容》教學設計與思考01CHAPTER學情分析1.體驗缺乏學生缺乏在事實經驗的基礎上經歷抽象、概括、推理的思維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死記硬背”結論,而忽視概念得出的過程。2. 缺乏模型建構能力前后知識聯系能力差,學生學習知識缺乏“縱橫”意識和能力。例如對于“電場強度是表征電場力的特征”和電勢表征電場能的特征”這兩個重要概念,需借助于前面重力場中概念進行對比。3.實驗及創新能力不夠。受實驗條件限制,很多學生實驗無法完成,比如電容器的充放電實驗,學生很難直接建立合理的物理圖景.高考考查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滲透實驗探究的核心素養。學情分析:02CHAPTER教材分析《電容器的電容》課標要求電容器在教材中的地位地位分析:電容器是一種重要的電學元件,有著廣泛的應用。被稱為工業大米。電容器也是學習直流電路,交流電路、LC振蕩、無線電知識的基礎。了解電容器的結構和工作方式,理解電容的概念及定義方法是這堂課的基本目標。靜電場電容直流和交流電路LC振蕩電路教學目標(1)觀察常見電容器的構造,建立電容器模型。——物理觀念(2)通過實驗,觀察電容器在充、放電過程中電流與電壓的變化。分析電荷量變化及能量轉化情況,豐富能量的觀念。——科學思維(3)經歷實驗探究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勢差與所帶電荷量關系,和用物理量之比定義電容的過程,理解電容概念。知道電容的單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推理的能力。——科學探究(4)通過了解電容和超級電容的應用,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形成對科學技術正確的態度和責任感。——科學態度與責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1)通過實驗建立電容的概念;(2)理解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教學流程:03CHAPTER對話教學自制電容器放電游戲用絲綢摩擦玻璃棒接觸瓶蓋,然后讓同學一只手握住錫紙包的礦泉水瓶,用另一只手去觸碰包著錫紙的蓋子。認識元件——建立電容器模型問題一:不用干電池能否讓小燈泡發光?問題 二 :實驗現象說明什么?黑盒起到什么作用?建立概念:電容——快速電源,存儲電能實驗三:給小黑盒充電后再次讓小燈泡閃光問題 三 :電容器的能量來自哪里?任務1:認識電容器及其構造問題四:為什么電容器可以存儲電荷?它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導體導體絕緣體問題五:它是怎樣“裝進”和“倒出”電荷的呢?電容器充放電現象分析任務2:探究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①充電:使電容器兩極板分別帶上等量異種電荷的過程。②放電:使電容器正負電荷中和的過程。猜想:開關先后接1、2會看到什么現象?過程 開關 通過圖中電流表的電流方向 電流I變化 電容器兩端的 電壓U變化 電容器兩板 電量Q變化 整個電路中的能量怎樣轉化充電 接1 向右 減小 增大 增大 電源的能量轉化為電場能放電 接2 向左 減小 減小 減小 電場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方案一:用傳感器觀察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微元求和面積法方案二:探究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勢差跟所帶電荷量的關系次數 電荷量 電壓12345思考:從以上實驗中我們能初步得出什么樣的定量結論?問題六:在電容器的充放電現象中,Q與U緊密相聯,猜想二者可能有什么關系?演示實驗:電容:是指電容器容納電荷的能力,電容也叫做電容量,它能表征不同電容器之間容納電荷的本領。既然是容納電荷,故分子部分應該是電荷量,所以是Q/U,是指在給定電位差下自由電荷的儲存量。電容概念的建立1、電容:電容器所帶電量Q與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勢差U的比值,叫電容器的電容。符號C。2、電容的定義式:3、電容在數值上等于使兩極板間的電勢差增加1V時,所需要的電荷量。4、電容的單位:國際單位制:法拉——法(F) 1F=1C / V常用單位:微法(μF);皮法(pF)1F = 106μF = 1012pF說明:電容器的電容C與Q、U無關,由電容器本身的結構決定。問題八:電容器的電容物理意義是什么?實驗:利用發光二級管觀察不同電容器充放電過程類比水容器意義:電容是一個反映電容器容納電荷本領大小的物理量。任務4:了解常用的電容器閱讀教材:常用電容器的分類及特點是什么?1、固定電容器:電容固定不變聚苯乙烯電容器電解電容器 :正負極不能接反,不能接交流電2、可變電容器通過改變兩極間的正對面積或距離來改變電容3、超級電容器課后練習鞏固thank you感謝聆聽,批評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