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褶皺與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課題:褶皺與地表形態 高二地理組 2024.09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解釋內力和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教材分析:本節位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書第二章第二節,是繼第一節之后進一步講解陸地環境。對認識地貌的形成和變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暗刭|構造和地表形態”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對“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與后面講解“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有著廣泛的聯系,對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情分析:初中地理已經學習了海陸變遷和板塊構造學說,所以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講并不陌生,而且也很感興趣,但學生僅從感性上認識到地形在變化,至于地殼變化原因、地質構造等抽象的理論知識一無所知,而高一學生理性認識、抽象思維能力還較差,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學生對于環境問題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有較強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故教學中運用圖片、實驗、多媒體動畫演示等生動、形象的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教學設計思想:利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多媒體技術,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從地質構造到其所形成的地貌再到實踐意義進行教學以促進學生理解、遷移知識。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和探究式學習法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1.了解地質構造的類型及形成機制。2.掌握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態。3.理解背斜、向斜在生活中實踐的意義。教學重難點:重點:地質構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態 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2、難點:背斜和向斜的判讀;從內、外力綜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歸納法 實驗探究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檢測(3分鐘) 2023年高考真題(板塊運動內容) 學生閱讀題干選出正確答案 回顧上一章內容,引出本節內容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情景導入(2分鐘) 展示巖層圖片,思考巖層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 思考問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過渡(1分鐘) 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開啟今天的地理之旅。自主思考 自主思考閱讀課本P35、36頁,思考以下問題 :1.地質構造的概念2.褶皺是怎么形成的?有哪兩種基本形態?3.背斜和向斜會形成怎樣的地貌?4.什么是地形倒置?地形倒置是怎樣產生的? 自主閱讀課本,同桌間討論,總結答案。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教材自主獨立思考,培養同桌互助意識。合作探究一 教師課件展示:圖片思考問題:1.請同學們補充缺失的巖層,并判斷甲乙分別為褶皺的哪種形態?2.解釋甲地成為谷地、乙地成為山嶺的原因。 小組合作討論,組內統一答案并書寫在學案上。演示模擬實驗,觀察現象,總結原因。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總結 總結:背斜向斜判斷依據 完成表格,總結背斜向斜新老關系的特點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合作探究二 教師課件展示:角色扮演角色1:某水利專家,準備選擇一處修建水庫,從安全性角度考慮應該選擇背斜還是向斜,試著解釋原因。角色2:采石老板,準備在背斜和向斜處選擇一處開采石頭,從開采難度層面考慮該如何選擇,試著解釋原因。角色3:勘探專家,王教授準備在某地選擇開采天然氣、石油、地下水,從三者的密度差異角度考慮,畫出三者的位置關系,選擇適當的開采位置并分析原因。角色4:隧道專家,準備在圖示某處選擇一處修建地下隧道,從隧道結構等角度考慮該如何選擇,試著解釋原因。 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學案答案書寫。 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用綜合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破難點世紀新夢 在人和環境關系的不斷協調中,貴州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道路。課堂檢測(3分鐘) 1.圖中( )A.甲處的地質構造為向斜 B.乙處適合修建大型水壩C.丙處易發現地下水資源 D.丁處河流左岸侵蝕明顯2.圖中( )A.①處可能找到化石 B.②處易形成喀斯特地貌C.③巖層比②巖層老 D.④處物質來自于地幔板書: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