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一單元各具特色的國家第二單元世界多極化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第三單元經濟全球化第四單元國際組織國際政治經濟活動的主體:國家國際政治格局國際經濟格局國際社會重要行為 主體:國際組織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國際形勢第三單元經濟全球化第六課 走進經濟全球化6.1 認識經濟全球化6.2 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第七課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7.1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7.2 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第二單元 世界多極化第三課 多極化趨勢3.1世界多極化的發展3.2國際關系第四課 和平與發展4.1 時代的主題4.2 挑戰與應對第五課 中國的外交5.1中國外交政策的形成與發展5.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四單元國際組織第八課 主要的國際組織8.1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8.2 聯合國8.3區域性國際組織第九課中國與國際組織9.1中國與聯合國9.2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第一單元 各具特色的國家第一課 國體與政體1.1國家是什么1.2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1.3政黨和利益集團第二課 國家的結構形式1.1主權統一與政權分層1.2單一制和復合制走進經濟全球化含義表現主要影響因素(綜合因素)生產、貿易、資本根本因素、物質技術基礎、根本動因、直接動因、體制基礎、主要載體重要載體:跨國公司含義、地位、目的及手段、作用影響積極:①推動生產力發展:…… ②推動發展中國家發展:……消極:①不平衡 ②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應對①總對策:抓、積、勇、同、實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②引導經濟全球化方向③建設四型世界的目標④完善全球治理⑤梳理正確的義利觀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中國的對外開放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定位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①建體系②轉方式③新優勢④引進來⑤走出去⑥原則獨立自主與自力更生的關系堅持的原因如何做受益者貢獻者推動者認識經濟全球化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主要表現★影響因素重要載體★★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應對)★含義顯著特征:高度開放、深度依賴、全面融合★★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國公司生產力發展與科技進步根本動因:利益追求市場經濟體制——體制基礎機遇: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挑戰:不平衡、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建設“四型”世界經濟→創新/開放/聯動/包容型完善全球治理→遵循平等/開放/合作/共享原則含義★經營方式★投資動機★影響積極影響負面影響6.走進經濟全球化一、經濟全球化1.含義 商品、服務、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 2.表現 表現 意義 領域生產全球化 許多商品生產都是由多個國家共同協作完成的 可以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 生產領域貿易全球化 世界各國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國際貿易的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 出口自己的優勢產品,進口自己的劣勢產品,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交換領域金融全球化 形成了全球性金融市場 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投資領域二、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根本因素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新的科技革命,使得發達國家的物質生產能力達到新的高度,生產力不斷擴大與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擴張國外市場的要求更加迫切物質技術基礎 運輸和通信手段發生革命性變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使得全球經濟活動越來越便捷,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根本動因 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對利益的不斷追求,驅使資本不斷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處落戶,到處投資,到處開發,使得商品、服務、技術、資金、勞務等在全球范圍自由流動體制基礎 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市場競爭打破了經濟運行的國家和地區限制,把世界經濟聯結成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形成了統一的世界市場三、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跨國公司含義 跨國公司是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經營方式 為了實現最大利益,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從事對外直接投資,它們單獨或與其他企業共同出資,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或擴張原有企業,利用世界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經營積極影響 ①跨國公司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其影響已經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領域②跨國公司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把國際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消極影響 跨國公司發展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四、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積極意義) 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貧困和饑餓問題,同時要正視和妥善處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不同群體帶來的沖擊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釀成國際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要求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五、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建設“四型”世界經濟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完善全球治理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國問題越來越多,對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六、要完善全球治理原因 ①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國問題越來越多,對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②現階段的全球治理機制自身存在不足,越來越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需要加以變革和完善,從而為各國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遵循原則 ①平等。要求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②開放。要求堅持理念、政策、機制的開放,適應形勢變化,廣納良言,充分聽取各方的建議和訴求,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③合作。要求各國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應對,合作是必然選擇。④共享。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7.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對外開放格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措施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依托優勢,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營造環境,深度參與分工合作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出發點和奮斗基點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中國態度: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主張:奉行多邊貿易,反對貿易保護,參與治理中國行動: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共同繁榮提供了有益啟示提供了機遇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1)原因:①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②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推動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③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是世界發展的積極貢獻者和有力推動者。開始實施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進入新階段 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新時代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建立了中國特色開放型經濟體系。新時代,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城、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新教材)二、我的的對外開放我國的對外開放 ①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逐步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②在新時代,我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提高對外開放 水平的措施 在新時代,如何適應新形勢(如何提高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水平)★★★①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逐步建立以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為重點的對外金融發展策略,隨時做好防范風險意識,建立起人民幣國際化研究理論體系能夠有效地推進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如何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 (措施)]②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③(我國仍然要)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三、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二者關系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自力更生 原因 ①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賴別人搞建設②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求 ①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這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②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對外開放 原因 未來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要求 我們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四、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國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和挑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 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數億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大多數。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啟示②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機會,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力③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④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拓展延伸:全面認識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的關系三、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1.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1)原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建立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的必然要求。(2)表現: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是全方位立體開放的經濟,是深度加入國際分工體系、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經濟。(3)如何應對挑戰①我們要有經濟風險的防范意識和能力,掌握應對風險的本領。②我們要與國際社會協作,完善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加強風險的共同應對與防范。③我國政府和企業要共同攜手,充分利用國際組織賦予的權利,客觀公平公正地解決分歧。2.堅持新治理體系(新在哪里)(1)在新的治理體系下,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平等參與決策、享受權利、履行義務。(國家平等)(2)新的治理體系要賦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更多代表性和發言權,要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多邊機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3.堅持正確義利觀(1)要求:在國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同發展中國家的交往與合作中,堅決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堅持義利相兼、先義后利,與各國人民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同繁榮。(2)意義:堅持正確義利觀對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1、中國是如何讓經濟全球化發展更具活力的 (1)從改革開放到加入WTO,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推動自由貿易,不斷履行入世承諾,承擔了一個發展中大國應有的責任。 (2)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消費空間、投資空間以及合作空間。 (3)中國正在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必將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2、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1)國家角度: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②完善國家宏觀調控,加大財政、稅收、信貸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護知識產權;③完善我國分配制度,鼓勵技術要素參與分配,激發社會創新活力、主動性。(2)企業角度:①加大科技研發投入;②建立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③提高經營管理者和勞動者的素質;④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創新。(3)勞動者角度: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3、中國為什么奉行多邊貿易體制?①多邊主義主張多方平等、和平解決國際問題,順應了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趨勢。②堅持多邊主義有利于維護和平與發展,實現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③中國積極參與維護多邊組織和機制,符合我國國家利益,有利于為我國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④中國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有利于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因。( × )【解析】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2.跨國公司以母國為基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分公司。( × )【解析】跨國公司以母國為基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不是分公司。3.跨國公司把公司的內部分工發展為國家間的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 )4.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一定會使各國普遍受益。( × )【解析】經濟全球化在給世界各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并不一定會使各國普遍受益。5.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方向發展。( × )【解析】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平等、開放、合作、共享是完善全球治理機制需要遵循的原則。6.我們要在對外開放的基礎上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 )【解析】獨立自主是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對外開放。7.參與經濟全球化,我國要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對外開放為輔。( × )【解析】參與經濟全球化,我國既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又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8.實行對外開放意味這放棄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 )【解析】對外開放和自力更生好比兩條強有力的“腿”,支撐我國經濟邁入現代化。立足我國國情,放眼世界,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既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又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9.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0.中國的發展是西方發達國家推動的。( × )【解析】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結果。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11.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奉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12.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積極制定全球經濟規則,與相關各國共同應對挑戰。( × )【解析】全球經濟規則是相關各國共同制定的,中國是其中積極參與者。13.正確義利觀要求我們在國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同發展中國家的交往與合作中,堅決摒棄過時的傳統思維,堅持見利思義、以義制利,與各國人民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同繁榮。( × )【解析】正確義利觀要求我們在國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同發展中國家的交往與合作中,堅決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堅持義利相兼、先義后利,與各國人民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同繁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