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以禮待人一、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認同禮對個人,社會和國家的重要作用,弘揚文明禮儀的中華 傳統美德;2.道德修養:培養學生文明守禮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3.責任意識: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并能夠在生活實際生活中學會以禮待人。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明禮為先;難點:做文明有禮的人。三、教學過程(一)視頻導入多媒體播放《典籍里的中國——禮記》思考:何為禮 教師引出本節課課題《以禮待人》(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待人禮為先1、多媒體呈現案例:小巖一家約朋友一起吃晚餐。到了包間后,小巖搶先坐在沙發上,脫掉鞋,把腳 搭在茶幾上,自顧自玩手機。一會兒,朋友來了,他們主動與小巖打招呼,小巖 只是答應了一句,眼睛沒有離開手機。因為等的時間比較久,小巖有些餓了,菜 剛上齊,他就拿起筷子夾菜吃。狼吞虎咽,還不小心把菜湯灑在衣服上。媽媽提 醒他別著急,小巖鼓著嘴,很生氣,嘟囔著“吃個飯還這么麻煩…… ”思考::小巖的哪些行為你覺得不合適 你覺得該如何改進 學生結合案例暢所欲言教師引導:什么是禮 它表現在哪些方面 (1)禮的含義: 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2)禮的表現: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2、多媒體呈現圖片并提問:生活中哪些行為沒有做到文明有禮呢 學生暢所欲言:隨地扔垃圾/粗口罵人/隨意插隊/景區亂涂亂畫教師提問:無禮會對個人和社會產生什么危害 學生結合課本回答:個人:影響人際關系,破壞自身形象社會:影響社會秩序,不利于社會和諧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明有禮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作用 (1)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3、多媒體呈現圖片:思考:圖中的握手禮你感受到了什么 (中國是禮儀之邦) 教師追問:文明有禮對國家的影響 學生結合課本回答:③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形 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都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目標導學二:做文明有禮的人1、多媒體呈現案例:古代有一位書生進京趕考,因路不熟,眼見天色已晚卻找不到客棧。忽然見前面 有位老人,他催馬向前大聲問道:“喂!老頭,多遠才有客棧 ”老人轉身看了 看,心中很是不悅,斥道:“無禮。”書生以為“五里”,連聲謝都沒說,便揚 鞭策馬徑直走了。走了大約五里路,并不見客棧。又往前走了五里路,仍不見客棧蹤影。此 時書生想:莫非是老頭騙我 他自己嘟囔著“五里,十里”,忽然意識到,十里, 豈不是失禮 五里,恐怕就是無禮。于是騎馬回轉,找到那位老人,恭敬地道歉: “老人家,請恕小生剛才無禮!請問多遠才有客棧 ”老人轉嗔為笑:“附近沒 有客棧,你且去寒舍暫住一宿再趕路吧。”思考:前后老人的態度一樣嗎 是什么讓他轉變了態度 這啟示我們如何做文明 有禮的人 提示:①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2、多媒體呈現圖片:(毛手) (以禮待人)(中學生儀容儀表規范發,過眉,不涂脂抹粉,不身、繪身規海儀客A沮重北似)基本站姿 溝通站姿 標準站姿思考:各行各業都有儀表要求,這說明文明有禮要做到 提示: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良好的舉止反映我們高雅的氣質。 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做到著裝得體、舉止穩重、彬彬有禮、落落大方。3、交流與分享:你會在生活中如何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可從在家庭、在社 會、在學校舉例)學生結合自身所學暢所欲言教師引導:③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 四 、課堂總結中華民族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中國曾有“不學禮,無以立” 的古訓。當今社會,上到國家無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交往,無不閃耀著文明禮儀的光輝。成長在新時代的同學們,學習生活中又豈能缺少文明禮儀的相伴,讓 我們從自身做起,爭做新時代文明有禮的好少年!五、板書設計是什么文明有禮的含義待人禮為先(為什么)文明有禮的重要性(怎么做)做文明有禮的人 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