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1.政治認同:認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的主心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科學精神:能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科學解釋民主主義革命中的具體問題。3.公共參與:通過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勇于擔當社會責任。觀看視頻,結合所學思考:1.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什么變化?2.中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如此困境的?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北京條約》《天津條約》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近代中國的國情: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基本國情:半殖半封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歷史任務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前提目標決定決定決定近代中國人民有哪些嘗試和斗爭?2.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尋找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1.近代中國哪些階級進行了探索?2.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何失敗?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但是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1851—1864農民階級1861—1891地主階級洋務派(洋務運動)1898.6—1898.11資產階級立憲派(維新變法)1899—1900農民階級1912資產階級1901—1911清末新政失敗!!!3.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原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我大清豈容你放肆!我打不過他!帝國主義不允許民族資產階級沒實力封建主義不愿意摁住他!不能起來!為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必須另辟新路!開辟什么樣的道路?觀看視頻,回顧歷史知識,結合教材理論,思考:為什么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夠成功?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19年 五四運動特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意義:推動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的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具有里程碑意義。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馬列主義李大釗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1921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四個階段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國民黨一大南昌起義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抗日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1919192119241927193719451949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取勝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6.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如何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從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看,中國革命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從時間上看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領導者基礎主體任務注意: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本質上來說屬于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不 同 點 領導 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革命 前途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 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革命 范疇 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革命 結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但革命任務沒有完成,社會性質沒有變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為過渡到社會主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創造了前提條件相同點 社會性質 都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革命任務 都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革命性質 都屬于民主革命 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對比184019491956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決 定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必然趨勢必要準備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舊民主主義革命7.中國民主革命的兩個步驟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拓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 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有決定性意義。領導政權“新”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革命前途“新”它不是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革命范疇“新”請同學們閱讀短片結合教材思考:新中國成立的意義。8.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辭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迎新: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對外: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9.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誕 生毛澤東思想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及兩大歷史任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的意義開始標志、指導思想、領導力量、發展歷程、取勝法寶、革命性質、勝利標志、理論成果辭舊、迎新、對外資本主義走不通的原因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決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1.悲愴的歷程2.勝利的征程性質、步驟、“新”的表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1.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尋找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嘗試過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都未成功。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其原因不正確的是( )A.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B.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C.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愿承擔領導使命D.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C2.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有三個主要的法寶,分別是( )A.統一戰線、階級斗爭、黨的建設B.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C.統一戰線、階級斗爭、土地革命D.統一戰線、土地革命、黨的建設B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哪兩個步驟( )A.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B.舊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C.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D.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革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