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1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課件(共22張PPT+1個內嵌視頻) 2024-2025學年高一政治統編版必修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1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課件(共22張PPT+1個內嵌視頻) 2024-2025學年高一政治統編版必修一

資源簡介

(共22張PPT)
1.能說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
2.能闡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勝利征程的原因。
3.能闡述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得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
思考: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中國人民面臨怎樣的歷史使命?
半殖民地-政治地位
相對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
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經濟結構
相對于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
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
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
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
開始淪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40-1842
《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
進一步加深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1860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甲午中日戰爭
大大加深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4-1895
《馬關條約》
八國聯軍侵華
完全淪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0-1901
《辛丑條約》
1.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及原因
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兩大歷史任務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政治使命)
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經濟使命)
內憂:日趨沒落的封建專制統治,經濟、政治、文化都落后
外患: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帝國主義的入侵
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太平天國運動
農民階級領導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領導的具有愛國救亡的維新運動
清末新政
一場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運動
洋務運動
封建地主階級領導的自救運動
義和團運動
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
辛亥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思考: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士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命運。從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為什么?
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
結合辛亥革命分析為什么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
帝國主義要把中國變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
觀看視頻——《新民主主義革命》,繪制1919-1949年時間軸。
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
1919-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大事記時間軸
1919
五四運動
1921
中共成立
1927
南昌起義
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34-1936
紅軍長征
1931-1945
抗日戰爭
1946-1949
解放戰爭
根據時間軸上的大事件,結合課本內容,小組討論思考: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什么是勝利的征程?
示例: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使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有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先進思想的正確指導,并且具有革命性和先進性的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革命的基礎轉向工農聯盟。
1.五四運動-轉折點
1917 十月革命
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
1919 五四運動
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1921 中國共產黨
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
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
2.取勝法寶
01
02
03
武裝斗爭
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之一。
黨的建設
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統一戰線
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之一,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四個階段
大革命時期
1924.1—1927.7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對帝國主義、北洋軍閥的戰爭。
土地革命時期
1927.8—1937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階段。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抗日戰爭時期
1931.9.18—1945.8.15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華民族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
解放戰爭時期
1946.6—1950.6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是一場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決戰
4.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什么是勝利的征程?
①有先進思想的正確指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②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代表無產階級,堅持群眾路線
③有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④有正確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
⑤有符合國情的革命步驟: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
只有社會主義成功拯救了中國!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
決 定
民主革命(1840-1949)
社會主義革命(1949-1956)
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成立新中國)
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社會主義改造)
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
必要準備
必然趨勢
5.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其關系
6.新中國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
在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的成立的意義
【歷史意義】偉大飛躍,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樹立嶄新的姿態。
【社會意義】過渡條件,改變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世界意義】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7.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對比
區別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領導權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
革命前途 資產階級共和國 資本主義制度 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所屬世界革命范疇 世界資產階級革命 的一部分 世界無產階級革命
的一部分
群眾基礎 群眾發動不充分 充分發動群眾
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社會性質
歷史任務
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why
新民主主義革命
指導思想
開端——五四運動(意義)
主心骨(意義)
革命道路
四個階段
三個法寶
性質+特點(新在哪里)
勝利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意義)
1.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 ( )
①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②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③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④推翻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統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 中華民族復興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分別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①③正確。
②④不屬于兩大歷史任務。
2.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 )
①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相同 ③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④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相互獨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并不是相互獨立的,①③正確,④錯誤。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是消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革命,二者的任務并不相同,②錯誤。
3. 區別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 ( )
A.革命的指導思想不同
B.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對象不同
B
[解析]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革命領導階級的不同是區別二者的根本標志,B入選。
A、C、D都不是區別二者的根本標志。
4.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B.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C.國民大革命從此興起
D.中共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
B
[解析]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這是因為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B符合題意。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終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 )
①為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②實現了中國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過渡的偉大轉變
③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社會主義的偉大飛躍
④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③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南京市| 彭泽县| 左权县| 安顺市| 雅安市| 永德县| 楚雄市| 忻城县| 天长市| 金秀| 西贡区| 通山县| 抚远县| 临西县| 呼伦贝尔市| 遂宁市| 托克逊县| 勐海县| 古浪县| 洛隆县| 剑川县| 龙州县| 安福县| 桐城市| 吴桥县| 剑河县| 灵璧县| 嘉定区| 南华县| 高安市| 神木县| 高青县| 册亨县| 新昌县| 韶关市| 东阿县| 拜泉县| 祁门县| 佛学|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