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2024年9月1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一貫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愿同更多“全球南方”國家商談自由貿易安排。1.解釋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2.明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3.解釋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舉措【重點】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難點】理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措施。結合視頻,為什么說中國是經濟全球化受益者也是貢獻者。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良好的國際環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1.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沖擊和挑戰①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②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③推動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④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⑤創造了大批的就業機會⑥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一、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提供更豐富的產品提供更寶貴的合作機會提供更充足的資本2.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1)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數億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大多數。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啟示。(2)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對世界經濟的促進作用】①中國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機會,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力。②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③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二、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2023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升至17%左右,1979—2023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4.8%,居世界首位。中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以及外匯儲備第一大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將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在進一步發展壯大自身的同時,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習近平主席也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結合視頻材料思考,中國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展示中國態度是什么?二、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1.中國態度: (更加開放)中國態度: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材料二: 國際經濟往來免不了矛盾和沖突。有的國家一旦認為自己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動輒以退出國際組織或協定相威脅,動輒搞貿易保護主義,大打貿易戰。2.中國主張: (協商共贏)中國主張: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奉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的挑戰找到方法,中國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揮新動力,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多邊貿易: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為了相互間的收支能夠在整體上獲得平衡,通過協議在多邊結算基礎上所進行的貿易。世界貿易組織所管理的體制就是多邊貿易體制。貿易保護主義:是指在對外貿易中通過關稅或非關稅壁壘限制進口,以減輕本國產品在國內市場遭受的外國產品競爭,并向本國產品提供各種補貼或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多邊貿易與貿易保護主義3.中國行動: (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行動:我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著眼于促進我國自身發展,而且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乘我國發展快車,同沿線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幫助其實現發展。(1)要求:在國際交往中,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堅決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堅持義利相顧、先義后利,與各國人民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同繁榮。(義利相顧)(2)意義:它是對國家主權原則的尊重、維護和補充,也是對狹隘國家利益觀的超越,更是對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霸權行為的反對和鞭撻。堅持正確義利觀,對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4.中國的原則(義利相顧P82綜合探究末段)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國際環境市場經濟體制、產業結構就業、收入與生活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對全球減貧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機遇中國的態度更加開放的姿態中國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采取的舉措和行動中國的主張奉行多邊貿易體制中國的行動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中國的原則1.“提到中國制造,你會想到什么 ”一名埃及市民回答:“我的手機是華為,我開的車也是中國品牌比亞迪,中國制造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圈粉”中東,造福當地。以上材料表明中國( )①在國際事務中積極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②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積極貢獻者和有力推動者③積極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流動④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對外貿易領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2024年4月,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舉行,吸引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4000個消費精品品牌、5.5萬余名專業采購商參與其中,共同打開一片消費“新天地”。消博會的“朋友圈強勢擴容,彰顯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強大“磁吸力”與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復蘇的強勁動力。下列對于消博會所帶來的影響,傳導正確的是( )①發揮消博會綜合效應→提供更多合作機遇→增添共同發展動能→提高國內企業經濟效益②發揮各國比較優勢→促進國際產能轉移→推動國際經濟合作競爭→國際經濟政治一體化③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解決內外聯動問題→充分釋放消費潛力→促進世界經濟互利互惠④匯聚優質消費品資源→優化國內市場供給→提高消費質量水平→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3.2024年一季度,我國成功舉辦中國一東盟自貿區3.0版第5輪談判,與洪都拉斯簽署自貿協定早期收獲安排;我國與阿聯酋、安哥拉、馬爾代夫等國新簽了6個數字、綠色、藍色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備忘錄;我國舉辦第4屆消博會和第135屆廣交會,吸引了大量“—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客商參展采購。據此可推出,中國( )①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機遇②成為了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③加快國際合作機制建設,有效避免貿易競爭沖突④立足發展中國家立場,使經濟全球化發展更均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來,中法兩國弘揚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中法精神”,開展務實合作。2023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789億美元,增長800倍。中國成為法國在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法國則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實際投資來源國。兩國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制保持密切溝通和協作,共同發出互尊互信、團結合作的時代強音。作為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兩國積極擴大文化、教育、科技、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從合作修復巴黎圣母院到共同保護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從互設文化中心到互辦文化旅游年,為世界文明互鑒作出了表率,使兩國人民愈發相知相親。2024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就中法、中歐關系進行了充分深入的戰略溝通。面向未來,中法將繼續堅定不移地發展雙邊關系,以中法關系的穩定性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知識,談談中法為什么能以雙方關系的穩定性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答案】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穩定經貿合作關系,推動兩國經濟發展,為全球發展注入新動能。踐行多邊主義,積極發展兩國與其他國際組織的關系,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構建公平正義的國際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貢獻。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開展中法文化交流互鑒,為減少國際沖突,促進世界和平提供了精神力量。加強國際交往,開展國事訪問,為增進政治互信、穩定中法、中歐關系提供重要保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