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教案一、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1. 認同責任的重要性,明確每個人都應承擔自己的責任,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2. 理解并尊重不同角色所承擔的責任,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 健全人格:3. 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感,使其能夠自覺履行自己的責任。4. 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責任與角色的關系,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責任意識:5. 讓學生明白自己在不同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應承擔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6. 培養學生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的意識,在承擔責任中體驗快樂和幸福。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責任的含義及來源。2. 責任與角色的關系。3. 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和意義。4. 對他人負責的原因、要求及意義。 難點:5. 理解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責任,以及責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6.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自覺承擔責任,做到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講述故事:給學生講述一個關于責任的小故事,比如“華盛頓與櫻桃樹”的故事。華盛頓小時 候砍倒了父親心愛的櫻桃樹,他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稱贊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2. 提問引導:通過這個故事,提問學生什么是責任 為什么我們要承擔責任 學生可能會回答:責任是做錯事要承認并改正,承擔責任是因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二)講授新課1. 責任的含義、來源展示劉秀祥的事例:劉秀祥,小學三年級起,就和患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母親相依為命,2008年, 他“千里背母上大學”的事跡,被多家中央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2012年畢業后,他 放棄優厚的待遇,回到貴州大山里當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通過讀書走出大山,他跑 遍各個鄉鎮,走村串寨進行勸學,把“讓更多學生走出大山”當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提問:聽完劉秀祥對教師工作的描述,想想什么是責任 作為教師的劉秀祥,他的責任是什么 來源 于什么 學生回答: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做的事情。劉秀祥作為教師,他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來源于職業要求、 法律規定和道德規范。講解: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責任來自對他人的承諾、職業要求、道德規范、法律規定等。 比如,作為家庭成員,尊老愛幼、主動承擔家務,這個責任來自道德規范、法律規定;顧客遵守商場秩序, 排隊付款,這個責任來自道德規范、法律規定;答應朋友的事情一定盡力辦到,這個責任來自對他人的承 諾、道德規范。2. 責任與角色的關系展示救援場景: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使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余震還未結束,救援工作已經迅速 展開:消防隊員在滅火,戰士在尋找被困在廢墟中的人,醫生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做手術,民政部門緊急運來救援物資,并在社會上組織募捐活動。提問:在救援過程中,哪些人承擔了責任 他們分別承擔了什么責任 你能看出角色和責任之間有何 關系 學生回答:消防隊員承擔滅火的責任,戰士承擔尋找被困人員的責任,醫生承擔給傷患做手術的責任, 民政部門承擔運輸救援物資、組織募捐的責任。角色不同,責任不同,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 任。講解: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隨著時代發展和所處環境的變化,我們會 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調節角色行為。只有人人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擔應盡的責任,才能構建各盡 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3. 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和意義展示馬某某酒后駕車的事例:2024年2月5日,陜西省留壩縣人民法院宣判一起因醉酒駕車引發 的交通事故案件,被告人馬某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五個月,宣告緩刑一年十個月。據悉, 2023 年7月1日22時許,被告人馬某某在和朋友聚會飲酒后,駕駛小型普通客車沿 G244 國道行駛, 與同向前方推四輪平板手推車的高某某發生碰撞,致高某某受傷,經現場搶救無效后死亡。面對法院判決, 馬某某泣不成聲,悔恨當初心存僥幸酒后駕車,給被害人家庭帶來巨大災難,自己承受刑罰制裁,還背負 巨額債務。提問:從負責任的角度,談談馬某某酒后駕車是種怎樣的行為 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馬某某酒后駕車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他的行為不僅給被害人家庭帶來了巨大災難, 也給自己帶來了刑罰制裁和巨額債務。這啟示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不能心存僥幸,要遵守法律法規。講解: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包括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小到按時完成作業、為自己的一次約定守時,大 到終身信守承諾、認真做事。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揮,才有資格、 有能力、有信心承擔起時代和國家所賦予的使命。4. 對他人負責的原因、要求及意義展示相關內容:父母為我提供衣食,他們在履行養育子女的責任;老師幫助我學習,他們在履行教書 育人的責任;解放軍戰士守衛祖國,承擔著保家衛國的責任。提問:看完這些內容,你有何感受 面對他們的付出,我們該怎么做 學生回答:感受到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 助和服務他人。講解: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沒有他們履行各自承擔 的責任,很難想象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在辛苦付 出中體驗對他人負責的快樂和幸福。只有人人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責任,我們才能共享更加幸福 美好的生活。(三)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責任的含義及來源,責任與角色的關系,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和意義,對 他人負責的原因、要求及意義。強調每個人都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相應的責任,我們 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努力做到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四)隨堂練習1. (2024 ·耿馬模擬)“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以治病救人為天職,直到96歲高齡,依然站 在手術臺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守望稻田,耕耘大地,讓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他們不 計得失,甘于奉獻。我們應該學習他們()A.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能夠追求回報 B. 為理想追求卓越,誓干驚天動地事 C. 樂善好施的品質,熱心于公益活動 D. 解人民醫食之憂,不言代價與回報學生回答:D講解:吳孟超和袁隆平兩位科學家不計得失,甘于奉獻,他們解人民醫食之憂,不言代價與回報,我 們應該學習他們這種精神。2. (2024八下 ·江油開學考)假如你選擇當一名教師,那就意味著你要教書育人;假如你選擇做一 名軍人,那就意味著你要保家衛國;假如……這說明()A. 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承擔或不承擔責任B. 不同的角色要求承擔不同的責任C. 責任對于每個人都是負擔D. 每個人都應該承擔相同的責任 學生回答:B講解: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選擇當教師就要教書育人,選擇做軍人就要保家衛國,這說明不同 的角色要求承擔不同的責任。3. (2024八上 ·扶綏期末)“社會和諧,民族振興,國家富強離不開你我他的責任和擔當”。關于 責任,下列認識正確的是()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②責任是一個人份內應該做的事情③責任都是由法律規定的④責任就是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對自己負責 A.①③B.②④ C.③④ D.①②學生回答:D講解:每個人都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都有自己的責任,責任是一個人份內應該做的事情。 責任的來源有很多,不僅僅是法律規定,所以③說法錯誤;責任不僅是對自己負責,還要對他人、對社會 負責,所以④說法錯誤。4. (2024八上 · 陽江期末)明明在日記里記錄了當教師的媽媽的一天:早晨起來給家人做飯;早飯 后乘地鐵上班;到學校上課、與學生談心;下班后為家人做飯并照顧年邁的奶奶;晚上對第二天的教學進 行備課。對此你的感悟有()①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②媽媽的責任全部來自法律規定③孝敬父母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責任④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學生回答:D講解:明明的媽媽在一天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如妻子、母親、教師等,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 應的責任,所以①④說法正確;媽媽的責任不僅僅來自法律規定,還有道德規范等,所以②說法錯誤;孝 敬父母是每個人的責任,但不能說是最重要的責任,所以③說法錯誤。(2024八上 · 田陽期末)下列組合中,社會角色、承擔責任、責任來源等組合正確的是() 學生———完成義務教育———法律規定朋友———答應朋友的事, 一定做到———職業要求醫生———治病救人———對人的承諾家庭成員———孝敬父母———道德規范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學生回答:A講解:學生完成義務教育是法律規定的責任;朋友答應朋友的事,一定做到是對他人的承諾,而不是 職業要求;醫生治病救人是職業要求,也是道德規范;家庭成員孝敬父母是道德規范。所以正確答案是 A。(五)板書設計1. 責任的含義、來源含義: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來源:對他人的承諾、職業要求、道德規范、法律規定等。2. 責任與角色的關系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會不斷變換角色。 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3. 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和意義表現:按時完成作業、守時、信守承諾、認真做事等。意義:使自己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揮,有資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擔時代和國家賦予的使命。4. 對他人負責的原因、要求及意義原因: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責任。 要求: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意義:人人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責任,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六)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講述故事、展示事例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責任的含義、來源以及與角色的關系, 明確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重要性。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對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在教學過程 中,可能存在部分學生對責任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引導和實踐。此外,還 可以增加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總 的來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還需要在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深度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