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人教統編2024年新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同步教學課件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2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削弱地方勢力加強經濟管控尊崇儒術北擊匈奴Step01Step02Step031.立足時空觀念和史料證實,知道漢武帝削弱地方勢力、推動經濟發展、尊崇儒術、北擊匈奴等史實,了解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2.立足唯物史觀和史料證實,通過對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學習,理解漢武帝對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作出的貢獻。3.立足史料證實和家國情懷,理解國家統一是國家強盛的基礎,認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永恒的任務。2022年課程標準:通過了解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鹽鐵專賣、北擊匈奴等史事,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課程導入課程導入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 漢武帝是繼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而且飽受爭議的皇帝,歷史上經常以秦皇漢武并稱。西漢第七位皇帝,為景帝第三子,在位54年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推行一系列“大一統”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開疆擴土;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 等。漢武帝人物簡介1.漢初的政治形勢(1)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諸侯勢力膨脹(2) 地方豪強兼并土地,欺壓百姓,有的還依附王公貴族嚴重威脅到中央2.措施(1) 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建議者內容主父偃漢武帝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漢武帝隨后又以各種理由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結果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諸侯從此一蹶不振。主父偃像你送來的賀禮 太薄,對朕不敬,削你的爵位!2.措施(2) 打擊地方豪強漢武帝下令將一些郡國豪強遷往京師一帶。這些豪強離開經營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會關系被打破,勢力被削弱。(3)建立刺史制度,監察地方官吏、豪強1.漢武帝時期經濟的發展1)農業的發展2)手工業的發展·原因:漢武帝時期,朝廷注重發展農業生產,重視興修水利。·表現:新修建的六輔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數萬頃,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新型播種工具耬車的發明,大大加快了播種速度。漢代耬車(模型)漢武帝時期,紡織、冶煉、制陶、釀造等手工業進一步發展。①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②實行鹽鐵和酒的官營、專賣③全國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④他還下令對商人征收車船稅。這些措施,使中央對經濟的掌控大大加強,國家財政狀況得到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2.漢武帝加強經濟管控的措施“銖”是古代一種重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 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從漢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銖錢流行了七百多年。相關史事1.背景①西漢初,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流行。②士人四處游說,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思想不統一,不利于中央集權。淮南王劉安,招用諸子百家幾千人著書立說,編寫《淮南子》。諸侯王門下聚集的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漢初百家思想的人物以外,各家之學,除名、墨未見代表還有相對的勢力,尤其是道、法、陰陽、縱橫家言,尚相對的顯于漢廷與郡國之間。——《中國思想通史》第二卷2、目的: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強化中央集權3、建議人:董仲舒4、措施:5、影響: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董仲舒儒家正統思想:①大一統、忠君守禮②君權神授,天人感應③倡導“三綱”“五常”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①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②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尊崇儒術課堂探究秦坑儒谷漢代講經圖秦始皇:焚書坑儒,激化了社會矛盾。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鞏固了漢朝的大一統。共同目的:為了控制思想,鞏固政權,加強中央集權。根據下面兩幅圖片說說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不同態度和共同目的是什么。匈奴是中國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繁衍在河套地帶,游牧于大漠南北。相傳匈奴人是夏人的后代。商代甲骨文稱其為"鬼 方",同代的詩集中又稱其為 "熏粥。、"獫允",春秋戰國時則稱其為"狄"、"戎"或"胡人"。匈奴之名始見于秦漢。匈奴在我國北方活躍了幾百年,同中原王朝連年爭戰,對中國歷史產生過重要影響。公元1世紀后,匈奴分為南北兩支,南匈奴人居內地,后來逐漸和漢民族融合。北匈奴在漢武帝大規模進擊之下,兵敗西遁。匈奴族的前世今生知識拓展1、背景:(1)秦末漢初,匈奴族首領冒頓單于統一蒙古草原,不斷南下襲擾;(2)西漢建國之初,由于國力疲弱,不得不采取“和親”政策。(3)經過“文景之治”,西漢強盛起來,漢武帝組建強大的騎兵隊伍,開始大舉反擊匈奴。史料證實過程: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率精騎分道北擊匈奴,大獲全勝。結果:漠北戰役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實力,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西漢收復失地且大大拓展了疆域。西漢控制了陰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并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2、概況:人物掃描:衛青(?一公元前106),河東平陽人。他出身卑微,少年時放羊,由于其姐姐受寵于漢武帝,得以在朝中做官。在西漢反擊匈奴的戰爭中,他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立下赫赫戰功。衛青曾七次北擊匈奴,指揮作戰時以騎兵為主,步兵、車兵配合;善于長途奔襲,注重殲滅敵人有生力量。衛青愛惜部下,雖有大功卻不自傲,因而具有威望。學史崇德:霍去病英勇善戰,前后六次出擊匈奴,取得輝煌戰績。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輕騎深入大漠,轉戰六日,消滅匈奴兵數千人。漢武帝想給霍去病建造宅第,霍去病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這種為國忘家的精神激勵著后世的仁人志士。相關史事:西漢初期,我國西南地區有夜郎、滇等地方政權,統稱為“西南夷”。漢武帝派人去聯絡西南夷,夜郎主動歸附西漢。漢武帝還在南方越族聚居的地區設置南海、合浦、交趾等九郡,進行有效管轄。知識拓展北擊匈奴秦漢思考:與秦朝疆域圖對比,漢朝疆域圖有何重大變化?原因是什么?漢武帝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疆域)《中國歷史地圖集》問題 措施 影響推恩令、刺史制度尊崇儒術統一鑄幣、鹽鐵專賣、平抑物價北擊匈奴加強中央集權統一思想控制財權鞏固邊疆穩定漢武帝從政治、經濟、思想和 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課堂小結政治問題思想問題經濟問題軍事問題1、錢穆說:“從漢代起,我們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的政府,既非貴族政府,也非軍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個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條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黃老之學被推崇C.科舉制的實行 D.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2.漢武帝時,中央設立的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錦衣衛 B.刺史C.太尉 D.節度使DB鞏固練習鞏固練習3、有史學家認為:“孔子的學說在生前并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公元前2世紀,孔子的學說被宣布為國家的官方教義或官方信仰。”這一改變從哪一位皇帝開始( )A.秦始皇 B.漢武帝 C.漢高祖 D.漢景帝B4、公元前118年,漢武帝進行貨幣改革后,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B6、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是( )A.董仲舒、主父偃 B.衛青、霍去病C.蒙恬、霍去病 D.衛青、主父偃B鞏固練習5、秦朝用法家思想治國,西漢初年用道家思想維系統治,但到漢武帝之后,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長期成為 我國古代社會的統治思想,主要是因為( )A.董仲舒對儒家學說做了發揮 B.漢武帝任用信奉儒學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代表了勞動人民的利益 D.儒家思想適應了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D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新教材】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同步課件).pptx 【課程引入】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情境導入_0.mp4 北擊匈奴.mp4 尊崇儒術.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