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預防犯罪》教案一、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1. 認同刑法在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強對法律的敬畏和信任。2. 理解我國法律體系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堅定依法治國的信念。 健全人格:1.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我約束能力。2. 幫助學生認識到犯罪行為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責任意識:1. 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使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應該符合法律規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2.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法治建設,勇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貢獻自己的 力量。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 刑法的作用和內容。2. 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3. 刑罰的含義和種類。4. 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難點:1. 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特別是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之間的關系。2.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展示電影《少年的你》的相關片段,如陳念因保護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情節。2. 提問:同學們,看到這個片段,你們有什么感受 陳念的行為為什么會讓人感到遺憾和惋惜 (學生可能的回答:陳念本來有更好的未來,卻因為犯罪而失去了很多;她的行為是不對的,犯罪會 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二)講授新課1. 刑法的作用和內容(1)提問:在電影《少年的你》中,朱某等5名未成年女孩因犯尋釁滋事罪分別獲刑,這體現了刑法的 什么作用 (學生可能的回答: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如第二百九十三條關于尋釁滋事行為的規定。(3)提問: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刑法的內容是什么 (學生可能的回答:刑法明確規定了什么是犯罪行為,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 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1)提問:根據電影《少年的你》中魏萊等人的行為,你們認為什么是犯罪 (學生可能的回答: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2)展示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3)提問:為什么說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 (學生可能的回答:因為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并不都是犯罪行為,只有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達到觸犯刑 法的嚴重程度時,才被認為是犯罪。)(4)提問: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這意味著什么 (學生可能的回答:這意味著只有觸犯刑法的行為才是犯罪行為,其他違法行為不屬于犯罪。)(5)提問: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這是為什么 (學生可能的回答:因為對不同的違法行為,采取的強制方法不同。犯罪行為應當受到刑罰處罰,而一般 違法行為會受到行政制裁等其他處罰。)3. 刑罰的含義和種類(1)提問:陳念因過失致人死亡被判處有期徒刑,這說明了刑罰的什么含義 (學生可能的回答: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 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2)展示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種類,包括主刑和附加刑。(3)提問:主刑和附加刑分別有哪些 它們的執行機關是什么 (學生可能的回答: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 沒收財產、驅逐出境。主刑由人民法院執行,附加刑也由人民法院執行。)4. 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1)展示陳某從“品學兼優”逐步走向“違法犯罪”深淵的路線圖,如結交不良朋友、無心學習、不 完成作業、偷學校東西、打罵同學、盜竊財物、參加賭博等。(2)提問:分析陳某走上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可能的回答:個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為獲得某種滿足、對自己要求不嚴、不能自 覺抵制不良誘惑、不能謹慎交友等;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愛、父母疏于管教等;學校方面, 學校管理不到位,對學生關愛不夠等;社會方面,社會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如網吧經營者 不依法經營,執法部門對非法經營打擊力度不夠等。)(3)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關于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規定。(4)提問: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行為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可能的回答:不良行為可能會發展成為違法犯罪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是指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 事處罰的違法行為,也是違德又違法的行為。)(5)提問:從陳某的案例中,我們得到了什么啟示 (學生可能的回答: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的危害,遠離犯罪;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 為;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 紀守法,防患于未然。)(三)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刑法的作用和內容、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刑罰的含義和種類以及如 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強調犯罪是我們成長的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 法律意識,遠離犯罪,健康成長。(四)隨堂練習1. 下列關于刑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刑法和憲法處于同等地位,一樣重要B.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C. 刑法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D. 刑法規定了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答案:BCD(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對犯罪 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雖然刑法和憲法都非常重要,但它們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能說處于同等地 位。)0. 有期徒刑()A. 是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B. 是主刑的一種C. 是附加刑的一種D. 是對犯罪分子實行的最嚴厲的制裁方法答案:AB (有期徒刑是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是主刑的一種。附加刑包括罰金、 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死刑是對犯罪分子實行的最嚴厲的制裁方法。)0. 判斷:違法行為必然受到刑罰處罰。答案:錯誤(只有犯罪行為才會受到刑罰處罰,違法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一般違法行 為會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或民事處罰。)0. 判斷:任何違法行為都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答案:錯誤(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犯罪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一般違法 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0. 判斷:死刑、剝奪政治權利屬于主刑。答案:錯誤(死刑屬于主刑,剝奪政治權利屬于附加刑。)0. 判斷:罰金、罰款屬于刑事違法行為。答案:錯誤(罰金屬于刑罰中的附加刑,罰款屬于行政處罰。)0. 判斷:不良行為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答案:錯誤(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不良行為可能會發展成為違法犯罪行為。)0. 判斷:有錯不改,就必然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答案:錯誤(有錯如果不及時改正,就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但不是必然的,這取決于個人的行 為和選擇。)(五)板書設計1. 刑法的作用和內容作用: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內容:明確規定了什么是犯罪行為,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 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含義: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 果)3. 刑罰的含義和種類含義:犯罪的法律后果,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 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種類: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驅逐出境)4. 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原因:不良行為可能會發展成為違法犯罪行為啟示: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的危害,遠離犯罪;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 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六)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電影《少年的你》的案例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 充分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和分析,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刑法、犯罪、刑罰以及預防犯罪的相關知識。通過陳 某的案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不良行為可能導致的后果,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防范意 識。然而,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討論環節,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高,需要進一步引導和 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此外,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犯罪的基本特征,學生的理解可能還不夠深入,需要 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講解和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