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心中的 “110”》教學設計 課時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提高對陌生人的警惕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分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在面對潛在安全威脅時能夠冷靜應對,保護自己的安全。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識別面對陌生人潛在的安全威脅,提高警惕性。 掌握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保持警惕性的同時,不失禮貌和善良。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自救自護方法。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案例分析法 小組討論法 實踐活動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關于兒童安全的視頻,如兒童被陌生人拐騙、受到陌生人侵害等,引發學生對自身安全的關注。視頻中可以展現孩子在不同場景下與陌生人接觸的畫面,有的孩子輕易相信陌生人,結果陷入危險,而有的孩子保持警惕,成功避免了危險。 提問學生:“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陌生人?你是如何與他們交往的?” 引出心中的 “110” 這一話題,讓學生認識到在與陌生人交往時要保持警惕。可以請幾位學生分享自己與陌生人交往的經歷,如在超市遇到陌生人問路、在小區里被陌生人夸獎等,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應對方式是否恰當。 (二)認識社會的復雜性 展示一些社會新聞案例,如兒童被拐騙、網絡詐騙、陌生人侵害等,讓學生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安全風險。可以通過圖片、文字描述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這些案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社會的復雜性。 提問學生:“從這些案例中,你能看出社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引導學生認識到社會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危險的一面,是一個復雜的地方。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 教師進行總結,明確社會的復雜性,提醒學生在與陌生人交往時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可以舉例說明社會中的善良和危險,如有的陌生人會幫助迷路的孩子找到家人,而有的陌生人則會利用孩子的善良進行拐騙,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 (三)學會識別潛在的安全威脅 情境創設 創設一些與陌生人交往的情境,如在公園遇到陌生人搭訕、在學校門口遇到陌生人問路、在網上收到陌生人的信息等。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這些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提問學生:“在這些情境中,你覺得可能存在哪些安全威脅?” 引導學生思考陌生人的行為可能帶來的風險。可以讓學生從陌生人的言語、行為、表情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脅。 案例分析 展示一些實際的案例,如兒童被陌生人拐騙的案例、網絡詐騙的案例、陌生人侵害的案例等。可以通過圖片、文字描述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這些案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陌生人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案例中陌生人的行為特點和潛在的安全威脅。可以讓學生從陌生人的目的、手段、后果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陌生人的行為特點和潛在的安全威脅。 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在發言中互相學習,拓寬自己的思維角度。 教師進行總結,歸納陌生人可能帶來的安全威脅,如拐騙、詐騙、侵害等。可以通過舉例說明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陌生人可能帶來的安全威脅。 警惕信號 引導學生思考在與陌生人交往時,哪些信號可以提醒我們可能存在安全威脅。可以讓學生從陌生人的言語、行為、表情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警惕信號。 學生可能會回答陌生人的過度熱情、不合理的要求、奇怪的行為等都可能是警惕信號。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這些警惕信號,如陌生人主動給孩子送禮物、要求孩子跟自己走、行為舉止怪異等。 教師進行總結,提醒學生在與陌生人交往時要注意觀察這些警惕信號,提高警惕性。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系統地了解警惕信號,提高學生的警惕性。 (四)提高警惕性的方法 保持冷靜 提問學生:“當你遇到陌生人時,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認識到保持冷靜是應對陌生人的重要方法。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情緒、思維、行動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保持冷靜的方法。 舉例說明在遇到陌生人時,保持冷靜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觀察對方的行為,判斷是否存在安全威脅。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說明保持冷靜的重要性,如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搭訕時,保持冷靜可以觀察陌生人的表情、言語、行為等,判斷陌生人是否有不良企圖。 教師進行總結,強調在與陌生人交往時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保持冷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不輕易相信陌生人 展示一些陌生人欺騙兒童的案例,如陌生人以送禮物、帶孩子去玩等理由欺騙兒童。可以通過圖片、文字描述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這些案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陌生人的欺騙手段。 提問學生:“為什么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 引導學生認識到陌生人可能會有不良企圖,不輕易相信陌生人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可以讓學生從陌生人的目的、手段、后果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原因。 教師進行總結,提醒學生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系統地了解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警惕性。 尋求幫助 提問學生:“當你覺得可能存在安全威脅時,你會向誰求助?” 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遇到危險時,要及時向身邊的人求助。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人、機構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可以求助的對象。 舉例說明可以向警察、老師、家長、同學等求助。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說明向不同的人求助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如向警察求助時要說明自己的位置、情況等,向老師求助時要在學校內等。 教師進行總結,強調在遇到危險時要及時尋求幫助,不要獨自面對陌生人的威脅。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尋求幫助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五)掌握自救自護方法 獨自在家時的應對方法 提問學生:“當你獨自在家時,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思考獨自在家時的安全問題。可以讓學生從陌生人敲門、電話詐騙、火災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獨自在家時的應對方法。 學生可能會回答不要給陌生人開門、不要透露家人不在家的信息等。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這些應對方法的具體操作,如通過門鏡觀察陌生人、詢問對方身份、不要輕易開門等。 教師進行總結,明確獨自在家時的應對方法,如通過門鏡辨認陌生人、不要和陌生人交談、及時向家人或警察求助等。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系統地了解獨自在家時的應對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面對陌生人敲門的應對方法 創設情境,如陌生人敲門聲稱是快遞員、修理工等。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這些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提問學生:“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應對陌生人敲門。可以讓學生從陌生人的身份、目的、手段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應對陌生人敲門的方法。 學生可能會回答通過門鏡觀察、詢問對方身份、不要輕易開門等。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這些應對方法的具體操作,如通過門鏡觀察陌生人的外貌、穿著、行為等,詢問對方的身份和來意,不要輕易開門等。 教師進行總結,強調面對陌生人敲門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開門。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系統地了解面對陌生人敲門的應對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面對陌生人勒索的應對方法 展示一些兒童被陌生人勒索的案例,如索要零花錢、威脅恐嚇等。可以通過圖片、文字描述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這些案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陌生人勒索的手段和后果。 提問學生:“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應對陌生人勒索。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情緒、思維、行動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應對陌生人勒索的方法。 學生可能會回答保持冷靜、說好話穩住對方、借口沒錢約定下次交錢時間、脫身后報告學校和公安機關等。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這些應對方法的具體操作,如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說好話穩住對方不要激怒對方,借口沒錢約定下次交錢時間為自己爭取時間,脫身后及時報告學校和公安機關等。 教師進行總結,明確面對陌生人勒索的應對方法,強調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及時尋求幫助。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系統地了解面對陌生人勒索的應對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六)人際交往中的自我保護 禮貌與警惕的平衡 提問學生:“在與陌生人交往時,如何做到既有禮貌又保持警惕?” 引導學生思考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平衡禮貌和警惕。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言語、行為、表情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平衡禮貌和警惕的方法。 學生可能會回答要有禮貌地回答陌生人的問題,但不要透露過多個人信息;可以幫助陌生人,但要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等。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這些平衡禮貌和警惕的方法的具體操作,如回答陌生人的問題時要簡潔明了,不要透露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幫助陌生人時要在公共場所或者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等。 教師進行總結,強調在與陌生人交往時要保持禮貌,但也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系統地了解在人際交往中平衡禮貌和警惕的方法,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拒絕不合理要求 創設情境,如陌生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索要個人信息、要求親密接觸等。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這些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提問學生:“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拒絕不合理要求。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情緒、思維、行動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拒絕不合理要求的方法。 學生可能會回答果斷拒絕、說明理由、尋求幫助等。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這些拒絕不合理要求的方法的具體操作,如果斷拒絕陌生人的不合理要求,說明自己的理由如不認識對方、不方便等,尋求幫助如向身邊的人求助、報警等。 教師進行總結,強調在與陌生人交往時,要學會拒絕不合理要求,保護自己的安全。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系統地了解拒絕不合理要求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保護個人隱私 提問學生:“什么是個人隱私?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引導學生認識到個人隱私的重要性。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照片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個人隱私的內容和保護個人隱私的方法。 學生可能會回答個人隱私包括姓名、年齡、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不要輕易透露個人隱私給陌生人等。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保護個人隱私的方法,如不要在網上隨意透露個人信息,不要把自己的照片發給陌生人等。 教師進行總結,強調要保護個人隱私,不要輕易透露給陌生人,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安全風險。可以通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系統地了解保護個人隱私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七)總結全課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社會的復雜性、潛在的安全威脅、提高警惕性的方法、自救自護方法和人際交往中的自我保護等。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如 “社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陌生人可能帶來哪些安全威脅?”“如何提高警惕性?”“獨自在家時應該怎么做?”“面對陌生人敲門應該怎么做?”“面對陌生人勒索應該怎么做?”“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平衡禮貌和警惕?”“如何拒絕不合理要求?”“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