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漫長歷史,初步掌握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一些現(xiàn)象和方法;知道地球是一個兩級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正確描述地球的形狀、大小,加深對地球的認識。科學思維:舉例證明地球是球體;描述地球的形狀、大小,培養(yǎng)科學的發(fā)展觀。探究實踐:通過活動、讀圖、傾聽等方式,了解地球是球體的實例,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態(tài)度責任:激發(fā)探索地球與宇宙奧秘的興趣,樹立正確的物質(zhì)觀。一、地球的形狀1. 是人類的家園。2. 古時候,由于人們 很小, 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古人往往憑經(jīng)驗和直覺認為, 是宇宙的中心,太陽繞著地球轉(zhuǎn)動,而地球是 的,地是 的,整個大地也是 的。3.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地球是球體的猜想。過了2個世紀,古希臘科學家 通過多次對 的觀察,發(fā)現(xiàn)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總是弧形的,由此,他推測地球是個 。4. 1519年,航海家 率領船隊,經(jīng)過長達3年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體,結束了人們關于地“方”與地“圓”的爭論,在人類的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5. 20世紀,人類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載人航天器,從太空中拍到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 ,照片上面有藍色的 和白色的 。6. 蘇聯(lián)宇航員 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太空目睹地球是個球體的人。他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星球。二、地球的大小1. 現(xiàn)代科學技術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 的球體。它的赤道半徑約為 km,兩極方向的半徑約為 km,相差極小。2. 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 km。◆任務點一:地球的形狀1、閱讀課文,繪制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時間表時間 人物 發(fā)現(xiàn)的證據(jù) 猜想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2、思考與討論(1)你還能列舉驗證地球是個球體的現(xiàn)象和方法嗎?現(xiàn)象:方法:(2)從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任務點二:地球的大小1、思考與討論:假如初中學生的平均臂展為1.5m,讓大家沿著赤道手拉手合抱地球,大約需要多少名初中生?1.讀圖,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先后過程是( ?。?br/>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燈塔會( ?。?br/>A.從上到下依次從視野中消失 B.從下到上依次從視野中消失C.塔頂和塔基同時從視野中慢慢變小 D.一直在你視野中存在3.下列選項中可以說明地球的形狀為球體的是( )①月食 ②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④環(huán)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 ⑤流星現(xiàn)象 ⑥晝夜更替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①②⑥4.根據(jù)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分析判斷,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br/>A.②是赤道半徑,③的長度是6378千米B.④是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⑤的長度是6371千米C.在①上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5.同學們應該都玩過撥浪鼓,“演示地球形狀變化的實驗(如圖所示)”與玩撥浪鼓很類似。這個實驗能從一個側面說明 ( )A.地球因為自轉(zhuǎn)變成了一個正圓球體B.地球因為公轉(zhuǎn)變成了一個兩極略鼓、赤道略扁的球體C.地球因為自轉(zhuǎn)變成了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球體D.地球正在向正圓球體演化6.站得高,看得遠,這是由于地球是個巨大的 ,登高才能望遠。登多高,望多遠,通過計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數(shù)據(jù),其中h為觀察者眼睛離地面的高度(垂直距離)。從表中可知,離地越高, 越廣。100離地高度h(米) 1 2 10 20 50 100 1000 5000 10000可見范圍s(千米) 4 5 11 16 25 36 113 252 3577.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將下列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按時間順序排列 (填序號)。①亞里士多德觀察月食時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斷出地球是個球體;②麥哲倫船隊完成 環(huán)球航行一周,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③人們憑直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④從太空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星球。(2)如圖是微信啟動頁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風云四號” 從太空拍攝的祖國最新氣象云圖。以下關于這幅照片意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填字母 編號)。A.顯示了地球是規(guī)則的正球體B.是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最初階段C.首次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D.是地球形狀直觀確鑿的證據(jù)之一(3)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了 (填字母編號)。A.地球的形狀隨著人類的認識不斷改變B.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全憑突發(fā)奇想C.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不斷完善的D.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與科技發(fā)展有關1.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梨形體”等階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B.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在不斷提高C.地球的自身形狀在不斷變化 D.科學可以改變?nèi)说挠^念2.月食時陰影部分的輪廓是圓弧,這可以證明下列哪一星球是圓的( )A.月球 B.太陽 C.地球 D.以上都是3.下列現(xiàn)象或事件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的是( ?。?br/>A.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B.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C.天圓地方D.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4.航天員在太空行走時看到的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 ?。?br/>A.地球外面有大氣層B.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C.過去的測量有錯誤D.地球本身就是個正球體5.毛澤東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坐地日行八萬里, 巡天遙看一千河?!币嬲招邪巳f里,則應該坐在地球的( )A.赤道 B.北極 C.南極 D.北極圈6.高大的帆船酒店是阿聯(lián)酋迪拜海灣標志性建筑物,如圖所示。晴天當你乘船出海,回眸遠眺時,會看到帆船酒店( )A.從上到下依次消失B.從下到上依次消失C.整體同時消失D.整體都不會消失7.下列有關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地球是一個圓形 B.地球平均半徑4萬千米C.地球最大周長約6371千米 D.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8.圖甲表示不同時期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圖乙表示地球內(nèi)部結構。(1)這些認識的先后順序為 。(用序號表示)(2)圖①的認識基于的證據(jù)有 。(舉出一例)9.讀圖,分析粉筆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遠去的現(xiàn)象。(1)粉筆在水平板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 。(2)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去,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與上述 (填“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現(xiàn)象相似,說明大洋面是 (填“球面”或“水平面”)。10.地球是我們?nèi)祟惖募覉@,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根據(jù)圖文,請完成下列相關題目。(1)請將上述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按先后排序 (填序號)。(2)古人的詩句中常有一些能反映地理道理的詞句。下列能夠反映大地是球形的詩句有 。A.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B.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C.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D.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11.讀地球的形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字母a是指 半徑,字母b為兩極方向的半徑,a比b長 千米。(2)經(jīng)現(xiàn)代科技測量可知,地球是一個 稍扁、 略鼓的橢球體;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 (填字母)。A.地球上面有藍色的海和白色的云B.地球本身就是個球體C.過去的測量有錯誤D.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12.下列是有關地球形狀的說法,請回答下列問題。A.天圓如彈丸,地如卵中黃B.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C.地球是球體(1)按照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過程,將上述說法前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 → 。(2)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 。(填字母)A.地球形狀隨著人類的認識而改變B.古人對地球的認識符合當時的科學發(fā)展水平,是完全正確的C.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沒有階段的,完全靠人們的突發(fā)奇想D.一定的科學技術是認識地球形狀的基礎(3)古人為什么不會想到地球是圓的呢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古代人由于活動范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著的一口巨大的鍋。隨著人們視野的擴大,人們臆想中的大地變成了一只倒扣的盤子,天像一頂半圓的斗笠。材料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環(huán)球航行線路如下圖。材料三:經(jīng)過科學的測量,地球并不是正球體,它的赤道半徑為6 378千米 ,極半徑為6 357千米。(1)根據(jù)材料一,人們最初對地球形狀有什么樣的認識?(2)根據(jù)材料二,地球是一個球體嗎?(3)根據(jù)材料二、三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狀。(4)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現(xiàn)象都可以說明大地不是平面,而是球體,請你舉兩個例子來說明。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漫長歷史,初步掌握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一些現(xiàn)象和方法;知道地球是一個兩級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正確描述地球的形狀、大小,加深對地球的認識。科學思維:舉例證明地球是球體;描述地球的形狀、大小,培養(yǎng)科學的發(fā)展觀。探究實踐:通過活動、讀圖、傾聽等方式,了解地球是球體的實例,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態(tài)度責任:激發(fā)探索地球與宇宙奧秘的興趣,樹立正確的物質(zhì)觀。一、地球的形狀1.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2. 古時候,由于人們活動范圍很小,認知能力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古人往往憑經(jīng)驗和直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繞著地球轉(zhuǎn)動,而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地是平的,整個大地也是平的。3.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地球是球體的猜想。過了2個世紀,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通過多次對月食的觀察,發(fā)現(xiàn)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總是弧形的,由此,他推測地球是個球體。4. 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經(jīng)過長達3年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體,結束了人們關于地“方”與地“圓”的爭論,在人類的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5. 20世紀,人類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載人航天器,從太空中拍到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照片上面有藍色的海和白色的云。6. 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太空目睹地球是個球體的人。他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星球。二、地球的大小1. 現(xiàn)代科學技術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它的赤道半徑約為6378km,兩極方向的半徑約為6357km,相差極小。2. 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104km。◆任務點一:地球的形狀1、閱讀課文,繪制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時間表時間 人物 發(fā)現(xiàn)的證據(jù) 猜想古代 中國人 / 天圓地方公元前6世紀 畢達哥拉斯 / 提出了地球是球體的猜想公元前4世紀 亞里士多德 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 推測地球是個球體1519-1522年 麥哲倫 率領船隊環(huán)繞地球航行一周 用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體20世紀 / 人造地球衛(wèi)星、載人航天器,從太空中拍到地球的照片 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2、思考與討論(1)你還能列舉驗證地球是個球體的現(xiàn)象和方法嗎?現(xiàn)象:(1)遠方來的船只先看到桅桿頂部,再逐漸看到船身。(2)月食時,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是圓弧形的。方法:(1)環(huán)球航行: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成功,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2)衛(wèi)星圖像:現(xiàn)代通過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是一個球體。(3)登高望遠:站在高處能看得更遠,如果地球是平面,就不會有這種現(xiàn)象。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2)從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提高。◆任務點二:地球的大小1、思考與討論:假如初中學生的平均臂展為1.5m,讓大家沿著赤道手拉手合抱地球,大約需要多少名初中生?地球赤道周長約為:40000km,而一個中學生的平均臂展長1.5m,因此需要的中學生數(shù)量為:=量≈26666667人。1.【答案】D【解析】【分析】古時候的人們,由于活動的范圍很小,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 例如,古代中國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公元前 6 世紀,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設想。過了 2 個世紀,亞里士多德多次觀察月食時,發(fā)現(xiàn)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斷地球是個球體。這是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第一次飛躍;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經(jīng)過長達 3 年的十分艱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現(xiàn)在,我們從太空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藍色的海和白色的云。【解答】古代人認為地球是方的,天是圓的,后來經(jīng)過漫長的探究發(fā)現(xiàn)地球是球形,再是亞里士多德推斷地球是球體,麥哲倫的航行證明地球是球形,最后通過拍攝照片證明地球是近似球形的星球。故答案為:D。2.【答案】B【解析】【分析】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地球本身是一個球體。【解答】我們在船上能夠看到港口的燈塔,是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由于地球是一個球體,隨著船舶離開陸地開往海洋,燈塔會逐漸沒入地平線,所以給人的效果是從下而上從視野中消失。故答案為:B。3.【答案】C【解析】【分析】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例子有: 月食; 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遠去的船帆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麥哲倫的航海旅行;【解答】 下列選項中可以說明地球的形狀為球體的是①②③;④⑤⑥不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故答案為:C.4.【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赤道半徑6378km,極半徑是6357km,地球由外向內(nèi)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中有軟流層,軟流層中有巖漿;地核分為外地核和內(nèi)地核;外地核是液態(tài),內(nèi)地核是固態(tài);赤道的周長是4萬千米;【解答】A. ③是赤道半徑,③的長度是6378千米,A錯誤;B. ④是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⑤是極半徑,它的長度是6357千米,B錯誤;C.①是赤道周長,為4萬千米,所以在①上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C正確;D.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D錯誤;故答案為:C.5.【答案】C【解析】【分析】現(xiàn)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它的赤道半徑是 6378 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約為6357 千米,僅差 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它的赤道周長約為 4 萬千米。如果我們把這個龐大的地球縮小,制成一個直徑 1 米的地球儀,赤道半徑只比極半徑長約 3 毫米。這點微小差別,在地球儀上是看不出來的。【解答】A撥浪鼓撥動時,轉(zhuǎn)動過程中看似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B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不會因為公轉(zhuǎn)而變成兩極略鼓、赤道略扁的球體;C撥浪鼓撥動時,轉(zhuǎn)動過程中看似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所以是自轉(zhuǎn)導致的;D撥浪鼓撥動時,手波動時相當于研究地球的自轉(zhuǎn),地球變成了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而不是正圓球演化。故答案為:C。6.【答案】球體;可見范圍【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球體,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例子: 1.地平線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證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時,觀察月球,太陽食面總有一定的弧度。證明地球是圓;4.麥哲侖的環(huán)球航行;5.發(fā)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6.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圓的。【解答】 站得高,看得遠,這是由于地球是個巨大的球體,登高才能望遠。登多高,望多遠,通過計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數(shù)據(jù),其中h為觀察者眼睛離地面的高度(垂直距離)。從表中可知,離地越高,可見范圍越廣。故答案為:球體;可見范圍7.【答案】(1)③①②④(2)D(3)C;D【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以及從中我們可以的得到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不斷完善的,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與科技發(fā)展有關這樣的啟示;【解答】(1)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先是③人們憑直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 然后是①亞里士多德觀察月食時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斷出地球是個球體;然后是②麥哲倫船隊完成 環(huán)球航行一周,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最后是現(xiàn)代④從太空 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星球。所以排序為③①②④ ;(2)整個圖片中拍攝的地球是一個球體,它是地球形狀直管確鑿的證據(jù);(3)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不斷完善的,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與科技發(fā)展有關;選CD。故答案為:(1) ③①②④ (2) D (3) CD1.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梨形體”等階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B.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在不斷提高C.地球的自身形狀在不斷變化 D.科學可以改變?nèi)说挠^念【答案】C【解析】【分析】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及其漫長的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地球的認識不斷的提高,但地球的形狀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解答】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從“天圓地方”到“球體”再到 “梨形體” ,說明科學是不斷進步的,人們對科學的認識是不斷提高的,科學可以改變?nèi)藗兊挠^念,而不是地球的自身形狀發(fā)生改變。故答案為:C2.月食時陰影部分的輪廓是圓弧,這可以證明下列哪一星球是圓的( ?。?br/>A.月球 B.太陽 C.地球 D.以上都是【答案】C【解答】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xiàn)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qū)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因此月食時陰影部分的輪廓是圓弧,這可以證明地球是圓的,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下列現(xiàn)象或事件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的是( ?。?br/>A.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B.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C.天圓地方D.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兩級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例子有: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站得高看得遠;月食;【解答】A.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第一次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正確;B.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正確;C.天圓地方不是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錯誤;D.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正確;故答案為:C.4.航天員在太空行走時看到的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 ?。?br/>A.地球外面有大氣層B.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C.過去的測量有錯誤D.地球本身就是個正球體【答案】B【解析】【分析】現(xiàn)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它的赤道半徑是 6378 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約為6357 千米,僅差 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它的赤道周長約為 4 萬千米。如果我們把這個龐大的地球縮小,制成一個直徑 1 米的地球儀,赤道半徑只比極半徑長約 3 毫米。這點微小差別,在地球儀上是看不出來的。【解答】在太空時基本上看到的地球是圓的,由于距離太遠了,而地球它的赤道半徑是 6378 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約為6357 千米,僅差 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故答案為:B。5.毛澤東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坐地日行八萬里, 巡天遙看一千河?!币嬲招邪巳f里,則應該坐在地球的( )A.赤道 B.北極 C.南極 D.北極圈【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做經(jīng)線,也稱子午線 。在南、北兩極中間,與兩極等距,并且與經(jīng)線垂直的線叫做赤道,與它平行的線叫做緯線。【解答】地球圍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公轉(zhuǎn),自身也在不停的自西向東的自轉(zhuǎn),地球自轉(zhuǎn)一周為為一天,而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 略鼓的球體。它的赤道半徑是 6378 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約為6357 千米,僅差 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它的赤道周長約為 4 萬千米,赤道是周長最長的,所以在赤道上可以日行八萬里。故答案為:A。6.高大的帆船酒店是阿聯(lián)酋迪拜海灣標志性建筑物,如圖所示。晴天當你乘船出海,回眸遠眺時,會看到帆船酒店( ?。?br/>A.從上到下依次消失 B.從下到上依次消失C.整體同時消失 D.整體都不會消失【答案】B【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解答】當乘船出海,回眸遠眺時,由于地球是球體,會看到帆船酒店從下到上依次消失,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7.下列有關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球是一個圓形 B.地球平均半徑4萬千米C.地球最大周長約6371千米 D.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答案】D【解析】【分析】現(xiàn)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它的赤道半徑是 6378 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約為6357 千米,僅差 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它的赤道周長約為 4 萬千米。如果我們把這個龐大的地球縮小,制成一個直徑 1 米的地球儀,赤道半徑只比極半徑長約 3 米。這點微小差別,在地球儀上是看不出來的。【解答】A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B它的赤道半徑是 6378 千米,兩極方向的半徑約為6357 千米,僅差 0.33%;C它的赤道周長約為 4 萬千米;D根據(jù)面積公式πr2≈5.1億平方千米。故答案為:D。8.圖甲表示不同時期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圖乙表示地球內(nèi)部結構。(1)這些認識的先后順序為 。(用序號表示)(2)圖①的認識基于的證據(jù)有 。(舉出一例)【答案】(1)③①②(2)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登高望遠等,合理即可)9.讀圖,分析粉筆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遠去的現(xiàn)象。(1)粉筆在水平板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 。(2)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去,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與上述 (填“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現(xiàn)象相似,說明大洋面是 (填“球面”或“水平面”)。【答案】(1)粉筆長度不變(2)粉筆長度逐漸變短,最后看不見了(3)球面;球面【解析】【分析】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例子有:從海邊看到從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 從海邊看到帆船向遠方駛去,先消失的是船身,后消失的是桅桿。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成功,首次證實地球是球體。登高望遠 ,要想看的遠,要登的更高。月食時地球的影子是圓形的。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解答】(1) 粉筆在水平板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粉筆長度不變;(2)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粉筆長度逐漸變短,最后看不見了;(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去,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與上述球面上的現(xiàn)象相似,說明大洋面是球面。故答案為:(1) 粉筆長度不變 (2) 粉筆長度逐漸變短,最后看不見了 (3)球面、球面10.地球是我們?nèi)祟惖募覉@,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根據(jù)圖文,請完成下列相關題目。(1)請將上述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按先后排序 (填序號)。(2)古人的詩句中常有一些能反映地理道理的詞句。下列能夠反映大地是球形的詩句有 。A.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B.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C.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D.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答案】(1)①③②(2)C【解析】【分析】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1.地平線為弧形; 2.海平面上的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說明地球是球體; 3.日食、月食時,觀察月球,太陽食面總有一定的弧度。說明地球是球體; 4.麥哲侖的環(huán)球航行; 5.發(fā)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6.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沒東西擋著,那應該無論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樣遠,但實際是無論在地球上的哪一點,都是登高望遠。所以地球是球體。7.最好的證據(jù)是衛(wèi)星照片。【解答】(1) 請將上述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按先后排是①③② ;(2)下列能夠反映大地是球形的詩句有 C,體現(xiàn)了站得高看得遠的思想,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故答案為:(1) ①③② (2)C11.讀地球的形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字母a是指 半徑,字母b為兩極方向的半徑,a比b長 千米。(2)經(jīng)現(xiàn)代科技測量可知,地球是一個 稍扁、 略鼓的橢球體;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 (填字母)。A.地球上面有藍色的海和白色的云B.地球本身就是個球體C.過去的測量有錯誤D.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答案】(1)赤道;21(2)兩極;赤道;D【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赤道半徑6378km,極半徑是6357km,地球由外向內(nèi)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中有軟流層,軟流層中有巖漿;地核分為外地核和內(nèi)地核;外地核是液態(tài),內(nèi)地核是固態(tài);【解答】(1) 圖中字母a是指赤道半徑,字母b為兩極方向的半徑,a比b長21千米。(2) 經(jīng)現(xiàn)代科技測量可知,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 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故答案為:(1)赤道;21(2)兩極;赤道,D12.下列是有關地球形狀的說法,請回答下列問題。A.天圓如彈丸,地如卵中黃B.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C.地球是球體(1)按照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過程,將上述說法前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 → 。(2)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 。(填字母)A.地球形狀隨著人類的認識而改變B.古人對地球的認識符合當時的科學發(fā)展水平,是完全正確的C.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沒有階段的,完全靠人們的突發(fā)奇想D.一定的科學技術是認識地球形狀的基礎(3)古人為什么不會想到地球是圓的呢 【答案】(1)B;A;C(2)D(3)在古代,由于缺乏精密的儀器和可靠的觀測手段,人們只能憑直覺來認識世界。因為地球本身非常龐大,加之古人活動的范圍狹小,根本無法感覺到地球是圓的。再者,根據(jù)人類的經(jīng)驗,在圓的表面是不穩(wěn)定的,而人類站在大地上感覺是穩(wěn)固的,所以,古人不會想到地球是圓的【解析】【分析】古時候的人們,由于活動的范圍很小,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 例如,古代中國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公元前 6 世紀,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設想。過了 2 個世紀,亞里士多德多次觀察月食時,發(fā)現(xiàn)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斷地球是個球體。這是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第一次飛躍;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經(jīng)過長達 3 年的十分艱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現(xiàn)在,我們從太空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藍色的海和白色的云。【解答】(1)古代人認為地球是方的,天是圓的,后來經(jīng)過漫長的探究發(fā)現(xiàn)地球是球形,再是亞里士多德推斷地球是球體,麥哲倫的航行證明地球是球形,最后通過拍攝照片證明地球是近似球形的星球,故B→A→C;(2)A地球的形狀一直都是不變的,只是由于人的認識能力有限,不會隨著認識而改變;B古人由于活動的范圍很小,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不符合實際情況是不正確的;C由于活動的范圍很小,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提出的很多的猜想,這些猜想都源于生活和自然現(xiàn)象;D漫長的探究發(fā)現(xiàn)地球是球形,是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的基礎去實踐的。(3)古時候的人們,由于活動的范圍很小,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 在古代,由于缺乏精密的儀器和可靠的觀測手段,人們只能憑直覺來認識世界。因為地球本身非常龐大,加之古人活動的范圍狹小,根本無法感覺到地球是圓的。再者,根據(jù)人類的經(jīng)驗,在圓的表面是不穩(wěn)定的,而人類站在大地上感覺是穩(wěn)固的,所以,古人不會想到地球是圓的 。故答案為:(1)B,A,C;(2)D;(3) 在古代,由于缺乏精密的儀器和可靠的觀測手段,人們只能憑直覺來認識世界。因為地球本身非常龐大,加之古人活動的范圍狹小,根本無法感覺到地球是圓的。再者,根據(jù)人類的經(jīng)驗,在圓的表面是不穩(wěn)定的,而人類站在大地上感覺是穩(wěn)固的,所以,古人不會想到地球是圓的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古代人由于活動范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著的一口巨大的鍋。隨著人們視野的擴大,人們臆想中的大地變成了一只倒扣的盤子,天像一頂半圓的斗笠。材料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環(huán)球航行線路如下圖。材料三:經(jīng)過科學的測量,地球并不是正球體,它的赤道半徑為6 378千米 ,極半徑為6 357千米。(1)根據(jù)材料一,人們最初對地球形狀有什么樣的認識?(2)根據(jù)材料二,地球是一個球體嗎?(3)根據(jù)材料二、三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狀。(4)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現(xiàn)象都可以說明大地不是平面,而是球體,請你舉兩個例子來說明。【答案】(1)天圓地方。(2)是的;(3)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4)①入港的船,先望見桅桿,后看見船身;出港的船,恰好與此相反;②月食時,地球的影子是一個圓形;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④登高望遠。(可以是其他答案,舉兩個例子即可)用月食現(xiàn)象證明.北半球不同緯度的地方北極星的高度不同.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yǎng)】3.1 認識地球(第1課時)學案(學生版).docx 【核心素養(yǎng)】3.1 認識地球(第1課時)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