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9張PPT)9.3 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中國戲曲文化中的文化自強 河南衛視中的文化自信全書主線哲學與文化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什么是哲學)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唯物論)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唯物辯證法)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認識論)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歷史觀)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價值觀)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來)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外來)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未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學生運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文化觀教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從一般到個別第三單元識體系哲學文化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的靈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內涵與功能民族性與多樣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文化觀)建設第九課識體系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文化強國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決定因素:人民根本利益、黨的性質宗旨、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文化自信堅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革命文化歷史必然性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②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③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沉淀、更持久的力量地位要求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基本路徑實現先進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思考: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為何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才能有文化自信?導入新課二十大報告摘錄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議題一: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議題二: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才能有文化自信?總議題:如何理解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 01建設文化強國議題一: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導入新課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啟動議學情境一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啟動2022年11月4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啟動。北京園博園、中國園林博物館等地變身戲曲樂園,將陸續舉辦演出、論壇、展覽、市集、游戲等系列戲曲活動,為戲迷和游客帶來觀賞與游園樂趣。連續舉辦六年的中國戲曲文化周,已經成為北京乃至全國的知名戲曲文化品牌,也是“大戲看北京”這張文化名片重要組成部分。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以“和合共美”為年度主題,依托往屆經驗,在藝術水準專業性、內容形式多樣性、活動空間延展性等方面繼續進行探索。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正呈現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落后甚至是腐朽的文化現象.....議學情境一判斷下面是落后還是腐朽文化 重男輕女思想求神保佑長官發財全能神等邪教落后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議學情境一判斷下面是落后還是腐朽文化 帶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洋牌匾”“洋商標’”宣傳暴力、色情的文化算命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落后文化議學情境一判斷下面是落后還是腐朽文化 頹廢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婚事大操大辦議學問題:面對各種各樣的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文化 奏響什么樣的主旋律?我們應該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落后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思想激蕩中認清主旋律(主流)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所在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支流)議學提示(1)必要性:①我們面對的文化有傳統的和現代的、外來的和本土的、先進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積極的和頹廢的等。②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2)必然要求: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1、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一、建設文化強國比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含義 形式 危害 對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指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看相、算命、看風水等屬于認識問題(認識上不科學、不積極、低俗)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 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堅決抵制依法取締一、建設文化強國議學情境二“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16場:家風正,國運興議學情境一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16場活動,11月4日進行“云宣講”。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作題為《家風正 國運興》的演講。蒙曼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對家風與國運的關系展開講解。在闡釋家教、家風與國風內涵的基礎上,她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家庭、重視教子的優良傳統和規矩先行、底線思維等寶貴經驗,提出要正確認識家與國的關系,在家風家教建設中堅持古為今用,從而實現家風正、國運興。蒙曼表示,家庭不僅構成今天的社會,而且還培養未來的國民,家庭建設的意義不僅在于家庭的美滿,更在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和社會和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構成了新時代家庭建設的基礎和底色。議學問題:結合上述情境分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16場:家風正,國運興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 精神文明創建 、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建設文化強國議學情境三打造22家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建設提高其思想道德修養議學情境三2022年全國科普日啟動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修養結合上述兩個視頻,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關、文化觀。(2)公民道德建設: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3)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新風。3、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一、建設文化強國正確區分科學文化修養與道德修養科學文化修養 道德修養區別 指人們在科學知識、文史知 識、藝術欣賞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 指人們通過不斷提高道德認識、道德判斷水平,陶冶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的過程。聯系 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道德修養;加強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一、建設文化強國議學情境四2021年河南文化和旅游十件大事議學情境四2021年河南文化和旅游十件大事 2021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系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為引領,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動力,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元需求為導向,知負重,迎難克難,惟干實干,推動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新進展、開創新局面。共盤點了十件大事。議學問題:結合2021年河南文化和旅游十件大事,談談河南是如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建設文化強的?(1)國內: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2)國外: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國外民眾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4、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一、建設文化強國比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文化事業 文化產業區 別 生產目的 文化事業部門是生產公共產品,以國家需要為轉移 文化產業部門是為市場生產商品,以市場需要為轉移資金來源 文化事業的生產資本由國家或社會提供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文化商品的資本來源于不同經濟成分機構特征 文化事業機構是政府部門的附屬單位,以行政方式管理。 文化產業機構是企業單位,以企業法人進行經營活動。聯系 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過程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文化產業以文化事業為基礎,文化事業以文化產業為支撐一、建設文化強國02堅定文化自信議題二: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才能有文化自信?議學情境五河南衛視是怎么打造文化自信的議學情境三習近平總書記談文化自信 2022年10月16日,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上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議學問題:結合上述情境談談我們為何這么重視文化自信,河南打造文化自信底氣在哪?河南衛視是怎么打造文化自信的?我們應該對我國的什么文化充滿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自信增強文化底蘊二、堅定文化自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3)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堅定文化自信的原因二、堅定文化自信(1)夯實基礎:①措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②依據:文化自信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2、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二、堅定文化自信(2)文化底蘊:①措施: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②依據: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3)最根本要求: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2、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二、堅定文化自信1.(2023秋·江蘇鎮江·高三統考期中)時下,科普短視頻走紅,不少短視頻平臺推出的科普“網紅”,他們捕捉社會熱點,回應公眾關切,提煉科學知識,采用“實時講解+原創動畫短片+專家出鏡解說”的方式,吸引大量粉絲。科普短視頻之所以走紅是因為( )A.能反映人民群眾共同的精神追求B.基于人民需求,采取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C.提升了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D.發展了公共文化事業,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課堂練習課堂練習【答案】B【詳解】B:科普短視頻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捕捉社會熱點,回應公眾關切,提煉科學知識,所以能吸引大量粉絲,B符合題意。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中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價值期盼,A不符合題意。C:科普短視頻提煉科學知識,有利于提升人們的科學文化修養,但與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無關,C排除。D:短視頻平臺推出的科普短視頻不屬于公共文化事業,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2023秋·寧夏銀川·高二六盤山高級中學校考期中)2023年《開學第一課》把國防教育作為重要一環。同學們在課程中聆聽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飛行員講述與敵人“空中拼刺刀”的鐵血戰績,感受著人民空軍護送英烈回家的空天轟鳴,領悟著崇尚英雄、熱血報國的責任擔當。這一學習內容( )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決定性的作用②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國觀念③有利于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④體現了守正創新,堅守傳統文化魅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練習【答案】C【詳解】②③:本題以國防教育為主題考查紅色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通過觀看英雄事跡,領悟崇尚英雄、熱血報國的責任擔當,有利于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國觀念,②③正確。①:這一學習內容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但不會起到決定性作用,①錯誤。④:題目與傳統文化無關,④不選。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課堂練習3.(2023秋·廣東·高一校聯考期中)在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上,來自20個省份的近50個院團院校圍繞梨園精品、梨園薈萃、梨園嘉年華三大板塊,奉上120余場演出、百余場次講座導賞對談、近200場次互動活動,現場吸引近10萬人次參與。此外,30場線上直播、展播登陸多家網絡平臺,累計點擊量超過2000萬次。中國戲曲文化周的舉辦( )①旨在培養更多的戲曲表演人才 ②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體驗③是宣傳中國戲曲文化的唯一途徑 ④有利于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練習【答案】D【詳解】①:中國戲曲文化周的舉辦旨在推廣戲曲文化,目的并不是培養更多的戲曲表演人才,①說法錯誤。②④:中國戲曲文化周圍繞梨園精品、梨園薈萃、梨園嘉年華三大板塊,奉上演出、講座導賞對談、互動活動,現場吸引近10萬人次參與。還通過線上直播、展播登陸多家網絡平臺,這說明中國戲曲文化周的舉辦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體驗,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②④符合題意。③:宣傳中國戲曲文化的途徑多種多樣,舉辦中國戲曲文化周只是其中的一種途徑,并不是唯一途徑,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4.(2023秋·浙江溫州·高二校聯考期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汲取誠信、友善、和諧的傳統道德精髓,融入自由、民主、法治的時代精神。今天,我們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四個方面下功夫。這告訴我們(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賦予傳統美德以嶄新的時代精神②傳統文化精髓進行時代整合才成為當前主導的價值觀念③新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的根基和來源④優秀文化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實踐資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B【詳解】①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汲取誠信、友善、和諧的傳統道德精髓,融入自由、民主、法治的時代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賦予傳統美德以嶄新的時代精神,將傳統道德精髓融入時代精神才成為當前主導的價值觀念,①符合題意,②錯誤。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源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的根基,③錯誤。④:優秀文化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實踐資源,④錯誤。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5.(2023秋·浙江溫州·高二校聯考期中)某地開展以文明交通勸導、文明餐桌行動、文明旅游引導員、網絡文明傳播、學唱公民道德歌、文明禮儀知識問答、清潔家園等為主要形式的“爭做謙恭有禮的中國人”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這能夠( )①營造全民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提升市民文明素質②引領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愛國主義情感③通過喜聞樂見的參與形式,不斷提高人們精神境界④培育社會文明風尚,豐富發展思想道德建設的內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練習【答案】A【詳解】①③: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的功能。文明交通勸導、文明餐桌行動等為主要形式的“爭做謙恭有禮的中國人”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采取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參與形式,能夠營造全民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提升市民文明素質,①③符合題意。②:引領一詞夸大了此活動的作用,②不符合題意。④:有利于培育社會文明風尚,但并沒有豐富發展思想道德建設的內涵,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6.(2023秋·黑龍江齊齊哈爾·高二校聯考期中)1919年的五四運動,掀起了一波反帝反封建的高潮,這不僅僅是一場青年愛國運動,更是一次民族的覺醒。浩浩蕩蕩的五四運動已經過去百年,但先輩傳承下來的五四精神永遠不會褪色,其蘊含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必將指引當代青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五四精神( )①貫穿中華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③是黨領導人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④是當代社會共同認可的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C【詳解】②③:“五四運動其蘊含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必將指引當代青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黨領導人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②③符合題意。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①表述錯誤。④:核心價值觀是當代社會共同認可的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④表述錯誤。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7.(2023秋·河北邢臺·高二校聯考期中)許多學者認為,傳統性與現代性是現代化過程中生生不斷的“連續體”,會以“傳統一現代一傳統一現代”的形式不斷循環往復,世代生生不息。歷史傳統不會消亡,現代化也不會終止。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事實表明,沒有歷史傳統作為依托,文化強國建設難以成功。這表明( )①歷史文化傳統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資源②文化強國是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建成的③文化的發展過程就是傳統與現代的轉化過程④建設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A【詳解】①②:“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事實表明,沒有歷史傳統作為依托,文化強國建設難以成功”,這表明歷史文化傳統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資源;“傳統性與現代性是現代化過程中生生不斷的‘連續體’,世代生生不息。歷史傳統不會消亡,現代化也不會終止”,這說明文化強國是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建成的,①②符合題意。③:文化的發展過程就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批判繼承,革故鼎新的過程,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而不是“傳統與現代的轉化”,③說法錯誤。④:建設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但材料并不涉及“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8.(2023秋·河北邢臺·高二校聯考期中)近年來,“普通人消失”成為電視劇創作的一大現象。一些都市情感題材電視劇,習慣將目光聚焦于鮮亮的階層,反映普通人真實生活的劇集卻鳳毛麟角。觀眾在情感節奏上很難與劇中人物同頻共振,從而產生共鳴。由此可見( )①人民大眾的文化不適應時代要求②文化創作應從群眾實踐中汲取營養③離開群眾實踐的創作是無源之水④文化創新要探索人類社會實踐變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C【詳解】②③:一些都市情感題材電視劇,習慣將目光聚焦于鮮亮的階層,反映普通人真實生活的劇集卻鳳毛麟角。觀眾在情感節奏上很難與劇中人物同頻共振,從而產生共鳴,這表明文化創作不能脫離人民群眾,要從人民群眾實踐中汲取營養,②③正確。①④:材料強調文化創作較多脫離人民群眾,而不是人民大眾的文化不適應時代要求,也沒有涉及文化創新要探索人類社會實踐變化,①④排除。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9.(2023秋·全國·高二期中)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提到的“暮山紫”、蘇東坡在《赤壁賦》中寫道的“東方既白”、出自《楚辭》的醉后面色“朱顏酰”。今天,我們仍會借用這些詩詞典籍表達對萬物色彩的浪漫感知。中國傳統色的表達( )①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②彰顯了中華文化自信的力量③推動了傳統文化和先進文化的創造 ④展現了中國民族的整體風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A【詳解】①②:今天,我們仍會借用這些詩詞典籍表達對萬物色彩的浪漫感知,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也在彰顯中華文化自信的力量,①②正確切題。③: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而不是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③錯誤。④:中華民族精神展現了中國民族的整體風貌,而試題指向的是中國傳統色的表達,④排除。故本題選A。課堂練習10.(2023秋·全國·高二期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善以“天下大同”“仁愛和平”等傳統文化之“筆”做好外交“大文章”,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態等外交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共同體。這反映了( )①文化是意識形態斗爭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中華優秀傳統思想具有歷史的連續性③文化能夠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 ④中華傳統文化因傳承而具有時代價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練習【答案】C【詳解】①:材料強調的是傳統文化與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關系,不涉及意識形態斗爭,①排除。②③:“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大國外交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以人為本”“天下大同”的思想一脈相承,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思想具有歷史的連續性,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態等領域,善以傳統文化之“筆”做好外交“大文章”,反映了文化能夠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②③正確。④:“中華傳統文化因傳承而具有時代價值”說法錯誤,因為要繼承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并不是傳承而具有,而是因其本身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④排除。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11.(2023秋·全國·高二期中)2022年7月落成中國國家版本館是集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美術館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機構,是應歷史之需、時代之需的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國家版本館建成有利于( )①吸收和借鑒外來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②發揮文化的積極作用,解決中國和世界的一切問題③豐富文化載體的多樣性,厚植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④統籌文化發展與安全,永久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瑰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D【詳解】①:材料未涉及增強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且我們要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而非外來的傳統文化,①排除。②:文化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且“解決中國和世界的一切問題”表述絕對,②排除。③:“集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美術館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機構”“應歷史之需、時代之需的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說明國家版本館建成有利于豐富文化載體的多樣性,厚植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③正確。④:“應歷史之需、時代之需的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說明國家版本館建成有利于統籌文化發展與安全,永久保存中華民族文化瑰寶,④正確。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12.(2023秋·全國·高二期中)與看演出、聽音樂會等其他文化活動的開銷相比,逛博物館實在“物美價廉”。博物館的環境通常較有韻味,文化氛圍濃郁,選擇博物館作為周末、假期的出行地,既能收獲知識,又能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討論交流,結束后還能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精美的文物照片,并帶回特色文創產品……種種“利好”使得許多年輕人愛上了逛博物館的“看展式社交”。這給文化建設帶來的啟示有( )①以高價值文創產品為核心,滿足年輕人“看展式社交”需求②立足年輕人市場,創新傳播手段,活化利用各類文物資源③重視“雙創”,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優秀文化產品④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堂練習【答案】D【詳解】①:博物館作為文化事業單位,必須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高價值文創產品為核心說法錯誤,①排除。②:文化建設應立足社會實踐,而不能只面向年輕人,不能只立足年輕人市場,②錯誤。③④:逛博物館既能收獲知識,又能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討論交流,結束后還能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精美的文物照片,并帶回特色文創產品,這表明文化建設應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優秀文化產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13.(2023秋·全國·高二期中)“春風村雨”文化惠民活動是某市推出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動整合全市文化資源,依托各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文化陣地,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守正創新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以文鑄魂,春風化雨,沁潤人心,文化進村的目的是( )①發展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智力支持②建設精神文明,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③繁榮農村文化市場,用精神文明推動物質文明發展④提供豐富精神食糧,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練習【答案】D【詳解】①③:文化進村強調的是文化惠民,強調的是文化的公益性,屬于文化事業,而不是文化產業,其目的不是為了繁榮農村文化市場,①③排除。②④:堅守文化惠民,整合文化資源,開展形式多樣、守正創新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以文鑄魂,春風化雨,沁潤人心,這是在建設精神文明,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目的是提供豐富精神食糧,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②④正確。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3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pptx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16場舉辦,時事,國內時政,好看視頻.mp4 河南十件大事-09.45.13.mp4 河南衛視文化自信.mp4 理想信念教育基地.mp4 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將于11月4日至10日舉辦主場活動,文化,文化產業,好看視頻_20221110_18082054.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