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生物具有基本的生命體征 一、能區分生物和分生物。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陳代謝2、生長發育3、繁殖4、遺傳變異5、對于各種刺激做出有規律的反應(應激性)6、適應環境,影響環境7、除病毒外,都具有細胞結構。第二節 探究實踐是研究生命現象的重要途徑 巴斯德實驗:1、發現問題: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空氣還是來自肉湯本身呢?2、作出假設: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于外界空氣。3、4、制定方案,實施方案:設置A瓶、B瓶,其中B瓶有個長頸,能使空氣進入,而微生物不能進入。變量:微生物。5、得出結論使微,使鮮美的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外界空氣。六、表達交流。科學探究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文獻法、測量法等。推理主要有歸納和演繹。歸納:從個別到一般, 演繹:一般到個別。研究生物學需要特定的器具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2、放大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倒像”:將原物體在同一平面內旋轉180度。3、成像規律放大倍數 視野亮度 視野范圍 細胞大小 細胞數目低倍鏡 小 亮 大 小 多高倍鏡 大 暗 小 大 少4、目鏡無螺紋,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有螺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換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要轉動轉換器。5、顯微鏡放大的是長度或寬度,而不是面積或體積。6、反光鏡:平面鏡(光線弱),凹面鏡(光線強); 7、轉動遮光器:需要強光用大光圈;需要弱光用小光圈。8、顯微鏡的使用:取鏡、安放→→對光(出項明亮的視野)→→安放裝片→→觀察→→整理、存放 。9、如何移動物像:移動載玻片的方向與物像的方向相反;10、低倍鏡換用高倍鏡:①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②調節光圈(選用大光圈) ③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11、污點判斷:在目鏡、物鏡、玻片;若移動其中一個,污點也移動,那么污點就在其上。第二章 第一節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制作動、植物臨時裝片,方法步驟:一、擦:防止玻片上的雜質影響觀察; 二、滴,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其中洋蔥鱗片滴的是清水,口腔上皮滴的是生理鹽水。三、取材,洋蔥鱗片的是撕,口腔上皮是刮; 四、洋蔥鱗片是展平,口腔上皮是涂抹。避免細胞重疊;五、蓋,先一側接觸液滴,再緩緩放平,以免產生氣泡; 六、染,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統一整體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根、莖、葉。動物細胞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人體)器官:不同的組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動能的器官。系統:由多個器官按一定次序組合起來、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系統。高等動物體由呼吸、消化、循環、泌尿、運動、生殖、神經、內分泌、免疫等系統構成,各個系統既分工又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細胞通過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的過程。過程:1、細胞分裂是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先進行復制,再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2、細胞質平均分。3、形成新的細胞膜、細胞壁,成為兩個新細胞。因此子細胞與親代細胞在遺傳上保持了穩定性。結果:細胞的數目增多。分裂產生的新細胞比較小,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細胞生長,在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它們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出現的差異,這就是細胞分化。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組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包括:分生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薄壁組織。動物、人體的基本組織包括: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注意這里單細胞生物是沒有組織概念的。細胞分化時遺傳物質并沒有發生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