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人教版美術五年級上冊元宵節里掛燈彩元宵節簡介Introduction To Lantern Festival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青玉案 元夕》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譯文:東風吹開了元宵夜的火樹銀花,花燈燦爛,就像千樹花開。從天而降的禮花,猶如星雨。豪華的馬車在飄香的街道行過。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轉向西邊,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嘩。元宵節元宵節的習俗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民間習俗元宵節吃元宵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征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歡節,人人參與,樂在其中。猜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元宵節猜燈謎元宵節這一天,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后,歷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后世。元宵節鬧花燈你還知道哪些元宵習俗?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宮燈又稱宮廷花燈,是中國彩燈中富有特色的漢民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 。宮燈始于東漢,盛于隋唐,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宮燈,顧名思義是皇宮中用的燈,主要是以細木為骨架,鑲以絹紗和玻璃,并在外繪以各種圖案的彩繪燈,它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于世。清代 鎏金玉臂龍頭宮燈清代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宮燈走馬燈古稱蟠螭燈(秦漢)、仙音燭和轉鷺燈(唐)、馬騎燈(宋),漢族特色工藝品 ,亦是傳統節日玩具之一,屬于燈籠的一種。常見于元夕、元宵、中秋等節日。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輪軸轉動。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象便不斷走動。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制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故名走馬燈花卉燈顧名思義,就是造型上像花卉的一種花燈形式。以花為造型的燈:不同形狀的燈:立方體形球形制作花燈先折紙剪幾條線畫花紋卷起來貼好邊貼提手和下擺做一做猜燈謎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