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成長的時空 單元思考與行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教材分析 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成長的時空” 單元思考與行動部分,旨在引導學生對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深入反思和實踐。本單元涵蓋了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成長時空,強調了在這些環(huán)境中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通過回顧單元知識點,設置思考問題和行動任務,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第二單元的學習,對成長的時空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還存在一些困惑,如如何更好地處理家庭關系、如何與老師和同學和諧相處、如何在社會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等。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參與各種活動,需要教師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和積極實踐。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1)回顧第二單元 “成長的時空” 的知識點,加深對家庭、學校、社會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的理解。(2)了解不同成長時空下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2. 能力目標(1)通過思考問題和完成行動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2)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學會在不同成長時空下調整自己的行為。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增強學生對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感和歸屬感。(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適應不同成長時空,努力實現個人成長與發(fā)展。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1)對第二單元知識點的回顧和總結。(2)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在不同成長時空下遇到的問題。(3)組織學生完成行動任務,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2. 教學難點(1)如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不同成長時空對個人成長的影響。(2)如何引導學生在行動任務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教學法 1. 教法(1)問題引導法:通過提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對單元內容進行深入反思。(2)任務驅動法:設置行動任務,驅動學生進行實踐和探索。(3)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4)案例分析法:選取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中人物在不同成長時空下的行為和選擇,從中汲取經驗和啟示。2. 學法(1)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自主回顧單元知識點,思考問題,完成行動任務。(2)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問題,完成行動任務。(3)探究學習法:鼓勵學生積極探究不同成長時空下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 教師活動(1)播放一段關于成長的視頻,如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中的成長經歷。(2)提問學生:“視頻中的學生在不同成長時空下有哪些變化?你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類似的經歷嗎?”2. 學生活動(1)觀看視頻,認真感受學生在不同成長時空下的成長。(2)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分享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感受。3.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和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成長的時空問題,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二、回顧單元知識點1. 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回顧第二單元 “成長的時空” 的知識點,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成長時空下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2)通過提問、小組討論等方式,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2. 學生活動(1)認真回顧單元知識點,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2)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3.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單元知識點,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為后續(xù)的思考和行動奠定基礎。三、思考問題1. 教師活動(1)提出思考問題,如 “家庭、學校、社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有哪些不同?在不同成長時空下,我們應該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在社會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3)請學生代表發(fā)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2. 學生活動(1)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小組討論。(2)傾聽同學的發(fā)言,補充和完善自己的觀點。(3)勇敢地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接受同學和教師的點評。3.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成長的時空問題,明確自己在不同成長時空下的責任和義務。四、制定行動方案1. 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在不同成長時空下的角色和責任,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如在家庭中如何孝敬父母、在學校中如何與同學和諧相處、在社會中如何參與志愿服務等。(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分享自己的行動方案,聽取同學的意見和建議。(3)對學生的行動方案進行點評和指導,幫助學生完善行動方案。2. 學生活動(1)認真制定自己的行動方案,明確自己在不同成長時空下的行動目標和步驟。(2)積極參與小組交流,分享自己的行動方案,聽取同學的意見和建議。(3)根據同學和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行動方案。3. 設計意圖通過制定行動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責任感,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在不同成長時空下實現個人成長與發(fā)展。五、行動任務1. 教師活動(1)布置行動任務,如 “在一周內,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中,主動幫助一位有困難的同學;在社會中,參與一次志愿服務活動。”(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制定行動任務的具體實施計劃。(3)請學生代表展示小組的行動任務實施計劃,進行點評和指導。2. 學生活動(1)認真聽取教師布置的行動任務,積極參與小組討論。(2)制定行動任務的具體實施計劃,明確自己的行動步驟和方法。(3)勇敢地展示小組的行動任務實施計劃,接受同學和教師的點評。3. 設計意圖通過行動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在行動中體驗成長的快樂。六、課堂小結1. 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總結對單元知識點的回顧、思考問題、制定行動方案和行動任務的收獲和體會。(2)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積極踐行自己的行動方案,努力實現個人成長與發(fā)展。2. 學生活動(1)認真回顧本節(jié)課的內容,總結自己的收獲和體會。(2)傾聽教師的評價,樹立信心,為實現個人成長與發(fā)展而努力。3.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明確努力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七、布置作業(yè)1. 教師活動(1)布置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在完成行動任務后,寫一篇心得體會,總結自己在行動中的收獲和成長。(2)提醒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和分享。2. 學生活動(1)認真記錄作業(yè)要求。(2)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3. 設計意圖通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行動經驗進行總結和反思,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板書設計 一、回顧單元知識點1. 家庭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2. 學校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3. 社會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二、思考問題1. 不同成長時空對個人成長的影響2. 如何與他人相處3. 如何在社會中發(fā)揮作用三、制定行動方案1. 在家庭中的行動方案2. 在學校中的行動方案3. 在社會中的行動方案四、行動任務1. 為家人做一件事2. 幫助同學3. 參與志愿服務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一、教學優(yōu)點1. 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本節(jié)課緊緊圍繞回顧單元知識點、思考問題、制定行動方案和行動任務等教學目標展開,通過視頻導入、問題引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了成長的時空問題,明確了自己在不同成長時空下的責任和義務,掌握了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方法。2. 教學方法多樣,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問題引導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3.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成長經歷出發(fā),引導學生思考成長的時空問題,制定行動方案和行動任務,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感同身受,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二、教學不足1. 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在教學過程中,我雖然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2. 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對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導致有些教學內容沒有充分展開,影響了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3. 教學評價不夠全面。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缺乏學生自評和互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注重學生自評和互評,提高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三、改進措施1.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注重分層教學,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指導。2.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注重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避免出現教學時間過長或過短的情況。3. 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提高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注重學生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我要注重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避免出現評價過高或過低的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