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8.2 重力勢能第八章 機械能守恒定律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1.通過不同路徑重力做功的分析,歸納出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的特點。2.理解重力勢能的表達式。通過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系體會功能關系。3.知道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參考平面的選取有關,即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但重力勢能的變化量與參考平面的選取無關。4.了解彈性勢能的決定因素。學習目標初中我們已經定性地學習了重力勢能,物體的質量越大、所處的位置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這一節我們來進一步定量地研究重力勢能。你認為重力勢能的表達式應該是怎樣的呢?導入新課1981年4月12日,數百萬噸雪從阿拉斯加的三佛火山頂部極快速度滑下,“白色死神”將沿途13km地區全部摧毀。質量大拒絕高空拋物!高處思考:以下三種情況下小球沿不同軌跡向下運動到B點,其中重力做功各是多少?一、重力做功 hh1h2mgABAB′ hh1h2mgθlB hh1h2AB′B參考答案:D練習1 將同一物體分別沿著兩個斜面向上拉到頂端,這兩個斜面高度相同但坡度和粗糙程度不同。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沿坡度小、長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功多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功多C.沿坡度小、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功多D.上述幾種情況克服重力做功一樣多只跟它的起點和終點的位置(高度差)有關,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總結:重力做功特點練習2 把的情境改為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從高為h處的斜面上的A點滾下經過水平面BC后,再滾上另一斜面,當它到達另一斜面的D點時,速度為零,在這個過程中,重力做功為 ( )A. B. C.mgh D.0參考答案:B分析:過程量WG = mgh1 - mgh2②隨著質量增大、高度的增加而增大WG:①狀態量:兩個狀態的差值和做功有關二、重力勢能思考:做功對應能量的變化,那重力做功對應什么形式能量的變化呢?mgh物體的重力與其高度的乘積,稱為物體的重力勢能,是狀態量,用Ep表示。2.大小表達式:Ep=mgh1.重力勢能概念:總結:3.國際單位:4.重力勢能標量性:焦耳(J)標量5.重力勢能的變化:ΔEPΔEP= Ep末 - Ep初= mgh末-mgh初功能關系: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關系WG = mgh初 - mgh末WG = Ep初 - Ep末 = -⊿EP變化量減少量狀態量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內容:只與初末位置有關重力做功WG (正、負) 重力勢能EP (增加、減少) 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物體 下降物體 上升正負減少增加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重力勢能的增加量等于物體克服重力做的功例題 如圖,塔吊升降建材。建材質量m=200kg,A點高度h1=8m,B點高度h2=3m。⑴從A→B處,重力做功多少?重力勢能如何變化?⑵從B→A處,重力做功多少?重力勢能又如何變化?高度h是相對于誰的呢?重力勢能總是相對于某個水平面來說的,這個水平面叫參考平面。三、重力勢能的相對性想一想?3.正、負只是表示它在參考平面上還是下。1.參考平面(零勢面)2.當物體處于參考平面之下,h為負值,重力勢能也是負值;反之,重力勢能為正值。Ep=mghh取正值h取負值任意選取;通常選取地面為參考平面。練習3 質量m=0.5 kg的小球,從桌面上方高h1= 1.2 m的A點下落到地面上的B點,桌面離地面的高度h2 = 0.8 m,試完成下面的表格。 (g取10 m/s2)⑴在表格的空白處按要求填入數據。⑵如果下落時有空氣阻力,表中的數據是否會改變?所選擇的參考平面 小球在A點 的重力勢能 小球在B點的重力勢能 整個下落過程中小球重力做的功 整個下落過程中小球重力勢能的變化量桌面地面6J10J-4J010J10J減少10J減少10J如果下落時有空氣阻力,表中的數據不會改變。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對一個確定的過程,WG和⊿Ep與參考平面的選取無關。總結綜練 關于重力勢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與零勢面的距離越大,它的重力勢能也越大B.在其他外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克服重力做功100J,重力勢能不一定增加100JC.一個物體的重力勢能從-5 J變化到-3 J,重力勢能減小了2 JD.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等于重力對物體做的功參考答案:D彈簧彈性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思考1: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各部分之間,由于有彈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勢能,這種勢能叫做彈性勢能。思考2:彈力做功與彈性勢能的關系如何?形變程度勁度系數四、彈性勢能實例重力勢能1.重力做功的特點:與路徑無關,只與起點和終點的豎直高度差有關2.地球上的物體具有的與它高度有關的能量。3.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系: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少;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關系式:WG = EP初 - EP末4.重力勢能是相對的,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5.重力勢能是地球與物體組成“系統”所共有的。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