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爆炸與防爆安全素養目標1.化學觀念:通過觀看火災爆炸事故的視頻,知道爆炸的概念,了解爆炸形成的條件;通過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燃料的使用,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2.科學思維: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化學事實,能初步運用分析、綜合歸納等方法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形成一定的證據推理能力。3.科學探究與實踐:能從化學視角對常見的生活現象進行探討,能運用簡單的技術與工程的方法初步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4.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易燃、易爆物的相關學習,增強日常生活中防范災害的意識及注意采取安全措施、遠離傷害的意識。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2.教學難點:燃燒、爆炸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教學過程【情境導入】提出問題 大家知道面粉廠和加油站等都掛有“嚴禁煙火”的警示牌,為什么呢?這是由于細小的面粉或汽油蒸氣等易燃物與空氣接觸很充分,當它被引燃時,會急速燃燒,從而在短暫的時間里聚積大量的熱,在有限的空間內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引發爆炸。合作探究探究點 爆炸與防爆安全提出問題 家用煤氣、天然氣、液化氣等泄漏該如何處理,為什么?討論交流 結合生活實例討論相關原因。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識。歸納總結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的現象。觀看《貝魯特大爆炸》視頻。爆炸極限:易爆的可燃物在空氣中達到一定的含量,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爆炸。這個能發生爆炸的含量范圍,叫作爆炸極限。利用爆炸為人類服務:定向爆破拆除樓房、隧道掘進爆破等。爆炸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但在受到控制的條件下,它也可以為人類服務。4.易燃物和易爆物①易燃物:容易燃燒、自燃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質燃燒的物質等。如硫、白磷、紅磷、酒精、氫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鈉等物質。②易爆物:受熱或受到撞擊時容易發生爆炸的物質。如氯酸鉀、硝酸銨等。一切可燃性氣體(天然氣、煤氣、液化石油氣)、可燃性蒸汽、可燃性粉塵與空氣的混合物遇明火或者電火花都可能發生爆炸。注意: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視窗易燃和易爆物(如硫黃、白磷、酒精、汽油、煤氣、炸藥等)極易燃燒,甚至引發爆炸,容易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因此,存放、保管、運輸、使用這類危險品時,都要格外小心,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確保安全。延伸拓展火災自救小常識1.如果火勢小,根據起火原因,用適當的滅火器材撲滅;火勢大,立即撥打火警電話119求救。2.著火時,要迅速判斷安全出口。3.有濃煙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減少有毒物質進入體內。4.房間內著火,由于空氣流動,上層空氣的有毒有害物濃度大,所以逃生時應彎腰低姿前進。5.如果房間內著火,不能隨便開門,以防空氣流通使火勢更大甚至發生爆炸。【板書設計】第2課時 爆炸與防爆安全一、可燃物爆炸的條件:有限的空間、急劇燃燒、聚積大量的熱。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本堂課與生活和生產實際聯系密切,學生獲取知識積極主動。培養學生從化學視角來關注生活、生產中的安全問題,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從而健康、安全地成長不足之處 教材中對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的資料偏少,缺少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環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