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素養目標1.化學觀念:通過實驗探究,說明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及其主要用途,初步形成“物質性質決定物質用途”的化學觀念;依據化學變化的特征對常見化學反應進行分類,辨別常見的化合反應、氧化反應。2.科學思維:通過對氧氣性質的探究和認識,初步體會通過化學實驗探究物質性質的思路和方法。3.科學探究與實踐:通過物質與氧氣反應的實驗探究,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4.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探究氧氣的性質,激發學生對物質世界及其變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合反應、氧化反應。2.教學難點: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區別與聯系。教學過程【情境導入】潛水、登山時,為什么通常要帶上氧氣瓶?氧氣有哪些性質?合作探究探究點一 氧氣有哪些物理性質提出問題氧氣不易溶于水,魚兒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呢?登山運動員在攀登高山時攜帶的氧氣袋是怎么貯存呢?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p72,討論相關原因,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歸納總結氧氣的物理性質物理性質 氧氣色、味、態(通常狀況下)(101kPa,20℃左右) 無色、無氣味、氣體密度(標準狀況下)( 0℃,101kPa) 比空氣略大溶解性(常溫時)(25℃) 不易溶于水2.在一定條件下氧氣有氣態、液態 、固態三種狀態。3.工業生產的氧氣,一般加壓貯存在藍色的鋼瓶中。(藍底黑字)思考:氧氣為什么可以貯存在鋼瓶中?(分子之間有間隔)探究點二 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提出問題兩個集氣瓶中分別盛有氧氣和氮氣,我們怎么確定哪一瓶氣體是氧氣呢?通過氧氣的物理性質我們是無法確定哪一瓶是氧氣的,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能不能通過氧氣的化學性質來找到哪一瓶是氧氣。探究實驗物質(顏色、狀態) 反應現象 反應表達式 注意事項在空氣中 在氧氣中木炭(黑色固體) 持續紅熱,無煙無焰,放出熱量,生成無色氣體 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無色氣體 碳+氧氣二氧化碳 為使木炭充分燃燒,應使木炭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硫(淡黃色固體) 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硫+氧氣二氧化硫 瓶底預先放置少量水,硫的用量不能過多,防止對空氣造成污染,可在通風櫥中進行鐵絲(銀白色固體) 持續紅熱,放出熱量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有黑色固體產生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1)光亮的鐵絲盤成螺旋狀;(2)鐵絲的下端系一根火柴;(3)集氣瓶底部預先裝少量水或鋪一層薄細沙課堂討論同一物質在氧氣中燃燒和在空氣中燃燒的劇烈程度不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同一物質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反應的劇烈程度取決于氧氣的含量,氧氣含量越高,燃燒越劇烈。你認為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嗎?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種類的角度,歸納上面三個實驗的共同特點。都是物質與氧氣的反應,且反應物有兩種,而生成物只有一種。歸納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跟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在化學反應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知識拓展物質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區別:(1)純氧中氧氣的濃度大于空氣中氧氣的濃度,有的物質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在氧氣中變得可燃,如鐵。(2)燃燒的劇烈程度不同,物質在空氣中燃燒不如在氧氣中燃燒劇烈。思路方法導引——歸納1.定義:歸納是人們在解決化學問題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科學推理方法,以大量的實驗事實為基礎。2.應用:通過[實驗3-1、3-2、3-3]中的碳、硫、鐵與氧氣的反應實驗,說明氧氣可以與多種物質發生反應。基于大量實驗證明,可歸納出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提出問題 提出氧化反應的概念,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氧化反應的圖片,學生思考這些氧化反應有何不同?討論交流 小組交流,討論歸納。歸納總結氧化反應:物質跟氧氣發生的反應。2.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A+B+…→C即“多變一”。(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3.緩慢氧化:在反應中進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覺的氧化。如食物腐爛、釀酒、釀醋、呼吸、鋼鐵生銹等。緩慢氧化的過程中一定放熱,但不一定發光。注意: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也不一定是化合反應。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之間具有交叉關系。探究點三 氧氣有何應用提出問題 氧氣都有哪些用途?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并聯系生活經驗,討論歸納。歸納總結供給呼吸煉鋼氣割氣焊發酵支持燃燒【板書設計】3.1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一、氧氣的性質1.物理性質無色、無臭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態和固態氧都是淡藍色的。2.化學性質碳+氧氣二氧化碳硫+氧氣二氧化硫 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鐵+氧氣四氧化三鐵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化學反應化合反應(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特點:“多變一”)氧氣的用途1.供給呼吸;2.煉鋼;3.氣割氣焊;4.發酵;5.支持燃燒。【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本堂課實驗較多,實驗現象超乎學生的想象,學生獲取知識積極主動,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不足之處 有些結論學生可以通過現象分析得出,教師不應代替學生總結回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