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9—15課)1.2022年課標要求〖導論〗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對以后歷代王朝具有深遠影響。繼起的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東漢的版圖大致與西漢相當,但政局較為混亂。〖內容要求〗1.3 秦漢時期通過了解秦朝統一、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通過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漢武帝大一統,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通過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知道這一時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2.2022年課標解讀⑴了解秦漢時期的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⑵知道秦始皇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并推行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知道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及表現,認識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了解匈奴的興起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所作的貢獻,知道漢朝與匈奴戰與和的關系史實。認識到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民族友好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秦漢時期,科技與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開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往。(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⑶能結合語文、地理、生物等課程的學習,通過閱讀古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查閱地圖,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探究與討論,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本單元教材主要內容:1)新舊教材之比較2024版新教材 原版本單元 課 題 單 元 課 題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9課 秦統一中國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東漢的興衰 第13課 東漢的興亡第14課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2)本單元由七節正課組成。涉及兩個關鍵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秦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漢朝)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對以后歷代王朝具有深遠影響。繼起的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得到發展。《第9課 秦統一中國》:這一課介紹秦朝如何通過征服其他諸侯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包括秦始皇的統治和制度創新,以及他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等重要措施。《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這一課講述了秦朝末年由于嚴苛的法律、重稅和勞役導致的民不聊生,最終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些起義最終導致了秦朝的滅亡。《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這一介紹了西漢的建立,以及文帝和景帝時期的統治。文景之治是西漢初期的一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期,以減輕賦稅、鼓勵農業發展和實行寬政而著稱。《第12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這一課探討了西漢后期如何進一步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及漢武帝時期的擴張和中央集權的加強。《第13課 東漢的興衰》:這一課講述了東漢的建立、發展以及最終的衰落。東漢是西漢之后的一個朝代,它在很多方面繼承了西漢的政策和制度,但也經歷了自己的興衰過程。《第14課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這一課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重要性,這是古代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的重要貿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對促進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起到了關鍵作用。《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這一課探討了秦漢時期在科技、藝術、文學和哲學等方面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造紙術的發明、天文學的進步、儒家思想的發展等。2、單元大概念架構封建大一統局面的形成時期,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第一個高潮,奠定世界領先地位。 經濟:經濟上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并不斷發展,精耕細作技術日益成熟;封建經濟得到發展。政治: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奠定了中國的政治版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創立和鞏固;大一統時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立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封建國維持了四百多年。秦漢王朝影響深遠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科技:醫學、造紙術、地動儀等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秦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奠定了中華文明的世界領先地位,標志著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秦漢是中國古代文化第一個高峰,奠定世界領先地位,對后世影響深遠,也對世界文明作貢獻。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1)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2)導入新課后,出示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5)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3至5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堂堂清,不欠賬。4、本單元教材體例(1)新教材的每個單元主題頁新增該階段時間軸,對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增強學生對歷史時序的認知;還新增了新課標對這一單元要達成的內容要求,為學生學習新知明確了目標,如第三單元: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課文標題后引語部分增加相應內容的圖片信息,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如第9課引語旁配有《秦始皇陵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第10課引語旁配有《秦坑儒谷碑》,第11課引語旁配有《“漢并天下”瓦當》和《“與天久長”瓦當》,第12課引語旁配有《史記 平準書(書影)》,第13課引語旁配有《東漢宅院畫像磚》,第14課引語旁配有《玉門關遺址》,第15課引語旁配有《懸泉置遺址出土的西漢簡牘》、《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等。(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學考古、理論研究新成果,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圖、新圖片、考古新發現的遺物,歷史知識內容更加充實豐富,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設計讀地圖,提升學生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的培養。(4)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6)設計“想一想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8)新教材增加了“學史崇德”欄目,更符合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課標堅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為黨育人,為國育人才”的“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14課新增了【學史崇德】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張騫“持漢節不失”的精神和堅決克服困難的意志為后人傳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更好地落實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第15課新增了【學史崇德】司馬遷撰寫《史記》的史實,司馬遷追求崇高理想和獻身偉大事業的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愛國情懷。(9)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10)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新教材進一步落實歷史學科素養的要求,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體現了歷史課程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課程本質。一、教學目標:目標1.秦的統一與滅亡:簡述秦統一六國的原因、過程、結果,認識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的意義;知道秦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權的措施及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意義;知道秦朝走向衰亡的原因。(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目標2.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知道秦末農民大起義的過程與結果、意義;知道楚漢之爭與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區別與聯系;通過評價秦始皇,學會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方法。(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目標3.西漢建立、大一統王朝的鞏固:知道西漢王朝的建立,西漢初期“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及內容;通過秦亡漢興對比這一活動,讓學生體會失民心失天下的道理;知道漢武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及影響;評價漢武帝。(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目標4.東漢的興衰:知道東漢的建立與“光武中興”的表現;知道宦官與外戚交替專權導致東漢的衰落;知道黃巾起義;(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目標5.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通過張騫鑿空西域的主要史實,通過梳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所歷經的千辛萬苦,讓學生體會其百折不撓的精神;通過解讀《絲綢之路示意圖》與教材相關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體會大漢王朝的開放、包容的精神;通過對今天的“一帶一路”的拓展,把古代歷史拉進現實之中,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歷史傳承與創新。(史料實證、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目標6.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知道造紙術的發明,知道張仲景、華佗等歷史人物的貢獻,體會秦漢時期的我國科技取得較高的成就;通過《史記》與佛教、道教的相關史實的學習,認識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時空觀念、唯物史觀)二.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漢武帝為開拓大一統所進行的措施;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學習難點:秦漢鞏固統一國家的措施所產生的影響、絲綢之路開通的意義。(第7課時)《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教學設計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知道絲綢之路開通的意義。素養目標 1)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知道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的基本史實。理解華佗發明“麻沸散”的意義和張仲景被稱為“醫圣”的原因。(重點、難點)2)史料實證:知道《九章算術》與《氾勝之書》的主要內容;3)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掌握《史記》概況及其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知道道教興起和佛教傳入及其發展狀況,理解宗教得以傳播的原因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重點)4)家國情懷:認識到秦漢時期我國科技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第三單元最后一課,主要介紹秦漢的科技與文化。包括的內容,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和華佗在醫學上的貢獻,中國古代數學《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數學著作(2024年新增),農學成就《氾勝之書》(2024年新增)總結了關中地區農業生產經驗。司馬遷與他的歷史巨著《史記》,道教和佛教的興起。本單元從戰國后期秦國成為諸侯國實力最強的國家,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對后世有深遠影響,但秦末實行暴政,最終被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推翻。秦亡后,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以劉邦建立了我國歷史上又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西漢而結束。西漢時期開辟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打破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隔絕狀態,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往,開創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東漢的版圖大致與西漢相當,但政局較為混亂。最終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造成政局動蕩。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秦漢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為科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從而在許多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本課便是依托于之前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從科技文化角度對秦漢的擴展。秦漢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國家統一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同時,這些科技成就運用于社會生產和生活,又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見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是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發展的基礎與前提。本課關鍵詞:秦漢成就、文化科技。為了便于教學,依據大單元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整合為二部分:一:科技先進:造紙術的發明、醫學、數學與農學的成就;二:文化繁榮:司馬遷與《史記》、道教和佛教。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半學期的歷史學習,學生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巧,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析簡單的材料,但認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師耐心引導。學生通過預習可大致了解本課內容,但對造紙術發明改進的重大意義、華佗的五禽戲、《九章算術》《氾勝之書》《史記》的獨特性等細節缺乏了解,上課時需采用多樣化的材料加深學生認知,用圖文材料豐富歷史細節。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整體感知】【導入新課】說一說中國四大佛教圣地與四大道教名山教師: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漢末年為什么會傳入中國;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為何產生于東漢末年?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來探索其中的奧秘吧! 閱讀單元導讀,思考問題。整體感悟秦漢時期繁榮的科技文化成就。 通過大單元整合,了解秦漢時期科技文化與秦漢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有著密切的關系。講授新課(一) 目標導學一、科技先進:造紙術的發明、醫學、數學與農學的成就任務一、一紙傳天下:造紙術的發明【自主學習】結合課本84-85頁內容,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務。(2分鐘)Q1;閱讀課本84頁的內容,說一說紙發明前古人的書寫材料有哪些?這些材質的缺點是什么?學生回答后PPT展示:【小組合作】閱讀史料并結合教材P84內容,了解造紙術的相關史實。結合材料說一說當時的造紙術有何弊端?材料1.考古學家在陜西西安、甘肅天水、敦煌等地多次發現了西漢時期的麻紙,有的紙上面還有文字和地圖。這證明西漢時已生產紙。材料2.現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其原料為大麻,紙面平整、結構緊密,但又軟又薄,表面有細纖維渣,可見造紙技術比較原始。教師講述: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該紙面平整、光滑,結構緊密,表面有細纖維渣,可見造紙技術比較原始。其原料為黃麻,是西漢早期麻紙。紙上用墨線繪有山、川、崖,路,是一幅紙繪地圖。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因此,紙是西漢古代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摸索、總結創造出來的,是西漢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紙雖然出現較早,但早期的紙比較粗糙,不太適合書寫。紙真正用于書寫和推廣使用是在蔡倫造出質地優良的“蔡侯紙”之后。后來,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這就是改進造紙術的蔡倫(展示蔡倫的圖片)Q2.造紙術是如何進一步改進的?根據材料指出造紙術的原材料,并說一說改進后的造紙術有何優點?“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范曄的《后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播放視頻】姓名:生活年代:突出貢獻:原料:優點:這種紙稱為:意義:學生回答后PPT展示:【知識拓展】造紙工藝流程【點撥】教師小結講述:同學的講述,我們了解了真正意義的“造紙術”。造紙術凝結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紙張制作過程復雜,來之不易,珍惜紙張,節約用紙。造紙術的影響閱讀地圖、結合材料,歸納中國造紙術傳播的特點與意義。材料一: 東漢首都太學生多達3萬多人……漢政府還在各郡縣設立公立學校廣招學生。同時私學之風盛行,全國在校學生總數至少以數十萬至百萬計,所用教材多為紙本經卷,作文亦用紙寫,比用簡牘更為方便、省時、省力?!思恰吨袊糯拇蟀l明—源流、外傳及世界影響》材料二: 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世界受蔡侯(倫)的恩惠要比受許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德克·卜德《中國物品西傳考》教師講述: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蔡倫改進造紙術后,造紙術從中國廣泛向世界各地傳播,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作出的一項偉大的貢獻?!窘虒W過渡】: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除了造紙術,中醫學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和感受兩漢時期的中醫學吧!任務二、懸壺濟天下:醫學成就【教學過渡】中醫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兩漢時期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診斷和治療的手段更加先進,并建立起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兩漢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兩位中醫藥學家就是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和華佗的貢獻分別是什么呢?[播放視頻]觀看視頻,初步了解張仲景和華佗的成就。【自主學習】:中國古代名醫檔案答案提示:1.醫圣張仲景: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傷寒雜病論》提出“治未病”理論,提醒預防疾病。它被公認為中國醫學方書世尊為“鼻祖”。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因精湛的醫術和對醫學的突出貢獻,被后世譽為“醫圣”。2.神醫華佗華佗,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他還創制一套醫療體操“五禽戲”,以強健身體。華佗經過多次試驗,終于把麻醉藥試制成功。他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散(sàn)。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后世尊之為“外科鼻祖”?!奥榉猩ⅰ笔鞘澜缟献钤绲穆樽韯?。華佗提倡養生之道。他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俗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戶樞不朽也”。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預防理論,還編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鳥等五種禽獸姿態的健身操——“五禽戲”。教師展示:現在讓我們簡單學習模仿一下“五禽戲”的動作吧!Q3.閱讀教材,張仲景和華佗身上有什么樣的醫德,高貴品質?【教學過渡】:兩漢時期,除了造紙術和中醫藥學,在史學著作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那就是司馬遷的《史記》。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相關的知識吧。任務三、計算服務天下:數學、農學成就Q4.閱讀教材P86內容,找出秦漢時期數學與農學發展的具體表現。學生回答后PPT展示: 回答:有甲骨、青銅器、竹簡、帛等書寫載體?;卮穑簳鴮憽y帶不便、分量很重、價格昂貴等問題。提示: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提示:質地粗糙,柔韌度不足,使用不便。提示: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提示:造紙術的工藝流程:(a)原料的切、踩和浸洗; (b)蒸煮、舂搗和纖維與水的混合;(c)抄紙、晾曬和紙張的整理。 特點:傳播時間久,傳播范圍廣,主要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等。作用: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結合課本分析后總結回答:張仲景的突出貢獻: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醫圣”。華佗的突出貢獻:能實施外科手術;發明了“麻沸散”;創編出“五禽戲”。生1:關心百姓疾苦。生2:有愛心,悲憫救世的情懷。生3:不為名利,堅持不懈… 加深對這些書寫載體優缺點的認知,進而更好理解造紙術發明的重大意義。通過合作討論,提高學生的材料閱讀和分析能力。準確地概括出材料的意思,總結答案。學生結合史料進行思考探究,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等能力,突破教學難點。通過造紙術傳播的路徑圖,讓學生認識到時間造紙術的重要意義。掌握必備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通過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中醫藥學在兩漢時期的發展狀況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參與到課堂當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感悟本子目兩位醫學家的成就與品質。引導學生了解當今時代中醫藥學的價值和意義,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發掘史料中的歷史信息,培養學生探究史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提升學生對張仲景的高尚的醫德的敬仰。講授新課(二) 目標導學二:文化繁榮:司馬遷與《史記》、道教和佛教任務四、秉筆濟天下:司馬遷與《史記》[播放視頻]觀看視頻,初步了解司馬遷的《史記》的概況,并思考以下問題。[多媒體展示司馬遷的介紹資料、《史記》書影]司馬遷和《史記》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師:講述司馬遷寫《史記》的背景和過程,重點突出司馬遷忍辱負重,歷盡艱辛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進取精神?!締栴}探究】魯迅為什么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Q1.《史記》的寫作體裁是什么?《史記》一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閱讀教材,完成填空。[多媒體展示《史記》的體裁、內容與評價]師:什么是紀傳體呢?“紀”指帝王的傳記,按年編寫;“傳”指將相或名人的傳記;還有“志”或“書”。按這種體裁寫的歷史書叫紀傳體史書?!妒酚洝啡珪匀宋飩饔洖橹?,輔之以編年和紀事,體例嚴整,內容豐富,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師:這部書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文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這部巨著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師:司馬遷因為李凌事件牽連,受到漢武帝的官刑懲罰,而《史記》對漢武帝的記載評價卻很公正,這反映司馬遷創作《史記》的什么原則?他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司馬遷創作《史記》的過程給了你什么啟示?師講述:在君主專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馬遷卻敢于指出漢武帝的過失,展現了他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師小結:《史記》被稱為“實錄、信史”。司馬遷在《史記》中揭露夏桀、商紂、秦始皇的殘暴行徑;頌揚了陳勝、吳廣起義的作用;還大膽抨擊當代最高統治者的丑惡行為,“不虛美,不隱惡”,如揭露了漢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況,抨擊他迷信、夢想會仙人的荒唐事。【知識拓展】“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史記·項羽本紀》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史記·陳涉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史記·報任少卿書》 任務五、宗教容天下:道教與佛教閱讀教材,從以下幾個方面歸納道教與佛教的概況宗教興起時間創始人發源地教義代表場所傳播影響學生回答后PPT展示:【合作探究】結合時代背景分析道教、佛教廣泛傳播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1)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人民生活苦難,極度苦難的人民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托。佛教所宣揚的靈魂不滅,來世投胎等觀點就成了他們的精神寄托。(2)張角和張陵以治病的方式傳道道教受眾廣泛;(3)道教主張修身養性,煉丹求仙,迎合了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欲望。(4)統治者利用佛教宣揚的忍耐順從來麻痹人民,迫使人民甘心受奴役,服從統治。【知識拓展】佛教傳入后,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深遠 ,你能說說有哪些嗎?(1)文學方面:翻譯大量佛經。佛教還為中國文學帶來了新詞語等,例如:世界,無常,借花獻佛,剎那,大千世界,清規戒律,一針見血等。(2)藝術方面:像舞蹈,音樂,還有寺院,佛塔,佛像,石窟等等,至今保存的大都成了風景名勝,如佛教四大名山等?!竞献魈骄俊浚呵貪h科技文化繁榮的因素?小組討論:回顧秦漢時期科技文化的發展,結合單元導言和10-14課,你認為推動秦漢時期科技發展和文化繁榮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個人因素等方面思考)【知識拓展】漢賦與樂府詩兩漢文學成就的代表是漢賦和樂府詩。賦起源于戰國,深受“楚辭”和諸子散文影響。西漢的賦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多描寫上層社會的繁華,有時也加以諷諫。東漢時期,描寫社會現實的賦增多。兩漢設有樂府機構,作為掌管音樂事務的官署。樂府創制的樂章歌辭和搜集整理的民間詩歌,被稱為“樂府詩”。樂府詩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感情真摯,有的歌頌祖先神靈,有的描寫勞動人民生活,有的反映征戰之苦,有的揭露官府對百姓的橫征暴斂,有的展現人生的悲歡離合等。漢樂府詩對后代詩歌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生:體裁: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主要內容:《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評價: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生1:實事求是,公正記事,秉筆直書,評價客觀,這是《史記》的寫作原則;生2:司馬遷面對挫折發憤圖強的精神,在逆境和屈辱面前隱忍堅毅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生3:司馬遷創作《史記》的過程艱辛,非常人能完成,給了我們很重要的啟示: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實現理想而努力,面對挫折、困難不能退縮,只要堅持去做只要努力,只要持之以恒,就會取得成功。提示:道教起源于我國。時間是東漢末年,創始人是張角、張陵。道教的興起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下層人民:(1)東漢末年,極度苦難的人民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托。張角和張陵以治病的方式傳道。統治者:主張修身養性,煉丹求仙,迎合了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欲望。提示: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印度。西漢末年。佛教的主張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統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統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傳播和發展。提示:張騫通西域以后,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東漢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馬寺。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數學、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提示: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封建經濟繁榮;民族交流、中外交往頻繁;對前代科技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勞動人民努力探索的精神。 通過視頻講述司馬遷的生平,渲染氣氛。學生帶著任務看視頻并且完成表格有利于知識的鞏固。挖掘課本材料以及視頻,學生了解《史記》的獨特之處,使歷史更加鮮活,讓學生了解到《史記》特殊的歷史地位,秦漢時期的史學已經有所發展。知識拓展,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結合所學進行問題設置,幫助學生理解佛道興起的背景。通過對地圖的引導解讀,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提升學生的史料解讀能力和歷史解釋能力。用圖例簡潔明了,并且相關史事都是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由此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知識拓展,拓展學生知識面。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體會到秦漢科技與文化的魅力,繁榮的科技文化使中華民族在心理上形成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大大地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由此可見,今天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時候,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批判吸收外來文化,提升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和底氣。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偉大的科技文化,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支撐和文化自信,才能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鑄就中華民族之魂,讓我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學生可以思考和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和觀點,并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或整體交流,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和思考。 將秦漢的優秀傳統科技與文化與我們當下的文化自信相聯系,提升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自豪感。課堂鞏固 1.(2024·山東棗莊)8世紀以后,中國的造紙術逐漸傳入中亞、西亞及歐洲。紙的出現,對當時歐洲的教育、政治及商業等活動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準確的是( )A.西漢時人們懂得造紙 B.蔡倫用樹皮、麻頭等為造紙原料C.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 D.造紙術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答案】C2.(2024·山東菏澤)他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一生廣泛收集民間藥方,總結前人經驗、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辨證診斷、對癥治療的理論與方法,還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他留給后世的醫學著作是( )A.《黃帝內經》 B.《傷寒雜病論》 C.《千金方》 D.《本草綱目》【答案】B3.人們常常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杰出醫術的醫生。華佗,字元化,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醫”。他的醫學創造有( )①望聞問切四診法?、凇奥榉猩ⅰ薄、邸拔迩輵颉薄、馨茨Ο煼ā .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D4.下列關于《史記》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作者是蔡倫 ②在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凼俏覈鴼v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④秦始皇、漢武帝、華佗都被記載在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B5.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別,興起于( )A.戰國時期 B.秦朝 C.東漢末年 D.西漢【答案】D 檢測課堂教學效果。附1:板書設計【家國情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無盡的財富,彌足珍貴!(設計意圖:秦朝統一開啟了中華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融合,給人民心理上的強烈認同感與凝聚力。涵養家國情懷)【作業布置】韓醫申遺繼端午祭申報成功之后,韓國又傳出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韓國將一本問世400周年的韓醫學圣典《東醫寶鑒》作為引子,提出“中醫申遺”。然,《東醫寶鑒》的內容多取自中醫,如《傷寒論》等撰集而成,是受中國道家影響頗深的一部醫典。韓國申遺招數百出,甚至把中國的神農氏、李時珍變成高麗人。他們稱自己發明的針灸。提問:作為青少年,面對日韓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侵蝕,我們應該怎么做?【參考答案】青少年應努力學習,積極投身于國家建設,自覺樹立保護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的意識,并加以創新、發展!讀解標課元單壹析分材教元單貳標目習學元單叁計設學教元單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