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十三章 內能九年級全一冊人教版物理課后習題精講課件第一節分子熱運動課后習題精講1、把分子看成球體,一個挨著一個緊密平鋪成一層(像每個圍棋格子中放一個棋子一樣),組成一個單層分子的正方形,邊長為1cm。該正方形中約有多少個分子 這些分子數目大約是全球人口數目的多少倍 解析:一般分子直徑約為4×10-10m,則一個分子所占的面積為:(4×10-10m)2=1.6×10-19m2,邊長為1cm的正方形面積為1cm2,也就是10-4m2,則正方形中的分子個數n=10-4m2/1.6×10-19m2=6.25×1014(個);全球人口約70億,即7×109人,則分子數是人口數的倍數為:6.25×1014/7×109≈8.93×104。2、擴散現象跟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有時對人介有用,例如腌制鴨蛋就是通過擴散使鹽進入蛋中;它有時又對人們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劑中的甲醛擴散在空氣中造成環境污染。請你分別列舉一個擴散現象有用和有害的實例。有用的例子:在房間中放上固體清新劑,整個房間中都有香味;為了預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擴散到教室的每個地方。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擴散到空氣中易引發爆炸;一個人吸煙,由于煙的擴散,會讓房間里所有人都被動吸煙。3、兩個杯子中分別盛有質量相同的冷水和熱水,向其中分別放入同樣的糖塊,經過一段相同的時間(兩杯中的糖塊都還沒有全部溶解),品嘗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 為什么 熱水杯中的水更甜。因為熱水溫度高,糖分子運動速度快,即擴散得快。4、把干凈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例如用吸盤吸住玻璃板或用細線綁住玻璃板),讀岀測力計的示數。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圖13.1-8)。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有什么變化 解釋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這是因為玻璃板與水的接觸面之間存在分子引力作用,從而使彈簧測力計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5、下表歸納了固、液、氣三態物質的宏觀特性和微觀特性,請完成這個表格。第二節內能課后習題精講1.請分析在以下過程中,冰粒、火箭箭體和子彈的內能是在増大還是減小 機械能在增大還是減小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溫度漸漸升高變成了雨滴。(2)火箭從地面向上發射過程中,火箭外殼和大氣摩擦后溫度越來越高(3)飛行的子彈,擊中一塊木板后嵌在木板中,溫度逐漸降低。(1)冰粒內能增大,機械能減小(2)火箭內能增大,機械能增大(3)子彈內能減小,機械能減小。解析:冰粒在下落過程中,克服空氣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冰粒的機械能減小,內能增大;火箭在升空過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動能、重力勢能均增大,故機械能增大,同時與空氣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溫度升高,使內能增大;子彈擊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靜止后動能為零,機械能減小,溫度逐漸降低說明內能減小。2.用物體內能改變的方式說明“炙手可熱”和“鈷木取火”的含義。“炙手可熱”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手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鉆木取火”是外力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機械能轉化成內能,物體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炙手可熱的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覺很燙,比喻氣焰盛、權勢大,使人不敢靠近。3.生活中有時通過加強熱傳遞直接利用內能,有時又通過阻礙熱傳遞防止內能轉移。請你各舉兩個實例。加強熱傳遞利用內能的例子:如炒菜、做飯用金屬鍋;空調利用風扇將熱空氣吹出,使房間很快暖和。阻礙熱傳遞防止內能轉移的例子:如炒菜用的鍋把手用塑料或木頭制成;保溫瓶內膽做成雙層真空的。4.把圖釘按在鉛筆的一端,手握鉛筆使圖釘釘帽在粗糙的硬紙板上來回摩擦,然后用手感覺圖釘溫度的變化,并解釋這種變化。摩擦后的圖釘變熱,這是因為通過克服摩擦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成內能,所以圖釘的溫度會升高。第三節比熱容課后習題精講1.關于比熱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比熱容跟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有關B.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比熱容越大C.比熱容是物質自身的性質,與質量、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均無關C。解析: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性質,它與物質的形態、質量等無關2.相同質量的鋁和銅,吸收了相同的熱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鋁上升的溫度較高B.銅上升的溫度較高C.鋁和銅上升的溫度相同B。解析:由于鋁的比熱容大于銅的比熱容,當相同質量的銅和鋁吸收相同熱量時,鋁上升的溫度較低,銅上升的溫度較高。3.在烈日當空的海邊玩耍,你會發現沙子燙腳,而海水卻是涼涼的。這是為什么 由于沙子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熱量時,與水同樣質量的沙子溫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當空的海邊,沙子燙腳,而海水卻是涼涼的。4.質量為2kg的某種物質溫度從20°C升高到40°C時,吸收的熱量是1.88×105J,該物質的比熱容是多少 解析:由公式Q吸=cm(t-t0)得=0.47×103J/kg·℃)5.有一根燒紅的鐵釘,溫度是800°C,質量是1.5g。它的溫度降低到20°C,要放出多少熱量 解析:Q放=cm(t0-t)=0.46×103J/(kg·℃)×1.5×10-3kg×(800-20)℃=538.2J感謝觀看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